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堯娃子的日常生活
-
2 # 江水濤濤8851
回答:或許是自我保護吧。
1.小朋友,性格天真活潑,愛說愛動。每當在父母跟前時,不是抱抱父母的腿,就是摟摟父母的脖,或者偎依在父母的懷裡,這既是一種天然的親情,又是抺不掉的矯情,無拘無束,無休無止。
2.無論多麼放縱的孩子,只要一離開父母,就乖如羔羊,低著頭,抿看嘴,用一雙怯生生的小眼晴看著你,一句話沒有,大氣不敢出小氣不敢冒似的。
3.孩子離開父母的表現,一是到了一個陌生的環境,這種自我收斂,其實是在有意無意地保護自己,深知自己個小,力量薄弱,心裡可能老在想,別讓別人給帶走了,見不到自己的父母了。
總之,孩子離開父母的拘謹,是心理和生理的外在表現,如果沒有這樣的表現,孩子將不是一個正常的孩子。只有有了這種表現,孩子的情感才是豐富的,身心才是健康的。 -
3 # 志和13
寄人離下能夠不學乖嗎?看他人面色,做事各方面小心著,這此小朋友不但智商高,而且是非常的聰明,而在父母身邊,乖不乖也無所謂,適宜撒一下嬌也是正常,因為父母是愛自已的,在父母身邊心態都是不同的,不用那麼的摳束,有安全感和有幸福感,即使做錯事,父母也會適宜教育自已,聽說過,曾經有個7歲的小朋友為方便上學,而被寄託在姑媽家,在一學期裡,無論在學校,或是在姑媽家,都非常懂事,但是在放假時,父母把她接回家後,到開學時,就時不回學校了,並且一定要跟爸媽生活在一起,你知道這是為什麼嗎!
-
4 # 誒呦阿木
有些時候父母對於孩子的意義很重要,不僅是人生道路的指南,還是孩子心靈的依靠。畢竟血濃於水是無可改變的事實,在某種情況下,人會本能的依靠與自己關係親近的人。對於那些不在父母身邊的小朋友來說,可能從小他們賴以生存的環境,就是一個忽視他們成長變化的環境,儘管有些孩子所接受的物質環境很優渥,可是從心裡來說,外在卻未必能像父母一樣提供一個可供溝通的環境。同時,這類的孩子又相互獨立,擁有自己的想法,自己的價值觀。因此,這可能是造成他們如此客氣的原因。
-
5 # 貝貝家b
我們經常看見那些爺爺奶奶或者外公外婆帶的孩子,就顯得比較安靜,看起來好乖的樣子。其實為什麼會出現這些現象呢?其實我就是那樣的孩子。從小父母由於忙於生計,把我交給了爺爺奶奶。那時候有很多這樣的小孩子,但是也有爸爸媽媽都在家陪著孩子的。說實話每次看見那些家裡爸爸媽媽都在家的,就很羨慕他們。我不敢太任性,因為沒有爸媽可以慣著我。爺爺奶奶也有他們的事情要忙,所以能給我做個飯吃就不錯了。我學會了察言觀色,學會了獨立,學會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其實為什麼爸爸媽媽不在身邊的孩子會看起來比較乖。是因為他們知道自己的家庭情況,如果可以,爸爸媽媽也不會願意拋下他,去異鄉打拼,生活所迫,也造就了孩子堅強的心理。他知道他必須要乖,因為只有他乖了爸爸媽媽才會放心,只有他乖了,爺爺奶奶才不會厭煩,只有他乖了,才不會導致爸爸媽媽必須留下一個人照顧他。其實這樣的孩子可以在無形中鍛鍊自己的獨立能力。對他以後自己面對生活的時候也不會手足無措。各有利弊吧!總之,不是孩子乖,而是環境導致他必須乖。有時候會乖的讓人心疼,但是你又能有什麼辦法呢?就像那句話,如果抱起了你,就沒法搬磚,如果搬磚,就沒法抱你。所以現實所迫吧!只希望爸爸媽媽能夠經常回來看看孩子,如果經濟條件可以了就把孩子和老人一起接過去,這樣子最起碼下班和休息的時候可以陪陪老人孩子。
-
6 # 小風車媽咪
有些孩子不在父母身邊,就很乖,乖的心疼,為什麼呢?
因為沒有父母的疼愛啊,沒有最親的人來保護自己。
每每看到這樣的情況,我的心裡就很心疼。俗話說“金窩銀窩不如自己的草窩。”很多的孩子在小的時候,因為某種原因,不能和父母生活在一起,過早的懂事。其實孩子心裡的苦有誰知道?
記得看過一個新聞,因為父母在外地打工,只好把女兒交給大伯幫忙照顧。但是大伯沒有結婚,是單身。於是對女孩起了壞心,經常對女孩動手動腳的。女孩想向父母求助,可是又怕父母擔心,自己沒有了住的地方,怎麼讀書?後來還是女孩媽媽回來,發現孩子有些不對勁,逼問之下,才瞭解了女兒所受的痛苦。可是已經無法挽回了,造成的創傷也無法彌補。
中國的留守兒童數量巨大,這些孩大多都是因為父母外出務工而被留在老家的。七八歲的孩子就要學著做飯洗衣服,照顧弟弟妹妹,有的孩子還要割豬草,打柴,幫忙種地等等。孩子獨立的,懂事的讓人心疼。
曾經有一年的時候,我也是選擇把孩子放在老家,自己去上班。因為不算遠,所以我每半個月回家一次,看看孩子,陪伴他。哪怕這樣,孩子還對我依依不捨,天天打電話和我聊天。最後我調整了工作,回到了孩子身邊。
說實話,我能體諒父母的無奈,“抱起磚頭無法抱你,放下磚頭無法養你”,說出了多少父母的心聲,都是為了給孩子一個更好的生活,殊不知,對於孩子來說,在父母身邊的日子,就是最好的生活。
我們能陪伴孩子的時間真的不多,在孩子需要陪伴的時候,多陪陪孩子吧。
回覆列表
1、要求孩子整理房間時,孩子要麼懶於整理,要麼整理得很差,自理能力差;
2、自己的事情不能做主,比如幾點開始寫作業,小事情依賴父母督促;
3、遇到困難,就環顧四周找爸媽或者爺爺奶奶解決,依賴性太強;
4、不會做家務,不能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離開家長生活一團糟。
說到培養孩子獨立,應該算是眾多家長培養孩子最為重要的一點了,那麼問題來了,家長們應該如何培養孩子的獨立能力呢?相信這是困擾許多家庭的難題,可能也有家長會站出來說:“培養孩子獨立還不簡單嗎,不就是讓孩子自己獨立完成自己的事情,讓孩子獨自經歷一些失敗和磨難就好了。”事實上,真的沒那麼簡單。
我兒子小時候是他爺爺奶奶帶著長大的,老人比較疼孫子,什麼事情都包攬。幼兒園開始接送上下學,早上穿衣起床,全是哄著完成的,直到小學畢業。這期間,我和他爸爸很多次想管一下他,讓他獨立。比如讓他自己按時起床,家庭作業自己決定什麼時候寫,但是種種原因都沒法教育好。早上不催他,上學就遲到;作業不盯著他寫,能拖延到晚上八九點。這種情況下,根本沒法好好管。去年剛上初中的時候,寄宿學校,開學沒多久老師就找我私聊了,說我兒子在學校,早起經常遲到,一週內很難按時上早自習。檢查衛生的時候,被子不會疊,沒洗的衣服襪子亂放。聽這話我真的很羞愧,都不好意思回覆老師。孩子回家就馬上叮囑他怎麼洗衣服;早上聽到鬧鐘就馬上起床;幾周下來,效果只有一點點。他爸爸脾氣比較大,老人又寵孫子,兩邊都吵起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