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田獲三狐

    “沒遮攔”穆弘和“撲天雕”李應的排名,確實令很多“水滸”愛好者疑惑:排名過高不能理解?

    一、穆弘(原型穆橫)和李應史上確有其人,是宋江領導的梁山泊三十六人起義的創始人之一,也是施耐庵創作《水滸傳》的藍本——《大宋宣和遺事》的主要人物。他們兩個位列天罡星行列,應該是題中應有之義。

    穆弘在宋江上梁山前,也就是自己被眾好漢(姑且稱為好漢)從法場上救出,感到狼狽萬分的時侯,對他立刻攻打無為軍,活捉黃文炳提供了強大的後勤支援。

    這使宋江不但自己出了一口惡氣,還令其在眾兄弟面前樹立了威信:我狠著呢,不是軟蛋窩囊廢,只不過以前不想走這條路。

    一個人能不能幹一件事和他會不會幹一件事對於他本人和在其他人的眼中完全不同。

    一個是能力問題,一個是態度問題。

    三、“撲天雕”李應不但在梁山泊攻打祝家莊的時候作壁上觀,無形中助了梁山一臂之力,而且在後來上梁山後成了梁山的最大金主之一。

    有錢就是老大,沒錢最好閉嘴,李應的排名確實理應靠前。

    世上的事,有因必有果,有果必有因,絕對不存在無緣無故的愛和恨,李應和穆弘在梁山泊的排名也是如此。

  • 2 # 中孚鑑

    穆弘是揭陽人,在當地是一霸,張順張橫也是當地的一霸,他們都進天罡星了,穆弘當然也少不了的。在說了他既然能進三十六天罡裡,必定有其過人厲害之處,或者有著功勞。

    而排在前面的李應,更不用多說了,他雖然在宋江打祝家莊的時候,隔岸觀火,但最後還是幫助了宋江,並且李應在當地是個有錢的人,上了梁山多少會有好處,有錢就是老大,這是不變的規矩。人家李應有錢,靠前也是份內之事。

  • 3 # 燭影斧聲

    李應和穆弘情況不同,不能一概而論。

    其實作者寫的時候可能沒想那麼多,李應也算是個財主出身,柴進第十,李應十一,對應富貴。但是單單對比兩人對梁山的貢獻,李應是不可能和柴進相提並論的,梁山很多有本事的都受過柴進的恩惠,包括梁山的根基也是用柴進的資助建立的(王倫得柴進資助上梁山建立)。而李應武藝不是十分出色,背後也沒什麼勢力靠山,唯一貢獻可能就是帶著全部身家上了梁山,不管怎麼看都排高了。

    而穆弘我覺得基本和自身價值匹配,從他對李逵的做法和李逵的反應來看,李逵是不好招惹穆弘的。而舊勢力也是揭陽嶺一霸,與李俊、張橫排位差不多,於少華山當家史進之後,基本還是合理的。

    梁山個別人物排名確實有巨大爭議,不過整體還是可以的。

  • 4 # 邏輯文史游

    先說李應吧…李應的排名很好理解,人家本身就是土豪,上梁山後財產基本都“充公”了,更何況李大柴主很夠意思啊,初見楊雄、石秀就胸脯一拍答應去和祝家莊討要時遷。可祝彪很不樂意,打不過李應還放暗箭傷了他,至此李祝二家宣佈決裂,梁山攻打祝家莊李應選擇不應就祝家也間接幫了梁山。之後祝家莊破,宋江吳用當然不能放過這個有勇有錢的財主,於是將其弄上山,最終挨著柴進排11位。

    所以梁山的大排名除了迎合招安外另一方面就是關乎錢和麵子了。而穆弘當年在揭陽鎮也是呼風喚雨的存在,論經濟實力其實也不差,但最終排名在天罡的中斷。更要命的是穆弘在小說中的戲份也很詭異,一個身處天罡也有大哥氣質的人卻總給人一種可有可無的感覺。身為小彪頭領,穆弘能拿得出手的戰績實在是可憐戰績,投靠梁山後首戰和祝虎拼了三十多回合,後來的劇情中又和李應、劉唐聯手圍攻盧俊義,秀了一下自己的步戰水平(當然,壓制李逵也間接能體現其紮實的功底),最後就是“嚇跑”程勝祖了。可見穆弘卻是是有實力,但書中的他除了剛出場巧救宋江外好像也沒參與什麼關鍵的戲份或者和猛將單挑了。

    我們不能因為穆弘戰績稀少就質疑他的排名。而有果必有因,為了避諱清朝的某統治者在一段時間內穆弘的名字變成了“穆宏”,那麼我們不妨大膽的推測在最早的水滸中這麼揭陽黑幫大哥其實是有不少戲份的,只不過中途因為修改有人“搶”了他的戲,導致我們現在看到的通行本的《水滸傳》中的穆弘就有點高不成低不就的感覺了。同樣的,清朝有些版本也是為了避諱把徐寧寫成“徐凝”,大家猜猜這是避諱哪個皇帝呢~

    那個誰肯定在書裡蓋了不少章…

  • 5 # 待我施為地煞變

    把《水滸傳》當不合邏輯的yy小說看,就虛高。把《水滸傳》當符合現實的政治教科書看就不虛高。

    很多人的印象裡,”當先一員大將,大喝一聲,率軍衝入敵陣”,就是打仗的全部。

    很多人都認為,排名就是幾個人擺個擂臺,噼裡啪啦一頓打,誰贏了誰當老大。

    也不想想,梁山上的兵馬吃什麼穿什麼,都是靠舔石頭活著的嗎?

    戰爭小說裡經常提到一句話“兵馬未動,糧草先行”,《孫子兵法》裡也非常注重後勤保障的作用。古代將領守城或出征,最怕的就是沒有糧食。兵丁一天吃不上飯就人心惶惶,幾天吃不上飯,不用等圍剿就自己譁變了。白起就是用斷絕糧道的方法,逼的趙軍“人相食”,迫使趙括不得不改變防守方針,催促決戰,導致全軍覆沒。

    排名也絕不是誰能打誰就靠前,而是資歷、功勞、能力、派系的綜合考量。不然很多大將都七老八十了,你三拳兩腳放倒他,你就能當大將?

    弄清楚了這些,咱們就看看穆弘、李應對梁山的貢獻與作用吧。

    王倫時代梁山幾百人,靠個攔路搶劫、打家劫舍基本能解決後勤需要的錢糧。但隨著晁蓋上山,收攏降兵,清風山投奔,再靠守株待兔似的打劫就有點捉襟見肘了。畢竟你梁山出了名,誰還腦子進水了去自投羅網啊。這時有大財主帶著大量家產加盟,無疑可以很大程度地解決後勤問題。

    後來太平天國時,韋昌輝能成為北王,就是因為一開始時他帶著家財投軍,給太平軍帶來第一桶金。梁山也一樣,帶財產上山的財主有:宋江、盧俊義、柴進、李應、穆弘。排名都不低。所以李應、穆弘能進天罡,不足為怪。

    再說李應,等梁山人多了,錢多了,糧多了,就需要有人管理。畢竟,今天張三要領三百斤糧,明天李四要領二十斤肉,後天王五要領八十杆槍,大後天皮六又要領三十尺布。你給還是不給,不給可能誤事,給了可能有很多冒領的,沒幾天就把倉庫掏空了。如果讓宋江、吳用管,那他們一天天也不用幹別的事了,光趴桌子上打算盤去吧。當然了,他們也不一定能管的明白。這就需要一位專業人士,專門負責這塊。而李應作為李家莊莊主,有管理大莊園的能力和經驗。

    李應的職位就是〖掌管錢糧頭領〗,相當於後勤部長,排名第十一不高也不低。

  • 6 # 痴語呢喃1988

    二者都源於施耐庵小說《水滸傳》

    天富星撲天雕李應,位列梁山好漢第十一把交椅。李應是鄆州人氏,善使渾鐵點鋼槍,背藏五把飛刀,能百步取人,神出鬼沒,人稱“撲天雕”。他是獨龍崗李家莊莊主,與祝家莊、扈家莊結下三莊同盟,共同抵禦梁山泊,曾約定一旦出事便互相救應。

    天究星沒遮攔穆宏,位列梁山好漢第二十四位。穆弘是江州揭陽鎮人氏,出身富戶,武藝高強,性情暴烈,人稱沒遮攔。江州揭陽一帶有三霸,揭陽嶺上以李俊、李立為一霸,潯陽江中以張橫、張順為一霸,而揭陽鎮上則以穆弘與兄弟穆春為一霸。穆弘兄弟在鎮上橫行霸道,連官府都頭都受其支配。二人曾規定,外地人若想在鎮上謀生,必須先到穆家莊拜謁。

    出身:李應是李家莊莊主,而穆宏是出身富戶,李應勝

    職位:李應主管錢糧頭領,穆宏馬軍八驃騎兼先鋒使

    山上人物關係:李應與柴進是至交,而穆宏有一個親弟弟就是穆春

    武藝和戰功:

    李應:上山之前和朱家莊大戰中不敵祝彪受傷;上山後參與智取大名府;詔安後隨宋江南征北伐,參與了征討遼國,田虎,王慶,方臘,殺敵眾多。

    穆宏:上山之前先後與薛勇,祝虎過手,戰平;上山之後曾和劉唐統帥步軍大敗宋軍討伐軍隊;詔安後隨宋江南征北伐,參與了征討遼國,田虎,王慶,方臘,戰功頗豐。

    詔安後兩人參與的討伐都一樣,但李應在殺敵和建功方面略微比穆宏高一點。

    人物結局:

    李應:江南平定後,回京受封被授為武節將軍、中山府鄆州都統制。後聽柴進隱退,便推稱風癱,納還官誥,返回故鄉獨龍岡,與杜興同作富豪,最終得以善終。

    穆宏:杭州之戰後,因感染瘟疫,被寄留在杭州,未能繼續隨軍征戰。後在杭州病逝,追封忠武郎。

    總體上來看二人排名還算公允,若具體一一分析還可能還有出入,其實作者在寫小說時可能也沒有考慮那麼多。

  • 7 # 吹口哨的牛仔

    《水滸傳》水泊梁山分為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能在三十六天罡的都多多少少有些能耐,至少武功都不弱,畢竟三十六天罡是主角。裡面三十六人大多都展示過武功。就算是解珍解寶,也展示過自己比較不錯的。但有兩個人例外,一個是李應,一個是穆弘,這兩位感覺就是天罡的透明人的存在。

    首先看他們在天罡的位置,一個在十一位,一個在第二十四位。位置都挺高的。那麼到底是不是虛高,就來看看。

    首先兩個人的星號,李應對應天富星,穆弘對應天究星。李應的顧名思義對應一個“富”字,說明人家有錢。而穆弘對應“究”字,顧名思義“究”,究竟的意思,可能作者也不知道他究竟是個什麼樣的人。所以兩個人的星號還是很準確的。

    再來看武功,論武功,最好的就是看單挑。他們兩人一人只有一場單挑,但就是這單挑就看出端倪。

    兩人單挑都在祝家莊。當時是三莊聯合。李應和祝朝奉扈太公一起創業,但是當人們提及這三家時,老一輩只提李應不提其他兩位,說明李應應該是三莊中實力最強的。要是那兩莊莊主實力強,自己就能教孩子武功,不用請欒廷玉。可見三位莊主李應實力最強的。李應年齡或許比宋江大,所以打祝家莊的時候已經年老。他的威名都是年輕時打下的。

    李應單挑祝氏三傑武功最高的一位——祝彪。二人交手十七八回合,祝彪敗走,可以從這裡看出一些問題。首先,時遷被捉,楊雄石秀求救李應。李應去要人,祝朝奉想放但是祝彪不讓,因此李應憤怒,提兵而來。這時三莊聯盟並沒有被打破。所以李應這時候對祝彪只是出於一種長輩對晚輩的教訓,教訓他不尊重長輩,滅滅他囂張氣焰。所以李應這時候應該並沒有下死手。如果想下死手,祝彪幾回合就會敗,甚至會死,這比花榮等人強的多,所以李應應該有五虎的水平,李應對祝家莊應該算是知根知底,如果武功不高,他不敢一個人帶兵對祝家三傑,更何況還有一個欒廷玉,李應應該不把祝家莊放在眼裡,他還有飛刀絕技沒使呢。要是用這招,誰受得了?李應是小李飛刀的原型能不厲害嗎?

    穆弘那場單挑是一場表演秀。三十回合平祝虎,看不出來什麼,但是絕對比祝虎強,如果水平不比他高,萬一放水不僅會輸,說不定會喪命。這裡看不出什麼,但是透過別的事可以看出穆弘的水平一般。

    呼延灼大戰梁山泊那場,宋江知道呼延灼厲害,就派五路軍馬連環對戰呼延灼。當時五路大軍是林沖,秦明,花榮,扈三娘,孫立。當時關勝,董平,張清等人還沒上梁山。當時宋江派林沖,秦明,花榮還說的過去畢竟這三路是梁山馬軍最強的三路人馬,他們去無可厚非,但是宋江又派了兩個地煞去,宋江這種老江湖眼光毒辣,他認為除了這三位,這兩個地煞還是可以和呼延灼打打。但當時除了林沖,秦明,花榮,馬軍第四路就得算得上穆弘,但是宋江不派穆弘,卻派孫立,扈三娘。可以看出在宋江眼裡穆弘是完全不能和這五人相比的。即使到後來衝鋒陷陣,穆弘都是守護中軍,大樹下好乘涼,所以在宋江的眼裡穆弘沒有獨擋一面的能力,武功也不行,所以穆弘的能力很普通。從此以後穆弘從來沒主動出戰,就算沒將,也從來沒使喚他。

    但是有錢能使鬼推磨,誰叫人家穆弘是梁山早起股東又是宋江的絕對粉絲,自願把家財貢獻梁山。所以宋江才會抬舉他。所以穆弘排在二十四,有錢的成分。

    綜上,李應排在十一正好,穆弘按綜合實力排二十四確實虛高,放在地煞合適,但是是宋江排的也沒有辦法。

    自我感覺如果名次可以改變把孫立和穆弘換一下,一個排二十四,一個排名三十九。一個對應天傑星。一個改成地究星。我覺得這樣最好。

  • 8 # 愛尚文史

    老生常談的話題,關於梁山好漢的排名問題;最有爭議的,估計是孫立、朱武、解珍、解寶、時遷等人;李應和穆弘的排名,爭議並不是很大,因為這兩人,就實力來說,與排名比較接近;

    個人認為!李應排在第十一,完全沒毛病;穆弘進入天罡,也沒毛病,但應該後調幾位;

    首先是李應我認識的李應,是一位不擇不扣的頂級高手,他的水平,不會下於馬軍五虎將;李應的出場介紹,作者借用杜興之口;“能使一條渾鐵點鋼槍,背藏飛刀五口,百步取人,神出鬼沒。”;這短短一句話,便可看出李應氣場十足,殺氣騰騰,武藝高強;李應出手不多,才能有所埋沒;只有那次多次修書之後,祝彪不但不放人,反而出口中傷,使得他在楊雄、石秀面前,丟了面子;大怒之下,才與祝彪交過一次手;李應大怒,拍坐下馬,挺手中槍,便奔祝彪。祝彪縱馬去戰李應。兩個就獨龍崗前,一來一往,一下一下,鬥了十七八合。祝彪戰李應不過,拔回馬便走。李應能輕鬆十七八合擊敗祝彪,這一戰績,就算馬軍五虎將來,也未必能行;林沖戰祝龍,三十合不分勝負,穆弘戰祝虎,也是三十合不分勝負;祝彪的實力,則遠在祝龍、祝虎之上,而早前也有花榮戰祝彪,五十合不分勝負的記錄;所以李應十七八合贏祝彪的戰績,已經是相當厲害了;而且當時李應並沒有起殺心,他只是想教訓祝彪一番,否則祝彪逃跑的時候,他直接一飛刀就結果了;況且李應還給梁山泊供應了數千兵馬,以及無數的錢糧、軍器;他排在第十一位,肯定不會高;穆弘穆弘的實力,並不是很強,出手也不多,就剛剛說的三十回合戰平祝虎,很普通的戰績;比起地煞的孫立、神火、聖水、宣贊等人,穆弘的戰績不值一提;所以他排在第二十四位的話,顯然高了;個人認為,他的真實實力,應該在天罡邊緣徘徊!!穆弘之所以排名靠前,有原因的;一則他是宋江的心腹;二則他是揭陽派代表人物;三則穆弘對梁山泊也有家財資助;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八個月的寶寶經常腹瀉,應該怎樣幫寶寶調理身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