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夢》講的是一個家族的興衰,一個家族的大小故事。主人公為賈寶玉,他們的家族是因為家中一女子進宮當了皇帝的寵妃而盛起,於是他們天天吟詩作樂,而其中又有兩女子非提不可,那便是薛寶釵和林黛玉。林黛玉生性猜忌,多愁善感,可賈寶玉偏偏就是喜歡她,她身子弱,老祖宗看不上她,便騙賈寶玉與薛寶釵成親,林黛玉聞訊氣死,而當賈寶玉揭開喜帕發現並非林黛玉,而林黛玉又身亡,悲痛欲絕,出家當了和尚。 這裡的是是非非是“剪不斷,理還亂”,讓人看到古時婚姻的紕漏,它們往往全有父母處理,什麼“指腹為婚”,更為可笑的是,他們有時從未見過面便稀裡糊塗地成親了。而且古時女子爭著要進宮,因為那樣可以使家族富貴,可皇帝有上千嬪妃,得寵一時,沒多久又要被淡忘了,她們又何苦進宮呢?皇帝姥兒們飲酒作樂,衣食無憂,而老百姓則是吃了上頓沒有下頓,生活之苦讓人難以想象,也怪不得有了一次又一次的起義“造反”了,禍害之緣還是在於皇帝身上啊。這一出出的悲劇讓人心寒而又憤怒,讓人不由得痛恨起古時的苛捐雜稅,它們把老百姓一步一步往火坑邊上推,真讓人深惡痛疾。 《紅樓夢》一書讓我時而高興時而憂傷,時而憤怒時而感慨萬千,也讓我想了很多,或許吧,事事不能完美,而人也如此。 ★紅樓夢讀後感 :看紅樓,含笑的悲劇 我總認為紅樓夢的偉大之處在於它體現了一種敗落的趨勢,不管是家族的,愛情的,仕途的,都是走向沒落,這在喜聚不喜散,愛好大團圓結尾的中國古典小說中並不多見。 我不得不感謝續者高鄂,儘管他在很多方面跟不上曹雪芹的思想,但他至少讓黛玉死了,管她登仙還是辭世,至少她別了寶玉,很好很好。 不是說我天生殘忍喜歡看別人的悲劇,但是,不是有句話說嗎?塞翁失馬,焉之非福?對於黛玉這樣一個脆弱的封建少女來說,死,是她的解脫,是她所有悲劇的終結,是她的幸福。當她在地下安靜的沉眠時,看著寶玉仍在凡世尋找出路,不得不說,她還是幸福的。 可是也許你會說,黛玉死的很悲慘,一點也不浪漫,關於這點,我是不贊成高鄂的續書的,也許曹雪芹的本意非此,也許黛玉確實應該淚盡證前緣,這樣不是更好嗎?她牽掛著寶玉,用她全部的熱情為這一知己痛哭,懷著深深的思念,這樣的死,何嘗不是高貴神聖的,然而高鄂沒有這樣寫,他最終讓黛玉很庸俗的指天憤恨,氣極而亡。這不象我們認識的那個高傲自賞的黛玉,反而象個情場失意的一般女子。 其實愛情就是很短暫的,至少這橫刀截斷的愛情給了我們很多美好的幻想和期待,就象傑克之於羅絲,他是她生命中最美的回憶,卻不是唯一。 ★紅樓夢讀後感 :寶釵的悲劇 薛寶釵家境富足,從小飽讀詩書.接受的是極為全面而正統的教育.賈母總是誇她"沉靜寬厚".沒錯,這正是她從小被教育過的為人方式,也是古代女子應有的美德.甚至悲喜都不應形於顏色,否則就是"不尊重."綜觀全書她的舉止,幾乎從未超出這些束縛。只有一次寶玉將她比做楊妃令她大怒,可也只是冷冷的用一句話反諷過去.以前最恨她在蜂腰橋下陷害林的一段.現在想來,其實也並不是完全不可以理解的惡毒舉動.她從小生長在皇商家庭,這種"趨吉避凶"的法門應該是早就深深的印在心中了吧.雖然她的做法很自私,但在她,也許認為人理所應當就該這樣應對.其實她才是最可悲的人,一生都被別人的看法和所受的教育支配著.從來都不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麼,沒有開心也沒有不開心,只是按照理所當然的道路走下去.從未得到過全心全意的愛情,也沒有誰真正的關心過她.而她,也就認為世界本就如此.認為夫妻間有的不是真誠的感情而是"舉案齊眉"的尊重;認為母女間有的不是血濃於水的親情而是服從的孝道.這樣冷酷的綱常,竟是她遵守了一生的原則,而且還毫無知覺的麻木著. "可嘆停機德,堪憐詠絮才.玉帶林中掛, 金簪雪裡埋" 這幾句判詞,註定了薛是紅樓數場悲劇中的一個.對於她的一生,作者曹雪芹應該也是嘆惋的吧! ★《紅樓夢》是一部中國末期封建社會的百科全書。小說以講述上層社會中的四大家族為中心圖畫,真實、生動地描寫了十八世紀上半葉中國末期封建社會的全部生活,是這段歷史生活的一面鏡子和縮影,是中國古老封建社會已經無可挽回地走向崩潰的真實寫照。把一個個的人物寫的活靈活現,有以神話故事中的女媧為開頭引出著一故事——石頭記。有以甄隱士為線索開始即結束了整個的故事。 曹雪芹與其《紅樓夢》,是我們中華民族不朽靈魂的一部分。與其說他是一步偉大的鉅著,不如說它是中國通史。與其說那是寫貴族的生活,不如說是當時時局的真實寫照。從一點點的細節來講,那種語言的魅力體現出來,用形象生動的語言塑造了許許多多的人物形象。從人物的一舉一動、一顰一笑、一張一弛。一絲一毫無不張顯出人物的特點,可以說那種語言的敘述找不出一斯破綻。而從中又可以看出一個民族發展的問題,具體的癥結,具體的民生國計,無不與此相關聯。這不只是一部文學作品,又是一部柬書。 ★讀罷紅樓,心裡酸酸的。不知是為了什麼。是為了榮寧二府的家破人亡?紅粉麗人的香消玉殞?還是投機分子的欺世盜名?好像每種都有一點。但總是覺得那不是全部。從一個男人的角度分析,我豁然開朗,這是嫉妒。我在隱隱之中對寶玉產生了醋意。說來也真是慚愧,但是有幾個男性看到一個紈絝子弟的周圍無緣無故的纏繞著數不勝數的美女而不心酸呢? 說到這,紅樓夢裡的愛情故事還真是數不勝數。首先力推的,就是寶黛的紅粉痴戀。在紅樓夢裡要數這兩個人的愛情最純潔了。從兩小無猜,青梅出馬,到長大後的墜入愛河。曹公簡直就是順水推舟,讓讀者感到,世間又一份千古流芳的愛情故事誕生了。但是生不逢時的愛情就是痛苦的代名詞。黛玉性格里獨有的叛逆和孤僻,以及對世俗的不屑一顧,令她處處顯得特立獨行,卓爾不群。用一個普通人的眼光看她,最欣賞的還是黛玉的詩情畫意,靈秀慧黠。黛玉每每與姐妹們飲酒賞花吟詩作對,總是才氣逼人,藝壓群芳。最嘆息的是黛玉的多愁善感,紅顏薄命。黛玉的身世,註定了她的孤獨無依,而她的性格,又註定了她的寥落憂傷。縱使大觀園裡人來人往好不熱鬧,可是這裡沒有她可以依靠的親人,沒有她可以傾訴的知己,只有風流多情的寶玉讓她芳心暗許,卻又總是患得患失。於是她無奈著,傷感著,終落得淒涼結局。 ★“丟棄了不離不棄黃金瑣,忘記了莫失莫忘通靈玉”,好一個多情瀟灑的賈寶玉,嬌嫩多病的林黛玉,塑造了一個發生在清朝封建家庭的動人愛情悲劇。 作者曹雪芹透過《紅樓夢》,揭示了當時封建社會的黑暗,也表達了他的不滿與憤怒。故事講述的是從小體弱多病的林黛玉來到了榮國府,漸漸與賈政之與生俱來通靈玉而性格頑劣的公子賈寶玉相戀,又因鳳姐從中使用掉包計,使得賈寶玉娶帶有黃金瑣的薛寶釵,讓林黛玉吐血身亡,賈寶玉從此心灰意冷,看破紅塵,遁入空門的故事。 我實在是為林黛玉而感到悲哀不值,更為他們悲慘的命運而惋惜。但追究人物本身並沒有過錯,讓人憎恨卻是那種封建的傳統觀念。什麼婚姻大事父母做主,什麼門當戶對,這種思想真是害人不淺。這不,賈寶玉和林黛玉就是因此而要承受陰陽相隔,想而見不著的痛楚。還要讓賈寶玉受這樣的欺騙。唉,就是石頭心腸的人也會被他倆的真情所感動的。 一部《紅樓夢》,讓多少人為它垂淚,讓多少人為它感動啊! ★記《紅樓夢》 《紅樓夢》以賈、史、薛、王四大家族為背景,寶黛釵三人的愛情悲劇為明顯,廣泛的寫了賈家榮、寧二府由盛轉衰的過程。小說刻畫了一個個血肉豐滿、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大到府中夫人,小到不起眼的丫鬟,我想書中的每個人無不給讀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林黛玉,她給我最深的印象便是她的才華。一句“偷來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縷香”;一句“質本來潔還潔去,強於汙淖陷渠溝”;一句“冷月葬花魂”;一句“淚眼觀花淚易幹,淚乾春盡花憔悴”……黛玉,你如那一池帶著靈動而流過沁芳閘的活水,提鋤攬籃,收一方落紅;扶柳灑淚,送一池飄絮。或許你就如水,生命似水的蔚藍,心志似水的靈動。可正是因為你又如水的嬌弱,最終還是在真愛與他人的良辰之時淚盡而逝。“木石前盟”伴著如雨般的淚水,化為永久的遺憾。 薛寶釵,這個二百年來飽受讀者指責厭惡的任務,她又何嘗從這段感情糾葛和婚姻中獲得過快樂。寶釵是一個早熟的女孩,可憐的她要為自己考慮更需要為整個家族著想。寶釵聰明睿智,大方得體,但她卻悲劇性的始終沒有明白一場毫無愛情的婚姻對自己來說意味著什麼。二讀紅樓夢是,我便讀懂了,寶釵其實比寶玉、黛玉更為痛苦,因為他們畢竟真心相愛過,不管最忠實淚盡而逝還是出家逃避。而寶釵卻從未被人真心愛過,她只不過是一枚任被封建制度擺弄的妻子,一枚最後被用作打掃殘局的棋子。 ★《紅樓夢》是一本奇書,對此我也不必用太多的語言來修飾。讀完它,我得到了《紅樓夢》帶給我的精神上的洗禮。而今年暑假,是我第三次讀《紅樓夢》,此次我悟到了更多…. 寶黛的愛情悲劇始終如清澈的山泉,純潔無暇,發自內心,兩人更多的是在彼此理解基礎上的情投意合,兩人也互相猜忌過,爭吵過。但歷經這些矛盾,兩人最終達到了靈魂深處的信任與默契。這與那些才子佳人、海誓山盟、雁傳錦書的故事相比,更加真實,更能直達讀者心絃。可這水一般通透的感情,在一點點被封建制度吞噬著,玷汙著,侵蝕著,那夢一般光亮的美好,也隨之成為封建觀念的殉葬品。 小說如一隻哀婉悽傷的交響曲,大大小小形形色色的人生悲劇構成一個個不同音色的音符,所有的音符貫穿了人生的各個層面,曲譜上下都瀰漫著悽清幽怨的感傷情調。而曲中的高潮部分,自然是那刻骨銘心的愛情悲劇,從主子到奴僕,從宮廷到民間,從成人到少年,無不具有著一段哀傷的愛情。或許正如小說第一回的絕句所云, “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都雲作者痴,誰解其中味?” ★在中國小說史上從來沒有一部作品像《紅樓夢》這樣對一個貴族家庭的經濟狀況進行了如此全面、精細而真實的描寫,這些描寫不僅構成情節的重要背景,而且深深楔入作品人物的意識,影響和左右著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成為整個情節發展的動力之一。賈家經濟來源主要是地租,官俸和爵祿的數額很小,元春的賞賜也有限,賈家主要指望黑山村這樣的莊園的地租。但賈家的超經濟的榨取已經嚴重破壞了生產力,這些貴族莊園本已凋敝,又加旱澇災害侵襲,寧國府八九個莊子,一年中便旱澇了兩處,黑山村收成較好,但也只有預計的一半。收入日漸枯竭,可是賈家卻不能將就省儉,他們不能不維持貴族應有的體面。王熙鳳主張裁減侍候小姐的丫鬟,王夫人認為如今小姐已沒有了往日的排場,再要裁減就太不像樣了。探春模仿賴大家的花園的經營方式,想在大觀園的花花草草上掙點銀子,薛寶釵便立即提醒她不可見利忘義,失了貴族體統。這是一幅典型的封建末世貴族地主經濟的圖景:貴族榨乾莊戶農民的血汗,還是滿足不了自己的揮霍浪費。到了後來,賈家中秋宴席上的米飯都要按人頭定量;為了應付賈母八十壽辰,不得不變賣家用器皿;賈赦還不起暴發戶孫紹祖的五千銀子,竟將女兒迎春嫁他抵債;王熙鳳的藥方中須用二兩人參,榮國府居然就拿不出來。經濟的惡化,加深和激化了賈家內外各種矛盾,造成締結“金玉良姻”的客觀情勢。 ★四大名著之一的《紅樓夢》總算被我肯完了,好辛苦!書中給我印象最深的便是隨機應變的王熙鳳。 書中第三回描寫王熙鳳的出場就非同一般:在肅穆靜寂的氛圍裡,先是鳳姐那放縱無忌的笑聲使黛玉在心裡奇怪:“這些人個個皆斂聲屏氣,恭肅嚴整如此,這來者系誰,這樣放誕無禮?”讓人一看便知鳳姐在這個家中的地位非同一般。接著寫“恍若神妃仙子”鳳姐“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啟笑先聞”,使人初次見面就有三分敬畏七分馴服。只見她初見黛玉,便攜起她的手,細細打量後,仍送回座位上才誇獎她的美貌,以迎合老祖宗的歡心。接著又道:“想要什麼吃的,什麼玩的,只管告訴我;丫鬟老婆子們不好了,也只管告訴我。”顯示出她的權勢、威嚴,使黛玉覺得這既是關心,又是警告,警告自己往後的一舉一動切不可邁錯一步,因為這“只管”兩字以將她束縛在王熙鳳的管轄之內了。寫到她為黛玉喪母的不幸感到難過,用帕拭淚,等賈母一說“我才好了,你倒來招我”等話時,她又馬上轉悲為喜,破涕為笑,眨眼工夫,就由哭變為笑,這功夫確是常人所不備。一個虛偽、玲瓏、見風使舵、曲意逢迎的面目已昭然如在眼前。 可見,王熙鳳之所以能威壓眾人,大權獨攬,不僅因為她是榮國府老爺賈政的內侄女,更因為她長於阿諛奉承,被家庭統治者所賞識,這就造就了她兩面三刀、潑辣狡詐的性格,也一天天助長了她新毒手狠、口蜜腹劍、玩弄權術的本領。由家庭推及社會,整個封建社會正是由這樣的人把持著,難怪內亂四起,人民遭殃了。王熙鳳這一形象是封建社會、封建大家族的產物。透過這個人物,我們不難看出封建制度的黑暗和封建家庭的沒落 ★《紅樓夢》讀後感 它讓我們看到了古人對情感的激烈執著、悽怨哀美,在強有力的精神推動下展現了他們對愛情 在精神力上的質感。我們看到的是鏡中花、水中月,月朦朧、鳥朦朧的神秘情感境界。 他們那種精神上、肉體上的迷離情感,都含蘊著自己的愚蠢,封建思想的禁錮使得他們 都成為了愛情的奴隸、歷史情感中的悲劇角色。人與人之間充滿了疏離和冷淡。 轉身走開,徒留下的卻是自己那蒼涼、慘痛,甚至是可悲、可憐的腳印。 他們在自己的世界和時空中表演著自己絢麗卻也不失味道的情感。 即使遺憾,卻擁有了自己精神上的灌溉;即使可悲,卻擁有了自己精神上的寄託; 即使可憐,卻擁有了他人後世的同情與憐嘆;即使成為歷史,卻也擁有了後世人無盡的膜拜與讚歎。 轉眼現在我們的這個繁榮、快速進步的現代社會。我們以為我們很快樂,我們以為我們很幸福,我們以為我們 這樣,就什麼都比古代的一切還要完善。也許,我們滿足了物質的給予;也許我們滿足了現在都市的喧囂;也許 我們滿足了周遭環境的科學與現代,可是我們卻不知道,也許我們在精神方面卻是貧瘠的、荒涼的。 我們有充實的科學知識,我們有古人根本不可有的見識,但是也許我們沒有古人那種可以灰肥湮滅般的愛情真理。 也許是我們沒有勇氣去體驗那種大悲大喜的、跌宕起伏的情感。
★《紅樓夢》講的是一個家族的興衰,一個家族的大小故事。主人公為賈寶玉,他們的家族是因為家中一女子進宮當了皇帝的寵妃而盛起,於是他們天天吟詩作樂,而其中又有兩女子非提不可,那便是薛寶釵和林黛玉。林黛玉生性猜忌,多愁善感,可賈寶玉偏偏就是喜歡她,她身子弱,老祖宗看不上她,便騙賈寶玉與薛寶釵成親,林黛玉聞訊氣死,而當賈寶玉揭開喜帕發現並非林黛玉,而林黛玉又身亡,悲痛欲絕,出家當了和尚。 這裡的是是非非是“剪不斷,理還亂”,讓人看到古時婚姻的紕漏,它們往往全有父母處理,什麼“指腹為婚”,更為可笑的是,他們有時從未見過面便稀裡糊塗地成親了。而且古時女子爭著要進宮,因為那樣可以使家族富貴,可皇帝有上千嬪妃,得寵一時,沒多久又要被淡忘了,她們又何苦進宮呢?皇帝姥兒們飲酒作樂,衣食無憂,而老百姓則是吃了上頓沒有下頓,生活之苦讓人難以想象,也怪不得有了一次又一次的起義“造反”了,禍害之緣還是在於皇帝身上啊。這一出出的悲劇讓人心寒而又憤怒,讓人不由得痛恨起古時的苛捐雜稅,它們把老百姓一步一步往火坑邊上推,真讓人深惡痛疾。 《紅樓夢》一書讓我時而高興時而憂傷,時而憤怒時而感慨萬千,也讓我想了很多,或許吧,事事不能完美,而人也如此。 ★紅樓夢讀後感 :看紅樓,含笑的悲劇 我總認為紅樓夢的偉大之處在於它體現了一種敗落的趨勢,不管是家族的,愛情的,仕途的,都是走向沒落,這在喜聚不喜散,愛好大團圓結尾的中國古典小說中並不多見。 我不得不感謝續者高鄂,儘管他在很多方面跟不上曹雪芹的思想,但他至少讓黛玉死了,管她登仙還是辭世,至少她別了寶玉,很好很好。 不是說我天生殘忍喜歡看別人的悲劇,但是,不是有句話說嗎?塞翁失馬,焉之非福?對於黛玉這樣一個脆弱的封建少女來說,死,是她的解脫,是她所有悲劇的終結,是她的幸福。當她在地下安靜的沉眠時,看著寶玉仍在凡世尋找出路,不得不說,她還是幸福的。 可是也許你會說,黛玉死的很悲慘,一點也不浪漫,關於這點,我是不贊成高鄂的續書的,也許曹雪芹的本意非此,也許黛玉確實應該淚盡證前緣,這樣不是更好嗎?她牽掛著寶玉,用她全部的熱情為這一知己痛哭,懷著深深的思念,這樣的死,何嘗不是高貴神聖的,然而高鄂沒有這樣寫,他最終讓黛玉很庸俗的指天憤恨,氣極而亡。這不象我們認識的那個高傲自賞的黛玉,反而象個情場失意的一般女子。 其實愛情就是很短暫的,至少這橫刀截斷的愛情給了我們很多美好的幻想和期待,就象傑克之於羅絲,他是她生命中最美的回憶,卻不是唯一。 ★紅樓夢讀後感 :寶釵的悲劇 薛寶釵家境富足,從小飽讀詩書.接受的是極為全面而正統的教育.賈母總是誇她"沉靜寬厚".沒錯,這正是她從小被教育過的為人方式,也是古代女子應有的美德.甚至悲喜都不應形於顏色,否則就是"不尊重."綜觀全書她的舉止,幾乎從未超出這些束縛。只有一次寶玉將她比做楊妃令她大怒,可也只是冷冷的用一句話反諷過去.以前最恨她在蜂腰橋下陷害林的一段.現在想來,其實也並不是完全不可以理解的惡毒舉動.她從小生長在皇商家庭,這種"趨吉避凶"的法門應該是早就深深的印在心中了吧.雖然她的做法很自私,但在她,也許認為人理所應當就該這樣應對.其實她才是最可悲的人,一生都被別人的看法和所受的教育支配著.從來都不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麼,沒有開心也沒有不開心,只是按照理所當然的道路走下去.從未得到過全心全意的愛情,也沒有誰真正的關心過她.而她,也就認為世界本就如此.認為夫妻間有的不是真誠的感情而是"舉案齊眉"的尊重;認為母女間有的不是血濃於水的親情而是服從的孝道.這樣冷酷的綱常,竟是她遵守了一生的原則,而且還毫無知覺的麻木著. "可嘆停機德,堪憐詠絮才.玉帶林中掛, 金簪雪裡埋" 這幾句判詞,註定了薛是紅樓數場悲劇中的一個.對於她的一生,作者曹雪芹應該也是嘆惋的吧! ★《紅樓夢》是一部中國末期封建社會的百科全書。小說以講述上層社會中的四大家族為中心圖畫,真實、生動地描寫了十八世紀上半葉中國末期封建社會的全部生活,是這段歷史生活的一面鏡子和縮影,是中國古老封建社會已經無可挽回地走向崩潰的真實寫照。把一個個的人物寫的活靈活現,有以神話故事中的女媧為開頭引出著一故事——石頭記。有以甄隱士為線索開始即結束了整個的故事。 曹雪芹與其《紅樓夢》,是我們中華民族不朽靈魂的一部分。與其說他是一步偉大的鉅著,不如說它是中國通史。與其說那是寫貴族的生活,不如說是當時時局的真實寫照。從一點點的細節來講,那種語言的魅力體現出來,用形象生動的語言塑造了許許多多的人物形象。從人物的一舉一動、一顰一笑、一張一弛。一絲一毫無不張顯出人物的特點,可以說那種語言的敘述找不出一斯破綻。而從中又可以看出一個民族發展的問題,具體的癥結,具體的民生國計,無不與此相關聯。這不只是一部文學作品,又是一部柬書。 ★讀罷紅樓,心裡酸酸的。不知是為了什麼。是為了榮寧二府的家破人亡?紅粉麗人的香消玉殞?還是投機分子的欺世盜名?好像每種都有一點。但總是覺得那不是全部。從一個男人的角度分析,我豁然開朗,這是嫉妒。我在隱隱之中對寶玉產生了醋意。說來也真是慚愧,但是有幾個男性看到一個紈絝子弟的周圍無緣無故的纏繞著數不勝數的美女而不心酸呢? 說到這,紅樓夢裡的愛情故事還真是數不勝數。首先力推的,就是寶黛的紅粉痴戀。在紅樓夢裡要數這兩個人的愛情最純潔了。從兩小無猜,青梅出馬,到長大後的墜入愛河。曹公簡直就是順水推舟,讓讀者感到,世間又一份千古流芳的愛情故事誕生了。但是生不逢時的愛情就是痛苦的代名詞。黛玉性格里獨有的叛逆和孤僻,以及對世俗的不屑一顧,令她處處顯得特立獨行,卓爾不群。用一個普通人的眼光看她,最欣賞的還是黛玉的詩情畫意,靈秀慧黠。黛玉每每與姐妹們飲酒賞花吟詩作對,總是才氣逼人,藝壓群芳。最嘆息的是黛玉的多愁善感,紅顏薄命。黛玉的身世,註定了她的孤獨無依,而她的性格,又註定了她的寥落憂傷。縱使大觀園裡人來人往好不熱鬧,可是這裡沒有她可以依靠的親人,沒有她可以傾訴的知己,只有風流多情的寶玉讓她芳心暗許,卻又總是患得患失。於是她無奈著,傷感著,終落得淒涼結局。 ★“丟棄了不離不棄黃金瑣,忘記了莫失莫忘通靈玉”,好一個多情瀟灑的賈寶玉,嬌嫩多病的林黛玉,塑造了一個發生在清朝封建家庭的動人愛情悲劇。 作者曹雪芹透過《紅樓夢》,揭示了當時封建社會的黑暗,也表達了他的不滿與憤怒。故事講述的是從小體弱多病的林黛玉來到了榮國府,漸漸與賈政之與生俱來通靈玉而性格頑劣的公子賈寶玉相戀,又因鳳姐從中使用掉包計,使得賈寶玉娶帶有黃金瑣的薛寶釵,讓林黛玉吐血身亡,賈寶玉從此心灰意冷,看破紅塵,遁入空門的故事。 我實在是為林黛玉而感到悲哀不值,更為他們悲慘的命運而惋惜。但追究人物本身並沒有過錯,讓人憎恨卻是那種封建的傳統觀念。什麼婚姻大事父母做主,什麼門當戶對,這種思想真是害人不淺。這不,賈寶玉和林黛玉就是因此而要承受陰陽相隔,想而見不著的痛楚。還要讓賈寶玉受這樣的欺騙。唉,就是石頭心腸的人也會被他倆的真情所感動的。 一部《紅樓夢》,讓多少人為它垂淚,讓多少人為它感動啊! ★記《紅樓夢》 《紅樓夢》以賈、史、薛、王四大家族為背景,寶黛釵三人的愛情悲劇為明顯,廣泛的寫了賈家榮、寧二府由盛轉衰的過程。小說刻畫了一個個血肉豐滿、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大到府中夫人,小到不起眼的丫鬟,我想書中的每個人無不給讀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林黛玉,她給我最深的印象便是她的才華。一句“偷來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縷香”;一句“質本來潔還潔去,強於汙淖陷渠溝”;一句“冷月葬花魂”;一句“淚眼觀花淚易幹,淚乾春盡花憔悴”……黛玉,你如那一池帶著靈動而流過沁芳閘的活水,提鋤攬籃,收一方落紅;扶柳灑淚,送一池飄絮。或許你就如水,生命似水的蔚藍,心志似水的靈動。可正是因為你又如水的嬌弱,最終還是在真愛與他人的良辰之時淚盡而逝。“木石前盟”伴著如雨般的淚水,化為永久的遺憾。 薛寶釵,這個二百年來飽受讀者指責厭惡的任務,她又何嘗從這段感情糾葛和婚姻中獲得過快樂。寶釵是一個早熟的女孩,可憐的她要為自己考慮更需要為整個家族著想。寶釵聰明睿智,大方得體,但她卻悲劇性的始終沒有明白一場毫無愛情的婚姻對自己來說意味著什麼。二讀紅樓夢是,我便讀懂了,寶釵其實比寶玉、黛玉更為痛苦,因為他們畢竟真心相愛過,不管最忠實淚盡而逝還是出家逃避。而寶釵卻從未被人真心愛過,她只不過是一枚任被封建制度擺弄的妻子,一枚最後被用作打掃殘局的棋子。 ★《紅樓夢》是一本奇書,對此我也不必用太多的語言來修飾。讀完它,我得到了《紅樓夢》帶給我的精神上的洗禮。而今年暑假,是我第三次讀《紅樓夢》,此次我悟到了更多…. 寶黛的愛情悲劇始終如清澈的山泉,純潔無暇,發自內心,兩人更多的是在彼此理解基礎上的情投意合,兩人也互相猜忌過,爭吵過。但歷經這些矛盾,兩人最終達到了靈魂深處的信任與默契。這與那些才子佳人、海誓山盟、雁傳錦書的故事相比,更加真實,更能直達讀者心絃。可這水一般通透的感情,在一點點被封建制度吞噬著,玷汙著,侵蝕著,那夢一般光亮的美好,也隨之成為封建觀念的殉葬品。 小說如一隻哀婉悽傷的交響曲,大大小小形形色色的人生悲劇構成一個個不同音色的音符,所有的音符貫穿了人生的各個層面,曲譜上下都瀰漫著悽清幽怨的感傷情調。而曲中的高潮部分,自然是那刻骨銘心的愛情悲劇,從主子到奴僕,從宮廷到民間,從成人到少年,無不具有著一段哀傷的愛情。或許正如小說第一回的絕句所云, “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都雲作者痴,誰解其中味?” ★在中國小說史上從來沒有一部作品像《紅樓夢》這樣對一個貴族家庭的經濟狀況進行了如此全面、精細而真實的描寫,這些描寫不僅構成情節的重要背景,而且深深楔入作品人物的意識,影響和左右著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成為整個情節發展的動力之一。賈家經濟來源主要是地租,官俸和爵祿的數額很小,元春的賞賜也有限,賈家主要指望黑山村這樣的莊園的地租。但賈家的超經濟的榨取已經嚴重破壞了生產力,這些貴族莊園本已凋敝,又加旱澇災害侵襲,寧國府八九個莊子,一年中便旱澇了兩處,黑山村收成較好,但也只有預計的一半。收入日漸枯竭,可是賈家卻不能將就省儉,他們不能不維持貴族應有的體面。王熙鳳主張裁減侍候小姐的丫鬟,王夫人認為如今小姐已沒有了往日的排場,再要裁減就太不像樣了。探春模仿賴大家的花園的經營方式,想在大觀園的花花草草上掙點銀子,薛寶釵便立即提醒她不可見利忘義,失了貴族體統。這是一幅典型的封建末世貴族地主經濟的圖景:貴族榨乾莊戶農民的血汗,還是滿足不了自己的揮霍浪費。到了後來,賈家中秋宴席上的米飯都要按人頭定量;為了應付賈母八十壽辰,不得不變賣家用器皿;賈赦還不起暴發戶孫紹祖的五千銀子,竟將女兒迎春嫁他抵債;王熙鳳的藥方中須用二兩人參,榮國府居然就拿不出來。經濟的惡化,加深和激化了賈家內外各種矛盾,造成締結“金玉良姻”的客觀情勢。 ★四大名著之一的《紅樓夢》總算被我肯完了,好辛苦!書中給我印象最深的便是隨機應變的王熙鳳。 書中第三回描寫王熙鳳的出場就非同一般:在肅穆靜寂的氛圍裡,先是鳳姐那放縱無忌的笑聲使黛玉在心裡奇怪:“這些人個個皆斂聲屏氣,恭肅嚴整如此,這來者系誰,這樣放誕無禮?”讓人一看便知鳳姐在這個家中的地位非同一般。接著寫“恍若神妃仙子”鳳姐“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啟笑先聞”,使人初次見面就有三分敬畏七分馴服。只見她初見黛玉,便攜起她的手,細細打量後,仍送回座位上才誇獎她的美貌,以迎合老祖宗的歡心。接著又道:“想要什麼吃的,什麼玩的,只管告訴我;丫鬟老婆子們不好了,也只管告訴我。”顯示出她的權勢、威嚴,使黛玉覺得這既是關心,又是警告,警告自己往後的一舉一動切不可邁錯一步,因為這“只管”兩字以將她束縛在王熙鳳的管轄之內了。寫到她為黛玉喪母的不幸感到難過,用帕拭淚,等賈母一說“我才好了,你倒來招我”等話時,她又馬上轉悲為喜,破涕為笑,眨眼工夫,就由哭變為笑,這功夫確是常人所不備。一個虛偽、玲瓏、見風使舵、曲意逢迎的面目已昭然如在眼前。 可見,王熙鳳之所以能威壓眾人,大權獨攬,不僅因為她是榮國府老爺賈政的內侄女,更因為她長於阿諛奉承,被家庭統治者所賞識,這就造就了她兩面三刀、潑辣狡詐的性格,也一天天助長了她新毒手狠、口蜜腹劍、玩弄權術的本領。由家庭推及社會,整個封建社會正是由這樣的人把持著,難怪內亂四起,人民遭殃了。王熙鳳這一形象是封建社會、封建大家族的產物。透過這個人物,我們不難看出封建制度的黑暗和封建家庭的沒落 ★《紅樓夢》讀後感 它讓我們看到了古人對情感的激烈執著、悽怨哀美,在強有力的精神推動下展現了他們對愛情 在精神力上的質感。我們看到的是鏡中花、水中月,月朦朧、鳥朦朧的神秘情感境界。 他們那種精神上、肉體上的迷離情感,都含蘊著自己的愚蠢,封建思想的禁錮使得他們 都成為了愛情的奴隸、歷史情感中的悲劇角色。人與人之間充滿了疏離和冷淡。 轉身走開,徒留下的卻是自己那蒼涼、慘痛,甚至是可悲、可憐的腳印。 他們在自己的世界和時空中表演著自己絢麗卻也不失味道的情感。 即使遺憾,卻擁有了自己精神上的灌溉;即使可悲,卻擁有了自己精神上的寄託; 即使可憐,卻擁有了他人後世的同情與憐嘆;即使成為歷史,卻也擁有了後世人無盡的膜拜與讚歎。 轉眼現在我們的這個繁榮、快速進步的現代社會。我們以為我們很快樂,我們以為我們很幸福,我們以為我們 這樣,就什麼都比古代的一切還要完善。也許,我們滿足了物質的給予;也許我們滿足了現在都市的喧囂;也許 我們滿足了周遭環境的科學與現代,可是我們卻不知道,也許我們在精神方面卻是貧瘠的、荒涼的。 我們有充實的科學知識,我們有古人根本不可有的見識,但是也許我們沒有古人那種可以灰肥湮滅般的愛情真理。 也許是我們沒有勇氣去體驗那種大悲大喜的、跌宕起伏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