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深夜聊齋
-
2 # 榮耀歷史
皇帝是高危職業,據不完全統計,皇帝的平均壽命不到40歲,能壽終正寢的更加不多,什麼死法都有,所以能活得長的皇帝都不是無能之輩,如漢武帝、梁武帝、康熙等等,那麼為什麼歷史上還是出現了好多高齡皇帝前期政治清明,後期昏庸糊塗呢?個人總結如下:
前提一:以常理度之,我們生活周邊的老人是不是存在一個最大的特點,怕死!人之常情,對於皇帝也一樣,隨著年齡越大,越能感覺到力不從心,越來越容易聯想到死亡,特別是皇帝,站在權力的巔峰,就越害怕死亡,害怕失去手中的一切。
前提二:一個皇帝在位時間很長,通常社會比較穩定,封建社會只要穩定了,都會出現大治,皇帝的功績都會不錯。年齡大了,更容易回顧過往,就容易沉溺於自己的功績中,把持不住的話就會沉迷於此,剛愎自用。
前提三:皇帝是終生制,現任皇帝不死,太子無法繼位。當個十年太子還可以,當了十五年也能忍,如果時間再長,太子內心有沒有想法就不得而知了,畢竟皇位是那麼吸引人。皇帝也是從太子過來的,他會明白這種感受,所以他會警惕,只要太子有什麼不正常動作,都要懷疑是不是要篡位逼宮,疑神疑鬼。
前提四:年紀大了,老人更容易珍惜身邊的人,皇帝身邊的不是兒女,而是近侍,可能是宦官,可能是近臣,甚至可能是後宮新納的妃子,如果當中出現小人,老皇帝就容易被矇蔽,作出糊塗舉動。
案例一:漢武帝
漢武大帝一生如此輝煌,在位55年,享年70歲。不管是在位時間,還是年齡,都在皇帝界屈指可數。前半生的漢武帝征伐四方,將匈奴人打得遠遁漠北,建立了漢民族的威望和信仰,如果漢武帝的人生到此結束,那麼幾乎可以算完美。
當漢武帝走過第65個春秋,爆發了著名的巫蠱之禍。先是丞相公孫賀的兒子被揭發扎小人詛咒皇帝,結果公孫賀被抄家滅族,再加上後宮妃嬪宮鬥,多有巫蠱之事發生,所以漢武帝開始疑神疑鬼,總懷疑有人在暗中詛咒自己。日有所思,夜有所想,一天漢武帝夢到有人敲打自己,近臣江充解夢說有人在詛咒皇帝,漢武帝即下令江充徹查,江充與太子劉據有過節,害怕劉據繼位後搞死自己,於是栽贓太子行巫蠱之事,太子劉據被逼殺了江充,想要向漢武帝申冤,但是漢武帝被另一個近臣蘇文矇蔽,竟派兵剿滅劉據,結果太子劉據身死,三個孫子一個孫女身死,皇后衛子夫自殺。所有人死光了之後,漢武帝才醒悟,查清這是起大冤案,最後只能建一座思子宮來寄託哀思。
因為晚年的漢武帝疑心病太重,只信任近臣,反而不相信自己的兒子,最後導致巫蠱之禍爆發,大肆牽連,殺人無數。
案例二:梁武帝,蕭衍
南朝梁是中國歷史上的小王朝,但是因為《琅琊榜》而吸引了大量目光。《琅琊榜》裡的梁帝就是南朝梁的開國皇帝蕭衍。
蕭衍,在位48年,享年86歲,這可算是非常長壽了。但是南朝梁因為蕭衍而興,也因為蕭衍而快速滅亡。
作為開國皇帝,蕭衍明白前朝的弊端,所以執政前期政治清明,國力強盛,軍事力量強大,多次取得對北朝的軍事勝利,奪回了江淮地區,文治武功都政績斐然。
但是梁武帝活得太長了,到了晚年,他一方便篤信佛教,不問政事,另一方面放縱宗室王公,導致國內民怨沸騰。但是這些蕭衍都不重視,沉迷於前期的輝煌,剛愎自用,喜歡聽人粉飾太平,歌功頌德,重用只會溜鬚拍馬的朱異,此人貪得無厭,口頭禪就是皇帝陛下聖明,說什麼都對,不好的事情怎麼能稟報給皇帝惹皇帝不開心呢,於是朝堂被搞得烏煙瘴氣。北魏將領侯景叛逃至梁國,大臣們都拒絕接納,說此人有反骨,反覆無常,此前所作所為皆為狼子野心,蕭衍不聽,固執接納侯景,不久侯景叛亂,爆發了侯景之亂,蕭衍自己落得個活活餓死,梁國也迅速衰落,很快就被取代。
綜合來看,人是不斷變化的,越到晚年不確定因素越大,也更容易做出糊塗決定,導致不可挽回的後果,所以也就出現了前半生明君後半身昏君的情況。
-
3 # 無數贊中迷失自我
縱觀中國的歷史,在孫中山先生領導的辛亥革命成功之前,有兩千多年的時間處於封建王朝時期,而在封建王朝時期,它的標誌性東西是皇帝。皇帝是封建王朝的象徵,在這兩千多年裡,大大小小也有幾十個王朝,有的是一個獨霸天下,有的是幾個一起逐鹿中原。而在這麼多的王朝裡,皇帝的數量更是數不勝數。從第一個皇帝秦始皇到最後一個皇帝溥儀,前後有200多位。但是能活的長的皇帝不多,畢竟這是一個高風險高回報的行業,他們也想活得長啊,甚至有的還想著長生不老,那樣就可以永遠坐著皇帝寶座,操縱著天下萬物生死,世間的乾坤。
皇帝雖然不少,但是能活得長的明星皇帝就那麼幾個,他們也都差不多都有著一個共同特性,早年意氣風發,胸懷大志,誓要建立一個國富民強的大王朝,然後晚年卻又是昏庸無道,乾的些事世人都不忍直視。
1.始皇帝嬴政,千古第一帝,結束了中國幾千年來的奴隸社會,建立封建社會,推動了一個時代的發展。設立郡縣制、書同文、車同軌、度量衡等等。不僅形式上統一全國,更從精神上統一全國。可以這樣說,現代的中國能有如今的版圖秦始皇功不可沒。然而就是這樣一個偉人,晚年時作死,大興土木,寵奸臣,還幻想著長生不老,耗大量人力物力尋找長生不老之方,結果好好的一個帝國被他整得土崩瓦解!
2.唐朝太宗玄宗,一個時代就並一起說吧。唐太宗唐玄宗都是中國歷史上赫赫有名的皇帝,太宗前期不用說了,貞觀之治就是太宗治出來的,但是晚年卻自恃才高,剛愎自用。大造宮殿,奢侈腐化。好大喜功,兩徵高麗。迷信以前自己非常鄙視的長生之術,最後吃了仙丹之後“成仙了”唐玄宗開創了唐朝的極盛之世——開元盛世,晚年卻是如假包換的昏君,他開始親小人,遠賢臣,重用奸佞,沉迷於美色之中無法自拔,最終釀成苦果——安史之亂,此後大唐盛世再也一去不復返了。
3.康熙大帝,康乾盛世的締造者,擒鰲拜收臺灣,平吳三桂,親征格爾丹都是我們耳熟能詳的故事。但是晚年時昏招頻出,立儲不定,導致九子奪嫡,過度的仁政導致腐敗不堪,國庫空虛,閉關鎖國。興文字獄等,讓一個看起來風光無限的帝國,實際上千瘡百孔。
他們都是隨著年齡和執政時期的增長,其處理朝政的思維方式一定會僵化,躺在功勞簿裡睡大覺,再加上身體等各方面因素的影響,導致皇帝會出現倦政,厭政甚至是昏政,暴政。
-
4 # 辯證哲學論
對於活的時間長,並且最終晚節不保的最為典型的就是梁武帝蕭衍。
但有朋友說是漢武帝,雖然巫蠱事件對劉徹打擊很大,但是他最終還是從夢中驚醒過來,一道《罪己詔》可以說保住了他的晚節。尤其令人佩服的是,他當著群臣之面自責的講:“朕即位以來,所為狂悖,使天下愁苦,不可追悔。自今事有傷害百姓、糜費天下者,悉罷之!”此詔一出,民心大慟,作為一位雄才大略,並有著豐功偉績的帝王,能在晚年對自己的臣子、對天下黎民百姓認錯,不得不佩服他的知明與大略。
還有人說唐玄宗李隆基,李隆基活到78歲,鬱鬱寡歡而死,這也是怪他的兒子唐肅宗李亨,太過信任李輔國導致的。安史之亂作為唐朝由盛轉衰的分水嶺,是唐玄宗的長期不作為導致的,自從他霸佔了自己兒子的妃子楊玉環後,就開始“春宵苦短日高起,從此君王不早朝”的“無為而治了”。結果發生了外戚楊國忠專權,奪權的情況,楊國忠原名叫楊釗,他為了躲避“雙刀”的讖語才改名國忠的。後來他怕唐玄宗和妹妹楊玉環非常寵信的安祿山頂替他當丞相,所以,數次上書說安祿山要謀反。安祿山也是被逼的沒辦法,所以才起兵造反。安史之亂被平定後,唐玄宗終究還是回到了長安,雖然在天寶十年讓位給了兒子李亨,但是自己做個太上皇也沒什麼不好,如果說要把李隆基的前期和後期作比較的話,那是天壤之別,但是他最後選擇了“坐而論道”,並活到78歲,安享了晚年,也不失為保住了晚節。
還有人說康熙,更是無稽之談了,康熙帝不論是自己的才學,還是治國方略,或者是選擇繼承人(當然這一點會有人提出疑問,但是雍正、乾隆都是明君,這一點是毋庸置疑的),都算的上中國歷史上最為傑出的帝王。現在也出現了一些質疑康熙帝的言論,言論是自由的,我們得尊重一個人的思想觀點,但是康熙在位60年,做得已經足夠出色了,作為清聖祖,他開疆擴土,為我們現在的祖國版圖,奠定了一個良好的基礎。晚年因為“九龍奪嫡”之事操碎了心,弄的是焦頭爛額,但是對人民來說,結果並不差,康熙皇帝並不存在晚節不保這一說。關於對雍正皇帝即位之事,大家可以從網上查查當時在中國的幾個傳教士留下來的隻言片語,去了解一下,非常有意思。
那麼,最後就是蕭衍,他的一生非常符合你的這一問題。首先,他活到了86歲,如果不是宇宙大將軍侯景(他自封的稱號),軟禁他,不給這個首度開創佛教信徒不食肉先例的皇帝食物吃,他肯定還會活的更久。蕭衍的起家非常有意思,蕭衍的哥哥蕭懿作為北齊大將軍忠心為國,但是蕭寶卷依然不信任他,找了個理由將他處死了,蕭懿臨死前還提醒蕭寶卷,要小心他的弟弟,當時為雍州刺史的蕭衍。就這樣蕭衍心不自安,商量了下趕緊起兵造反吧,不然自己死期不日即到,所以他用了一計,巧妙的使荊州刺史蕭穎胄同他一起起兵反抗朝廷。在進軍金陵的過程之中,漢口魯山的房僧寄和郢城的張衝為犄角之勢,使蕭衍軍出於被動局勢,但是,就在這對峙的關鍵時刻,兩員大將卻陸續病死,主將病死,副將卻頂不上去,最終讓蕭衍順利過關。
上圖選自《資治通鑑》
同時大兵將至金陵,蕭寶卷卻同當年的王莽一樣,吝嗇金銀,寧做守財奴也不賞發給將士,所以將士皆不用命,最終讓蕭衍和蕭穎胄的軍隊攻下了金陵,攻下金陵之後,唯獨能與蕭衍分庭抗禮的蕭穎胄,不早不晚也病故了,所以,蕭衍順利稱帝。一切都是命啊,運氣來了擋也擋不住,人擋殺人佛擋殺佛啊!根本不用自己太費心。蕭衍在位48年,大大提升了宋齊梁陳期間皇帝平均在為3年的時長,後期“引狼入室”一方面收留狼子野心的侯景,一方面又與北魏聯盟。結果導致侯景心不自安,起兵造反,圍困臺城3年8個月,眾多兒子無一人來救。“侯景之亂”使蕭梁滅亡,自己也被軟禁,病餓交加而死。蕭衍到最後也給昭明太子說,成也他自己,敗也他自己,一切都是命!正是“時來天地皆同力,運力英雄不自由”,用這句話形容蕭衍最為恰當。
我當時讀完《通鑑》中的這部分內容後,頗為感慨,前期征戰運氣真是太好了,結果卻不盡如人意,所以特為這位應了讖語:“行中水為天子”的蕭衍老翁作了一首詩:
蕭梁老翁佛老心,開創康朝首度勤。
聽奸無日侯臣亂,餓死臺城賊子衿。
毛澤東曾說,”專聽生奸,獨任成亂”梁武有焉。蕭衍後期在治國策略和用人上出了大問題,所以最終導致了他晚節不保,命喪黃泉。他的一生很符合您所提的這個問題。
回覆列表
古代皇權社會中,對皇權,幾乎沒有任何形式的監督,因此,即便是許多英明神武的皇帝,在自己的晚年也會出現晚節不保的情況。如果單看他們的前半生,無疑配得上是英明神武,偉光正,但若要看他們的下半生,則是令人唏噓不已。
下面這兩個例子最為突出:
1、唐玄宗李隆基年輕時的唐玄宗李隆基,英俊多才,儀表堂堂,少年時期就顯示出了不同尋常的膽識和謀略。她7歲時,碰到了武則天的侄子武懿宗。武懿宗“狗仗人勢”,覺得自己的姑姑是武則天,非常牛氣,他看到李隆基排場陣仗不輸自己時,心生不悅,馬上上前指責。
沒想到李隆基理直氣壯的大罵:“朝堂都是我李家的,幹你什麼事?”李隆基的祖母武則天聽說後,不僅沒批評李隆基,反而對他更加讚賞。
李隆基長大後,秘密聚集了一批武勇之士,為己所用。當時韋后想要效法武則天,稱帝登基。引起了李隆基與太平公主等李唐宗室的不滿,他們聯合起來,發動唐隆之變,將韋后除去,擁立相王李旦為帝。
李旦稱帝后,立李隆基為太子。而李隆基在與太平公主的鬥爭中,再次取得勝利。李旦不久禪位與他,李隆基成為唐玄宗。在執政前期,他任用姚崇、宋璟、張九齡等一批賢臣,大膽啟動改革,勵精圖治,創造了開元盛世。
但是,到了天寶年間,唐玄宗卻失去了進取精神,他生活奢華墮落,宮女多達4萬人之多。政事更是懶得過問,全權交給李林甫、楊國忠等人處理,而事實證明他所託非人,李林甫、楊國忠等人專權亂政 ,到了楊國忠時期,更是重用親信,排斥異己,他和安祿山為了爭寵,互相詆譭,並最終讓蓄謀已久的安祿山發動了“安史之亂”。
儘管“安史之亂”平定後,唐玄宗作為太上皇,又回到了長安,但卻受到了其子李亨的軟禁,最終在鬱鬱寡歡中悵然離世,享年77歲。
2、梁武帝蕭衍蕭衍年輕時多才多藝,文武兼備,其個人素質,在歷朝歷代的開國皇帝中,都屬於翹楚級別。南齊末年,各地風起雲湧,反叛不斷。蕭衍繼承了他哥哥的雍州刺史之位,並起兵向南齊發難,最後他接受了南齊末帝的“禪讓”,建立了梁朝。
蕭衍稱帝后,勵精圖治,推動了許多舉措,解決了許多南齊時期的歷史問題,讓梁朝國力逐漸強盛,達到了東晉時期最高水平。
然而蕭衍同時篤信佛法,並多次放著皇帝不做了,捨身出家,每次都是大臣們花國庫裡的銀子將他從廟裡贖回來。
“上有所好,下必甚焉”,蕭衍如此崇佛,梁朝境內寺廟林立,僅僅首都建康就有佛寺500多所,僧尼10餘萬人,所佔的良田就更是不計其數。“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
547年,東魏將領侯景,獻出了河南十三州,投奔了蕭衍,被他接納,並封為了河南王。當時許多人勸說蕭衍不要接納侯景,還說侯景有狼子野心。結果蕭衍不聽。
549年,侯景發動了叛亂,攻進了建康,南梁部隊不少,但因為蕭衍沉湎於佛事,對他們已是離心離德,此時竟然無人來救。於是,蕭衍就被侯景餓死在了宮中,享年84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