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饕餮史海
-
2 # 北斗星3557
李世民,在玄武門正變之後,結果他父親的班,做上了唐朝第二個皇上,當上皇上以後,李世民,徵遼東,徵西,打跑了,突厥,在李世民執政23年,治國安邦,歷經圖治,兢兢業業,能聽得大臣的勸誡,把大唐朝,治理的,一片繁榮景象,萬國來潮,創造中華文明,開創了大唐盛世,後人給他送,貞觀天子,貞觀之治,所以說,李世民的名字,載入歷史史冊,貞觀兩字,很好聽的,謝謝朋友們
-
3 # 游魚文化
這個還存在爭議嗎?自然是開創皇帝稱號的秦始皇。
始皇帝,唯他獨尊,後世封建社會的君王只不過是一個又一個的繼承這個名頭。
秦始皇,贏姓,趙氏,名政。是完成華夏大一統的NB人物,是第一個稱皇帝的君主。
為什麼嬴政會自稱皇帝呢?秦始皇自公元前230年至公元前221年,先後滅韓趙魏楚燕齊六國,完成了華夏大一統,建立了中央集權的大秦朝。
秦始皇認為自己的功業比三皇五帝還要偉大,取三皇之“皇”、五帝之“帝”,稱為皇帝,自稱“始皇帝”。
實乃“千古一帝”。
-
4 # 哈狗電影
那還用說,當然是我們的始皇帝嬴政
名字由來
秦王贏政統一六國後!自以為功德超過傳說中的"三皇五帝",開始採用"皇帝"稱號,自稱"始皇帝""確立了"皇帝"制度.(詳解:初並天下後,秦王贏政認為自己"德高三皇,功過五帝","王"的稱號不足以顯示自己的權勢和地位,就令群臣商議名號.群臣提出:"古有天皇,有地皇,有泰皇最貴",應上尊號"泰皇".贏政並不以此為滿足,決定從"三皇"中取一"皇"字,又取上古"五帝"中的帝字,合成"皇帝",他宣佈:"朕為始皇帝,後世以計數,二世,三世至於萬世,傳之無窮."從此,"皇帝"成為中國最高封建統治者的稱謂,為歷代所沿用
-
5 # 布衣1卿相
清努爾哈赤覺得很霸氣
南朝的皇帝名字很小言啊,蕭道成、蕭寶卷、蕭鸞
明朝還有個Judy哈哈哈
秦還有個沒當上皇帝的公子扶蘇,這名兒文藝的不像話吧
其實贏這個姓比朱還不好起名字,嬴政應該算是意外之喜,想想贏稷贏蕩
-
6 # 追記歷史
你這個問題提的如果單論名字或年號來說,那麼愛新覺羅福臨和他的年號順治就非常好,單從他的名字福臨來說就非常富有吉祥之意,通俗的也可以理解為福氣臨門。確實順治帝也正如他的名字一樣,小小年紀就人品大爆發,在亂局中的夾縫之中稀裡糊塗的就撿了一個皇帝當。由此可以看來天意的安排真帶有戲劇性,多爾袞和豪格二人費盡心機折騰來折騰去也沒帝王命,最後被一個不諳世事的的小孩子撿了個便宜,順治帝這真是鴻運當頭福氣臨門啊!
有人可能會說雖然多爾袞沒有成為名義上的帝王,但他後半生卻一直行使著高於帝王的權力,歷史上的多爾袞確實消滅豪格這股強悍的勢力後,在清歷史順治前期掌握著絕對的權力。當時的順治帝和孝莊皇后都要忍氣吞聲的迎合他,但再怎麼說多爾袞在名義上也只是個王,甚至後期他還有皇帝爹頭銜的王,但這個王就算他再大,最後畢竟也沒有實質性的跨越。加上多爾袞長期讓順治帝委曲求全,以至於多爾袞死後,順治帝心中的怨氣還無法發洩完,才造成了多爾袞被挖墳掘墓鞭屍的結局。
再說說皇帝的年號問題,現在我們習慣對皇帝稱呼為年號加帝,可能還有一少部分人甚至直接就認為,這個皇帝的名字本就是如此。其實明清時期皇帝們的真實姓名和他的年號沒有半毛錢關係,比如乾隆帝名字全稱愛新覺羅弘曆,乾隆只是他的年號而已。還有明朝的明星皇帝萬曆皇帝,萬曆帝的全名叫朱翊鈞,萬曆也只是他的名號。簡單的說皇帝的名號就是從這個人繼位的那一天開始,一直到這位皇帝死後或下臺後繼任者接盤,皇帝的整個任期這段時間就是他的年號。
迴歸正題,愛新覺羅福臨的年號就是順治,當年順治帝這個皇帝雖然當得有些委屈,但是他絕對是一個躺著得天下的小皇帝。多爾袞雖然張揚跋扈功高蓋主,但他在清打下江山有不可磨滅的功勞,當然這也不是他一個人的成績,當時清還有很多大將也都是出過力的,包括被多爾袞打壓下去的豪格也沒少幹活。而當時一個少數人的外來戶,卻入關統治了一個龐大的多數人群體,這在管理上就有一些難度,咱們今天就不細說這個問題了。繼續說順治的年號,順治帝就是清入關之後第一位皇帝,順治這個年號的意義,可以簡單的理解為讓被統治的這個多數人群體,認為清統治者是順應天下而治,是民心所向上天所命的仁治,所以順治這個年號有安撫被征服者的意思。
-
7 # 老貓談史
在中國古代封建社會,幾乎每一位皇帝都有這自己的名號,在封建社會當中,皇帝就是國家的最高統治者,而且他也是一個國家身份的象徵。要說我覺得古代哪個皇帝的名號最好,我個人認為秦始皇嬴政的名號最好。
先來跟大家說一下皇帝稱號的由來吧。中國第一個封建國家為大一統的秦王朝,秦王嬴政覺得自己實現了歷代秦王夢寐以求的終極目標(完成了統一中原大地的終極目標)因此秦王嬴政覺得自己的功勞堪比三皇五帝,這時候再將自己稱呼為秦王那麼自己又跟那些諸侯王有什麼區別呢?因此自己必須有一個獨一無二的稱號來彰顯自己的高貴身份。於是他立馬召集來了諸位大臣來商議此事。
首先李斯發表了自己的觀點,他覺得秦王嬴政建立了一個前所未有的大一統王朝,他的功勞就連三皇五帝都比不上,因此他認為三皇是指天皇、地皇和泰皇,泰皇最為尊貴,因此他建議嬴政稱為泰皇。
秦王嬴政覺得泰皇仍然跟之前有著一些相似度,她說把泰字去掉,把五帝的帝字加上,因此皇帝的稱號就這樣來了。
我覺得皇帝這個詞是真的具有時代性的,他的出現可以說是一個開天闢地的大事情,秦王嬴政將自己稱為始皇帝,意思是自己就是第一個皇帝,之後自己的帝國將會一代一代的流傳下去。但是秦國只傳了二世就忘了。
秦始皇對後代立下了許多功績,據說中華二字也是秦始皇提出來的秦始皇打下江山後非常高興,他將自己打下的江山命名為中華,他覺得自己的首都位於中原地區,而這個中字則代表天下的中心,華則代表中華民族的人文始祖為女媧和伏羲,且他們都是華胥族的傳人,因此中華二字就是這麼來的。
-
8 # 花開時節思春秋
皇帝檔案
姓名:劉協
字號:合或伯和
諡號(魏):孝獻皇帝
諡號(蜀漢):孝愍皇帝
別稱:董侯、漢獻帝
其他職務:渤海王 陳留王 山陽公
出生時間:181年4月2日
去世時間:234年4月21日
在位時間:189-220年
年號:初平、興平、建安、延康
民族:漢族
出生地:洛陽
父親:漢靈帝劉宏
母親:王榮(後追諡靈懷皇后)
陵墓:禪陵
所處時代:漢末三國
漢獻帝名、字、諡號的由來
漢獻帝,姓劉(這是漢朝國姓,沒毛病),名協,字合或伯和。
名和字的由來
據範燁編、李賢等注《後漢書》卷九孝獻帝紀第九所注的記載:
協之字曰合。《張璠記》曰:“靈帝以帝似己,故名曰協。”《帝王紀》曰:“協字伯和。”據此推測,可能是漢靈帝看著險些出生不了的第二個兒子像自己,故名曰協,取其符合、相同之意。這樣,《後漢書》注中所說的劉協字合,與名是相配的。當然這個字合,一般資料中少見。而常見的字是伯和,則是取協字的本意以相配。但是,為什麼會有代表老大的伯呢?取字為和、仲和、子和才是合理的,不解。
從字源上分析,協是會意字。字形由表示眾多的“十”和表示把多股力量合成一股力量的“劦”字組成。“劦”與“協”在甲骨文中本是一個字。
《說文解字》解協字為:
眾之同和也。從劦從十。諡號的由來
範燁《後漢書》卷九孝獻帝紀第九的記載:
魏青龍二年三月庚寅,山陽公薨。自遜位至薨,十有四年,年五十四,諡孝獻皇帝。八月壬申,以漢天子禮儀葬於禪陵,置園邑令丞。魏國為劉協所上的諡號為:孝獻皇帝。
漢朝以孝治天下,皇帝諡號上都會加一個孝字。獻,才是真正的“蓋棺論定”。
諡法上,聰明叡哲曰獻,知質有聖曰獻。獻為聰明睿智,向惠好德,智質有理。
這個諡號還不錯,老曹家還是比較夠意思,沒有虧待這位禪讓的遜帝。不像作為皇叔的劉備,為了稱帝的需要,給劉協上了一個孝愍皇帝的諡號。
漢獻帝簡歷
出生
漢獻帝劉協,無疑是生不逢時,沒有趕上大漢帝國的好時候。當然,如果趕上好時候,非嫡非長的,可能也不會有機會坐上皇帝的寶座。
雖然出生的時機沒有選好,但劉協的命還是很硬,頑強地從生母王美人的肚子裡生了出來。
劉協的父親靈帝,很喜歡這個次子,估計是因為這個皇子“似己”。
董侯
因為擔心受到何皇后迫害,劉協出生後便交由董太后撫養,這才有了“董侯”的別稱,這也為董卓進京掌權後廢少帝改立劉協埋下了伏筆(董卓與董太后同族)。不久“後鴆殺美人”,劉協幼小時便失去了母親。後來,靈帝想立劉協為太子,但種種圖謀沒有成功。
封王
中平六年(189年)四月,靈帝病重去世,漢少帝劉辯即位,封劉協為渤海王,宦官之亂後,改封陳留王。
登基
不久,董卓入京,自封司空,權傾朝野,於189年9月28日,廢黜少帝,立劉協為帝。
流浪皇帝
緊接著,關東諸侯討董,董卓還都長安,劉協開始了流浪之旅。袁山松在其《後漢書》中這樣評說:
獻帝崎嶇危亂之間,飄薄萬里之衢,萍流蓬轉,險阻備經,自古帝王未之有也。董卓被王允和呂布誅殺後,董卓部將李傕等攻入長安,再次挾持了劉協。後來,劉協乘亂逃出長安。
傀儡之君
196年,曹操迎接劉協,遷都許縣,挾天子以令諸侯。
在許都的日子雖然仍舊擔驚受怕,但總算結束了流浪生活。於是,劉協過起了頂著皇帝名號實為傀儡之君的建安宮廷生活。
建安的年號,一用就用了將近二十五年。建安是在漢末歷史中最精彩的一個時期,官渡之戰、赤壁之戰、渭南之戰等著名戰役都發生於其間。
不過,這些似乎和劉協沒有什麼太大關係。有關係的是,曹操與劉協聯姻,送曹節、曹憲、曹華三個女兒進宮。劉協不甘心當傀儡,於建安四年、十九年冒險策劃了兩起除曹事件,均因謀洩而失敗(洩不洩密不是關鍵,主要是實力不濟)。伏皇后被曹操幽閉而死後,曹操威逼劉協立曹節為皇后。
禪讓
公元220年,曹操病死,劉協被曹丕控制,隨後被迫禪讓於曹丕。至此,大漢帝國正式告別歷史。
範燁《後漢書》卷九孝獻帝紀第九的記載:
奉帝為山陽公,邑一萬戶,位在諸侯王上,奏事不稱臣,受詔不拜,以天子車服郊祀天地,宗廟、祖、臘皆如漢制,都山陽之濁鹿城。幸福晚年
劉協遜位後被貶為山陽公,住在封地濁鹿城(今河南省焦作市修武縣),歷十四年。劉協自從不當皇帝之後,生活就幸福了起來。他開始真正大徹大悟,拋棄帝王之尊,甘心與民同憂,躬耕菜圃,濟世懸壺,享受起田園山水的晚年生活。由此焦作一帶的民眾為了紀念他,形成了許多有趣的民俗,流傳了很多傳奇的故事,一直流傳至今。
身後事
公元234年,劉協壽終正寢,享年54歲,魏明帝曹叡“以漢天子禮儀葬於禪陵”。其後代襲爵山陽公,最後一代山陽公劉秋(劉協玄孫)死於永嘉之亂。
劉協作為亡國之君,卻成為得到善終、壽終正寢且未禍及子孫之人。也算是自古亡國之君未之有也。
人物評價
聖主聰叡,有周成之質。
——袁術
獻帝崎嶇危亂之間,飄薄萬里之衢,萍流蓬轉,險阻備經,自古帝王未之有也。觀其天性慈愛,弱而神惠,若輔之以德,真守文令主也。曹氏始於勤王,終至陷天,遂力制群雄,負鼎而趨,然因其利器,假而不反,回山倒海,遂移天日。昔田常假湯、武而殺君,操因堯、舜而竊國,所乘不同,濟其盜賊之身一也。善乎!莊生之言:竊鉤者誅,竊國者為諸侯,諸侯之門仁義存焉。信矣。——袁山松《後漢書》
論曰:傳稱鼎之為器,雖小而重,故神之所寶,不可奪移。至令負而趨者,此亦窮運之歸乎!天厭漢德久矣,山陽其何誅焉!贊曰:獻生不辰,身播國屯。終我四百,永作虞賓。——範燁《後漢書》
回覆列表
這是依據中國古代的昭穆制度而來的。古代宗法制度,宗廟或墓地的輩次排列,以始祖居中,二世、四世、六世位於始祖的左方,稱昭;三世、五世、七世位於右方,稱穆。簡而言之,昭穆就是宗廟和墳地的左右位次,左為昭,右為穆。由此,太祖的由此,太祖的“左昭”為“太宗”......
當然具體到每位皇帝,還涉及到廟號或諡號。
古代帝王、諸侯、卿大夫、高官大臣等死後,朝廷根據他們的生平行為給予一種稱號以褒貶善惡,稱為諡或諡號。《逸周書·諡法解》:“諡者,行之跡也;號者,表之功也;車服者,位之章也。是以大行受大名,細行受細名。行出於己,名生於人。”上古諡號多用一個字的,如周平王(平)、秦穆公(穆);也有用兩個字的,如魏安王(安)、趙惠文王(惠文)等。後世帝王諡號多用一字,如漢武帝(武,威強睿德曰武)、隋煬帝(煬,好內遠禮曰煬)
廟號:封建帝王死後,在太廟立室奉祀,特立名號,叫廟號。《宋史·禮志九》:“天資七廟,親廟五,祧廟二……以今十六間為寢更立一祧廟,逐室各題廟號。”《後漢書·明帝紀》:“有司奏上尊廟為世祖。”自漢代起,每個朝代的第一個皇帝一般稱太組、高祖或世祖,以後的嗣君則稱太宗、世宗等。唐以前對歿世的皇帝一般簡稱諡號,如漢武帝、隋煬帝,而不稱廟號,唐以後則改稱廟號,如唐太宗、宋太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