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1596667697418

    有點兒聯絡。「竷」讀作「kǎn」、「kàn」,「贛」為「gàn」、「gòng」。「竷」《廣韻》苦感切,上感,溪母。「贛」《廣韻》上感,見母。讀為「gòng」或「gàn」。形聲字,從章從貢。貢,獻功也。「章」樂竟為一章。從音從十。十,數之終也。這裡表示次序。「夊」為倒「止」,向下。我覺得這裡是從第一個到最後一個依次進獻貢品。這是大眾的理解。「贛」讀作「gàn」時,為江西省的簡稱。簡稱本為「贑」讀作「gàn」。這裡有個小插曲。

    江西省的別稱的爭議  江西省的別稱是贑,是因為贑江自南向北縱貫本省而得名。《山海經·海內東經》:“贑水出聶都東山,東北注江。”(聶都東山在今崇義縣內)東晉郭璞註釋:“ 今贑水出南康南野縣西北。”《水經注·贑水》:“贑水出豫章南野縣,西北過贑縣東。”《集韻》也解釋:“贑,水名,出南康。”贑江的源頭是章江和貢江,兩江匯合而成贑江。宋代王象之在《輿地紀勝·贑州》中明確指出:“章、貢合流為義。二水為贑,左右擁抱,合流城角,於文為贑。”所以“贑”字應該是“章”字和“貢”字的合成。清代的歷史地理學家顧祖禹在《讀史方輿紀要》中記載:“章水,一名西江,源出南安府聶都山。……亦會支川,而東達府城(即今贛州市)西環城而北,會於貢水。”章水,得名於豫章。今日的江西省,在漢代稱為豫章郡。《漢書·地理志上》:“豫章郡縣十八:南昌、廬陵……柴桑、艾、贑。”《讀史方輿紀要》中還記載:“貢水,一名東江,源出福建長汀縣新路嶺,西經瑞金會昌及於都縣境,南北支川悉匯入焉,又西至府城東,環府城而北,會於章水。”綜上所述,章江和貢江在贛州城北匯合,形成贑江,再向北流入長江。至於人們一直在誤用的“贛”字,則和章貢合流沒有任何關係。贛,本來讀gòng,和貢字讀相同、意義相近。東漢許慎的《說文解字》:“贛,賜也。從貝。 ”《淮南子·要略》有一句:“一朝用三千鍾贛”(一朝賞賜群臣的費用達到了三萬斛糧食)。贛字的這種用法很少,後來“賞賜”的意義甚至徹底消失了。由於“ 贛”和“贑”的字形太相似了,所以人們就常常把“贛”誤用作“贑”。“贛”字的讀音也就成了gàn了。因此,“贛”字和“贑”字就一同在社會上通行,成了讀音相同、意義相同、字形不同的異體字。這種狀況一直延續到上世紀五十年代中期。二字在廣韻中,均相同。在這裡的小插曲——關於「贛」、「贑」二字轉換的問題,就合情合理了。但是,「贛」、「竷」的小篆寫法原本是在《廣韻》中見母,溪母均是牙音。這裡,我有個問題,為什麼二字的右上小篆均為「夅」?以下,純屬瞎扯,低能慎入。我還大膽猜測了一下,「贛」、「竷」二字同音時,為「gàn」、「kàn」,「竷」有「kǎn」和「kàn」二音,若為去聲,且它的詞性發生變化,為活用,我覺得是破讀。此時的意思為擊鼓,它其中一義項為鼓聲。至於,猜測是否正確,閱歷問題,我還沒有翻到相關資料。這和「贛」有什麼關係,我下邊真的是純屬瞎扯了。由《廣韻》見溪群疑可知,二字古同音,清人學者指出凡同音者必同義,我猜測,這裡的鼓聲表示動作的進行,聲音的線條性使其表達一種順序性。若「贛」字的右半部拆分為「夅」、「貝」構件。那麼這個意思,「夅」為服,相承不敢竝也。表示次序的順承,有條有序。「贛」意思全部都變了,表示依次賜給錢財。我真能扯。首先沒有如果,文字本來就是約定俗稱的記錄語言的符號。如果當真是我猜測的,那麼聲旁為「夅」。純屬瞎扯。純屬瞎扯。我是跳大神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索尼黑卡4怎麼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