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FireBreak
-
2 # 鬼山楓語
吊打後金沒有可能。
王朝興衰是有勢的,明朝在兩百五十年之後已經勢衰,而後金是新興勢力,朝氣蓬勃、實力強大,往往能以少勝多。當時最厲害的孫承宗是在積極防禦,袁崇煥的寧遠之戰和寧錦大捷也是防守戰,而大明主動進攻的戰役全部失敗,損失慘重。
所謂吊打,是想怎麼打就怎麼打,怎麼打都能贏。
魏忠賢用誰去吊打?誰也沒有那個本事。
這不是錢的問題,是實力問題,如果政局平穩,而且有像孫承宗那樣的軍事家,防禦到後金度過青春期,或許還有希望。
魏公公的本事在於能把熊庭弼傳首九邊,能把孫承宗擠兌下臺,能讓袁承煥辭職回家,他其實不在乎遼東有沒有能對抗後金的大將,只在乎那個大將是不是和自己站在一邊,可以說魏公公在增加讓後金吊打明朝的可能。
-
3 # 岱清固倫
閹黨制衡文官集團,防治東林黨一黨獨權,在穩定政局方面,特別是皇權方面還是有一定作用的。
問題就在於薩爾滸之戰發生在閹黨魏忠賢亂政的天啟年間,可見一斑,早期都扛不住,後期還有李自成,更是扛不住。
閹黨在,國家賦稅特別是文官集團士紳階層的賦稅是可以搜刮上來的,對於國家財政有重要意義!大明朝有錢,還是可以延續一些時間,也僅此而已!
所以,然並卵!
-
4 # 代牧益州閻文平
明朝太監及其黨羽在抵抗後金方面真是功勳卓著,把熊廷弼提拔到閻王殿當差,換成廢物乾兒子高第,把孫承宗罷官,搶了袁崇煥建立在孫承宗基礎上的戰功給自己人然後把袁崇煥也罷官了。
軍隊餓斃脫巾又如何,咱比肩孔子的九千歲修生祠要緊。
-
5 # 江東汪郎
魏忠賢就是朱明皇室豢養的一條惡犬,也是明熹宗朱由校用來平衡朝堂權力的一把尖刀。
但是,以此來無限誇大這位依附皇權生存的可憐人的歷史作用,是對中國古代教育體系的一種踐踏和諷刺;而且天啟年間明朝對後金壓倒的絕對優勢,就是毀在魏忠賢的手裡。後金真正在政治、軍事上和大明朝分庭抗禮,併成為獨霸一方的割據勢力,是在萬曆四十七年(公元1619年)的薩爾滸戰役之後。
此戰之後,大明朝收復遼東的路途雖然艱辛,但相對後金來說她依然是一個龐然大物。
毫不客氣的說,如果大明朝不自亂的話,後金根本就沒有逞強的機會。
公元1620年,大明朝堂風雲變幻,萬曆帝崩、泰昌帝崩,天啟帝上臺,明朝在遼東的戰局一度處於被動狀態。
天啟元年(公元1621年),努爾哈赤帶著他的野蠻軍團,連克瀋陽、遼陽,遼河以東全部淪為後金所有,大明朝丟失了她在遼東的優勢。
在這種國事危急的情況下,魏忠賢在哪裡呢?他還躲在後宮之中對朝堂前的君子們心生怨恨呢。上不了檯面的陰暗人物,遼東的國事還輪不到他插手。天啟二年(公元1622年),帝師孫承宗任薊遼總督,努爾哈赤迎來了最強硬的對手。
如果說努爾哈赤在此之前是擴張軍力,那麼自孫承宗坐鎮遼東後,他不得不被迫退軍七百里,並日夜設防,時刻擔心明軍的反撲。
孫承宗是萬曆三十二年(1604年)進士,翰林院編修,明末文壇領袖,又是天啟帝的老師,而他自己正是中國封建教育體系培養出來的一代人傑。
孫承宗上任後,一改遼東明軍頹廢的局面,二改遼東的防禦體系。
他善於用人,發掘出瞭如:馬世龍、袁崇煥、江應詔、李秉誠、鹿善繼、王則古、沈棨、杜應芳、孫元化、宋獻、程侖、萬有孚、祖大壽、陳諫、趙率教、魯之甲、楊應乾等文武將領,並建立了赫赫有名的關寧鐵騎;
為了加強防禦,他修築了大城九座,小城堡四十餘座,屯田五千多頃,建成了關寧防線,成為抵抗後金軍的前沿陣地。孫承宗的戰略佈局,少不了登萊巡撫袁可立(同樣是中國封建教育體系培養出來的人傑)的支援。
他們互為犄角,互相扶持,對後金形成了剿殺之勢,讓努爾哈赤不敢有任何的輕舉妄動,只能龜縮在遼河以東。
孫承宗建立的防禦體系事實上也是收復遼東的基礎。按照他的設想,一旦時機成熟即可組織力量反攻。
可惜,自天啟三年(公元1623年),不學無術的魏忠賢正式向大明朝的政壇伸出了他的爪子後,孫承宗的設想最終功虧一簣。
明朝滅亡有很多原因,而其中最主要的一條就是黨爭,而明末最大的黨爭就是東林黨和其他派系之間的鬥爭。
魏忠賢是閹黨的首腦,同時也是挑起天啟年間黨爭的第一人,而他的對手就是東林黨,他對東林黨的態度是“諸惡盡除”。
不幸的是,孫承宗雖然是北直隸保定人,但同時也是一位剛正不阿的東林黨人。他不屑魏忠賢的拉攏,那麼自然就要遭受閹黨的攻擊。天啟五年(公元1625年),在魏忠賢的指示下,孫承宗的堅定戰友袁可立被調離登萊半年,這也是魏忠賢打擊孫承宗的第一步。
只是誰也沒有料到的是,就在袁可立被調離的這半年裡,山海總兵馬世龍誤信了漢奸的話,在偷襲耀州的途中,中了後金軍的埋伏,導致大敗而歸,史稱“柳河之敗”,這成為閹黨攻擊孫承宗的把柄,無奈之下孫承宗被迫辭官歸鄉。
孫承宗辭官後,天啟帝任命兵部尚書高第為薊遼總督。
這位眼高手低的高大人,到了遼東後於天啟六年(1626年)廢除了關寧防線,並退守山海關。
正是因為高第的這一舉動,才會激起了努爾哈赤率軍攻打寧遠的豪情。
駐守寧遠的袁崇煥拒絕後撤,依靠孫承宗事前做的軍事防禦體系,和滿桂、祖大壽等抗擊後金軍,這一戰大敗努爾哈赤,史稱“寧遠大捷”。然而,這是大明朝在遼東最後的一次輝煌。
因為這一戰後數月,中了袁崇煥炮擊的努爾哈赤病死,皇太極繼承後金汗位,這是一個比努爾哈赤更加狡猾的人。
正是皇太極的存在,崇禎二年(公元1629年)後金軍繞過關寧防線,第一次入關掠奪,從此大明朝收復遼東就像夢一樣被打得粉碎。
造成大明朝在遼東的這些困局,就是因為魏忠賢這條爛魚的存在。
如果沒有他,即使是“柳河之敗”,也影響不了遼東大局。
因為在當時,孫袁組合已經在事實上壓制住了後金。大好形勢,被一個閹人給破壞了,可惜,可嘆!
-
6 # 使用者94738516596
不知道題主又是從哪裡得知大明抗金是靠太監的呢?而且為什麼現在總是那麼多人喜歡給一些奸臣洗白,為忠臣抹黑呢?
魏忠賢不折不扣的大明的奸臣,禍國殃民。把持朝政導致大明貪腐橫行,老百姓是苦不堪言。如果沒有魏忠賢的話,大明在後期也不會如此的狼狽。
大明不是亡於後金,而是亡於內部。其實我們自始至終就可以看到,大明對於後金來說都是看不起的,因為後金對於大明的影響還是比較小的。當時熊廷弼在遼東來說經營的還算是不錯的,也沒有讓後金得到太多的便宜,但是後來熊廷弼就是被閹黨陷害之死。導致遼東局勢一發不可收拾。其實後金對於大明來說威脅還不是很大的,當時後金軍隊不過數萬人,真正的威脅還是李自成,張獻忠等人,導致大明內部混亂,當時來說不管是後金,還是李自成如果單單和大明對抗的話,都不會讓大明滅亡的。特別是後金來說,對於大明的威脅還沒有李自成的威脅大,如果沒有農民起義,能夠讓大明調更多的軍隊去鎮守遼東的話,後金早就亡了,也不會讓滿人入住中原了。而且我們可以看到即使滿人入關之後,真正打天下的還是依靠吳三桂等等明朝舊臣,這些明朝降將才是滿清打天下的主要力量。所以說滿人其實對於大明的威脅是非常小的。
大明的滅亡也不光是農民起義,遼東問題,加上在大明末年中國遇上了小冰川時代,老百姓也是苦不堪言,大明朝廷在閹黨的把持下也是搖搖欲墜。正是魏忠賢等閹黨導致大明朝廷內部貪腐橫行,不管是老百姓還是百官都只知有九千歲,而不知有萬歲。魏忠賢也是依靠明熹宗的寵信,排除異己,當時天下所有的官員都在給魏忠賢修生祠,增加老百姓的負擔。
天要亡大明啊,又有何人能阻擋呢?
-
7 # 士說新語
公元1619年、明萬曆四十七年、後金天命四年,
努爾哈赤5天之內以越6萬兵力在薩爾滸大破四路明軍約11萬人,殲滅明軍約5萬餘人。
薩爾滸之戰是後金於明軍在遼東戰略性的決戰,自此以後明軍元氣大傷開始陷入被動、後金趁勢崛起,攻略遼東,西逐蒙古、東迫北韓,無往而不利。
公元1621年、明天啟元年、明軍以七千人的兵力在渾河南北抗擊後金數萬人,戰果後金慘勝,明軍全軍覆滅。
渾河血戰,是明帝國自薩爾滸之戰以後打得最為艱苦的一場戰役,4000川軍白桿兵和3000浙江兵打出了明帝國最後的血性,自此以後浙江戚家軍徹底退出了歷史舞臺。這隻援遼的軍隊與敵激戰最後的結果卻是等不到援兵,全軍眾志成城抱著成仁之心,決死而戰,最終只有少數官兵倖免於難,其他全部壯烈殉國。
公元1622年 明天啟二年 為力保遼西重鎮廣寧、天啟用熊廷弼為駐山海關略遼東軍務、王化貞巡撫廣寧。此役熊廷弼在堅守廣寧佈置三道防線,但努爾哈赤率領6萬大軍出其不意,越過第一道防線遼河,兵鋒直指廣寧城外圍西平堡,王化貞輕信了心腹孫德功的計策,將廣寧全部兵力掉級去作戰,奈何兩軍剛剛交鋒,孫德功部領頭就逃跑,於是此役毫無懸念般明軍全軍覆滅,遼西咽喉廣寧陷落,自此遼西之地不在歸屬大明。
其後的松錦大戰、松山之戰發生在崇禎年,故在此不作級介紹。
透過上面幾場戰役我們可以得知,自薩爾滸以後,明軍在在野戰上再也不是後金滿清的對手,幾乎都是被吊打,當吊打成為習慣,明軍變開始畏懼野戰,不敢戰而直接投降者甚眾。此長彼消下,明軍只能賴以關隘據守,坐失關外之地,眼睜睜看著滿清做大。
而至於帝國中央的魏忠賢,他起到的作用,不過是牽制住了日益激烈的黨爭局面,讓朝廷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支援遼東的戰事,這種支援其實作用已經極其有限了。
明軍的戰鬥力和士氣,自薩爾滸以後,就真得沒剩多少了。敢打敢拼的如川軍白桿兵和江浙戚家軍,最後也因沒有援兵全軍覆滅於渾河邊上,雖然可歌可泣,但也十分的悲哀,帝國已經腐朽不堪,再難以統一協同,九邊重鎮之軍也早已喪於薩爾滸,國朝財政只能勉強支應一下寧錦防線,無力再編練一隻真正能夠與清軍正面對決的野戰部隊了。
有沒有魏忠賢,其實結果都是一樣,遼東的糜爛之局,讓本來就快支援不住的中央財政更加艱難,為了彌補虧空,唯有加徵三餉,在此情況下,普通老百姓能不造反麼。明帝國的崩潰並不是因為清軍,清軍只是其中一個因素,帝國的崩潰是身體機能完全喪失,早已經不能造血了。
-
8 # 有書共讀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有書君先跟大家說說另一段抗金的歷史:同樣是抗金,同樣有一個魏忠賢式的人物,他就是秦檜。
秦檜陷害忠良,害死了抗金名將岳飛,私通金國,加速了南宋王朝的滅亡。如果大家看到這樣的問題:秦檜若在,南宋會不會滅亡?我想大家就會明白有書君的感受了。
01// 魏忠賢其人
魏忠賢少時家境貧寒,常混跡於街頭。雖不識字,卻懂得射箭與騎馬,喜歡賭博,迷戀酒色。
魏忠賢經常和一群惡少賭博,用現在的話來形容,他就是個十足的地痞小流氓。
有次,他賭博大輸後感到很苦惱,經濟上無以為繼,便恨而自宮,改名李進忠。因早與宮中太監熟識通融,便踩著幫助過他的太監的肩膀,一步一步地爬到高位,討取了天啟皇帝的歡心,得皇帝賜名為魏忠賢。
魏忠賢唯一與抗金扯上關係的地方,是為了討好皇帝,派太監去邊關勞軍。魏忠賢派太監去關寧前線,名為勞軍,實為窺探軍情,拉攏親信,擴張權利。
02// 孫承宗其人
大家都知道歷史上魏忠賢是個權傾朝野,斂財無數,惡貫滿盈的宦官,不一定知道他也是一位陷害抗金將領的歷史罪人。秦檜陷害的是岳飛,而魏忠賢陷害的是孫承宗。
孫承宗是明末軍事家、教育家、學者和詩人。曾為明熹宗朱由校的老師,明末的文壇領袖。曾任兵部尚書、遼東督師、東閣大學士等職位。
在明朝與後金作戰連遭敗績,邊防形勢危急的情況下,孫承宗一介文人,以年屆六十的高齡,代替王在晉成為薊遼督師,修築關寧錦防線,統領軍隊十一萬,收復失地四百餘里。
孫承宗還選拔培養了馬世龍、袁崇煥等一批文武將領,修築大城九座,小城堡四十餘座,屯田五千多頃,安置戰爭難民近百萬。逼迫努爾哈赤後退七百里,大明朝在抗金問題佔有絕對優勢。
03// 抗金形式逆轉
正當孫承宗,袁可立二人積數年之力,修建強大的防禦系統,準備伺機組織大進攻的關鍵時刻,魏忠賢的閹黨已在黨羽之爭中,全面掌控了朝堂,陷害逼迫東林黨孫承宗等人辭職。
自此,明金軍事形勢發生逆轉,而魏忠賢便是這個逆轉背後最大的罪人。
崇禎元年(1628年),皇太極繞過關寧錦防線,進入長城以內,京師告急。
在危殆時刻,孫承宗蒙詔起用,起家陛見,議守京師,出鎮通州,排程援軍、追還潰將,重鎮山海,襲擾敵後,迫敵出塞,收復四鎮,再整關寧,卻遭權臣掣肘,告老回家。
後金之所以能夠入關不僅因為抗金形式的逆轉,還因大明朝災荒連年,農民起義風起雲湧。
朝廷不得不集中兵力對付李自成、張獻忠等流寇。
因此,應該說在抗金問題上,魏忠賢早期推薦使用了一批名將,對抗金有一點點的積極作用。
但之後對這些將領的打壓和陷害,卻從客觀上削弱了明朝的抗金優勢,幫了遼國的大忙,讓明朝的滅亡來得更快了些。
至於題主所說抗金是靠太監,魏忠賢可以吊打後金,就純粹是無稽之談了。
回覆列表
沒可能,閹黨本質上就是爭權奪利的工具而已,雖然魏忠賢能給皇上弄點錢出來,不過並沒有改變明朝朝廷得緊繃狀態,並沒有澄清吏治,並沒有整肅九邊防務,閹黨本身貪汙情況也不比東林黨差。就算真的是閹黨當政,充其量給思宗續個三五年的命。而且雖然魏忠賢謀害熹宗有點太扯了,但魏忠賢有機會的話絕對不會讓思宗活的太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