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3
回覆列表
  • 1 # 芳香心理

    不管是出於什麼目標去看心理學的書,建議以專業性的書籍為主,因為現在絕大部分的書都是由專業的書籍而演變的,其中又有很大一部分書,是由一些心理學的關鍵詞、隻言片語等大做文章的,毫無根據,也沒有科學性與可行性。

    推薦給你幾本基礎的書籍《心理學與生活》、《發展心理學》、《社會心理學》、《異常心理學》、《健康心理學》、《認知心理學》。

  • 2 # 微微光

    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

    心理學科發展迅速,已經擁有一個龐大的學科體系,很容易就能拉一份長長的書單,但如果您是一位初學者,不要貪多求全,也不要迷信趣味,基本功大多都是枯燥單調的。瞭解基礎知識,建立知識框架,應該是這個階段最重要的事情。

    例如,1、心理學專業本科大一階段開設的課程多為普通心理學、發展心理學、實驗心理學;2、心理學考研自2007年起已經改為全國統考,統考指定的考察科目為:普通心理學、教育心理學、發展心理學、實驗心理學、心理統計與測量;3、想考心理諮詢師的朋友也會發現,考察內容基礎部分也是這些,再由此延伸,並學習更多案例分析。

    所以,結合我自己的經驗,推薦這樣幾本書,供大家參考。

    1、普通心理學:彭聃齡主編,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這本書是絕大多數高校的指定教材,考研的參考書目,其專業性和權威性很強,關鍵是知識框架清晰。只要你不是打算像看一本通俗小說,算命解夢一樣的瞭解心理學,你就有必要拿起這樣一本教科書通讀一遍,即使有的地方沒有讀懂也沒關係,心理學各學科如果算搭大樓,這本書就是告訴你這個大樓的磚塊、水泥、鋼筋是什麼。比如:感覺、直覺、情緒、思維、氣質、性格等等指的是什麼?

    2、發展心理學,林崇德著,人民教育出版社。發展心理學研究個體從出生、成熟、衰老的生命全程中心理發生發展的特點和規律。如果普通心理學是從橫切面對心理學研究什麼進行了解,那麼發展心理學就是縱向的瞭解,依然以蓋樓舉例,可以匆匆一瞥,每一層的特點和區別。

    3、改變心理學的40項研究。作為研究人的學科,心理學以科學之名走上獨立發展道路,區別於哲學思辨,可以說實驗室裡研究者們功不可沒。怎麼樣從人們複雜多樣的行為中,觀察提煉總結,在發揮極大的創造力設計實驗,反覆驗證,實驗室的故事記錄,讓我們可以很快把那些專業的術語和我們生活中的行為聯結起來。同時,對於以後要進一步學習心理學的朋友來講,教科書類的《實驗心理學》《心理統計測量》難度較大,所以透過這本知識性和趣味性相結合的書先鋪墊一下,也很有必要。

    4、心理學與生活。這本書我想作為選讀推薦,建議放在案頭待查,隨時翻翻。書是極好的,幾乎每份心理學讀書單都不會漏下它,但是一來書極厚,通讀極耗時間;二來寫的相對發散,初讀者極容易陷入一個個例子中,掩卷卻不見框架。 所以,在讀《普通心理學》時,有它在手邊,每每到對應章節,如感知覺、情緒等,可以在翻翻這本書中的案例,有助於理解概念。

    以上,3+1本書,我認為如果能堅持以2-3月左右的時間讀完,做做筆記,對心理學是什麼?做什麼應該就會有一個比較清晰的框架呢,接下來,每個人的興趣和願景不同,你也完全可以按照自己的興趣,自己給自己列書單呢。

    就像問題下另外一位朋友答得,心理學有很多流派。在你閱讀的過程中其實各流派的代表人物和著作大致都瞭解,而心理學細分的領域也會有個領略,不同的人,自然要去看不同的景緻。

  • 3 # 千夏語記

    武志紅老師的《願你擁有被愛照亮的生命》這本心理學書籍,初讀就被深深震撼了。初讀武志紅老師的《願你擁有被愛照亮的生命》這本書,就被深深震撼了。

    我們每個人在心底都著不能言說的痛,每個人或多或少都被他人影響,無法按照自己喜歡的方式生活。

    武志紅老師說,痛苦的根源要追溯到一個人的兒童時期。在童年時,父母怎麼與孩子相處,孩子長大後就怎麼與他人相處。

    父母與孩子的相處模式形成了孩子的內心模式,就是孩子的性格。比如,父母一方過於強勢,孩子一方就會懦弱。那麼這個孩子長大後和別人相處就會容易出現自卑心裡。

    再比如,如果父母對自己的孩子比較挑剔,那麼孩子長大後,要麼很挑剔別人,要麼甘願被別人挑剔,他很容易受別人影響。

    所以,父母是孩子性格養成的締造者。

    明白了這一點,做父母的在教育孩子時,就要尊重孩子的感覺和意願。

    我們見過很多大人在給孩子餵飯時,總會對孩子說,再吃一口。即使孩子真得表示自己已經吃飽了,父母還是會強迫孩子吃,會對孩子說,你哪吃飽了?再吃一口……

    難道孩子飽不飽自己不知道嗎?類似這樣的事情還很多。

    武志紅老師說,孩子生下來並不是一張白紙。相反,每個孩子出生後就有一個天然的精神胚胎。這個天然胚胎會指引著孩子成長。

    尊重孩子的感覺,他長大後才能按照自己的意願生活。因為,每個人都不想被人控制。

    這本書值得一看,瞭解自己的心靈密碼,也更好了解孩子的心靈,幫助他們健康成長。@武志紅

    我們每個人在心底都著不能言說的痛,每個人或多或少都被他人影響,無法按照自己喜歡的方式生活。

    武志紅老師說,痛苦的根源要追溯到一個人的兒童時期。在童年時,父母怎麼與孩子相處,孩子長大後就怎麼與他人相處。

    父母與孩子的相處模式形成了孩子的內心模式,就是孩子的性格。比如,父母一方過於強勢,孩子一方就會懦弱。那麼這個孩子長大後和別人相處就會容易出現自卑心裡。

    再比如,如果父母對自己的孩子比較挑剔,那麼孩子長大後,要麼很挑剔別人,要麼甘願被別人挑剔,他很容易受別人影響。

    所以,父母是孩子性格養成的締造者。

    明白了這一點,做父母的在教育孩子時,就要尊重孩子的感覺和意願。

    我們見過很多大人在給孩子餵飯時,總會對孩子說,再吃一口。即使孩子真得表示自己已經吃飽了,父母還是會強迫孩子吃,會對孩子說,你哪吃飽了?再吃一口……

    難道孩子飽不飽自己不知道嗎?類似這樣的事情還很多。

    武志紅老師說,孩子生下來並不是一張白紙。相反,每個孩子出生後就有一個天然的精神胚胎。這個天然胚胎會指引著孩子成長。

    尊重孩子的感覺,他長大後才能按照自己的意願生活。因為,每個人都不想被人控制。

    這本書值得一看,瞭解自己的心靈密碼,也更好了解孩子的心靈,幫助他們健康成長。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世乒賽女單8強已經產生,1/4決賽對陣情況是怎樣的?如何預測比賽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