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baba159057331

    農民種地,是按中國農曆的二十四節氣進行安排和準備的,二十四節氣是老祖宗留下來的幾千年積累的經驗,因為二零二一年沒有立春節氣,所以稱為寡婦年!根據農民傳統經驗,今年春脖子短,也就是說節氣往前趕了,別的地區不清楚,在東北地區是清明忙種麥,穀雨種大田,緊趕慢趕芒種開鏟,還有小麥不受三伏氣!所有這些都是老祖宗積累的農業彥語,對農民種地是非常實用的經驗,由於節氣往前趕的關係,倒春寒也是必然的了,所以早種田也是理所當然的啦。

  • 2 # 該使用者正在輸入

    明知無果,種個希望!種個心安,種個良心,對土地的那份執著,對大地的感恩,即使一無所獲,還收入剩微!農民都會用盡全力去種,只希望有的人,不要拿農民的這份熱情作文章,就是對農民伯伯的最大尊敬!

  • 3 # 獼猴桃種植愛好者

    因為現在的設施比幾千年前的時候強太多了,碰見倒春寒也有很好的天氣預報,以及預防辦法,所以能減少倒春寒的影響,以及莊稼的減產。

  • 4 # 一如既往林SIR

    我是一個老農民,我們那地方有個諺語:春早遲遲種,春遲早早耕!意思就是:早立春的話要遲一些種地,容易倒春寒,立春遲的話,要早一些插秧,才能趕上季節。

  • 5 # 為泰利點贊

    農民的職業就是種田,這無關興趣,無關愛好,無關什麼提問者嘴裡狗屁的寡婦年。到時間了農民就要春耕。不種田吃啥喝啥?等國家救濟?

  • 6 # Y如影隨形50198421

    胡造謠言,莊稼不收年年種,凡是農民都知道,況且,現在農業技術手段先進了,只要不是洪水都不會不收,別拿以前的舊俗語,愚弄老百姓

  • 7 # 似水流年wyw

    人勤春來早,人懶地生草。立春時節趕春耕春種的,是農村歷古以來的傳統習慣。而流言聽說的農曆無立春的年份是“寡婦年,倒春寒”不能嫁娶,甚至不宜早耕早種之說法,純粹是無稽之談,毫無科學道理。

    要講完全清楚這一道理,比較複雜,下面我就給大家詳細講講這個“道理”因由吧———

    我們需要首先明確農曆不是“陰曆”而是陰陽合曆。節氣是農曆的太陽曆成分,是農曆用來標度太陽視運動的,就是一個迴歸年。農曆中稱作:歲實。而立春總在公曆2月4號左右。因為公曆屬於陽曆之一。但是因為公曆是平均太陽曆,所以只能是基本上和節氣日對應,前後有時會有一兩日波動。

    立春節氣是按照農曆的定氣法則計算的,依照的是精密的天文計算,立春交節時刻就是太陽到達黃經315度。所以農曆節氣是完全吻合天象的(天體執行位置)。農曆二十四節氣過完一次,就是一個迴歸年了。

    但是農曆是陰陽合曆,農曆的一個月要符合朔望月(月相圓缺一次)平均歷年也要符合迴歸年。所以農曆使用朔望月定歷月,平年十二個月,三百五十四天左右,為了讓歷月吻合月相。這是農曆中的朔望月成分。農曆二十四節氣和七十二候,表示四季寒暑,是農曆的太陽曆成分。這兩者是有機統一的一個整體。

    農曆使用必要時設定閏月的方式來協調這兩者之間的關係,來使農曆的日期也可以和四季掛鉤,有閏月的年份是農曆的閏年,有十三個農曆月。三百八十四天左右。請注意看這兩個數字,農曆平年有三百五十四天左右,農曆閏年有三百八十四天左右。但是一個歲實是365.24219日。那麼一個農曆平年勉強能容下二十四個節氣,有時一個平年只有二十三個節氣。農曆閏年三百八十多天的時間,比一個歲實多了大約二十天,所以能容下的節氣數量肯定大於二十四個。按照農曆計算的法則冬至日必須在十一月,從甲年冬至所在月(含)到乙年冬至所在月(不含)看有多少個農曆月,如果有十二個農曆月則是平年不置閏,如果有十三個農曆月則是閏年,需要設定閏月,安排在沒有中氣之月。

    公曆是一種平均太陽曆,只有迴歸年,不管朔望月;回曆是一種陰曆,只管朔望月,不管迴歸年。所以和一年四季完全無關;農曆是陰陽合曆。計算迴歸年是用的從冬至到冬至,是一個絕對準確天文演算法計算的迴歸年。計算朔望月是用的從一個日月合朔之日到另外一個日月合朔之日,朔日是日月黃經差為0度的日子。這是一個絕對準確的天文計算的朔望月。農曆閏月就是用來協調這兩者關係的,農曆二十四節氣和七十二候,用來表示一年四季,指示寒暑,標度太陽視運動。

    立春節氣一到,就是孟春開始了,所以年年有春天。農曆同時符合朔望月和迴歸年,是一部科學的陰陽合曆。農曆一年中有一個立春,雙立春,或者沒有立春都是正常的歷法現象,這是完全和兇吉無關的。舊時人們認為“無立春之年是寡婦年”,不宜嫁娶。但這是毫無科學根據的說法。

    專家解釋,這是因為2017年2月3日立春的確非常罕見,上一次發生在1897年,距今120年,而再下一次則發生在2021年。

    1900年-2000年這一百年統計顯示,立春只有2月4日和2月5日這兩天,沒有2月3日,而本世紀100年的統計顯示,立春只有2月3日和2月4日這兩天,沒有2月5日。

    按照天文年曆顯示,4日立春最常見。3日或5日立春儘管比較罕見,但卻與兇吉說法毫無關聯。

    因而農民趕春耕春種只是承襲了傳統的農耕做法,與寡婦年毫不搭架,更不存在任何的內因外果之關係 。

  • 8 # 蘭香茶803

    所謂寡婦年,倒春寒,這種說法只是在中國農曆甲子年裡能見到,在世界日曆記年中幾乎不用這個詞或名稱,也叫公曆。我在早前已經介紹過這方面的知識,民間有這樣說法,三年閏兩頭,三年兩不閏,倒春寒也有一種說法,三月清明莫退後,二月清明莫上前。意思指的就是倒春寒。

    至於閏月而導致所謂寡婦年一說,按中國曆法說奇怪不奇怪,懂得曆法知識的人只是說說而已而已,不懂得曆法知識的人以為又要出什麼么蛾子,或是說不是什麼太平年之類的話。

    一年之計在於春,一生之計在於勤。比如說:春打五九末,稻米漸漸縮,春打六九頭,一片綠油油。等等說法,都是用來比如春的重要性,說來也怪,農曆曆法不管怎麼變化,什麼閏年閏月,但是立春總是安排在六九頭和五九末這兩個日子,

    另外,現在五十歲以下的人對華人自己的歷法曆書漸漸的淡忘了,原因是世界公曆普及運用已經習慣了,只是在自己的出生的年月日時還是用本國日曆記年,其他的不那麼重要了,

    最後說一下所謂“倒春寒”一說,它是大氣層環流所致,按照現在的科學說法叫:鄂而尼落現象吧,它的運轉主要是地球外圍有一層大氣層包裹著地球,地球轉他也轉,地球一天轉一圈,而大氣層則三至五年轉一圈,也有時是五至十年轉一圈,所以它轉的比較漫一些,這樣就導致一年水冬,一年火冬,火冬有倒春寒,而水冬沒有,因為水冬寒冷,把氣出掉了。

  • 9 # 紹明6481

    我們地方沒有寡婦年之說,農曆20年有2個立春日,屬於大年,大年一般都是風調雨順,什麼農作物都會大豐收。所以今年農產品大豐收。明年,即是辛丑年,沒有立春日,我們地方叫作小年,小年對於農作物結實比較差。風不調,也會雨不順。所以農民要抓緊時間,進行播種,其它農作物要精心管理。望不會有多大的損失。

  • 10 # iwanxu88

    按照老法說是寡婦年無果實,但對於無神論者又當別論,新冠病毒來襲,百業不景諸多困難,只有咬緊牙關,才能渡過難關。當然不要聽信歌舞昇平的吹捧。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每天喝點五紅湯,一個月後身體會有什麼好的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