回覆列表
  • 1 # 楊宇林745

    孔子本身就是教育家,儒學本身就是教育!

    孔子沒有寫過一本書,這個也沒有問題,但是,儒家的經典,即五經,是經過孔子之手傳承下來的,教育家不一定自己要寫書,他所整理的文獻用於講學,這本身就是教育。一個成熟的教育者,其本身就具備了文獻的整理與刪節及辯證能力。說白了,這個關係就是具備系統的眼光挑選教材。

    這個世上書非常多文獻也非常多,你怎麼挑選教材去教學生,這本身就需要很高的學問。

    你不能亂採用東西去教學生啊!

    按照系統的教育關係去培養學生系統的辯證思考能力,這才是教育的目的與方法。

    並且貫徹這個系統關係而培養人的道義觀善惡觀與是非辯證以此構建生命同一的倫理道德價值觀與思辨體系。

    這就是吾道一以貫之。

    這些關係的思辨其實都貫徹在教材的整理與挑選的邏輯關係上。

    並以此對歷史與環境過程進行評判與關係辯證。

    其所教育的善惡觀與是非辯證所推行的生命倫理道德價值觀其實就貫徹在所述之中。

    但是,孔子最大的學問不是其所述,而是記載其所述的文字!

    我們知道秦統一過一次文字,其統一文字的現狀是各地各國都不同,這就產生了交流的障礙與學術學說的難以互通。這在政治統治上其實是一個非常大的問題。沒有統一的文字體系與語言體系,政治統治包括思想及行政包括法律關係其實都是無法通行的。

    秦統一文字時各國各地使用的文字的混亂,我們現在都能在考古上面看得到。

    而早於秦統一前數百年前的孔子時代,文字是不是各國各地統一的呢?

    其實一樣混亂!

    孔子是獨立整理了一套文字系統用來講學與記載其講學與整理的文獻!

    孔子其實是漢字系統化最重要的整理者與推廣者!

    漢代罷黜百家獨尊儒家,其實就是推廣記載於儒家經典上面的文字系統,並以此廢棄了秦統一文字所使用的小篆!

    這套經過孔子之手整理並傳播開來的隸楷文字,才是儒家的東西!

    這是一套隸屬於萬物的推演而設定規範出來的文字系統!這套文字體系不同於各國各地所使用的文字,它是有嚴格設定規範章法的文字體系!

    奠定孔子大成至聖先師的學問,就在這上面!

    這套文字體系是嚴格的按照古人造字以紀數的邏輯設定規範出來的文字,即古人以一套數學推演宇宙天地萬物,同樣以這套數學設定並規範文字,使得文字的設定規範邏輯與演繹宇宙天地萬物的邏輯同理!

    中華文明的最高哲學,就是這套隸楷文字系統!

    全人類文明史上唯一的一套不需要字典的文字體系!

    你只需要明白文字筆畫與組合的設定規範章法即可,每一個文字的筆畫與組合,都是它所表示意義的關係辯證與邏輯推演!

    後世之人對文字的認識其實都是來自於字典的翻譯。字典其實是以文字翻譯文字,它能夠翻譯這些文字作為表述工具應用過程中所形成的應用意義,但字典對文字的解釋是翻譯不出這個文字的邏輯的!

    只有真正的教育者,才會對文字使用關係進行嚴格的正名!

    字典對文字的解釋,它是文字作為表述工具在使用歷史與環境過程中因使用關係與表述物件而產生的關係界定,它是文字應用過程中形成的歷史意義,這是文字意義的形而下。

    而文字的設定規範邏輯,才是文字意義的形而上。

    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

    後世的文字學家竟然無一人發現隸楷文字的設定規範章法,導致後來所發展出來的字典對文字的解釋嚴重扭曲了儒學!

    當後世之人對文字的認識與理解都出了問題時,你怎麼理解與明白孔子的真正學問呢?

    經過孔子之手整理的文字是每一個文字都可以推演宇宙的!

    中華文明的最高哲學,就是文字學!

  • 2 # 太陽雨47155173

    對,孔子沒有寫過書,但是他沒有寫過書,不代表他沒有水平。

    為什麼說他沒有寫過書,從“子曰”上就可以看得出來,一個讀過書的人,不可能成天說:我說的。子曰另外一種意思是先生說,從這裡看出,不是他徒弟寫的就是他的後代寫的,雖然不是他寫的,但是大部分是他說過的話,不結合當時的背景和結合實際情況,讀了也是白讀,有時候還會誤導人,有小部分是寫書人借孔子的大名加上去的。

    老子也沒有寫書,道德經是要出函谷關的時候,別人逼著他說的,旁邊的人記錄整理後發出來的,但是也不得了了。

    他們都為什麼不寫書,從子曰的“時也、運也、命也”上可以看出,真正指導人生的大道特別是要獲得幸福的人生大道寫不出來,如果寫得出來,孔子不會說這句話,老子也不會出函谷關。

    但是後人為什麼要借他們名義寫,一是為了生存,主要原因是警醒,千萬別當真,不結合自身和環境實際情況,生搬硬套全盤認定或者全盤否定,就會或曰在淵。

  • 3 # 梅里一了

    謝邀,《論語·述而》:“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竊比於我老彭。”很多人拿孔子自己說的這句話,認為孔子沒有寫過書,其實這是一種誤解。孔子″述而不作"這句話的意思是說他講述的東西都是有依據的而不是自己主觀瞎編,是根據前人的經驗總結出來客觀事實。按現代人寫書的標準,儒家的六部經典《詩》《書》《禮》《易》《春秋》《樂記》都是經過孔子編輯批註的,這些編輯批註,不僅僅是照本宣科的註釋講解,而且貫注了他對社會倫理的思考,後人稱之為微言大義,放在今天都可獨立成書,只是在當時私學剛剛興起的歷史條件下,孔子只有靠借古論今的法子,才能招到學生,收取十條臘肉的學費,以養活自己。因此,孔子不僅是教育家,也是思想家。

  • 4 # 靜裡水聲1

    孔丘只是教禮的人,不是教文化。因此,不可能寫書。儒人喜歡偷書,曰:竊書不為竊!四書五經是後世儒人偷給孔丘的,褻瀆聖人也!

  • 5 # ww王嘉

    儒家學說雖然有其侷限性的,把近代中國落後於世界歸結於儒家也不客觀,更有人把華人的劣根性盡數歸罪於儒家更是不可取的。但孔子在教育方面的成就是無可爭議的,特別是教育方面的論述,歷經幾千年,直到今天仍沒有過時,應該是真理。

  • 6 # 靜遠

    對孔子的定位,是一個教育家很恰當。

    首先,孔子是一個有學問的人,信奉學而優則仕,一開始孔子的志向是仕途,其政治主張是:克己復禮。所以他兩度找到老子問“禮”。周禮,在奴隸社會是治國安邦的好方法,所以孔子想將周禮做為他那個時候的治國方略,推薦給各路諸侯,同時也藉此入仕途實現自己的政治抱負。怎奈時過境遷,周禮不適合當時的國情社情,不被各路諸侯所認可,而他也到處碰壁,窮困潦倒,鬱鬱寡歡。無奈而說出了自己的感悟: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並且開始了自己的教育生涯。

    孔子的學問,一個是總結記錄了前人的學問,一個是他的學生,總結記錄了他的一些教學中經典對答和思想,其基本的方式是說教。孔子的最大影響不在他本人和他本人的學問,在於他的後人、他的弟子和信徒,對他學問的引深和發展,特別是自漢武帝時期的大儒,董仲舒開始的發展,而這些發展都是圍繞,為封建王權統治服務而進行的。而孔子推崇的周禮,也主要變成了對於“三綱五常”宣傳和鞏固。看重的“三綱五常”的主要是等級和約束。在三綱五常的教義下,上對下是俯視訓導和管理;下對上是仰視聽從和服從。這樣就形成了對下頤指氣使,對上阿諛奉承的官場風氣,至今陰魂不散。層層的尊嚴都來自於自己的下層,最有尊嚴的一定是皇帝,最沒有尊嚴的是普通百姓,下層婦女。

    近二千年的傳承,最終阻擋了社會的發展進步,讓近代中國淪為成了,落後捱打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國家。而孔子也受到了近代進步人士的無情鞭撻。從這一點上,孔子是受了那些後世發揮者的連累了的。他也不知道,在世時沒有人看好他、任用他,去世三百多年後,有那麼多人用了他兩千多年。

    所以,把孔子定位成教育家,是應該受到敬仰的。

    如果把他定義為政治家,會讓他很為難。因為他生前政治上一無是處,到處碰壁,死後被人利用,還得背黑鍋捱罵,的確不大公平!

    還有人把他定義成思想家、哲學家,也是有些牽強。對於他這兩個家的定位,自古以來就不認可的很多,爭論很多,現在有些人都以他的學問為背景,攻擊中國古代沒有哲學了。

    所以,孔子定義為古代偉大的教育家還是當之無愧的。再把他的誕辰日定為教師節,就更加好了!

  • 7 # 東方評史

    孔子不是小說家,所以他沒有寫過書是很正常的,但他卻是一個有獨立思考的大教育家,這一點是毋庸置疑的。

    坦率的說,我對孔子一向並無好感。

    也正因為如此,所以我從未系統的讀過《論語》和《三字經》等。

    造成這種深入骨髓的原因不外乎兩點:一是筆者本人在接受文化學習的初始階段,適逢一個PI,LIN,PI,KONH,的時代!

    二是在成年之後,又認為宋代民族血性的喪失是這個民族孤獨尊崇儒家思想的結果。

    所有事實表明,我對此的認識是錯誤的。

    一個沒有文化的民族,絕對是一個愚昧落後的民族。

    西方文明之所以在近代超越中國,那是他們推廣教育興辦學校的結果。而首先提倡和普及教育的國家最早那還得說是在中國,,在中國最早將這一行動付諸實踐的人那就是孔子。他不但是華夏民族最有學問的人,同時也是一個多產的思想家、音樂家和哲學家。

    他身材高大、孔武有力,不但經常身掛佩劍、而且做事勇敢,完全不是後世的那些窮酸腐儒的樣子。

    君讓臣死、臣不得不死,大家一聽都知道這是儒家思想的一句名言。

    但其實這句話並不是孔子說的,那是後世的文人墨客一時頭腦發熱附加上去的。

    孔子並沒有說過這句話,不然的話以他那樣的聖明怎麼會說出如此沒有水準的這麼一句話來?

    假如說你一定執著地認為就是孔子說的這句話,其實他說的也不能算作錯誤,而是你用另外的一種思維方式誤解了他。

    君讓臣死,臣不得不死,其實不是我們認為的君讓他們去死,他們甘願去死,而是他們不得不死,他們不死不行。

    另外還有就是儒家思想講求“仁義”二字,其實這並沒有意識形態上的錯誤,它主要是勸說那些身為一國之主的國君,要體恤民力、要以“仁”為本。

    但它從來就不主張像佛教那樣嚴禁殺生,從而放棄對犯惡者的懲罰。

    因此,儒家思想本身並沒有錯,錯的是我們為什麼不好好的動腦筋去理解這是一種什麼樣的概念。

    不是他本身有什麼錯,而是我們過度的曲解了它。

    孔子創立了儒家思想,帶動了華夏民族的文化繁榮,但它卻並不是一種宗教。

    它不是宗教,卻像宗教一樣收到後世人們的尊崇。

    他為後世的華夏民族留下了一筆連他本人都估計不到的文化財富。

    而現在國家正在把漢文化推向國外,並且核心便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孔子學院。

    鑑於他對後世的影響是如此重大,在上世紀的七十年代,他被美國學者邁克爾在其所著《世界上最有影響的一百人》中名列第五,為入選的七名華人中的第一名。

  • 8 # 古今336

    老子有專著。孔子沒有專著,但有立言,也就是有認為之言辭。既不能說他有好高的文化,也不能說他沒有文化。說他是思想家,教育家,倒是名不副其實,說他是政治思想家倒是準確。從"如欲平治天下捨我其誰"?的自稱,以及後儒所稱的"半部論語亦可平治天下"。還有言辭亦可證明是政治。他的政治思想具有傾向性,故,長期以來爭論很大,往往抬出又打倒,打倒又抬出,原因就是傾向性所至。

  • 9 # 華年1979

    按《禮記·中庸》。“仲尼祖述堯舜,憲章文武。”即孔子繼承堯舜,以文王、武王為典範,上遵循天時,下符合地理。

    但是後來研究孔學的學者另有看法:

    一:晚清康有為亦云:“孔子立儒教,撰六法,託義於文武而立政教禮法,此乃託古改制之義也。故孔子是政制革命之素王。”其大義有二:“一曰以素

    王主筆墨誅賞,為后王立法,即以《春秋》論人事。二曰假先王以託權,故制度託之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義所在。而號論不信,不信則人不從,故一切制度託之言不必信,行不必果,唯義所在。而號論不信,不信則人不出存,故一切制度託之代先無以維。布衣改制,事大駭人,故不如與之先王,既不驚人,又可避禍。

    二、錢穆有曰:詩與禮乃孔子之述古,仁與智則孔子之闡新。

    在春秋戰國時期的“百家爭鳴”來看,各種學說流派的興起,都是為了透過參與政治來推行自己的主張,其設帳收徒,傳授學問倒是其次,或者說,召徒授學也是為了傳播自己的為學政之道,從而從輿論方面影響政治。當然孔子也不例外。

    按《論語·為政》。或謂孔子曰:“子奚不為政?”子曰:“書雲:‘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施於有政’。是亦為政,奚其為為政?”

    即有人對孔子說:“你為什麼不積極參與政治了?”孔子說:《尚書》上說,孝呀,只有孝敬,而且又能友愛於兄弟,就會對政治產生作用。這就是參與政治,還要另外專門搞什麼政治?”

    再說,如果稱孔子沒寫過一本書,也不完全對。像《周易》裡的經傳部分,即包括《彖》上下、《繫辭》上下、《象》上下、《文言》、《說卦》、《序卦》、《雜卦》共有十篇,故稱《十翼》。裡面大量闡述了孔子原創的人文精神,與道德義理,如張口就來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

  • 10 # 2譚倫

    學習知識是一種能量的積累!痛苦挫折的磨鍊是為了正確的使用這股能量體!職責不同所以扮演的角色也就不同!尊重知識是每個人的道德水準之一!尊重知識就是尊重一切因為造福人類的唯有知識!譚倫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陽澄湖大閘蟹怎麼儲存時間長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