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li194773012

    那麼我們想一下老子的上善若水任方圓,大學裡的止於至善,其實是想立一個至善的標準,而智者則試圖以內聖外王的模式來做一個榜樣。那樣的話,邦畿千里,為民所止,就可以教化萬民。

    雖說這些其實也是一種統治的手段,但是一個真正的統治者,哪一個不是希望自己的王圖國泰民安,人人知書達理呢?

    但是這些理論其實缺乏了一些自然哲學的理念,從而也不可能有宇宙觀。這使得某種角度的短視限制了我們的思想和社會的發展,造成了與世界自然潮流的脫節,但是我們還一直沉浸其中而無所察覺。

    但是就像陀思妥耶夫斯基罪與罰裡說的我們最豐富的就是各種各樣的理論與思想,就是沒有人真正去幹了什麼,幹成了什麼。也是一種病態的社會,但是他們已經發現了自己的問題,就有了進步的可能。

    所以我們應該無所畏懼的剖析自己和自己所在的社會,不能過於主觀的看待我們的社會,國家,以及世界,甚至宇宙。

    在研究過去文化的核心時應該展望整個世界,我們的目的應該是發展與前進,並且目光應該瞄向世界的最前沿。並不是故步自封的墨守著成規。

    雖然我們的文化體系也不由自主的在世界潮流中演變,但是我們不能被動的隨波逐流,操起自己的雙槳,以更加主動的姿態成為時代的弄潮者才是我們真正應該做的。

  • 2 # 暢鐘有言

    與民國比較可知,絕大部分文化名人由於教育與學術之限制,並無深厚的國學底蘊,更多熱衷於以一己私見而迎和大眾,或標新立異而不明其本,或僅借權威媒體而沽名約譽,所以真能潛心冷板凳者聊聊無幾也。而對國學的深入的瞭解與認識,一需天賦,二需潛心研究歷代諸家之說。並在此基礎上能夠深入其中,拔乎其外。現在的時代,能進去者已經寥寥無幾。更鮮有能出來者。

  • 3 # 藍天白雲77597639

    現在的學者大多是書蟲,不能把書中的那些概念和觀念與生活聯絡起來。歷史的真正底蘊是對溫暖、愛和尊嚴的追求,是無數人無數個不眠之夜的眼淚、孤獨和淒涼的人文關懷的激情。至於太極陰陽八卦、六十四艾,君君臣臣、上上下下、忠君愛國、女人纏小腳、貞女烈婦,或者西方的民主平等、博愛懺悔都是歷史真正底蘊的形式和方式。現在大部分專家教授卻把這些形式和方式當作歷史的底蘊,津津樂道地在那些概念中轉圈。在哲學上是唯物和唯心,在歷史上只談社會的進步,(比如閻崇年的揚州十日,嘉定三屠有利於社會進步,文天祥不是民族英雄。)談到四書就是義氣忠君愛國等萬世絕學,談到道德經就是陰陽太極高深莫測。誠然這些東西很多都有平常人沒有的水平,但這些東西最深層的東西是人本身,因為歷史是人的歷史。

    現在的專家學者天天只在前人的那些概念和觀念中轉圈,完全忘了這些東西的本質。他們文縐縐的觀念和華麗的邏輯來顯示自己的博學,嚇唬懵逼的聽眾,就象《阿Q正傳》裡那個老學究說趙雲字子龍,張飛字翼德樣。

    下層人可不關注什麼哲學歷史,只關注自已的生活,或者說只關注自己的愛恨情仇,歷史內含的真正成分也就是普通人的愛恨情仇。

    學問的真正問題只不過是態度問題,正如每個常人在生活中為人處世必須有的那樣。中國文化是以機會主義和實用主義去積極對態問題,而西方卻試圖去尋找事情的道理,以便合理地去解決問題,佛家和道家用逃避寄希望於漂渺來解決問題。

    現在中國的很多專家教授都是中國實用主義和機會主義的忠實踐行者,如果他們有一點西方的治學態度就好了。

  • 4 # 味哎兒

    這也是中國不能發掘出工業化社會的根本原因,也是歐洲人可開發出工業社會的本質原因。

    即:絕技絕學在民間祖祖輩輩傳延傳續著的,這就是生存生產製做製造技能,而文人官吏將軍王不從事生產製造,神神職人員商人也不從事製造生產。不製造生產者著的文章書藉內也不涉生產製造外,更無絕技絕學記錄記載。從而一切來源書及文章的精英人才天才也對生產製造及絕技絕學無知無能無奈,其自生存存在只能靠貢養。

    當圍繞王與圍繞線及圍繞頌讚責批斥進行一切者為主流主導人群.社會.國家時,其言行是救民的救世主形態,但真實的實際中則是民用自產品貢救世主活命生存的。因此歐洲文藝復興後,神學院內有些人將學術學識學說學問方式帶入農民工人的生產製造事項內,促成工業化開發的完成與實現。而古中國的精英人才天才僅用其學術學識學說學問說論愛國愛民以換得被貢養的完成及實現,此為改變了個人原本自勞動生產製造命運,變成不再自勞動生產製造的被貢養精英人才天才行列內的人員了。

    這就是國學本為人及人群生存技能的學術學識學說學問化的形態形式,但王官將文人神職人員改為神教宗教治人控人群形態形式了,在古中國則呈:儒.釋.道.兵.法各家制式了。兼:禮.樂.戲.舞.歌.詩.瑟.棋.書.畫.娛樂.體育.頌.贊.責.批.斥.鑑定.鑑賞.品賞.品味.品嚐等在內。自使呈兩態國學形式。

  • 5 # 奇堯最棒

    真正的原因就在於能否對國學的正確全面的瞭解。什麼是國學?國學堪稱華人的性命之學,是中華民族數千年曆史中創造的文化。

    已故國學大師季羨林說:“國學應該是‘大國學’的範圍,不是狹義的國學,56個民族的文化都是‘國學’的範圍。也就是說應是廣義的國學。”

    所謂‘廣義’的國學,就是中國之學、中華之學、56個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學術的總稱。

    國學匯通思想學術、典籍制度、百行百藝、禮儀民俗、蘊含國脈、國魂、國本、是所有華人的根基所在、尊嚴所在。

    中華民族歷史悠久、文化燦爛。五千年的文化遺產,涵國學知識博大精深,包羅永珍,應有盡有,蘊藏著全部文明和智慧精髓,它可以分為天文、地理、曆法、歷史、文學、藝術、圖騰…………。

    順應這樣的思路去認識國學體系,不僅可品讀博大的國學知識,瞭解民族優秀文化傳統,豐富自身內涵,更能修身養性,領悟歷史智慧,清楚國學體系和演變過程,進而繼承和弘揚國學知識。

    必須清楚一點,國學典籍汗牛充棟、內容龐雜浩繁,瀚若煙海,即使窮盡畢生之力,也難通萬一。

  • 6 # 如是173795732

    唔,一些文人只關心自己的名利,只是充其量借力打力,要深入研究國學可能要身體力行才能有所獲益,呵呵,講比做易千倍嘛。

  • 7 # 南山劉向雄

    國學體系、演變、核心,這些在教材上有,若是要背出來也不難,我只想說,這有用嗎?

    對於我相對熟悉的儒學,要我說儒學體系,該說孔子的還是孟子的?該說程朱理學的還是陸王心學的?各階段的儒學自成體系,不可一概而論。

    要說演變,大致可以說出儒學的歷史發展變化,但要去研究前後相繼和相同相異的方面,那是大學教授寫論文有用,於我無用,於儒學無用。

    至於核心,中國傳統文化的三教九流,如何去找核心?至於儒學,我只愚鈍地推敲出"做人"兩字,但卻並不滿意。

    所以我認為,掌握這些體系、演變、核心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從傳統文化中發現自己適合的節點,實踐並體會。

    祝您愉快!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電氣控制電路中常見的故障有哪些?該如何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