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萬表二手錶
-
2 # 一知
鐘錶行業是瑞士的傳統行業,瑞士的鐘表以製作精良著稱,很多人都以擁有一塊瑞士手錶為榮。但是,近些年來,由於瑞士最著名的鐘錶廠商不原意生產走時準確卻價格低廉的電子錶、石英錶,所以瑞士的鐘錶行業受到了很大的衝擊。美國和日本先後以低廉而走時準確的電子錶從在鐘錶行業中後來居上,搶走了瑞士鐘錶業的很大一份乳酪。
不過,瑞士仍然保持了製造奢華表領域的優勢。比如,在日內瓦有一家叫作名派迪克一菲利浦的家族鐘錶企業。專門製造鑲滿黃金和鑽石的手錶。這樣的手錶的主要功能已經不是計時了。它的財產保值功能和觀賞價值遠遠大於計時的功能。這種表價格昂貴,卻不乏購買者。
羅尼河的小島上有一家叫作瓦啟隆和康斯坦丁的鐘表製造商,專門製作奢華手錶。他們製作的一隻手錶,無論是表盒、表面還是錶帶上都鑲滿了鑽石,最後被一個阿拉伯人買走。後來他們又製作了6只同款小號的手錶。
中東石油大國的富豪是這些奢華表的主要買主。他們常常一擲千金,購買豪華表如同在街邊隨便買東西一樣。據說,1980年一年,沙烏地阿拉伯就買了100萬隻豪華瑞士表。為了留住富有的阿拉伯客戶,瑞士的鐘表上甚至不得不按照他們的喜好和習慣設計手錶。據說,中東富豪最喜歡奢華時髦的鑲鑽手錶,表上鑲的鑽越多越名貴越好。
-
3 # 福祿嘻哈
專注於手錶和珠寶,
(節選)
一說到富豪和奢侈品展,你首先會想到海天盛筵,或者摩納哥遊艇展上的活色生香。然而,要說全世界真正有範兒的奢侈品展,卻是SIHH——日內瓦國際高階鐘錶沙龍。要知道,喜歡手錶的人多少都是有點文化的。
主要參展商是世界第二大奢侈品集團——歷峰集團,卡地亞、江詩丹頓、愛彼、愛馬仕等頂級品牌齊聚一堂。
手錶定價走低是好事兒嗎?
周凱旋
今年總的感覺在產品方面是個小年,各品牌沒有出太多的大複雜腕錶。當然仍然有不少精彩之作,每家都有突出個人特色的創新功能,更多品牌開始關心到手錶的設計方面,個人非常喜歡沛納海、卡地亞、伯爵等品牌的新品。品牌不再只關注於一小撮的頂級收藏家,現在更加把目光投向普通玩家,這也是好事。
丁之方
今年的展品雖然有一些意料之外的,但是並沒有讓人Wow一聲叫出來的。總的來說,在近兩年普遍定價比較客氣的情況下,價格更加走低了。比如江詩丹頓的伍陸之型系列9萬元起,名士配備首款自產機芯的Clifton Baumatic不到2萬元,還有伯爵的Possession女表只要2.6萬元起。但是儘管今年的產品特別便宜,大家也沒有特別興奮,感覺是意料之中的事情。
我覺得有些品牌在轉折期多少是有點迷茫。比如積家全新的北宸系列,有點不知所云。相比而言,卡地亞感覺是自信滿滿的。品牌的迷茫,應該跟前段時間的劇烈變化有關。去年年初,江詩丹頓、伯爵、積家、登喜路等品牌的Quattroporte都換掉,之後又有德高望重的沛納海執行長退休,9月中旬歷峰又經歷了董事會大換新。
丁之向
產品趨勢上,我蠻喜歡今年的新品。我覺得還是要看主流品牌的表現,就是卡地亞、江詩丹頓、愛彼這些品牌。
卡地亞今年放棄了做超級複雜款的思路。把真正有卡地亞DNA的設計,比如配備神秘機芯和金珠工藝的Révélation d"Une Panthère,配有兩圈甚至三圈超長錶鏈Panthère de Cartier卡地亞獵豹腕錶,包括長方形的Tank Cintree,這些都是卡地亞歷史上比較精髓的東西。這次迴歸到自己的原本,對卡地亞是很關鍵的一步,仍然堅持了自己對工藝的追求,而且有了不同的特別的選擇。
江詩丹頓Métiers d’Art藝術大師系列推出的Les Aérostiers熱氣球是比較成功的,之前每年都看有點審美疲勞了,今年的熱氣球款除了圖案仍在錶盤正中之外呢,其他部分用了透明的琺琅,能夠顯示出一部分的機芯,這點是蠻成功的。伍陸之型系列,我覺得它的結果可能會和品牌的初衷相違背,他們希望面對年輕人群,但是我覺得它可能變成與積家和萬國中檔產品的競爭對手。它的設計本身比較古典,我覺得年輕人會喜歡風格更加明顯的東西,伍陸之型反而可能會讓經典口味的客人更喜歡一些。
愛彼的超薄萬年曆當然是歷來的強項,皇家橡樹離岸型今年是25週年,是一個關鍵的紀念年,所以推出很多新品,這個系列也是年輕人比較喜歡的,所以愛彼的產品是最年輕的。
丁之方
看主流我也同意的,所以非主流品牌退不退場對錶展的影響不會很大。
-
4 # 盧曦採訪手記
日內瓦表展期間,一位瑞士洛桑的老先生和我聊天,他是腕錶零售商,在瑞士幾座城市開著多品牌集合店。
他說,瑞士製表業這幾年生意不差,但品牌和零售商都心存焦慮,最大的擔憂正是中國和美國的貿易戰,瑞士人擔心華人會因此減少買表。
經歷了2008年金融危機後幾年經濟低迷,瑞士鐘錶業在2014年前後迎來了復甦,不得不說最近這兩三年,瑞士鐘錶行業普遍都在增長。
只要經營正確,自己不犯錯誤,最近這3年來都能獲得10%左右的增長速度。除了上市公司的財報,你也能從獨立品牌那裡看到增長,PP 和AP以及Rolex這幾年個別錶款的熱門炒作,也反映了鐘錶市場的向好。
不僅僅是華人,國外市場也都很好,北美和中東地區也是瑞士名錶的大客戶。現在瑞士鐘錶業的市場格局,大概是北美(美國),亞太(大中華區) ,歐洲(加中東),呈現三足鼎立的態勢。
所以,當這隻大鼎的其中兩隻腳發生了晃動,你說瑞士鐘錶人們能不慌嗎?
是的,有些外華人,比華人還要關注中美貿易摩擦,或者稱為“貿易戰”。
不僅是瑞士人,英華人同樣心存焦慮。Brian Duffy,英國最大奢侈品鐘錶銷售商 Watches of Switzerland的CEO。
他的美國分公司去年取得了雙位數增長,而該公司倫敦市場的客戶中,中國遊客佔據了不小份額。
中國和美國的貿易摩擦,讓他承擔了雙重擔憂,任何一方的消彌都將影響到Watches of Swittzerland 的銷售情況。
可能華人都讀過金庸,視特朗普的貿易壁壘政策如同謝遜的七傷拳,傷人越重傷已也更重,必不會久已,所以對發生在自己身上的貿易摩擦,反而更加泰然。
金庸作品應該都有外文版本,建議特朗普和瑞士的鐘表人們都看看《金庸全集》,傷人傷已的武功別用。
回覆列表
不容樂觀。
2009年開始,隨著瑞士鐘錶的銷售額如自由落體般直線下降(出口額下降22.3%),各大品牌的高管們驚慌失措。此時,中國從世界的東方脫穎而出,如同一位白馬王子,力挽狂瀾,讓瑞士鐘錶工業轉危為安。銷售額在 2010年迅速回升,出口額大幅增長了22.7%——中國傳奇由此誕生。
七年之後,瑞士鐘錶業再次面臨困局,在過去的兩年裡銷量持續下降,2017年伊始情況就不容樂觀:前四個月的瑞士鐘錶出口銷售額與去年同期相比下降了3.6%。
十年間的起伏:瑞士鐘錶全球出口額(以十億瑞士法郎為單位)
儘管如此,依然尚存一絲希望:中國。自2012年中國政府嚴厲打擊腐敗以來,中國大陸的銷量近幾年來一直在低位徘徊,而如今再次強勢迴歸。2017年,它是目前為止全球最熱的手錶市場,瑞士鐘錶向中國的出口額在4月上升了39%,而整個第一季度的增長額也達到了22%。“中國大陸的勢頭非常強勁,而且已經持續了九個月。”歷峰集團(Richemont Group)首席財務官Gary Saage在5月中旬告訴金融分析師。
中國大陸在過去12個月中的銷售額變化百分比
可以理解,許多瑞士企業都將中國視為再次拯救瑞士鐘錶業的救世主,中國能再次力挽狂瀾嗎?也許吧。不過2017年可不是2010年,當年大陸和香港聯手實現了驚天動地的大復甦,而後者是瑞士鐘錶業最大的市場。
這次不可能發生類似的情況。香港的出口額連續25個月來持續下降,直到今年3月這一情況最終結束,但是香港並未脫離困境,4月的出口額再度下跌17%。“我無法看到這裡有復甦的跡象,”Saage對分析家說,“我不能稱之為觸底,可能還會更糟。”
中國香港在過去12個月中的銷售額變化百分比
香港的情況證明了,在過去兩年內,瑞士鐘錶出口的螺旋式下降的逆勢風向依然強勁。事實上,這是自1932年以來,首次出現連續三年持續下降的預示。另一個指標:中國大陸開始回升,但瑞士十大海外市場中的八個卻在今年前四個月持續下降,包括美國的 -8%(具體資料參見下圖)。
今年1-4月瑞士鐘錶出口十大市場(以百萬瑞士法郎為單位)
在今年3月舉行的全球最大鐘表展會巴塞爾鐘錶展上,這股逆勢風向顯而易見,整個情緒和心態都很低落。八天展會的最後一天,展會管理層對這一困難時期做出讓步,宣佈2018年巴塞爾鐘錶展將會縮短兩天,因為“這個行業正經歷挑戰時代。”
在巴塞爾鐘錶展的幕後,這些挑戰正是大家的談論焦點。在此,讓我們快速瀏覽其中的四個觀點,它們中的任何一個,都會讓中國的拯救任務比2010年更困難。
一. 瑞士法郎“永遠不要忘記,2015年1月,瑞士法郎對瑞士鐘錶工業造成重大沖擊。”斯沃琪集團(Swatch Group)執行長Nick Hayek, Jr在巴塞爾鐘錶展上告訴WatchTime雜誌。當時,瑞士央行宣佈瑞士法郎與歐元脫鉤,造成瑞士法郎飆升。“這對我們造成了長期的困擾,”Hayek說。
他認為,瑞士法郎估值過高,是造成目前低迷情況的罪魁禍首,對銷售和盈利造成巨大的衝擊和影響。例如,由於瑞士法郎保持堅挺,造成斯沃琪集團在2015年的收入虧損 5,700萬瑞士法郎,2016年的虧損也達到 2,800萬瑞士法郎。該行業對突發情況處理不當,Hayek說:“我們自己弄出了不可收拾的爛攤子。”
二. 生產過剩歷峰集團QuattroporteJohann Rupert認為,鐘錶業最大的問題就是生產過剩。“世界上的鐘表數量太多了。”Rupert在5月中旬舉行的歷峰集團上半年度金融分析師會議上如是說。當2015年經濟衰退來臨之際,該行業沒有相應地調整供給比例,當然,歷峰集團和其它任何一家制造商一樣對此均負有責任。
不過歷峰採取了補救措施,去年該集團從零售商那裡回購了價值2億4千9百萬歐元的未出售鐘錶產品,以此來減少日益膨脹的庫存數量。此外還在瑞士裁員300人。目前它正在調整供求比例,Rupert說:“我們的主力品牌,批發售出的產品數量都小於零售出售的產品數量,這樣就逐步降低了庫存。”
整個行業都需要進行這樣的調整,Rupert說。你的批發量是否小於你的零售量?這是需要向整個鐘錶業提出的問題。在某些情況下,回答是肯定的。瑞士鐘錶工業聯合會主席Jean-Daniel Pasche告訴《WatchTime》雜誌:“公司都在減產,他們不希望破壞他們的分配銷售。”
ETA在去年秋季公佈,2017年的機械機芯訂單數量大幅減少,這也支援了Pasche的觀點。不過在許多情況下,答案是否定的, Rupert說:“我們的零售合作伙伴,無論大小,依然像製造鵝肝醬那樣填鴨式地餵養那些人[即品牌],他們的批發數量依然超過零售數量,這對整個行業而言可太糟糕了。”
三. 水貨(灰色)市場過去兩年的高供應量/低銷售量綜合徵,造成水貨市場渠道的手錶數量達到創紀錄的水平。隨著製造商、經銷商和零售商傾銷貨物,為新貨物留出空間,水貨市場上充斥著鐘錶產品,尤其在美國,這個世界的水貨市場之都。
零售商可以透過網際網路,從水貨市場以較低的價格購買很多鐘錶,其價格比經銷商從品牌批發購買還要便宜。“人們依然在購買手錶,”一位瑞士鐘錶品牌的美國銷售總監說,“但他們從錯誤的銷售渠道購買鐘錶。”
四. 千禧一代出生在1980年代早期至2000年代早期的一代人,是否對於傳統鐘錶製造業提出了挑戰?觀點意見出現分歧。一些人認為千禧一代不需要手錶,和他們的父母一輩持有截然不同的奢侈觀念,他們覺得經歷比財富更有價值。
“新一代可能會愛上手錶,也可能不會,” The Bridge To Luxury諮詢公司的創始人Frank Müller(前Glashütte Original格拉蘇蒂原創CEO)如是說,“我們可能要考慮跳過中國的新一代,他們並不像自己的父母那樣辛苦工作,他們不想要壓力和麻煩,他們會說,‘我不需要一輛賓士車……’”
……或者一塊手錶。智慧手機可以提供時間資訊,為什麼還要購買一塊手錶?新一代提出了上述問題,而鐘錶行業需要給出完滿的答案。其他人則稱,所謂的千禧一代對手錶冷漠不關心,是不公正的認定。“這是假新聞,”Nick Hayek說,“2000年時,想要佩戴手錶的年輕人的數量比如今還要少。”
其他人則指出網路手錶品牌迅速取得成功,例如Daniel Wellington在歐洲,還有MVMT在美國。這些品牌的目標客戶群就是千禧一代以及Generation Z(Z一代),它們證明了手錶只要銷售方式正確,依然可以吸引年輕人。
2017年將證明挑戰是多麼艱鉅,將決定瑞士是否能再次獲得中國大陸的救援而起死回生,還是出現85年以來的連續三年銷售額下降。Hayek重點關注前一個方案,他在3月時預計今年的銷售額將上升5%到10%。
Rupert則聚焦第二個方案,“鐘錶業還需要多長時間才能復甦?”他在5月時表示,“我認為在世界各地還有一部分庫存——美國、部分亞洲地區——這將會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
從最樂觀的角度出發,鐘錶行業正在經歷陣痛,但已經躲過了給自己挖坑的絕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