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的代表文學。其在北宋的時候從眾多雜戲種獨立出來,已經成為一種綜合的藝術。其在元代興盛的原因,首先是宋金後期雜劇行當專業化的發展,其有書會組織,說唱藝人等等都有相當系統的培養計劃。然後是因為大批文人進入這一領域,由於元代沒有科舉,實行金朝由吏入官的制度,因此由相當一部分中下層知識分子儒生投入雜劇創作,使得雜劇的文學性大大提高。社會變亂中,有一些具有較高文化素質的婦女淪落為藝人,這也對雜劇發展起到了推動作用。而宋金元城市經濟的發展,則為雜劇的興盛創造了條件,專門性的勾欄瓦肆直接孕育了雜劇。雜劇一般認為以大德年間為界,劃分前後兩期,蒙古滅金為前期,大德以後為後期,元末明初衰落。有鍾嗣成的《錄鬼簿》有意識地收集並整理雜劇作家的生平等資料。元雜劇的優秀作品大部分是前期,在其最興盛集中的時候是元世祖時期,集中於北方,有關漢卿、王實甫、馬致遠、紀君祥等人,代表作有《竇娥冤》《梧桐雨》等。前期雜劇作家大都經歷了元滅金宋的時期,其創作多帶有比較深刻的思想內容和強烈的時代精神,喜歡塑造勇於抗爭的人物。其語言是在北方口語的基礎上形成的,吸收了民間講唱藝術和詩詞散文的營養。元滅宋統一全國以後,雜劇逐漸轉移向南方,大德以後,雜劇的中心轉向杭州。後期有作品流傳下來的有十多人,其中重要作家多為北人移居南方,比如鄭光祖秦簡夫喬吉等。其作品大都缺乏前期雜劇的現實性,藝術上追求曲辭的華美的情節的曲折離奇。元雜劇的一般由四折構成,折是音樂的單位,也是一段故事情節發展的大段落,相當於今天一幕,中間包含若干場戲。一場是指上場的演員全部下場,只有個別的劇本是五折六折,比如《趙氏孤兒》,或者多本連續演出,比如《西廂記》。有的雜劇還有楔子,指插入段落,不適用套曲,後後世的過場戲比較類似。其劇本是由曲辭和賓白組成,曲辭受到詩詞的影響,常常用於寫意,渲染氣氛等,其有嚴格的韻律要求,但它比散曲襯字更多還能變格增句,因而能自由的表達情意。賓白就是對話和獨白,用白話和韻語構成。劇本還包括演出提示,也即“科”,用來規定舞臺動作。雜劇每折一套曲子屬於同一個宮調,不過根據現存的文獻資料都不能對元雜劇的音樂做出明確的解釋。下面的介紹就不放劇情梗概了,麻煩。|關漢卿主要活動範圍在大都,在戲曲界享有很高的名望,所以當時北方高文秀有小漢卿之稱,南方雜劇作家沈和甫被稱為“蠻子漢卿”。其一生有六十多部雜劇,包含公案劇、婦女劇和歷史劇三大類。公案劇寫政治黑暗和昏庸,觸及尖銳的社會矛盾,比如《竇娥冤》《蝴蝶夢》,寫婦女生活和鬥爭的有《救風塵》《調風月》《望江亭》,還有歷史劇的《單刀會》《西蜀夢》。關漢卿是雜劇從民間藝術發展到作家文學的過程中,貢獻最為巨大的作家。他雜劇的特點首先就是“務為滑稽”,在喜劇和悲劇中都穿插滑稽段落,常見各種誇張。還有最為典型的就是插科打諢,由專門的淨角來逗樂。早期雜劇對於不同的型別人物,有不同的固定表演模式,型別化和模式化比較嚴重,關漢卿的人物塑造則能脫穎而出,其喜愛塑造那些帶有誇張色彩和理想主義色彩的人物,竇娥臨死前的三樁誓願對人物塑造提升很大,趙盼兒則帶有豪俠特質,見義勇為。他對於劇情情節的處理,能夠平衡好整體風格和程序與戲劇效果的關係,其中悲喜劇交加的特點很突出,竇娥冤作為悲劇卻又有很多喜劇滑稽段落。還有就是對伏筆的運用,救風塵撕毀的休書是假的之類。他的語言則重在一個口語化,通俗生動,卻能表現極為激烈的情緒。不過有些段落也融入一些詩詞,單刀會中有化用杜牧蘇軾詞的內容。①竇娥冤全名感天動地竇娥冤,是關漢卿公案劇中最為傑出的作品,也是元雜劇中最著名的悲劇。故事大概是竇娥蒙冤被誣殺死婆婆,被斬首處死,行刑時頗有異象,後來託夢父親為其平反。其題材受到“東海孝婦”故事的直接影響,同時代的作者也多有改編這個故事的,但是都失傳了,從保留下來的名字看,水平應該都比較低。其中高潮部分的三樁誓願尤其剛烈動人,白練染血、六月飛雪、大旱三年,以激烈誇張地手法極言冤屈。本作揭示了“官吏無心正法,百姓有口難言”的黑暗現實,揭露性批判性很強。②《蝴蝶夢》寫權貴和平民的矛盾,是一出包公戲。包公面對驕橫權貴肆無忌憚打死平民,被平民王老漢之子反殺,設計使偷馬賊頂替受刑,救了王家小兒子。這齣戲揭露了皇親國戚而對暴橫,同情人民群眾的反抗,以包公這個清明官吏的形象最後化解矛盾。③救風塵關漢卿寫婦女問題的劇很多,這和他常年混跡於優伶有關。其中的《救風塵》和《調風月》可以看做是其喜劇的代表。救風塵全名《趙盼兒風月救風塵》,寫趙盼兒從惡少周舍那裡解救姐妹宋引章的故事。作品同情妓女和下層儒生,揭露了官商的兇暴。元代官商有著特殊的地位,引起民怨頗多,以周舍作為反派,正是對當時社會的寫照。周舍其人狡詐殘忍,但有喜新厭舊酷愛女色的弱點,形象極為可鄙。主角趙盼兒正是利用其弱點,以自己的美色為誘餌,用風月的手段救出姐妹宋引章,騙得周舍寫下休書。劇中對宋引章貪慕虛榮,安秀實(宋引章原來的相好,看到周舍有錢,她就把老相好扔了)的懦弱無能都有所批評,但整體上是帶有喜劇色彩的。最後事情鬧到衙門,又有一個明智的主官引著故事走向皆大歡喜的路,這確實是那個時代表現——矛盾還沒激化到一定程度吶。④調風月全名詐妮子調風月,由於只有唱詞留存下來了,所以很不完整,有的地方看不明白。寫婢女燕燕嫁給小千戶的故事,她存著攀高枝的念頭,所以被小千戶誘拐,但小千戶移情別戀後,讓她作為使者去向提親都能隱忍不發,最終在他的婚禮上逼迫小千戶娶她為正,其鬥爭頗有機智。此外,還有《望江亭》寫譚記兒保護丈夫,《拜月亭》寫王端蘭堅貞愛情等。《謝天香》《金線池》等作表現妓女受到侮辱的遭遇,體現了作者對勾欄生活的熟悉。⑤單刀會全名《關大王獨赴單刀會》,是關漢卿的主要歷史劇,也是唯一一部幾百年來依然按照原貌進行演出的劇。這部劇主角是關羽,但前兩折卻不正面寫關羽,而是寫魯肅自以為得計,謀劃一場鴻門宴,企圖從邀請關羽,從蜀漢嘴裡搶回荊州,再透過喬公和司馬徽的嘴來描繪關公,從側面加以烘托,為關羽的正式出場做了反覆的鋪墊,以此來勸阻魯肅,使得關羽的形象在人們心中造成深刻的印象。第三折是訓子,寫關公明知有詐還要赴會英雄氣概,第四折現在稱為刀會,寫魯肅完全被關羽懾服,最後不得不親自送關羽回荊州。這是一部頌劇,是在過去祭神劇的基礎上創作的,關羽的英武尤其突出。關漢卿在這部劇中特別強調漢家節,關羽在宴會上反覆說劉備有承受漢家基業的正當性,這在當時元朝少數民族政權下應當有隱含的民族情懷在。⑥西蜀夢這部歷史劇寫關羽戰死荊州,張飛起兵報仇卻途中遇害,兩人幽魂不滅,到西蜀去見劉備,決心共同復仇。劇中張飛感傷激憤,發誓要報仇雪恨,這種強烈復仇感情似乎也帶有時代的印記。|王實甫西廂記啊,代表作品。他也是一個混跡於勾欄的作家,其代表作是《西廂記》。西廂記全名《崔鶯鶯待月西廂記》,是一部多本連演一個故事的雜劇。其是在董解元《西廂記諸宮調》的基礎上加工改寫而成的,更加明確的體現了“願普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屬”的思想,而且作為說唱文學,諸宮調版西廂記情節不夠集中,人物有時也不能維持一貫性,兵圍普救寺一節用了很多篇幅敘述對陣廝殺,而《西廂記》衝突更為集中,人物也更加鮮明。在中國文學史中愛情主題的演變中,西廂記具有重要的意義,它是第一部完整寫出戀愛過程、戀愛心理的作品,其曲折程度細膩程度是空前的。這部劇尤其在崔鶯鶯身上用筆最多,描摹最細緻。其形象依然是深沉幽靜的少女,但雜劇展示了她一步步萌發愛情,最後走上禮教背叛者的過程,特別是寫她自身的思想矛盾和戀愛心理,從一開始慢慢被張生所吸引,開始反抗埋怨母親,但是依然對張生持有表面上的矜持,這種作假的態度是和她的家庭教育和貴族身份有關的。她踏出這一步是非常不容易的,可以說是顧慮重重,如果打破禮教,卻被遺棄,那就再無存身之處。其大膽剛強和矜持怯懦混合一起,形成了一個具有雙面性的形象——表面是深沉幽靜的貴族少女,內心卻是熾熱地燃燒著激情之火。張生的形象則是一個痴情狂生,其形象的主要特點就是痴情,開頭出場就是“剛剛打了個照面就瘋魔了張解元”,後面也反覆突出其用情至專。除此之外,他的另一面則是有膽有識的,臨危不懼,敢於挺身而出解救普救寺的眾人。他還有一些輕狂和猥褻的言行,這是和元雜劇俗的一面分不開的。另一個主要人物則是紅娘,全劇二十一折有八折是紅娘主唱,第三本則完全是紅娘的舞臺,是她在張生和鶯鶯兩頭牽線,從正義感和同情心出發,促成了他們的結合。後兩本中紅娘反駁崔母,反駁鄭恆的唱詞,則處處反對門第觀念,可能包含了作者的一些思想。崔母是故事中的反派,是禮教的維護者,但是她的形象沒有被簡單化的處理,在維護禮教之外,還發掘了她作為嚴母的愛,她越愛護自己的女兒,她治家嚴肅的觀念就越給鶯鶯的愛情帶來痛苦。《西廂記》是一部喜劇,其戲劇衝突是兩個矛盾的糾葛,一個是張生崔鶯鶯和紅娘之間的感情進展,另一個則是這對情侶和崔母鄭恆的外部矛盾。作者放手按照戲劇滑稽的手法加以處理,其中很多段落極其誇張,引人發笑。其主要人物集中,情節也單純,但是其特色是能開掘出人物的內心世界,描寫人物的心理,情感渲染方面很細膩。其語言突出一個華美,妙語佳句層出不窮,有些唱詞已經和詩詞的風格和意境接近,而王實甫又能自然地將其嵌入俗語口語中,使得整體依然保持著曲的風味。關漢卿的劇呼天搶地,感情激烈,語言直如口語,而王實甫的劇則委婉曲折,用語經過雕琢,卻能保持自然凝練。其在主唱角色的分配和結構的擴大上,對雜劇的形式體例加以打破革新,也有借調這種音樂上的突破。|白仁甫和馬致遠他們倆有《梧桐雨》和《漢宮秋》。白仁甫童年生活在逃難和漂泊中,一生沒有出仕,其作品中表現得更多的是興亡之嘆家國之恨,充滿了抑鬱消極的情緒,放浪形骸,將主要力量用於創作雜劇,他主要活動於真定。其雜劇主要以歷史傳說劇和愛情故事為內容,有代表作《梧桐雨》。劇本寫唐明皇和楊貴妃的故事,這個故事長期以來就被反覆改編,元明清三代寫此故事的尤其多。而白仁甫這部《梧桐雨》,特點在於以李隆基為視角,概括一代王朝興亡的悲傷感嘆。其劇名出自最後一折,白仁甫根據《長恨歌》“春風桃李花開口,秋雨梧桐落葉時”的句子,刻畫唐明皇追憶往日繁華生活的愁苦心緒。當時唐明皇已經從西蜀返回京城,退居西宮,在一個秋雨之夜,他夢到了楊玉環和以前的快樂生活,但是窗外傳來的雨點打在梧桐葉上的聲音將其驚醒,於是近日的淒涼更加令人迷惘。白仁甫對李隆基的態度是複雜的,既批評他目不識人荒淫享樂,導致國家危難,又忍不住帶入其中,以其悲嘆來抒發故國思念之情。這是和他本人入元以後心懷故國息息相關的,他雖然寫李隆基的驕奢淫逸的生活,但著意描寫的卻是他的風流才情,和他對楊貴妃的情真意切,尤其是長生殿盟誓一節,尤其情真意切。整部梧桐雨可以說是一部抒情詩,充滿了迷惘和悲涼的情緒,這在元代初年的知識分子群體中是具有代表性的。其寫景抒情的語言尤佳,《梧桐雨》的第四折用秋夜梧桐雨的意境來襯托唐明皇的悽苦,纏綿悲愴。白仁甫還有《牆頭馬上》,改編自白居易新樂府《井底引銀瓶》,寫裴少俊和李千金的愛情。其中李千金的形象尤其突出,她在故事中處處主動,爽朗潑辣,在牆頭見到騎馬的裴少俊便勇敢地一訴衷腸,被發現時理直氣壯地為自己辯解,被裴父趕出家門時表現得特別堅強,批評丈夫的軟弱。其具有濃烈的喜劇性,諷刺的矛頭指向裴尚書。馬致遠和元初的其他有才華的作家一樣,在仕途上沒有出路的時候,把自己的藝術才能貢獻給了雜劇的創作。其前期的代表作是《漢宮秋》,寫王昭君的故事,卻是一部末本戲,以漢元帝為主角。它是最早敷衍王昭君故事戲曲劇本,將畫工毛延壽的作用加以放大,能夠影響元帝宮廷,還能勾結匈奴。這部劇和《梧桐雨》有點像,漢元帝作為一國之主,竟然要把自己寵愛的妃子下嫁單于去求和,以至於生離死別,作者在漢元帝對王昭君的思念中摻雜了自己對國家命運的關注,流露出深沉的憂傷情緒。第四折中漢元帝在漢宮聞孤雁悲鳴而生哀意一段,也是引詩境入雜劇,淒涼之情渲染突出。其第三折和第四折的語言廣受稱讚,其抒情效果上佳,藉助長空孤雁的悲鳴來寫漢元帝淒涼。馬致遠前期還有《青衫淚》,敷衍白居易《琵琶行》,寫白居易和妓女裴興奴,還有商人的三角愛情故事,這是元雜劇中流行的題材。前期還有《岳陽樓》,寫呂洞賓在岳陽樓度柳樹精的故事,在當時也很流行。馬致遠後期的雜劇創作目的多為宗教宣傳,宣傳全真教的度脫俗世觀念。《黃粱夢》寫鍾離權度脫呂洞賓,是馬致遠進入後期創作的標誌,之後還有《陳摶高臥》寫陳摶,《任鳳子》寫馬丹陽度任屠,都是宗教故事。|其他前期雜劇作家高文秀,又被稱為小漢卿,多寫歷史劇,其寫李逵劇的數目最多,是一個李逵劇的專家。代表作是《遇上皇》和《雙獻功》。康進之,今存一部寫李逵的劇,《梁山泊黑旋風負荊》。元雜劇有不少水滸戲,今天存下來完整的六七種,多寫梁山好漢下山打抱不平的故事,尤其以黑旋風李逵的故事最多,他正直機智,而又粗豪暴躁,可笑可愛又能打抱不平,這個人物很有張力。紀君祥,有《趙氏孤兒》,寫權臣屠岸賈的殘暴,也寫無數義人為儲存孤兒的犧牲精神,不過故事為了突出效果,我個人覺得不夠合理,很有民間藝術瞎寫政治的特色。尚仲賢,有《柳毅傳書》——熟悉吧,改編自唐傳奇《柳毅傳》,故事情節差不多。神仙劇在元雜劇中還是挺多的,很能反映當時人的觀念。楊顯之,有《瀟湘夜雨》,是元雜劇中唯一寫負心漢題材的,寫崔通趨炎附勢負心忘本,很有批判性。第三折以秋雨寫主角的悲情,第四折將舞臺分為驛館門內外兩部分同時進行,組成情節高潮,很有水平和創意。石君寶有《秋胡戲妻》,改編自唐代《秋胡變文》,故事源自劉向《列女傳》。鄭廷玉,主寫諷刺劇,有《看錢奴》,劇中多有宿命論思想。武漢臣,有《老生兒》,寫富商家裡爭奪遺產的矛盾,題材很新。
元代的代表文學。其在北宋的時候從眾多雜戲種獨立出來,已經成為一種綜合的藝術。其在元代興盛的原因,首先是宋金後期雜劇行當專業化的發展,其有書會組織,說唱藝人等等都有相當系統的培養計劃。然後是因為大批文人進入這一領域,由於元代沒有科舉,實行金朝由吏入官的制度,因此由相當一部分中下層知識分子儒生投入雜劇創作,使得雜劇的文學性大大提高。社會變亂中,有一些具有較高文化素質的婦女淪落為藝人,這也對雜劇發展起到了推動作用。而宋金元城市經濟的發展,則為雜劇的興盛創造了條件,專門性的勾欄瓦肆直接孕育了雜劇。雜劇一般認為以大德年間為界,劃分前後兩期,蒙古滅金為前期,大德以後為後期,元末明初衰落。有鍾嗣成的《錄鬼簿》有意識地收集並整理雜劇作家的生平等資料。元雜劇的優秀作品大部分是前期,在其最興盛集中的時候是元世祖時期,集中於北方,有關漢卿、王實甫、馬致遠、紀君祥等人,代表作有《竇娥冤》《梧桐雨》等。前期雜劇作家大都經歷了元滅金宋的時期,其創作多帶有比較深刻的思想內容和強烈的時代精神,喜歡塑造勇於抗爭的人物。其語言是在北方口語的基礎上形成的,吸收了民間講唱藝術和詩詞散文的營養。元滅宋統一全國以後,雜劇逐漸轉移向南方,大德以後,雜劇的中心轉向杭州。後期有作品流傳下來的有十多人,其中重要作家多為北人移居南方,比如鄭光祖秦簡夫喬吉等。其作品大都缺乏前期雜劇的現實性,藝術上追求曲辭的華美的情節的曲折離奇。元雜劇的一般由四折構成,折是音樂的單位,也是一段故事情節發展的大段落,相當於今天一幕,中間包含若干場戲。一場是指上場的演員全部下場,只有個別的劇本是五折六折,比如《趙氏孤兒》,或者多本連續演出,比如《西廂記》。有的雜劇還有楔子,指插入段落,不適用套曲,後後世的過場戲比較類似。其劇本是由曲辭和賓白組成,曲辭受到詩詞的影響,常常用於寫意,渲染氣氛等,其有嚴格的韻律要求,但它比散曲襯字更多還能變格增句,因而能自由的表達情意。賓白就是對話和獨白,用白話和韻語構成。劇本還包括演出提示,也即“科”,用來規定舞臺動作。雜劇每折一套曲子屬於同一個宮調,不過根據現存的文獻資料都不能對元雜劇的音樂做出明確的解釋。下面的介紹就不放劇情梗概了,麻煩。|關漢卿主要活動範圍在大都,在戲曲界享有很高的名望,所以當時北方高文秀有小漢卿之稱,南方雜劇作家沈和甫被稱為“蠻子漢卿”。其一生有六十多部雜劇,包含公案劇、婦女劇和歷史劇三大類。公案劇寫政治黑暗和昏庸,觸及尖銳的社會矛盾,比如《竇娥冤》《蝴蝶夢》,寫婦女生活和鬥爭的有《救風塵》《調風月》《望江亭》,還有歷史劇的《單刀會》《西蜀夢》。關漢卿是雜劇從民間藝術發展到作家文學的過程中,貢獻最為巨大的作家。他雜劇的特點首先就是“務為滑稽”,在喜劇和悲劇中都穿插滑稽段落,常見各種誇張。還有最為典型的就是插科打諢,由專門的淨角來逗樂。早期雜劇對於不同的型別人物,有不同的固定表演模式,型別化和模式化比較嚴重,關漢卿的人物塑造則能脫穎而出,其喜愛塑造那些帶有誇張色彩和理想主義色彩的人物,竇娥臨死前的三樁誓願對人物塑造提升很大,趙盼兒則帶有豪俠特質,見義勇為。他對於劇情情節的處理,能夠平衡好整體風格和程序與戲劇效果的關係,其中悲喜劇交加的特點很突出,竇娥冤作為悲劇卻又有很多喜劇滑稽段落。還有就是對伏筆的運用,救風塵撕毀的休書是假的之類。他的語言則重在一個口語化,通俗生動,卻能表現極為激烈的情緒。不過有些段落也融入一些詩詞,單刀會中有化用杜牧蘇軾詞的內容。①竇娥冤全名感天動地竇娥冤,是關漢卿公案劇中最為傑出的作品,也是元雜劇中最著名的悲劇。故事大概是竇娥蒙冤被誣殺死婆婆,被斬首處死,行刑時頗有異象,後來託夢父親為其平反。其題材受到“東海孝婦”故事的直接影響,同時代的作者也多有改編這個故事的,但是都失傳了,從保留下來的名字看,水平應該都比較低。其中高潮部分的三樁誓願尤其剛烈動人,白練染血、六月飛雪、大旱三年,以激烈誇張地手法極言冤屈。本作揭示了“官吏無心正法,百姓有口難言”的黑暗現實,揭露性批判性很強。②《蝴蝶夢》寫權貴和平民的矛盾,是一出包公戲。包公面對驕橫權貴肆無忌憚打死平民,被平民王老漢之子反殺,設計使偷馬賊頂替受刑,救了王家小兒子。這齣戲揭露了皇親國戚而對暴橫,同情人民群眾的反抗,以包公這個清明官吏的形象最後化解矛盾。③救風塵關漢卿寫婦女問題的劇很多,這和他常年混跡於優伶有關。其中的《救風塵》和《調風月》可以看做是其喜劇的代表。救風塵全名《趙盼兒風月救風塵》,寫趙盼兒從惡少周舍那裡解救姐妹宋引章的故事。作品同情妓女和下層儒生,揭露了官商的兇暴。元代官商有著特殊的地位,引起民怨頗多,以周舍作為反派,正是對當時社會的寫照。周舍其人狡詐殘忍,但有喜新厭舊酷愛女色的弱點,形象極為可鄙。主角趙盼兒正是利用其弱點,以自己的美色為誘餌,用風月的手段救出姐妹宋引章,騙得周舍寫下休書。劇中對宋引章貪慕虛榮,安秀實(宋引章原來的相好,看到周舍有錢,她就把老相好扔了)的懦弱無能都有所批評,但整體上是帶有喜劇色彩的。最後事情鬧到衙門,又有一個明智的主官引著故事走向皆大歡喜的路,這確實是那個時代表現——矛盾還沒激化到一定程度吶。④調風月全名詐妮子調風月,由於只有唱詞留存下來了,所以很不完整,有的地方看不明白。寫婢女燕燕嫁給小千戶的故事,她存著攀高枝的念頭,所以被小千戶誘拐,但小千戶移情別戀後,讓她作為使者去向提親都能隱忍不發,最終在他的婚禮上逼迫小千戶娶她為正,其鬥爭頗有機智。此外,還有《望江亭》寫譚記兒保護丈夫,《拜月亭》寫王端蘭堅貞愛情等。《謝天香》《金線池》等作表現妓女受到侮辱的遭遇,體現了作者對勾欄生活的熟悉。⑤單刀會全名《關大王獨赴單刀會》,是關漢卿的主要歷史劇,也是唯一一部幾百年來依然按照原貌進行演出的劇。這部劇主角是關羽,但前兩折卻不正面寫關羽,而是寫魯肅自以為得計,謀劃一場鴻門宴,企圖從邀請關羽,從蜀漢嘴裡搶回荊州,再透過喬公和司馬徽的嘴來描繪關公,從側面加以烘托,為關羽的正式出場做了反覆的鋪墊,以此來勸阻魯肅,使得關羽的形象在人們心中造成深刻的印象。第三折是訓子,寫關公明知有詐還要赴會英雄氣概,第四折現在稱為刀會,寫魯肅完全被關羽懾服,最後不得不親自送關羽回荊州。這是一部頌劇,是在過去祭神劇的基礎上創作的,關羽的英武尤其突出。關漢卿在這部劇中特別強調漢家節,關羽在宴會上反覆說劉備有承受漢家基業的正當性,這在當時元朝少數民族政權下應當有隱含的民族情懷在。⑥西蜀夢這部歷史劇寫關羽戰死荊州,張飛起兵報仇卻途中遇害,兩人幽魂不滅,到西蜀去見劉備,決心共同復仇。劇中張飛感傷激憤,發誓要報仇雪恨,這種強烈復仇感情似乎也帶有時代的印記。|王實甫西廂記啊,代表作品。他也是一個混跡於勾欄的作家,其代表作是《西廂記》。西廂記全名《崔鶯鶯待月西廂記》,是一部多本連演一個故事的雜劇。其是在董解元《西廂記諸宮調》的基礎上加工改寫而成的,更加明確的體現了“願普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屬”的思想,而且作為說唱文學,諸宮調版西廂記情節不夠集中,人物有時也不能維持一貫性,兵圍普救寺一節用了很多篇幅敘述對陣廝殺,而《西廂記》衝突更為集中,人物也更加鮮明。在中國文學史中愛情主題的演變中,西廂記具有重要的意義,它是第一部完整寫出戀愛過程、戀愛心理的作品,其曲折程度細膩程度是空前的。這部劇尤其在崔鶯鶯身上用筆最多,描摹最細緻。其形象依然是深沉幽靜的少女,但雜劇展示了她一步步萌發愛情,最後走上禮教背叛者的過程,特別是寫她自身的思想矛盾和戀愛心理,從一開始慢慢被張生所吸引,開始反抗埋怨母親,但是依然對張生持有表面上的矜持,這種作假的態度是和她的家庭教育和貴族身份有關的。她踏出這一步是非常不容易的,可以說是顧慮重重,如果打破禮教,卻被遺棄,那就再無存身之處。其大膽剛強和矜持怯懦混合一起,形成了一個具有雙面性的形象——表面是深沉幽靜的貴族少女,內心卻是熾熱地燃燒著激情之火。張生的形象則是一個痴情狂生,其形象的主要特點就是痴情,開頭出場就是“剛剛打了個照面就瘋魔了張解元”,後面也反覆突出其用情至專。除此之外,他的另一面則是有膽有識的,臨危不懼,敢於挺身而出解救普救寺的眾人。他還有一些輕狂和猥褻的言行,這是和元雜劇俗的一面分不開的。另一個主要人物則是紅娘,全劇二十一折有八折是紅娘主唱,第三本則完全是紅娘的舞臺,是她在張生和鶯鶯兩頭牽線,從正義感和同情心出發,促成了他們的結合。後兩本中紅娘反駁崔母,反駁鄭恆的唱詞,則處處反對門第觀念,可能包含了作者的一些思想。崔母是故事中的反派,是禮教的維護者,但是她的形象沒有被簡單化的處理,在維護禮教之外,還發掘了她作為嚴母的愛,她越愛護自己的女兒,她治家嚴肅的觀念就越給鶯鶯的愛情帶來痛苦。《西廂記》是一部喜劇,其戲劇衝突是兩個矛盾的糾葛,一個是張生崔鶯鶯和紅娘之間的感情進展,另一個則是這對情侶和崔母鄭恆的外部矛盾。作者放手按照戲劇滑稽的手法加以處理,其中很多段落極其誇張,引人發笑。其主要人物集中,情節也單純,但是其特色是能開掘出人物的內心世界,描寫人物的心理,情感渲染方面很細膩。其語言突出一個華美,妙語佳句層出不窮,有些唱詞已經和詩詞的風格和意境接近,而王實甫又能自然地將其嵌入俗語口語中,使得整體依然保持著曲的風味。關漢卿的劇呼天搶地,感情激烈,語言直如口語,而王實甫的劇則委婉曲折,用語經過雕琢,卻能保持自然凝練。其在主唱角色的分配和結構的擴大上,對雜劇的形式體例加以打破革新,也有借調這種音樂上的突破。|白仁甫和馬致遠他們倆有《梧桐雨》和《漢宮秋》。白仁甫童年生活在逃難和漂泊中,一生沒有出仕,其作品中表現得更多的是興亡之嘆家國之恨,充滿了抑鬱消極的情緒,放浪形骸,將主要力量用於創作雜劇,他主要活動於真定。其雜劇主要以歷史傳說劇和愛情故事為內容,有代表作《梧桐雨》。劇本寫唐明皇和楊貴妃的故事,這個故事長期以來就被反覆改編,元明清三代寫此故事的尤其多。而白仁甫這部《梧桐雨》,特點在於以李隆基為視角,概括一代王朝興亡的悲傷感嘆。其劇名出自最後一折,白仁甫根據《長恨歌》“春風桃李花開口,秋雨梧桐落葉時”的句子,刻畫唐明皇追憶往日繁華生活的愁苦心緒。當時唐明皇已經從西蜀返回京城,退居西宮,在一個秋雨之夜,他夢到了楊玉環和以前的快樂生活,但是窗外傳來的雨點打在梧桐葉上的聲音將其驚醒,於是近日的淒涼更加令人迷惘。白仁甫對李隆基的態度是複雜的,既批評他目不識人荒淫享樂,導致國家危難,又忍不住帶入其中,以其悲嘆來抒發故國思念之情。這是和他本人入元以後心懷故國息息相關的,他雖然寫李隆基的驕奢淫逸的生活,但著意描寫的卻是他的風流才情,和他對楊貴妃的情真意切,尤其是長生殿盟誓一節,尤其情真意切。整部梧桐雨可以說是一部抒情詩,充滿了迷惘和悲涼的情緒,這在元代初年的知識分子群體中是具有代表性的。其寫景抒情的語言尤佳,《梧桐雨》的第四折用秋夜梧桐雨的意境來襯托唐明皇的悽苦,纏綿悲愴。白仁甫還有《牆頭馬上》,改編自白居易新樂府《井底引銀瓶》,寫裴少俊和李千金的愛情。其中李千金的形象尤其突出,她在故事中處處主動,爽朗潑辣,在牆頭見到騎馬的裴少俊便勇敢地一訴衷腸,被發現時理直氣壯地為自己辯解,被裴父趕出家門時表現得特別堅強,批評丈夫的軟弱。其具有濃烈的喜劇性,諷刺的矛頭指向裴尚書。馬致遠和元初的其他有才華的作家一樣,在仕途上沒有出路的時候,把自己的藝術才能貢獻給了雜劇的創作。其前期的代表作是《漢宮秋》,寫王昭君的故事,卻是一部末本戲,以漢元帝為主角。它是最早敷衍王昭君故事戲曲劇本,將畫工毛延壽的作用加以放大,能夠影響元帝宮廷,還能勾結匈奴。這部劇和《梧桐雨》有點像,漢元帝作為一國之主,竟然要把自己寵愛的妃子下嫁單于去求和,以至於生離死別,作者在漢元帝對王昭君的思念中摻雜了自己對國家命運的關注,流露出深沉的憂傷情緒。第四折中漢元帝在漢宮聞孤雁悲鳴而生哀意一段,也是引詩境入雜劇,淒涼之情渲染突出。其第三折和第四折的語言廣受稱讚,其抒情效果上佳,藉助長空孤雁的悲鳴來寫漢元帝淒涼。馬致遠前期還有《青衫淚》,敷衍白居易《琵琶行》,寫白居易和妓女裴興奴,還有商人的三角愛情故事,這是元雜劇中流行的題材。前期還有《岳陽樓》,寫呂洞賓在岳陽樓度柳樹精的故事,在當時也很流行。馬致遠後期的雜劇創作目的多為宗教宣傳,宣傳全真教的度脫俗世觀念。《黃粱夢》寫鍾離權度脫呂洞賓,是馬致遠進入後期創作的標誌,之後還有《陳摶高臥》寫陳摶,《任鳳子》寫馬丹陽度任屠,都是宗教故事。|其他前期雜劇作家高文秀,又被稱為小漢卿,多寫歷史劇,其寫李逵劇的數目最多,是一個李逵劇的專家。代表作是《遇上皇》和《雙獻功》。康進之,今存一部寫李逵的劇,《梁山泊黑旋風負荊》。元雜劇有不少水滸戲,今天存下來完整的六七種,多寫梁山好漢下山打抱不平的故事,尤其以黑旋風李逵的故事最多,他正直機智,而又粗豪暴躁,可笑可愛又能打抱不平,這個人物很有張力。紀君祥,有《趙氏孤兒》,寫權臣屠岸賈的殘暴,也寫無數義人為儲存孤兒的犧牲精神,不過故事為了突出效果,我個人覺得不夠合理,很有民間藝術瞎寫政治的特色。尚仲賢,有《柳毅傳書》——熟悉吧,改編自唐傳奇《柳毅傳》,故事情節差不多。神仙劇在元雜劇中還是挺多的,很能反映當時人的觀念。楊顯之,有《瀟湘夜雨》,是元雜劇中唯一寫負心漢題材的,寫崔通趨炎附勢負心忘本,很有批判性。第三折以秋雨寫主角的悲情,第四折將舞臺分為驛館門內外兩部分同時進行,組成情節高潮,很有水平和創意。石君寶有《秋胡戲妻》,改編自唐代《秋胡變文》,故事源自劉向《列女傳》。鄭廷玉,主寫諷刺劇,有《看錢奴》,劇中多有宿命論思想。武漢臣,有《老生兒》,寫富商家裡爭奪遺產的矛盾,題材很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