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小田大放送
-
2 # 季末推書
餘華的小說,我看過活著和許三觀賣血記。
相比以娛樂消遣為目的的網路小說而言,餘華的書看著一點都不輕鬆,確切的說因為故事悲劇色彩特別濃郁,差點沒忍心看下去。
他的小說題材源於生活,內容具有一定的時代性,所以給人很真實的感覺,閱讀過程中很容易引起時代共鳴,因此能夠具有一定的傳播性。
相比許三觀賣血記而言,我對活著的印象深刻些,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看過陳創主演的電視劇,幸好電視劇給富貴了一個相對好的結局,不然真心受不了小說那種悲壯的安排。
那麼餘華的小說藝術是什麼呢?
我個人的理解是他善於用悲劇人物來記錄回顧一段真實發生的歷史,能以小見大,故事內容擁有特殊的時代共鳴感,塑造出的人物能夠對映的群體十分廣泛,苦難讓人難忘,悲劇總能讓人深刻。
說實話,由悲轉喜的逆襲的小說看著很輕鬆,由喜轉悲,並且一路悲壯到底的小說,估計現在喜歡看的人越來越少了。
經歷過小說裡那個時代的人正在老去,旁觀與經歷過真的的兩碼事。
-
3 # 敲開自由之門
當代作家當中,受眾最廣的可能就是餘華了。無論國內還是國際上,餘華的小說一直都受到很多讀者的親睞。餘華的小說藝術,我認為可以說是“暴力美學的典範”。
讀餘華的小說,從頭到尾都在提心吊膽,可能一不留神,小說中的人就會瞬間慘死。我覺得餘華算是荀子的門徒,他一直都在將人性中“惡”的一面呈現出來,而他自己卻說:這只不過是“一種現實”而已。那麼真正的現實如何呢?細細想來,有時候現實比小說中所描寫的更加殘酷。讀餘華早期的作品,好像置身血海,處處都是暴力、血腥和死亡這一類的東西,世界黑暗的不得了,從頭到尾始終看不到一絲光明。他將人性中“黑暗”的一面挖得很深,將“暴力美學”推到了極致。比如他寫一個孩子虐待並且摔死了自己的堂弟,他自身卻感到“異常激動”,而且還有“莫名的喜悅”。非常不可思議吧!但其實每個人心裡都住著這樣一個“魔鬼”,我們都在和內心那個魔鬼做鬥爭,而一旦失敗,可能發生的事情將比餘華的小說更加殘酷。
人在不同年紀不同歷史時期看事物的角度和看法都有很大差異,舉個王小波的例子,他在《革命時期的愛情》中寫“文革”當中“武鬥”一個人被長矛扎穿,而在樹上的主人公看到卻說:“瞧著罷,已經只會發母音,不會發子音了。”有人問他是否是故意要這樣寫以顯示幽默,而王小波的回答是:“當我是一個孩子的時候,看到這個就是很逗。”我們不同時期不同角度,看到的現實和對現實的感受都是不同的,餘華說他在“接近現實”,這樣看來,或許他筆下所描寫的才是真正的毫無遮掩的現實。
餘華以人性中黑暗的一面作為“切入點”,探索人在不同歷史時空下的命運中所包含的痛苦和歡樂景象,他描寫人性,涉及面很窄,但他挖得很深。當那些看似不可能發生的一切真正描述出來時,卻產生了不可思議的“美學效果”。餘華早期的作品當中不乏看起來很晦澀難懂的,他和蘇童、格非等先鋒一派彷彿在尋找一種顛覆傳統的寫作方式去寫作,像格非的《褐色鳥群》那樣,一遍看完根本不知所云。從《在細雨中呼喊》開始,餘華的作品開始有了轉變,他開始用一種精緻細膩的文字去講述故事,他的作品也開始有了更多的受眾。到後來的《活著》《許三觀賣血記》《兄弟》等一系列經典長篇推出,他在中國文壇的地位漸漸穩固。作品中依然充斥著暴力、死亡等非常沉重的問題,但相比早期來說,還是有了很大的轉變。
我小時候有兩部很喜歡看的動畫片,一部是《虹貓藍兔七俠傳》,還有一部《神廚小福貴》。在《神廚小福貴》的結尾,皇上被困在瀛臺,小飛蝶、小蜜蜂都走了,小福貴所有的朋友都沒有了,當時和我姐一起看,哭得一塌糊塗。直到長大之後才知道這兩部動畫片的文學顧問都是餘華。後來讀了他的小說,《活著》到最後,也只剩下福貴一個人,再回想起《神廚小福貴》的結尾,真是很符合餘華的氣質。
回覆列表
要說餘華的小說,首先要說一說他這個人!
餘華這個人曾經做過牙醫,最後棄醫從文,走上了寫作之路,早期他的作品多以血腥、暴力、死亡、醜惡人性見多,展示的都是黑暗的一面!是一些非理性的作品!
餘華自認為他所創作的作品,都是在努力更加的接近真實!他所描述的這個真實,其實並不是我們現實生活中的那種真實,在他成名之後,文風得到了調整,這一點我們可以在《在細雨中呼喚》中真實的感受到。文筆更加的細膩,不再晦澀難懂!
餘華的作品,大多都是那種非常樸實的,近乎真實的表現形式,寫作有很強的洞察力和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