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商務,簡稱電商,是指在網際網路(Internet)、內部網(Intranet)和增值網(VAN,Value Added Network)上以電子交易方式進行交易活動和相關服務活動,是傳統商業活動各環節的電子化、網路化。電子商務包括電子貨幣交換、供應鏈管理、電子交易市場、網路營銷、線上事務處理、電子資料交換(EDI)、存貨管理和自動資料收集系統。在此過程中,利用到的資訊科技包括:網際網路、外聯網、電子郵件、資料庫、電子目錄和行動電話。電子商務通常是指是在全球各地廣泛的商業貿易活動中,在因特網開放的網路環境下,基於瀏覽器/伺服器應用方式,買賣雙方不謀面地進行各種商貿活動,實現消費者的網上購物、商戶之間的網上交易和線上電子支付以及各種商務活動、交易活動、金融活動和相關的綜合服務活動的一種新型的商業運營模式。狹義的電子商務—是指利用Internet從事商務或活動。廣義的電子商務是使用各種電子工具從事商務或活動。這些工具包括從初級的電報、電話、廣播、電視、傳真到計算機、計算機網路,到NII(國家資訊基礎結構-資訊高速公路)、GII(全球資訊基礎結構)和Internet等現代系統。而商務活動是從泛商品(實物與非實物,商品與非商品化的生產要素等等)的需求活動到泛商品的合理、合法的消費除去典型的生產過程後的所有活動。擴充套件閱讀:在過去的30年間,電子商務的概念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最初,電子商務意味著利用電子化的手段,將商業買賣活動簡化,通常使用的技術包括電子資料交換(EDI)和電子貨幣轉帳,這些技術均是在20世紀70年代末期開始應用。典型的應用是將採購訂單和發票之類的商業文件透過電子資料的方式傳送出去。電子商務中的“電子”指的是採用的技術和系統,而“商務”指的是傳統的商業模式。電子商務被定義為一整套透過網路支援商業活動的過程。在70年代和80年代,資訊分析技術進入電子商務。80年代,隨著信用卡、自動櫃員機和電話銀行的逐漸被接受和應用,這些也成為電子貿易的組成部分。進入90年代,企業資源計劃(ERP)、資料探勘和資料倉庫也成為電子商務的一個部分。在“.COM”時代,電子商務增加了新的組成部分——“網路貿易”,客戶在資料加密傳輸技術支援下,利用網上商店的虛擬購物車和信用卡等電子貨幣支付形式,透過網際網路完成商品和服務的採購。如今,電子商務的涵蓋十分廣泛的商業行為,從電子銀行到資訊化的物流管理。電子商務的增長促進了支援系統的發展和進步, 包括後臺支援系統、應用系統和中介軟體,例如寬頻和光纖網路、供應鏈管理模組、原料規劃模組、客戶關係管理模組、存貨控制模組和會計核算/企業財務模組。當網際網路在1994進入公眾的視線時,很多記者和學者預測電子貿易將很快成為主要的商業應用模式。然而,安全協議(例如HTTPS)用了四年的時間才發展的足夠成熟並獲得大範圍的應用。接下來,在1998年和2000年之間,大量的美國和西歐公司開發了許多不成熟的網站。雖然大量的“純電子商務”公司在2000年和2001年的“.COM”衰退期消失了,還是有很多傳統的“水泥加磚塊”的零售企業認識到這些“.COM”公司揭示了潛在的有價值的市場空間,開始將電子商務的功能增加到網站上。例如,在線上食品銷售公司Webvan倒閉後,兩家傳統的連鎖超級市場Albertsons和Safeway都開始了附屬的電子商務功能,消費者可以直接線上訂購食品。 電子商務是在資訊科技的發展和商業環境的變化等雙重因素驅動下發展起來的。
電子商務,簡稱電商,是指在網際網路(Internet)、內部網(Intranet)和增值網(VAN,Value Added Network)上以電子交易方式進行交易活動和相關服務活動,是傳統商業活動各環節的電子化、網路化。電子商務包括電子貨幣交換、供應鏈管理、電子交易市場、網路營銷、線上事務處理、電子資料交換(EDI)、存貨管理和自動資料收集系統。在此過程中,利用到的資訊科技包括:網際網路、外聯網、電子郵件、資料庫、電子目錄和行動電話。電子商務通常是指是在全球各地廣泛的商業貿易活動中,在因特網開放的網路環境下,基於瀏覽器/伺服器應用方式,買賣雙方不謀面地進行各種商貿活動,實現消費者的網上購物、商戶之間的網上交易和線上電子支付以及各種商務活動、交易活動、金融活動和相關的綜合服務活動的一種新型的商業運營模式。狹義的電子商務—是指利用Internet從事商務或活動。廣義的電子商務是使用各種電子工具從事商務或活動。這些工具包括從初級的電報、電話、廣播、電視、傳真到計算機、計算機網路,到NII(國家資訊基礎結構-資訊高速公路)、GII(全球資訊基礎結構)和Internet等現代系統。而商務活動是從泛商品(實物與非實物,商品與非商品化的生產要素等等)的需求活動到泛商品的合理、合法的消費除去典型的生產過程後的所有活動。擴充套件閱讀:在過去的30年間,電子商務的概念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最初,電子商務意味著利用電子化的手段,將商業買賣活動簡化,通常使用的技術包括電子資料交換(EDI)和電子貨幣轉帳,這些技術均是在20世紀70年代末期開始應用。典型的應用是將採購訂單和發票之類的商業文件透過電子資料的方式傳送出去。電子商務中的“電子”指的是採用的技術和系統,而“商務”指的是傳統的商業模式。電子商務被定義為一整套透過網路支援商業活動的過程。在70年代和80年代,資訊分析技術進入電子商務。80年代,隨著信用卡、自動櫃員機和電話銀行的逐漸被接受和應用,這些也成為電子貿易的組成部分。進入90年代,企業資源計劃(ERP)、資料探勘和資料倉庫也成為電子商務的一個部分。在“.COM”時代,電子商務增加了新的組成部分——“網路貿易”,客戶在資料加密傳輸技術支援下,利用網上商店的虛擬購物車和信用卡等電子貨幣支付形式,透過網際網路完成商品和服務的採購。如今,電子商務的涵蓋十分廣泛的商業行為,從電子銀行到資訊化的物流管理。電子商務的增長促進了支援系統的發展和進步, 包括後臺支援系統、應用系統和中介軟體,例如寬頻和光纖網路、供應鏈管理模組、原料規劃模組、客戶關係管理模組、存貨控制模組和會計核算/企業財務模組。當網際網路在1994進入公眾的視線時,很多記者和學者預測電子貿易將很快成為主要的商業應用模式。然而,安全協議(例如HTTPS)用了四年的時間才發展的足夠成熟並獲得大範圍的應用。接下來,在1998年和2000年之間,大量的美國和西歐公司開發了許多不成熟的網站。雖然大量的“純電子商務”公司在2000年和2001年的“.COM”衰退期消失了,還是有很多傳統的“水泥加磚塊”的零售企業認識到這些“.COM”公司揭示了潛在的有價值的市場空間,開始將電子商務的功能增加到網站上。例如,在線上食品銷售公司Webvan倒閉後,兩家傳統的連鎖超級市場Albertsons和Safeway都開始了附屬的電子商務功能,消費者可以直接線上訂購食品。 電子商務是在資訊科技的發展和商業環境的變化等雙重因素驅動下發展起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