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森林鹿
-
2 # 為愛情再悲微一次
一個皇帝當然是管不了那麼多人的,那麼就需要分配的,一個管兩個,兩個管四個,四個管.....,分配管理。一個國家才不會亂的!
-
3 # 九流叔叔
首先是奏摺。比如秦始皇每天要審閱來自全國各地重達120斤、篇幅約20萬字的奏摺(竹簡木牘),天下軍國大事他自然很快就能知曉。
這裡必須要提一下中國古代的郵驛制度,秦帝國建立並完善了大一統王朝體制下覆蓋全國的交通、通訊網路,能夠藉助馬匹、船隻、步行、烽燧等手段將遠在數千裡之外的公文、軍情、警報在較短時間內傳遞至京城。這套通訊體系被後世王朝繼承併發揚光大,比如唐朝爆發安史之亂後,僅6天時間訊息就從前線傳到了3000裡外的長安城。
清朝康熙帝更創造性地發明了密摺專奏制度,但其在位時只有寵臣才享有這一特權,範圍很小。而雍正帝繼位後將密摺使用者群體擴大到了正四品道臺以上的地方官,他不僅要求臣子在密摺中“事無鉅細地陳述地方各項事務、情況”,還鼓勵官員之間彼此監視、相互牽制。
雍正密摺內容的繁瑣程度簡直到了“令人髮指”的地步——軍國重務、氣候變化、當地糧價、官員操守、水利建設、家庭瑣事乃至道聽途說的民謠都要上奏,說白了就是無論大事小情雍正都希望自己及時知道。比如雍正六年田文鏡給皇上送去密摺,裡面的內容居然是所轄河南府孟津縣的一樁“拾金不昧”的小事,結果這份摺子還獲得雍正親筆硃批表彰。
其次是派員巡訪、刺探。比如清代欽差大臣從京城前往地方公幹,除了主要任務之外,通常還擔負有蒐集沿途所見所聞、考察地方吏治民情,特別是及時發現影響皇權統治的各種不安定因素並及時反饋給皇帝。
而明朝錦衣衛更是大名鼎鼎的特務機關,除了司法職能外,錦衣衛還擔負著監視文武百官和民間動向、蒐集社會各方面第一手材料的重任。比如依靠錦衣衛的密報,明太祖朱元璋連大臣晚上吃喝什麼、宴請了誰、做了哪幾首詩,甚至大臣發呆時的表情(被錦衣衛密探暗中描繪成畫)都掌握得一清二楚。
再如宣德四年永清縣奏報發生蝗災,明宣宗問大臣可知詳情,左右皆啞口無言,只有錦衣衛指揮李順馬上做出準確答覆。明英宗在位時,錦衣衛更是先後將民間非法屠宰牲畜、京營軍馬管理不善、太湖流域民間疾苦等情況奏報給皇帝,說明其刺探觸角已遍及大江南北、深入到了社會各個角落。萬曆年間,錦衣衛更是潛入日本列島活動達1年半之久,獲取了豐臣秀吉和侵朝日軍的大量寶貴情報。
-
4 # 齊君
古代皇帝各有各的招,
1.秦朝管理國家採用的制度是中央集權,中央設定三公九卿分攤管理著國家,秦朝廢除了分封制,施行了郡縣制,並且縣長都是直接有皇帝親封,所以其他官員和縣長都是分別上奏,如果民間有什麼異端,皇帝立馬就能查出來。
2.而漢朝和秦朝一樣使用的是三公九卿制度和察舉制,漢朝借用了前朝的制度並且採用新的制度察舉制,類似就像是現在的選舉,選出得民心的人來輔佐皇帝治理國家。
3.隋唐時期確立了科舉制度來選拔人才,成立了更加嚴密和完整的選拔人才管理國家的機構,並且削弱地方官員勢力,增加中央集權。
4.宋朝就比較複雜,設定的官職也比較詳細,把權利會分給手下官員,設立多項選擇執法機構,和現在的執法機構極為相仿,如行政權、軍權、經濟燈都是分別管理。
5.元朝直接就設立省份,並且設立管理省份的官員,和現在的省長差不多,元朝省份官員直接管理再上報朝廷。
6.明朝廢除了僅此於皇帝的權利丞相,並設立秘密機構:錦衣衛、東廠、西廠等特殊機構秘密訪問民間還有就是三個機構互相牽制,六部官員奏摺直接上報皇帝統一管理。
7.而大清則是設立軍機處,和明朝的錦衣衛類似,也是訪問民間情況直接專報皇帝,並且清朝皇帝經常喜歡微服私訪調查民情。清朝為了能徹底的控制住權利,把中央集權推向頂峰,設定了鞏固黃權的政策等。
-
5 # 小西瓜01
首先,如果打仗的話,皇帝手裡有兵符,可以把兵符給將領,讓將領去調兵,一般情況下,小兵們都是看兵符的,畢竟不是所有人都認識皇帝,如果是平常的管理,皇帝會叫大臣們管理,大臣們又會把任務交給下一級,一級一級的管理,如果某個地方出了問題,那第一時間肯定是追究大臣的責任
-
6 # 秋草獨尋
古代皇帝這個概念太寬,從秦漢開始一直到清末都是古代。
如果一定要說古代皇帝管理國家的話,這其實就是中國古代王朝管治制度的變革史!
所以儘量不要按時間來講,否則很篇幅會很長
如果按管理制度來說就是各級之間的分權制衡與中央集權。1、省級管理的制衡與集權:
軍、政、錢糧等分開,到清朝時,省一級的管理就是巡撫負責管政務、布政使負責管錢糧稅收、按察使負責管司法刑事、學政負責教育考試,每省都會設立軍隊,軍隊長官為提督。各級管吏由中央直接任命,又同時隸屬於中央各部門。既有交叉又有垂直管理。
而且通常巡撫之上還設有總督,總督的級別稍高,兩者並沒有隸屬之權。以加大制衡作用。如布政使需要將當地的稅收與錢糧直接上交朝廷。
優點可以達到良好的制衡作用。缺點,作為整體不利於協調。但這樣有利於穩定的統治。
2、省級以下的制衡與集權
省級又分為州、縣等級,這些州縣官員又屬於中央直接任命。巡撫只有保薦之權。
所以總督、巡撫要造反的機率幾乎為零,巡撫本身是文職官員,又很難同時調動錢糧、軍隊、及各州縣等,所以自設立總督、巡撫以來,就沒有造反的記錄。
朝廷要懲治一個總督和巡撫時,只須一道聖旨,就得乖乖就範,謝主龍恩。
是不是這樣就夠了呢?遠遠不夠,自已的官吏是搞服貼了,但是一旦有百姓造起麼來,這套行政班子往往沒有行政效率,很容易被老百姓的造反力量做大。就如問題所說,資訊不發達,如果一個農民起義或是外來族群煽動變亂,通常的朝廷都會極為被動。所以還要從國策上採取以下政策,即使管治能力不強,那麼就把社會基層的苗頭掐死。
所以除分權之外,古代朝廷還要實行以下幾種政策。
1、閉關鎖國:減少外國、外部進來的不穩定因素,如康熙平定臺灣,採取遷界禁海。
2、重農輕商:商人做生意,人口流動將必然加大,為減少人員流動,歷代大都會重農輕商,
譬如挖礦政策就很明顯,
1)在清代開設礦業,礦工必須報名家世、戶口,由政府核准發腰牌,防止聚眾滋事。 2)礦業一般都採取官辦、或官督商辦。加強官府的控制力。
這也是後來中國近代企業很難發展的重要問題。
3、科舉制度:科舉制度,可以加強階層之間的流動,尤其是讀書人與朝廷官員的通道問題,沒有讀書人的造反都是很容易被撲滅的。
4、文化管控:秦朝坑書坑儒、明、清的文字獄,以控制知識分子的思想,愚民政策,如果都去研究茴香豆的“茴”字有四種寫法,皇朝統治就自然高枕無憂。
5、重文輕武:
巡撫節制提督:在處理政務時節制提督,即使是二品巡撫也可以節制一品提督。
薪資區別:,巡撫的待遇比提督要高出許多,雍乾朝,光養廉銀一項,一品文官約16000兩,比一品武官約2000兩高出至少八倍
文官考核武官:武官每年的考核,由巡撫進行考評,巡撫的考評在總體上在武官前途上起決定性作用。
6、社會倫理:以三綱五常,打造社會秩序,從道德上先樹立“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行為準則,這也就是為什麼歷史帝王都會尊奉孔子的原因,越是元、清等外來民族統治政權,因不穩定因素更多,就更加需要特別對儒家文化的予以推崇。
皇權透過對國家機器的穩定管控,再對於整個社會的強勢控制。儘管資訊不發達,仍然能有效進行管控。但是這種管控是以打壓社會民眾的發展活力、使之貧窮無知為巨大代價的。所以這也是古代社會與現代社會的區別。
-
7 # 米馬中國
哈嘍,大家好!我來了....
回答這個問題的之前,我先帶著大家回憶幾部下 電視劇裡面一些情節...比如“天下第一”裡面有個片段就是 鐵膽神侯需要一些資訊的時候, 他的地下情報機構僅在命令吩咐下去後 3秒時間內, 就可以提報相關的資料給神侯,這傳遞資訊時間之快真的是歎為觀止...
咳咳,腦補完,咱迴歸正題,來聊聊在古代皇帝是如何治理國家的...
其實古代皇帝只是統治階級的最高代表,不意味著皇帝自己要面對百姓。也有各級政府和衙門,透過它們一級一級的權力最後到基層來管理老百姓,而每個政府和衙門裡都有些通訊員,他們的工作就是 如電視中看到的 八百里加急,快馬加鞭的去傳達情報,所有的道理沒50-200公里就有一個。這些驛站要維護客舍,一個通訊團隊以及一個馬廄。通訊員會把官方新建從始發地發往下一個驛站。派發的郵件可以在5天內從華人和一個邊遠地區送至中央。
這裡要給大家說道驛站,那什麼是驛站。
驛站就是古代供傳遞軍事情報的官員途中食宿、換馬的場所。邊疆防衛軍傳遞資訊,為古老海關、水師、海軍所管。古埃及第十二王朝時期,已有傳遞訊息的記載。
中國是世界上最早建立有組織的傳遞資訊系統的國家之一。最遠可追溯自三千多年前的商代甲骨文。乘馬傳遞曰驛,驛傳是早期有組織的通訊方式。
唐朝郵驛設定遍於全國,分為陸驛、水驛、水陸兼辦三種,驛站設有驛舍,全國有1639個驛站,驛務人員共2萬人,由兵部之駕部郎中管轄,節度使下設館驛巡官四人,各縣由縣令兼理驛事。天寶十四年十一月九日安祿山范陽起兵,兩地相隔三千里,六日後即傳至京城,可見傳遞訊息之迅速。
天寶十四載十一月九日,安祿山在范陽起兵叛亂。當時唐玄宗正在華清宮,兩地相隔三千里,6日之內唐玄宗就知道了這一訊息,傳遞速度達到每天500裡。由此可見,唐朝郵驛通訊的組織和速度已經達到很高的水平。
到了宋代,驛卒由兵卒擔任,規模不如唐朝。
沈括《夢溪筆談》說:“驛傳舊有步、馬、急遞三等,急遞最遽,日行四百里,唯軍興用之。
熙寧中又有金字牌,急腳遞如古羽檄也,以朱漆木牌鑲金字,日行五百里”,南宋初年抗金將領岳飛被宋高宗以十二道金牌從前線強迫召回臨安,這類金牌就是急遞鋪傳遞的金字牌,含有十萬火急之意。 岳飛一日之內在前線接到的十二道金牌,即是朱漆金字牌。宋代將所有的公文和書信的機構總稱為“遞”,並出現了“急遞鋪”。急遞的驛騎馬領上繫有銅鈴,在道上賓士時,白天鳴鈴,夜間舉火,撞死人不負責。鋪鋪換馬,數鋪換人,風雨無阻,晝夜兼程。另外還有鐘鼓、煙火、鴿子、旗語、狼煙等方式傳遞資訊。
因為有了驛站和這些傳遞資訊的方式,皇家的日常生活也得到了改善,他們往往會公器私用,讓驛站給幹私活。比如唐玄宗,為了討得楊貴妃的歡心,竟然運用驛丞給自己的女人快遞荔枝,這讓詩人杜牧給抓了個反而典型,為此還專門作詩存證:“長安回望繡成堆,山頂千門次第開。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
這裡說道荔枝,其產於中國南方,白居易雲:若離本枝,一日色變,三日味變。則離支之名,又或取此義也。而唐朝當時的古都在洛陽,如果採摘荔枝到楊貴妃吃上,按白居易所言,則三日味道即變!可見驛站之間傳遞速度之快 !
咳咳,如上所言,大家應該知曉,在中國古代運輸中和通訊中驛站有著重要的地位。
驛站加強了全國地方的聯絡,組織嚴密、高效,執行性上、覆蓋程度上絲毫不比現代郵政系統差,皇帝靠著這些驛站收集資訊、釋出政令,掌控全國,維持統治,對於一個皇帝來說,它的重要性不亞於軍隊。
再說說飛鴿...
喜歡看電視劇的朋友都會在古裝的一些電視劇聽到:飛鴿傳書。
飛鴿也就是我們所說的信鴿,所謂的飛鴿傳書就是古人利用飛鴿識主和戀家的特點,再加上信鴿超長的飛行能力和驚人的記憶力,從而把一些重要的信件或情報綁在鴿子腿上,讓信鴿來互相傳遞的一種便捷通訊方式。
據《山海經》記載:西王母的身邊有三隻青鳥,它們能夠飛越千山萬水傳遞資訊,給人間播撒幸福和快樂。傳說西王母曾給漢武帝劉徹寫過信,當時就是派青鳥把信送到漢武帝的手中。後人便利用鴻雁這種鳥進行相互之間的聯絡,逐漸就演變成了飛鴿傳書。
由此,個人感覺在古代傳達的資訊也不是那麼不發達!同比老百姓,皇家還是可以依靠這些傳遞資訊的工具去統治國家的!你說呢?
回覆列表
秦統一後,建設的全國驛道、驛站系統成為定型,歷代都在維護利用,這是前提。
皇帝所在的首都政權管理機構,與全國各地大部分基層地域,資訊、物流、人流之間的交換——反饋過程,正常情況下是以年為單位。
每年,地方上向首都運送相應額度的租稅、貢物等(分次進行),州一級官員年初到首都朝集,述職領新檔案相互聯絡。也把死刑犯人押送首都集中處刑,還把地方選拔出參加全國考試詮選計程車人送首都,諸如此類。這些工作,可能會分批准分時段進行,但是設計考量的時候,是以“年”為單位的。除特別邊遠的諸如西域都護府那種地方,各地方與首都之間每年來往,交通和通訊系統是可以支撐的。
朝廷向各地州、縣兩級,派駐地方官員。這些地方官員,一般都按照統一的主流的儒家思想來治理民政,歷代也大都有明確的成文法律供參考,以及,大部分政權也都對這些官員有考核標準和要求。這保證了地方官在擁有很大自主權而監督力量較弱時,也基本能夠完成管理自己轄區的任務。
縣以下,鄉賢大族自治。儒家思想和各地風俗習慣是行事準則,象女人通姦直接沉塘,寡婦死了兒子就被賣掉分產這種小事,族裡老爺伯叔一商量就辦了,不必麻煩官府。只要別鬧到造反出人命,鄉村裡總是田園牧歌, 國家也總是和諧安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