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史明智190930

    張藐,自小就以俠義聞名,被稱為”八廚“之一。這個廚可不是廚房的意思啊,”八廚“是當時人們對張藐的尊稱,意思這個人很仗義,能捨財救人。與曹操和袁紹都是好朋友,正所謂人以群分,看他的朋友就知道他也是個響噹噹的人物。然而就是這麼一人,卻犯了糊塗,聽信了陳宮的話,背叛了曹操。

    曹操,何須人也?”寧我負天下人,不可使天下人負我“是他的宣言;”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是許邵(當時最著名的評論家)對他的評語。就這麼一個人,張藐竟然選擇了背叛他。結果可想而知:曹操圍攻數月,攻破雍丘(張藐親屬所在城池),悍然屠城,他的親屬朋友,全部殺掉,他本人隨後也被殺掉。

    從而可見,張藐雖厲害,但卻不明智,死的實在窩囊,可惜!可嘆!

  • 2 # 管理故事會

    曹操將呂布趕出兗州後,對待叛變自己的昔日好友張邈可謂手段兇殘,慘無人道!

    三國時期,群雄逐鹿,世事無常,今日的好友可能就是明日的敵人

    作為群雄之一的曹操更是如此,有勇有謀,但善嫉多疑!不斷誅殺可能與其爭鋒的各路諸侯,最後終成三國亂世的一代梟雄!

    曹操和張邈曾是非常要好的朋友

    張邈,字孟卓,曾是曹操的好友之一,在討伐董卓的時候,袁紹在各路諸侯的擁戴下當了盟主,當時各路諸侯各懷鬼胎按兵不動,曹操主張主動進兵攻擊董卓,只有張邈表示支援曹操的看法,並派遣部將衛茲帶兵資助曹操。

    袁紹成為盟主後,時常表現得傲慢矜持、不可一世,張邈經常直言責備他。袁紹曾派曹操去殺張邈,曹操不從,反而責怪袁紹說:"孟卓是我的好朋友,無論如何都該容得下他,如今天下大亂,不應自相殘殺!"張邈知道這件事後,更加敬重曹操。

    初平四年(即公元193年),曹操在征討陶謙前,曾對其家人說:"我如果回不來,你們可以去投靠孟卓。"結果曹操凱旋而歸,見到張邈,兩人相視而泣。可以託付家人,足見他們的關係非同一般。

    張邈為何會背叛曹操

    張邈背叛曹操原因有三:

    一、張邈也是三國初期的梟雄之一,原來的勢力比曹操還要大,要不在曹操出兵征伐董卓之時,怎麼可能派兵派將幫助曹操;

    二、呂布離開袁紹去投奔張楊,經過張邈住處,與他告辭時,兩人拉著手立下了誓言。呂布是三國初期梟雄之一,張邈與呂布結交,說明其有一定的野心;

    三、張邈熟悉曹操的為人,內心還是擔心曹操最終將會替袁紹殺了自己,心中總是不安。所以後來受曹操部將陳宮等人的勸說,決定背叛曹操。

    據《三國志》記載,興平元年(即公元194年),曹操再次征討陶謙。張邈的弟弟張超,與曹操的部將陳宮、從事中郎許汜、王楷等共同商議背叛曹操。

    陳宮勸說張邈:"當今天下,雄才四起,天下分崩,君以千里之眾,當四戰之地,撫劍四顧,也可稱得上是人中豪傑了,然而受制於人,不是有損身份嗎?現在兗州城裡的軍隊東征,城內空虛,呂布是位驍將,善於打仗,勇往直前,如果暫且將他迎來,共同佔據兗州,靜觀天下形勢,相機行事,這樣或許可以做出一番大事業呢!"張邈聽從了他的建議,迎接呂布做兗州牧。可見張邈並不甘心久居曹操之下。

    曹操將呂布趕出兗州後,如何對待張邈的?

    曹操二次東征陶謙時,讓陳宮帶領部分將士留守東郡,陳宮與張邈、張超等人密謀背叛曹操,率領人馬東迎呂布,讓他做了兗州牧,並佔據了濮陽,周圍各縣紛紛投靠呂布,只有鄄城、東阿、範縣沒有反叛曹操。

    曹操知道後率領軍隊攻打呂布,兩軍對陣,呂布出戰,派騎兵衝散青州兵,曹軍陣勢大亂,曹操策馬冒火突圍,燒傷了左掌。此後雙方多次交戰,相持一百多天。這時發生天旱,又有蝗蟲為害,糧食不夠,出現了人吃人現象。呂布將部隊移到山陽駐紮。

    興平二年(即公元195年),曹操將兗州各城全部收復,在鉅野擊敗呂布,呂布東逃投奔劉備。張邈到袁術那裡求救,留下張超帶著家眷部屬駐守雍丘。曹操包圍雍丘數月,最後攻破城池,屠殺百姓,殺了張超和張氏三族。張邈還未趕到袁術處,就被他計程車卒殺害。可謂結局悲慘!

    對此,您們怎麼看啊?

  • 3 # 小人物F

    人總是在被奉承的時候容易高估自己,這好像是一個魔咒,沒有多少人逃脫的了,張邈就是一位沒有逃脫的人!

    張邈劇照

    張邈在三國時期是一個神秘的存在,他有一個很神奇的稱號叫做“八廚”,這裡這個廚不是廚房的廚,也不是喜歡做菜,在古代把仗義疏財的人稱之為廚!

    曹操的起家資本從根上算應該是張邈送的,當時雖然賬面沒有直接給曹操贊助,但是把自己的手下大將衛茲送給了曹操,就是這個衛茲比較有錢,讓曹操買了不少兵馬。

    曹操劇照

    曹操和張邈的關係一直比較好,一直到叛變之前,曹操把他當為自己的好知己、好兄弟,是一個值得相托的人!尤其是在諸侯會盟討董卓的時候,張邈沒事就批評盟主袁紹,搞的袁紹很不爽,找各種藉口殺張邈,但是曹操都沒有殺,曹操不是背信棄義的人!人家給了那麼多的人馬,不能吃誰家飯砸誰家鍋啊!曹操在這點上還是比較講究的人!

    壞蛋袁氏兄弟

    就是這樣一個人,經不起陳宮那能說會道的嘴忽悠,一會兒用激將法,一會用商業吹捧法,一會兒用誅心法,反正是說的張邈滿腔熱血,立即開始自己的帝王夢。

    “自己明明是一個青銅,但是自認為的時候,自己永遠是一個王者!”

    稀裡糊塗張邈就上了呂布的賊船,在曹操第二次徵陶謙的時候,奪徐州的時候,完了一把“無間道”,在曹操打的正爽的時候,來了一手“釜底抽薪”,搞的曹操很是狼狽,如果不是程昱、荀彧死守,然後派人火速報告曹操,來守衛許昌,很有可能曹操就成了和劉備一樣,寄人籬下的無主英雄了!

    張邈這背後捅刀子,讓曹操在情感上接受不了,同時讓曹操的事業受到了重創,曹操對張邈的的叛變,也就非常的沒客氣,把張邈的家眷和他的弟弟,來了一個大屠殺,沒就一個活口!

    張邈跑得快,跟著呂布跑了,呂布這個傢伙在逃跑的時候,還讓張邈去袁術處借兵,沒想到在途中的時候,被自己的小兄弟殺了,拿他的人頭換了官位了!

    張邈的事件充分的說明:

    一是用金錢建立起來盟友的關係是不可靠的,也是不被信任的!張邈的下場就是實證!二是用金錢買不來忠誠,只能帶來仇恨,張邈被自己小兄弟殺了,張邈平時給自己手下的人工資應該不少吧,為什麼沒有買來忠誠呢?三是過分的高估自己,只有死路一條!尤其是一個沒有政治頭腦的人玩政治!

  • 4 # 大飛熊騎士

    創業不易,更何況是在東漢末年,群雄紛起之時呢?張邈背叛曹操,造成曹操起兵以來最危急的時刻,蓋因曹操起兵討董開始興起,進而佔領了兗州作為根據地,結果張邈和陳宮造反,直接把曹操的整塊兗州之地幾乎給葬送了,只剩下寥寥的三城,這還得益於荀彧和程昱等人的智謀發揮,不然曹操就成了徹底的喪家之犬了。這就好像一家公司創立,經過重重困難終於開始盈利,就因為內部問題差點倒閉,曹操自己差點賣了公司跟了袁紹,難道不恨張邈,陳宮這兩個罪魁禍首嗎?

    更何況陳宮背叛曹操,屬於情有可原,畢竟曹操殺了邊讓等一些兗州名士,不排除陳宮和這些名士糾葛比較深,因此而造反。但是,張邈呢?他早先就是曹操的好哥們呀,而且在曹操起兵之初,二人合作對外討董,張邈還派衛茲幫曹操;對內,二人又合作對抗盟主袁紹那囂張的氣焰和態度;袁紹因為張邈常常打壓他那盟主的威嚴,氣得要曹操殺了張邈,結果被曹操仗義的給懟回去了,所以,曹操和張邈糾葛很深,還互相欠著人情。不過,很明顯張邈要換的人情遠遠大於曹操,所以張邈背叛曹操,屬於有些忘恩負義了,或者張邈不知出於什麼動機反曹操,其實毫無必要。

    按照《三國志.張邈傳》的意思,張邈之所以反曹操,是因為張邈又一次得罪袁紹。害怕曹操有一天終歸不容,還不如跟了呂布。而張邈有一次得罪袁紹,正是和呂布有關係,當時呂布剛剛離開袁紹,來到張邈的地盤,結果張邈好吃好喝的招待,一副和呂布惺惺相惜,不能自己的態度。當然,張邈這麼做可能為了給自己多條路,順便給總想殺自己的袁紹添添堵(果然袁紹很生氣),但是未必是衝著曹操的。可是,為何張邈和袁紹的恩怨轉化為張邈和曹操的恩怨呢?很簡單,討董之後的天下形勢是屬於二袁爭霸的時代,迫於形勢和實力,曹操此時是袁紹陣營的人,所以張邈懼怕曹操有一天不容自己的根源就在這,政治不講情面的。

    其實袁紹,曹操,張邈在起兵之初就已經認識,袁曹屬於東漢貴族,張邈的身世不明,但是卻是“八廚”之一,具有東漢末年D錮的鮮明色彩。黨D就是抱團參政,“八廚”的意思就是八個仗義疏財的人,但是“八廚”屬於末層結構了,上面還有大名鼎鼎的“八俊”,“八顧”,“八及”《後漢書.黨錮列傳》。由此可見,張邈突然背叛曹操,迎來呂布,最根本的原因是張邈在選擇站隊,再加上陳宮的蠱惑,於是反了曹操。其實,但凡張邈腦子清楚,都不會反曹操,因為袁紹和曹操只是維持微弱的盟友關係,特別是曹操是袁紹集團的二號人物,這兩人都不是居於人下的貨,早晚要一戰來解決的。可惜張邈格局太小,反了曹操,擺明了不信任這個老朋友,把自己賣了,曹操能不生氣?

    後來,曹操收復兗州攻破雍丘,屠殺了張邈和張超三族。

  • 5 # 文史磚家

    魏武帝曹操喜好交際,一生結識過很多推心置腹的朋友,當然因為種種原因,也跟不少的至交好友反目、決裂,最終成為你死我活的仇敵。其中,最讓曹操傷透心的摯友,無疑是張邈。那麼,張邈究竟是何許人也?他為何跟曹操反目?最終的結局如何?

    張邈字孟卓,東平國壽張縣人,出身豪勢之家,年輕時喜歡行俠仗義、接濟貧苦,併為此耗盡大半家產,跟《水滸傳》中“小旋風”柴進的風格很像。在當時,張邈、度尚等8人皆以樂善好施、助人為樂而名滿天下,因此時人便稱呼他們為“八廚”。這裡的“廚”並不是廚房、廚師的意思,而是指喜歡用錢財救助他人苦難的豪傑。

    袁紹、曹操年輕時,也喜歡行俠仗義,因為經常聽聞張邈的事蹟,所以便刻意跟他交往,一來二去地便成為意氣相投的鐵哥兒們。袁、曹二人都是官N代,家中非常有勢力,所以在他們的引薦下,張邈得以被朝廷徵召為官,最終竟做到騎都尉、陳留太守,成為鎮守一方的諸侯,地位和名望都遠非其他“七廚”可比。

    國賊董卓上臺後,各種殘忍暴虐、倒行逆施,張邈出於義憤,便支援曹操在陳留起兵,然後會合袁紹等勢力組成討董聯軍,意在誅殺國賊、匡扶漢室。然而,袁紹等人畏懼董卓的勢力太強,都不敢、不願主動出擊,唯有曹操率眾西進,結果在汜水遭到伏擊,損失可謂慘重。

    在此期間,張邈始終支援曹操,並當面斥責袁紹不肯施以援手,不配做盟主。袁紹對張邈的指責極為憤怒,便指使曹操殺死他,但曹操卻以“天下大亂,不應自相殘殺”為由予以拒絕,經此一事,張邈跟曹操的關係更加親密。等到兗州牧劉岱被黃巾軍餘部殺害後,張邈還與陳宮一起推薦曹操繼任,對後者的幫助極大。

    初平四年(193年),曹操東征徐州牧陶謙,因為擔心此次出征凶多吉少,所以在臨行前叮囑家人:“萬一此戰失利,我回不來了,你們可以去投靠孟卓。”對於曹操的囑託,張邈含淚應允。結果曹操此戰取得勝利,在回到根據地跟張邈會面時,兩人相對喜極而泣,慶幸又能重逢在一起。曹操、張邈關係之親密,由此可見一斑。

    在當時很多人看來,曹操志向遠大、用兵如神,加上高舉“匡扶漢室”的正義旗幟,將來必定能建立一番霸業,而跟他關係最好的張邈,自然也會成為佐命元勳。但讓世人沒想到的是,僅僅過了1年時間,張邈便公然反叛曹操,幾乎害得他喪失全部根據地。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

    導致張邈背叛曹操的原因很複雜,但有兩件事可以稱之為“導火索”。其一,是曹操以私怨杖殺兗州大名士邊讓,由此激起士族的憤怒,對其統治的合法性提出質疑。其二,曹操第二次征討陶謙期間,將刻骨的仇恨發洩在徐州的百姓身上,所過之處都以屠城作為報復,遇難者多達數十萬人,其暴行讓張邈等人感到憤慨。

    曹操之所以能當上兗州牧,跟張邈、陳宮等人的積極奔走有很大關係,他們之所以願意追隨曹操,是把他視為救世英雄來看待的。如今,心目中的英雄變成了嗜血的暴徒,張邈等人心中的痛苦可想而知。為救助兗、徐兩州百姓出水火,阻止暴徒繼續危害四方,張邈等人經過深思熟慮後,毅然決定跟曹操決裂

    正因如此,就在曹操第二次東征徐州接近尾聲之際,張邈、陳宮等人利用留守東郡(兗州治所)的便利條件,迎立從長安逃出來的呂布為兗州牧,時在興平元年(194年)。東郡“反水”後,其他各郡紛紛響應,最終只剩下範縣、東阿、鄄城三地,因為由曹操的心腹荀彧、程昱、夏侯惇等人把守,才沒有落入呂布之手

    訊息傳到前線,曹操趕緊撤兵回到兗州,經過持續兩年的艱苦戰鬥,才在鉅野一戰中完勝呂布,並收回全部失地。呂布戰敗後投奔徐州牧劉備,張邈自知得不到曹操的寬恕,便跟著呂布一起東逃。臨行前,張邈派弟弟張超防守雍丘,幫助他照顧留在該城的家人,並叮囑他務必堅守城池,而他自己稍後便會率軍前來救援。

    然而,張邈剛剛跑路,曹操便親率大軍進攻雍丘,並在圍城數月後將其攻陷。雍丘淪陷後,曹操將刻骨仇恨發洩在城中軍民身上,將他們全部殺死,至於張邈兄弟的家人,自然也不能倖免。張邈聞聽家人遇難後哀號不已,於是親自去求見淮南大軍閥袁術,請求他出兵討伐曹操。但非常不幸的是,張邈在求援途中被部下殺害,最終還是無法完成報仇的心願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考研英語二的題型有哪些?及分值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