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7
回覆列表
  • 1 # paaie568

      在中國的書法史上,有一位擅長楷書,以骨力清勁著稱於世的大家,這就是為人所熟知的柳公權。  柳公權(778——865),中唐書法家。字誠懸,京兆華原(今陝西耀縣)人。元和初年擢進士第,官至太子少師。他平生致力經學,對《詩》、《書》、《左氏春秋》、《國語》及《莊子》等 ,都有較深的研究,此外尚通音律。  柳公權在入仕之初,便被書法所累。穆宗時,柳公權以夏州書記入奏,皇上一見到他便說:“朕嘗於佛廟見卿真跡,思之久矣。”於是就拜他為右拾遺侍書學士。這侍書學士的職務是很低的,為“至經歷了穆宗、敬宗、文宗三朝。他在做官期間,仍然保持著正直的性格。相傳穆宗嘗問他用筆之法,他回答說“心正則筆正,乃可為法。”致使皇上“改容,悟其以筆諫也”。這就是所謂“筆諫”故事的來歷。  柳公權的哥哥柳起之,是當時的兵部尚書,由於不滿意他弟弟的職位,便寫信給宰相說:“家弟本志儒學,先朝以侍書見用,頗類工祝,願徙散秩。”後來,朝廷便改柳公權為右司郎中弘文館學士。在唐文宗時,柳公權雖然做了中書舍人,翰林書詔學士,但仍侍書宮中;直至鹹通初年,才以太子太保致仕。卒年八十八歲。  柳公權的書法,由於帝王的賞識,在他在世時就已極其珍貴。一次,文宗和學士們聯句,文宗說:“人皆苦炎熱 ,我愛夏日長。”一時續的人很多,但文宗卻偏獨賞識柳公權的“薰風自南來,殿閣生餘涼”,以為“詞情皆足”,並“命題於殿壁”。柳公權遵旨持筆,一揮而就,字型很大,約有五寸,但精美非凡,以致文宗讚歎著說:“鍾(繇)王(羲之)無以尚也。”立即遷他為少師。又有一次,宣宗叫他在御前寫楷書“衛夫人傳筆法於王右軍”,草書“謂語助者,焉乎哉也”,行書“永禪師真草千字文得家法”等29字,令軍容使西門季玄捧硯,樞密使崔巨源拿筆,寫完後備加讚賞,且又“賜以器幣”。後來,此事傳開,大家便都爭著向他求字,以致一時形成了“當時大臣家碑誌,非其筆,人以子孫為不孝”的局面,連外夷入貢,也都特地帶了專款,並說:“此購柳書。”  柳公權的詩也做得好,並有過一段以詩救宮嬪的佳話。武德時,皇上曾遷努一宮嬪。後來皇上對柳公權說:“我責怪這個宮嬪,但如果能得到你的一首詩,我就放了她。”說時把視線移往案頭的幾十幅蜀產箋紙,以示讓他作詩。這時,史見柳公權提起筆來,略加思索,頃刻之間便作成七絕一首道:不忿前時忤主恩,已甘寂寞守長門。  今朝卻得君王顧,重入椒房拭淚痕。  皇上看後心中大悅,當即賜柳公權“錦由於柳公權生前已享盛名,所以,雖然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然而他的碑版卻依然流傳較多 ,最著名的莫過於大家都知道的《玄秘塔碑》了。《玄秘塔碑》書刻於唐會昌元年(841),碑為楷書,總二十八行,每行五十四字,原碑下半截每行磨滅二字,即使是舊拓也不能窺見原豹,其餘諸字則都完好無損。後世因此碑字畫挺朗完好,結體精密緊湊,故學習柳體楷書的常以此碑為入門之階。碑今存西安碑林。  除《玄秘塔碑》享有盛名外,其楷書之最精者當首推《神策軍碑》。《神策軍碑》全稱《皇帝巡幸左神策軍紀聖德碑》,書刻於唐會昌三年(843),崔鉉撰文。因為此碑記述唐武宗李炎巡幸左神策軍事,書刻後又立在皇宮禁地,不能隨便椎拓,因此流傳極少。  再從柳公權的行書帖刻來看,其流傳有緒而能見到的很少,一般以《蘭亭詩》為最出名。今觀《蘭亭詩》字跡雖較豐肥濃豔,但卻骨力清勁,沒有半點俗氣,這是非常不容易的。柳公權的行書帖刻《蒙詔帖》也很有名氣。《蒙詔帖》全文只七行,僅“公權蒙詔,出守翰林,職在閒冷,親情囑託,誰肯響應,深察感幸,公權呈”數字而已。又因帖中寫有“翰林”字樣,故此帖又稱(翰林帖》。按柳公權《蒙詔帖》作於長慶元年(821),其書字型氣勢超邁,意態雄健,當時柳公權44歲,正值雄姿英發之際,故其書自是如此。後人認為此帖不僅是柳公權行書的傑構,亦且代表了中唐一代書法的風格,看來不是沒有道理的。  柳公權的書法以王羲之為入手起步,後又廣泛涉獵隋唐諸名家的作品,然後融會貫通,醞釀變化,最後自出新意 ,卓然成一大家。宋朝范仲淹在《誄石曼卿文》中稱“延年(石延年,字曼卿)之筆,顏筋柳骨”,從此“顏筋柳骨”的美譽便不脛而走遍了天下。  《玄秘塔碑》,陳列在西安碑林第二室東側第二排南數第二的位置。此碑螭首方座,高386釐米,寬120釐米.刻於唐武家李炎會昌元年(公元841年)二月。碑文記敘大達法師在唐德宗李適,唐順宗李誦,唐憲宗李純蒙受朝廷恩寵的情形。 柳公權人品、書品皆為群臣世人敬仰,加之晚唐帝王們崇佛信教,但由柳公權以清俊勁挺、開闊疏朗的“柳體”楷書書寫碑文。  《玄秘塔碑》書法用筆果斷,求平穩尚筋骨,可謂筆筆精到,字字珠璣。此碑為國寶級文物,是柳公權墨跡中的精品,也是臨摹習書者的範本佳作。  >  是柳公權早期的書法作品,原石於宋代已被毀,現僅見敦煌石窟發現的“唐拓孤本”。柳公權早年曾廣採眾家之長,而且特別注意向前輩書家學習。從《金剛經》中,我們可以看出他取法諸家的痕跡。  >  《神策軍碑》是柳公權楷書的代表作之一。此碑較人們熟知的《玄秘塔》的書法風格更成熟,更具有特色。結體佈局平穩勻整,保留了左緊右舒的傳統結構。運筆方圓兼施,運用自如。筆畫敦厚,沉著穩健,氣勢磅礴。典型地表現了柳體楷書渾厚中見開闊的藝術特點。  柳公權,唐代宗大曆十三年(公元778年)——唐懿宗鹹通六年(公元865年,終年88歲。京兆華原(今陝西耀縣)人。宮至太子少師,故世稱“柳少師”。他初學王羲之並精研歐陽詢、顏真卿筆法,然後自成一家。所寫楷書,體勢勁媚,骨力道健。較之顏體,柳字則稍清瘦,故有「顏筋柳骨」之稱。穆宗嘗問柳公權用筆之法,公權答雲:「用筆在心,心正則筆正。」穆公為之改容,如其筆諫也。宋朱長文《墨池編》中說:“公權正書及行楷,皆妙品之最,草不夫能。其法出於顏,而加以遒勁豐潤,自名家。”他初學王羲之筆法,以後遍閱近代書法,於是極力變右軍法,學習顏真卿,又溶匯自己新意,使他的字避免了橫細豎粗的態勢,而取勻衡瘦硬,追魏碑斬釘截鐵勢,點畫爽利挺秀,骨力遒勁,結體嚴緊,後世學書者不少以柳字為楷模。  他二十九歲進士及第,在地方擔任一個低階官吏,後來偶然被唐穆宗看見他的筆跡,一時機為書法聖品,就被朝廷召到長安,那時,柳公權已四十多歲。他的為人既有骨氣有一絲不苟,同樣地,他的字也顯露了他這部分的特質。也因為如此,提高了他在長安的聲望與地位,一般王公貴族都不惜鉅金爭相請他。  晚唐書法經歷盛中唐之後,盛極而衰,柳公權雖號一時中興,但與顏書相比,仍略有高下之分。唐代書法隆盛一時,至此已見式微。柳公權的楷書參有歐陽詢的筆法,往往將部分筆畫緊密穿插,使寬綽處特別開闊,筆畫細勁,稜角峻厲,雖用筆出自顏真卿,而與顏真卿的渾厚寬博不同,特別顯得英氣逼人。  柳公權享年八十歲,一共臣事七位皇帝,最後以太子少師死於任上。  他的傳世書跡很多,影響較為突出的有《玄秘塔》、《神策軍碑》、《金剛經》等。  1、《神策軍碑》:楷書,唐會昌三年(公元843年)立。是柳公權的代表作之一,較後世熟知的《玄秘塔》書體風格更有特色,結體佈局平穩勻整,左緊右舒,也是較好的臨寫範本。  2、《柳書金剛經》:楷書,唐長慶剛年(公元824年),四月刻。原石毀於宋代。有甘肅敦煌石室唐拓孤本傳世,一字未損,今在法國巴黎博物院。評論家認為楷書金剛經,具備了鍾(繇)、王(羲之)、歐(陽詢)、虞(世南)、褚(遂良)、陸(東之)各體之長,有很高藝術價值。  3、《玄秘塔碑》:楷書。唐會昌元年(公元841年)上二月立,原碑現存陝西西安碑林。此碑在傳世的書跡中,最為著名。是歷來影響最大的楷書範本之一。

  • 2 # 王小佳的慧慧

    筆諫堂的由來與柳公權有關,是柳姓的堂號。有柳公權筆諫的故事,唐穆宗荒淫,行政乖僻,他曾向柳公權問怎樣用筆才能盡善盡美,柳公權回答說:“用筆的方法,全在於用心,心正則筆法自然盡善盡美。”穆宗為之改容,明白他這是借用筆法來進行勸誡。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引產後清宮會導致不孕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