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白老師談健康

    軟下疳是由杜克雷嗜血桿菌引起的一種性傳播疾病。主要表現為生殖器部位發生一個或多個痛性潰瘍,合併附近淋巴結化膿性病變。

    目前,軟下疳多見於熱帶及亞熱帶的貧困地區。在中國,新中國成立前及初期軟下疳較為常見,60年代軟下疳基本絕跡。1991年起在中國部分地區有病例報告。近年來,軟下疳的報告病例數有上升趨勢,病例主要集中在沿海地區,但多為臨床診斷,未經實驗室檢查確診。本病常見於男性,女性相當少見,男女比為6~10 ∶1。

    軟下疳中醫稱之為“妒精瘡”、“陰瘡”等。也有人認為本病總屬中醫“疳瘡”範疇。外生殖器面板、黏膜處的腫痛或潰瘍可泛稱為“下疳”。疳瘡在宋以前被稱為“妒精瘡”,宋以後又稱為“蝕陰瘡”,疳瘡包括軟下疳和梅毒硬下疳。

    病因病機

    中醫認為,本病系肝膽溼熱下注,兼外感時毒,蘊結肌膚、阻滯經絡而發病。或邪淫慾火鬱滯,敗精濁血內阻,陰器不潔,淫亂交媾,互相傳染而發病。

    1.肝經溼熱

    溼熱之邪下注肝經,肝經環繞陰器,溼熱久稽,加之婦女陰器瘀濁未淨,接與交媾,以致淫水毒邪傳襲,致陰部氣血失和,灼傷脈絡,腐肌潰膿,發生潰瘍等疳瘡。

    2.邪毒侵淫

    縱慾過度,房事不潔,交媾染毒,或男子慾念萌動,或者外塗房術熱藥,強力入房,忍精不洩,致精搏血流,敗精濁血,結而成毒,淫毒濁邪蘊於外陰而發疳瘡。

    3.陰虛火熾

    疾病後期,淫毒傷及陰液致陰虛火旺,瘡形幹陷,氣血無力驅邪外出,久治不愈。

    總之,溼熱和毒熱是本病的主要病因。溼熱之邪及毒熱之邪傷及肝脈,致陰部氣血失和,出現疳瘡。

    診斷與鑑別診斷

    1.診斷

    本病的潛伏期較短,一般在性交後2~5日,少數在3~10日發病,大多數患者無前驅症狀。

    (1)典型軟下疳:典型軟下疳的臨床表現是開始在外生殖器入侵部位出現炎性小丘疹,周圍有鮮紅斑,24~48小時後很快就變成膿皰,膿皰破潰後形成痛性潰瘍,潰瘍常為圓形或卵圓形,邊緣不整,可潛行穿鑿。潰瘍基底觸之柔軟,可明顯區別於硬下疳。潰瘍基底見顆粒狀肉芽組織,易出血,覆以淺黃色脂樣苔或膿性分泌物。潰瘍大小不一,單個潰瘍為3~20mm不等,通常僅為1~2個,因可自體接種而形成多發的衛星狀潰瘍,曾有多達10個損害的報道。潰瘍不經任何處理,一般可持續1個月,但也有常年不愈者。

    (2)不典型軟下疳

    一過性軟下疳:發生在外陰部位的軟下疳損害數日內很快消失,2~3周後腹股溝處發生典型的炎症性“橫痃”。

    崩蝕性軟下疳:開始為小潰瘍,損害迅速發展成廣泛的組織壞死,使外陰破壞,甚至可累及大腿和腹部,在損害中可分離到梭菌螺旋體。

    匐行性軟下疳:多個淺潰瘍損害,可相互融合或自體接種,形成淺而窄長的潰瘍,癒合後產生不規則的瘢痕。

    毛囊性軟下疳:發生於生殖器部位毛囊的損害。初發為毛囊性丘疹,繼而形成毛囊深部小潰瘍。

    丘疹性軟下疳:初起為小潰瘍,以後漸隆起,很像二期梅毒患者扁平溼疣的形態,特別是靠邊緣的損害。

    巨大軟下疳:開始為小潰瘍,但迅速擴充套件侵犯較大的範圍,可累及恥骨上區域和大腿部。

    矮小軟下疳:非常小的損害,像生殖器皰疹損害中糜爛損害,但還是有不規則的基底和刀切樣出血性邊緣。

    混合性軟下疳:初起為軟下疳,以後又感染梅毒螺旋體而發生硬下疳,可檢出兩種病原體和兼具兩病的臨床特徵。

    (3)腹股溝淋巴結炎:腹股溝淋巴結炎是軟下疳另一特徵性的臨床表現,約在原發損害出現後數日到3周發生,約50%~60%的患者可出現,常為單側,又稱為軟下疳橫痃,臨床表現為淋巴結腫大,有壓痛,表面皮膚髮紅,有波動感。紅腫的淋巴結最後破潰,流出膿液,形成潰瘍和竇道,其創面外翻成唇狀,可發生厭氧菌和需氧菌的繼發感染,不會發生全身性播散。

    (4)併發症

    包皮炎和嵌頓包莖:包皮發生炎症,產生水腫,反覆發作後,使包皮口縮小,並與龜頭粘連,無法翻轉,產生嵌頓包莖。

    尿道瘻和尿道狹窄:軟下疳的潰瘍侵及尿道後產生瘻管,伴有排尿疼痛,繼而致瘢痕形成,日久後產生尿道狹窄。

    陰莖幹淋巴管炎:男性急性期包皮龜頭的軟下疳,病原菌沿淋巴管上行,引起陰莖幹淋巴管炎,表現為條狀紅腫或炎性結節或潰瘍,呈串珠狀。

    陰囊象皮病:由於淋巴管或淋巴結炎,致外陰部淋巴液迴流受阻,產生陰囊象皮病。

    繼發感染:軟下疳的潰瘍性損害致表皮屏障破壞,缺乏保護,易合併一些其他疾病的感染,如梅毒、生殖器皰疹、性病性淋巴肉芽腫或HIV感染,導致表現複雜化和診療困難。

    本病診斷可根據以下幾個方面進行:①有非婚性接觸史或配偶感染史。②典型的臨床表現為生殖器部位痛性潰瘍,合併腹股溝淋巴結化膿性病變。③實驗室檢查:塗片見革蘭陰性短桿菌,排列成魚群狀;培養見典型菌落,符合生化鑑定;暗視野顯微鏡檢查陰性和梅毒血清學試驗陰性。

    2.鑑別診斷

    (1)硬下疳:潛伏期較長,一般為2~3周,潰瘍淺或呈淺糜爛,多為單個,硬而不痛,作暗視野顯微鏡檢查和梅毒血清學試驗可證實為梅毒。

    (2)生殖器皰疹:初為紅斑,繼之水皰,再為成群淺表的糜爛或淺潰瘍,輕度灼痛,2~3周後能自愈。

    (3)性病性淋巴肉芽腫:外陰部位可出現一過性的潰瘍,繼之出現腹股溝淋巴結腫大,潰破,產生竇道,流出膿液。

    辨證施治

    1.肝經溼熱證

    證候:外陰疳瘡,紅腫潰爛,多少不定,邊緣不整如鋸齒,瘡壁深峭或似穿鑿,上覆汙穢膿液,氣味惡臭,壓痛劇烈,舌質紅,苔黃膩,脈滑數。

    分析:溼熱之邪下注肝經,肝經環繞陰器,溼熱久稽,以致淫水毒邪傳襲,致陰部氣血失和,灼傷脈絡,腐肌潰膿。

    基本治法:清熱利溼,解毒化濁。

    方藥運用:龍膽瀉肝東加減。藥用龍膽草9g,黃芩、丹皮、木通、萹蓄各12g,生地、澤瀉各15g,土茯苓、車前草、蒲公英各30g,甘草6g。膿稠臭穢加忍冬藤、野菊花;小便赤澀加白茅根、赤茯苓;疼痛劇烈加延胡索、制乳沒。

    2.熱毒蘊結證

    證候:起病較急,外陰等處初為紅斑丘疹或水皰膿皰,繼而潰瘍糜爛,灼熱疼痛,伴發熱惡寒,小便澀痛,舌質紅,苔薄黃,脈浮數。

    分析:縱慾過度,房事不潔,交媾染毒,致精搏血流,敗精濁血,結而成毒,淫毒濁邪蘊於外陰而發。

    基本治法:清熱瀉火,解毒散結。

    方藥運用:黃連解毒湯合五味消毒飲加減。藥用黃芩、黃柏、梔子各12g,黃連8g,蒲公英、紫花地丁、金銀花、野菊花、炮山甲各15g,天葵子、皂角刺各9g。壯熱加生石膏、知母;便結加大黃;灼痛加延胡索、歸尾。

    3.毒熱瘀滯證

    證候:胯腹合縫處橫痃,紅赤腫硬,灼熱焮痛,不久潰破,流出膿血,稠黏臭穢,伴發熱,便秘,舌質紅,苔黃燥,脈弦數。

    分析:素體溼盛,久鬱化熱,慾火內熾,敗精蘊結成毒,毒熱瘀滯所致。

    基本治法:清熱解毒,消腫排膿。

    方藥運用:仙方活命飲加減。藥用銀花、天花粉、蒲公英各15g,赤芍12g,虎杖、貝母、白芷、當歸、防風各10g,皂刺、山甲各9g,甘草6g。橫痃較硬加夏枯草、生牡蠣;膿稠難出加百部、蜂房;熱結便秘加生大黃、生首烏。

    4.氣陰虧虛證

    證候:橫痃破潰日久不愈,創面色淡,膿水稀少,身倦乏力,口乾心煩,大便乾結,舌質紅,苔少,脈細。

    分析:病程日久不愈,淫毒傷及氣陰,致氣陰虧虛。

    基本治法:益氣養陰,兼清餘毒。

    方藥運用:托里消毒散加減。藥用太子參、麥冬、白芍、蒲公英、金銀花各15g,白芷、茯苓、皂角刺、桔梗各12g,黃芪20g,甘草5g。餘毒未清加黃連、梔子;腎陽虛加制附片、肉桂。

    5.陰虛火旺證

    證候:常見於後期患者,橫痃破潰後,瘡形平塌,瘡腳散漫,瘡色紫滯,膿水稀,伴有口唇乾燥,大便秘結,小便短赤,舌紅少苔,脈細數。

    分析:淫毒傷及陰液致陰虛火旺,瘡形幹陷,氣血無力驅邪外出,久治不愈。

    基本治法:滋陰降火,清熱解毒。

    方藥運用:知柏地黃丸加減。藥用黃柏、熟地、山藥、茯苓各10g,赤芍、天花粉、金銀花各15g,知母、丹皮各12g,澤瀉、山茱萸各9g。腐肉難脫者,加穿山甲、皂刺;舌幹津少者,加玉竹、蘆根;疼痛劇烈者,加制乳香、制沒藥。

    6.脾虛氣陷證

    證候:橫痃破潰,久不收口,瘡色滯暗,膿血清稀,新肉不生,遲遲難愈,伴神疲倦怠,自汗乏力,舌質淡,苔白或光滑無苔,脈沉濡。

    分析:橫痃日久,淫毒傷脾,致脾虛氣弱。

    基本治法:補脾益氣,昇陽生肌。

    方藥運用:補中益氣東加減。藥用黨參、黃芪各20g,白朮12g,當歸10g,陳皮3g,柴胡、升麻、炙甘草各6g。餘毒未清加黃連、梔子;膿水清稀加肉桂、鹿角片;情志抑鬱加合歡花、遠志。

    其他治療

    1.外治

    (1)大豆甘草湯:黑大豆50g,甘草30g,蔥白三莖,槐樹枝適量,煎水溫洗,每日2次。治疳瘡癢痛。

    (2)金銀花、野菊花、大黃、蒲公英各30g,黃連、枯礬各15g,荊芥、苦參各20g。水煎取液2000ml,浸洗外陰潰瘍。

    (3)蛇床子、苦參、地膚子、大黃各30g,白鮮皮50g。煎水坐浴,每次30分鐘,每日2次。

    (4)三黃洗劑(黃芩、黃柏、大黃、苦參各15g),外擦,每日3次。治早期糜爛創面。

    (5)10%黃柏溶液浸洗溼敷,每日2次。用於早、中期軟下疳糜爛、潰瘍,膿液較多時。

    (6)珍珠散:珍珠粉、黃連、黃柏、輕粉、定粉、象牙末、五倍子、兒茶、乳香、沒藥共研細末,先以米泔水洗患處,再將珍珠散撒於瘡面,每日1~2次。治疳瘡腐爛疼痛。

    (7)鳳衣散:鳳凰衣3g,輕粉1.2g,冰片0.6g,黃丹3g。共研細末,鴨蛋清調敷,或幹撒亦可。

    (8)早螺散:煅白田螺殼9g,輕粉3g,冰片、麝香各0.9g。共研細末,麻油調敷。

    (9)爐甘石30g,兒茶3g,冰片3g。研細末,外敷下疳潰瘍處。

    (10)密陀僧、黃丹、黃柏、乳香各9g,輕粉4g。研細末,麻油調敷。

    (11)青黛散:青黛、黃柏各60g,石膏、滑石各120g。各研細末,和勻,幹撒或麻油調敷。

    (12)三黃膏(黃柏、黃連、黃芩、梔子),每日換藥1次。或紫花地丁軟膏,每日換藥1次。

    (13)紅膏藥(松香、樟腦、白芷、貝母、輕粉、銀硃、蜈蚣、冰片),用於橫痃腫痛,溫貼患處,每次1劑。

    2.西醫治療

    (2)區域性處理:①未破潰的丘疹或結節外用魚石脂﹑紅黴素軟膏。②潰瘍區域性保持清潔,可用1 ∶1000~1 ∶6000的高錳酸鉀溶液清洗,然後外用紅黴素軟膏。③橫痃未化膿者予以熱敷;已化膿,有波動感的腫大淋巴結應引流抽取膿液,以防止破潰形成慢性潰瘍,標準方法是從正常面板用針頭進行抽吸;也可以切開引流。

    轉歸及預後

    本病如能及時診斷,對症處理,多能夠很快治好。

    預防與調護

    1.潔身自愛,杜絕不潔性行為。

    2.治療期間不宜食辛辣及刺激食物。

    臨證經驗

    軟下疳,相當於中醫所稱的“疳瘡”,伴有腹股溝淋巴結腫大,別稱“橫痃”範疇,潰後又稱“魚口”、“便毒”。

    中西醫結合治療本病能提高療效,縮短療程。若敗精流注,留滯經隧,內服八正散疏利肝腎火邪;體有橫痃,兼有表證者,則用仙方活命飲合五神東加減(銀花、紫花地丁、防風、白芷、當歸尾、陳皮、赤芍、大貝、制乳沒、炒甲片、牛膝、六一散、天花粉),另服萬消化堅丸,每服14粒,每日1~2次;溼毒傳襲於下者,則用萆薢化毒湯(粉萆薢、赤芍苓、澤蘭瀉、牛膝、黃柏、丹皮、通草、防己、生薏苡仁、滑石);精久不洩,火鬱絡肺者,治宜清熱通瀉湯(銀花、紫花地丁、當歸、赤芍苓、桃仁、丹皮、乳香、沒藥、甲片、皂角刺、絲瓜絡、連翹、六一散、薏苡仁),另服大號小金丹1粒,每日兩次;潰破久不收口,正虛邪戀者,內服加味四妙湯(生黃芪加川斷、甲片、皂角刺、炒白芍、銀花、香附、甘草、生薑)或參芪內託散(人參、黃芪、當歸、川芎、厚朴、防風、桔梗、白芷、紫草、官桂、木香、白芍、甘草)。

    小結

    軟下疳是由杜克雷嗜血桿菌引起的一種性傳播疾病。紅毒素和複方新諾明對本病有較好療效,但易復發。若採用內服西藥、中草藥外洗方法治療本病,不但可加速潰瘍面癒合,而且大大減少了本病的複發率,療效甚佳。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使命召喚15》如何衝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