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4
回覆列表
  • 1 # 魏青衣

    繼承與革新是戲曲音樂發展的必經之路,我曾經不止一次的說過:不管是什麼劇種,如果不進行改革,在當今社會是站不住腳的。

    我試著採訪過現代的年輕人,他們對於戲曲的印象大概是這麼幾點:

    ①聽不懂

    ②節奏慢

    ④藍臉的竇爾敦盜御馬?

    ⑤《天仙配》是戲曲嗎?

    ⑥現在還有人唱戲嗎?(想了一會兒)哦~對了,前幾年我在某某公園看到過。

    ⑦(反問我)你這品味夠獨特的啊!

    ……

    這就像當年維新派和守舊派的論戰,總有人覺得自己的觀點是對的。

    青年秦腔演員李迎介紹,自秦腔革新後,他們舉辦了“高雅藝術進校園”等一系列活動,多出了大批青年戲迷,他們自發組成了大學生戲迷團。

    可見,秦腔革新並不是沒有效果的,起碼能夠吸引青年戲迷。

    樓上有個回答說:

    秦腔是古老的傳統文化,應該繼承發揚和保護。隨意改變將會使傳統文化非牛非馬,結果是四不像,秦腔不再是秦腔。

    這個觀點我是完全不贊同的,試想一下,如果幾十年後秦腔連觀眾都沒有了,秦腔劇團紛紛解散,那還拿什麼來繼承保護?

    沒有觀眾的秦腔,誰願意去保護?你給發工資嗎?

    脫離的群眾的東西,又能存活多久呢?

    我是堅決支援革新秦腔的,因為秦腔需要新的血液加入,需要新一代的觀眾喜歡,那些反對革新的聲音,必然會隨著時代的推移而湮滅!

  • 2 # 億人交通大十字

    我是外省的,喜歡秦腔的音樂絲絲扣入心絃,非常成熟的音樂程式,不虧是古老的藝術,缺點是唱離普通話距離,音樂風格偏苦,寒。

  • 3 # 木華水清夢

    所謂的秦腔改革,不是什麼偏離,而是”自毀長城”。任何古老藝術的誕生都是和它所產生的地域、環境、歷史息息相關的。一味的去迎合觀眾的口味兒必然改變秦腔的原貌和動搖它的根本,甚至成為藝術垃圾。在飛速發展的資訊時代面前,讓古老的秦腔去適應,猶如雞蛋碰石頭,更是風馬牛不相及的事情,不可為亦不可取!最佳的辦法就是將秦腔珍藏起來,長期供後人欣賞、研究,乃至拜謁。

    就著秦腔的話題就再多說幾句,這幾十年來,看大江南北,或拆或改或變或移,我們將老祖宗留下的東西毀壞的太多了,而每一次都有充足的理由,這不能不引起我們的極端重視,不要再任錢財利益的蠱惑了,而要大喝一聲:老祖先的東西不許動!

  • 4 # 花草養生園

    秦腔是中國古老而優秀的戲曲劇種。

    它的起源說法不一,一般認為起源並流行於陝西、甘肅、寧夏、青海、新疆一帶。

    秦腔的發展,走過了漫長而坎坷不平的道路,經過幾百年的不斷豐富、革新與發展,一直延續到現在,表現出了旺盛的生命力。

    古今劇目,數以萬計。

    在中華民族文化藝術寶庫裡,佔有一定的地位。

    關於秦腔音樂的繼承與發展問題,多年來劇壇上文章不少,爭鳴熱烈,但對秦腔演唱方法的改革則談及不多。

    最近,幾位同志談起這一問題,認為秦腔當然還必須姓“秦”,但在不失其“風味”的前提下,吸收些兄弟劇種以及外來的演唱方法和技巧,豐富自己,為我所用,還是有益的。

    自古以來,所有演唱藝術都要求聲情並茂。

    聲,首先是好的音色,即人們常說的嗓子好聽。

    嗓子,是個發聲的“工具”,而發聲方法則是運用這一“工具”的手段。

    如何發揮自己嗓子的最好音色以及保持嗓子的青春,那就看你發聲方法這一手

  • 5 # 山野逸雲

    秦腔,流行於西北地區的地方戲曲,源 遠流長,美輪美奐,和豫劇、黃梅戲、 越劇等劇種一樣,在全國成為較有影響力的 地方戲劇。長期以來,紮根於廣袤的黃 土大地,成為西北地區廣大人民群眾的 一道豐盛的文化大餐。可是近年來,隨 著社會、經濟、文化、科技的發展,多 元文化的衝擊,群眾文化娛樂方式的多 樣化,人的精神世界空虛狂躁等,使得 秦腔戲劇觀眾群體不斷減少,秦腔戲劇 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冷落。秦腔冷清的場 面,暗淡的前景,使熱愛秦腔戲劇藝術 的秦腔人感到了困惑和焦慮,力圖透過 改革給秦腔開闢一條通暢的路子。於是 ,以陝西某知名秦腔研究權威機構為龍 頭的秦腔改革正在如火如荼進行著。

    沒有改革就沒有活力,沒有改革就沒有發展,改革確實是秦腔戲迷的福音。但問題在於改革的方向是否把握得準確,改革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是否脫離了戲迷大眾。那些所謂的秦腔改革主 要以改動唱腔為主,在唱腔中強摻雜進現代歌曲似的旋律。一句唱腔中,半像歌曲,半像秦腔。像歌曲,但沒有歌曲流 暢的旋律和動聽的韻味,像秦腔,但沒有秦腔特有的原汁原味和獨特的感染 力。整句聽起來,像是聽結巴人講話, 有幾個字流暢,有幾個字打結,該快的 不快,咿咿呀呀的,像磨鋸子一樣,該 慢的不慢,像狗攆似的,實在難聽極了 ,聽的人怪難受的,怪彆扭的。往往戲 還沒有演到一半,觀眾就提凳子憤憤離場 。

    秦腔改革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應該是透過 改革,既要留住一直堅守在戲場的老戲 迷觀眾,又要不斷地吸納對秦腔戲劇沒有 興趣沒有熱情的年輕一代觀眾。這些改 革大亨們可能沒有想到,秦腔之所以有 那麼強的生命力,有那麼大的魅力,就在於原汁原味的秦腔唱法,這原汁原味 的秦腔唱法,是秦腔藝術的精髓,丟掉 了精髓,那秦腔就不是秦腔了。這樣 草率的改革,不但吸納不了年輕一代的觀 眾,就連鐵桿老戲迷也會被趕跑的。

    不是說秦腔就不能改革,像老一輩藝術 大腕任哲中、肖若蘭、馬友仙、肖玉玲 、李愛琴等名家的秦腔改革,確確實實深 入人心。他們在改革中不但留下了膾炙 人口的秦腔唱段,而且還創造出了自己 獨特的演唱風格,使一代又一代的戲迷 為之傾倒,為之著迷。關鍵是改革的主 要目的是為了使秦腔戲劇藝術更加精彩 更加有味更加吸引觀眾,而不是盲目 的牽強附會,譁眾取寵。最起碼的原則,就是要保留住秦腔的原汁原味。

    為了保留住秦腔戲劇藝術的精髓,為了 讓秦腔有著更廣泛的群眾基礎,為了秦 腔的未來,請秦腔改革大腕們一定要站 在廣大人民群眾的立場上,持認真負責 的態度,慎重改革。

    下圖分別為:(1)、秦腔戲劇中的武旦;(2)、秦腔戲劇中的小生;(3)、秦腔《金沙灘》劇照;(4)、戲場觀眾。

  • 6 # 大提琴首席1

    可以說,秦腔音樂在近十年來,沒有實質上的改革與突破,而在倒退。主要是原因是秦腔音樂配器方面,簡單乏力無共鳴,還是上世紀七十年代移植秦腔紅燈記,祝福,紅湖赤衛隊,其音樂及配器最為經典。現在舞臺設定,音響等等很現代化沒有得到應有的用場,但是單調的秦腔伴奏樂隊,千篇一律的調式旋韻,是秦腔在走向衰弱邊沿,遂而失去觀眾的重耍因素。

  • 7 # 手機使用者59198836939

    秦腔舊戲都是帝王將相,傳統忠君思想。獨裁政權最需用這些東西演化民眾。民間生活性質的戲秦腔不擅長。近有眉戶劇《屠夫狀元》感覺極好,此劇音樂擅演生活小戲,日後必能發揚光大,流佈天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用英語給父親寫父親節賀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