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當年青山

    儒家是春秋末年最早創辦的“學校”,自然在學術界,舉足輕重,桃李滿天下。墨子是孔子後,第一個有影響力的哲學巨匠,在戰國初年,即使不學儒學,入墨門學墨學也是件值得驕傲的事。就像現今的中國,高考學子以被錄取北大和清華為榮!但因為孔子代表的是落魄的舊貴族,而墨子代表的是光榮的勞動人民。道不同,註定了墨子和孔子的思想異大於同。兩大社會陣營的人,針尖對麥芒,誰也看不慣誰。作為“正義感”十足,看問題“非善即惡”的墨翟大俠,自然要一條一條數落儒家的“毛病”: 墨子詳細羅列了儒家的“四大罪狀”:

    1. 墨子說:儒者不信鬼神,鬼神很生氣,後果很嚴重!

    孔子對鬼神的問題存而不論,他只關心做人的道理和處事的原則,將一切問題都歸於人心和人性,正和“天鬼迷信”“上帝崇拜”相對立。儒者公孟子說:“雖然要學祭祀,但鬼神是不存在的”。墨子譏諷說:“你們儒者既然說沒有鬼神,幹嘛還學祭祀。這就像沒有客人來訪,卻學習如何接待客人;池塘沒有魚,卻學如何捕魚一樣,不是自己打自己的臉嗎?!”墨子認為,鬼神在監察人間人們的一舉一動,懲惡揚善。你們儒者卻不信仰鬼神,鬼神很生氣,後果很嚴重! 2. 墨子說:儒者信命,這種愚昧的“命定論”,會“批次生產”懶癌晚期患者,造成親愛的祖國GDP上不去!

    孔子努力了一生後,感嘆說:“道之將行也與,命也;道之將廢也與,命也”。將最後的結果丟給了“命”。好像是有點自暴自棄的意味。其實非也。孔子的“知命”並不是革命未能成功,而推卸責任的說辭。而是說“命”是人力所能及之外的一部分。但只要努力,總有些可控可調的部分。只有做了自己應該做的,才能雖無奈但無遺憾地說出這句肺腑之言。但墨子不管,畢竟你孔老二的“知命”和我墨老大的“非命”有衝突。戰國初年,百姓家沒錢的還讀不起書,哪裡能悟到“知命”的內涵。只會讓更多莊稼漢,丟棄農具,遠離牛田,在家消極的等待“命運”做主。 3. 墨子說:儒者你有錢你任性,但是你動不動就主張用上等和田玉做棺材,口裡還要含著一顆千年夜明珠,金銀珠寶陪葬一籮筐。夠俺們大家庭老小吃喝半輩子了,真是貧窮限制了俺的想象力。父母亡還要在墓地邊守孝三年。你當時間精力多不值錢啊! 4. 墨子說:你們儒者,好音樂這一口。貴族朋友間見面就行禮唱歌。但音樂能當飯吃,當衣穿嗎?也不能說撞一撞鐘,彈一彈琴,就平了戰亂吧。 墨子總結儒者的問題說: “儒者的學問,幾輩子也學不完;禮節繁多到壯年人也受不了(年紀大可能行禮都累虛脫);省吃儉用攢錢也不夠他們音樂上的鉅額消費;他們把自己的學說包裝的很漂亮來迷惑鼓動諸侯;大型設定音樂,來蠱惑人民百姓。他們的學說不可以公佈於世上;他們的學問教導百姓只會起反作用!”

  • 2 # 浸淫之辭

    其實墨子本人還是很尊敬孔子的,但說到兩家思想的碰撞,火藥味的確很濃哦。下面說一下墨子十策之一《非儒》的觀點:

    第一點

    墨家批評儒家開創了一個,以小家庭為核心的新倫理和新秩序。並且用命運說去蠱惑世人。而儒者們並沒有什麼學識與操守,只能依附於人,騙吃騙喝。原因在哪裡呢?原因在儒者們沒有獨立生存能力。

    第二點

    墨家批駁了儒家四個自我標榜,也即:「必服古言」、「循而不作」、「勝不逐奔」。這三點批儒家這是挑出了古人的一些錯誤主張。「擊之則鳴,弗擊不鳴」,批儒家只不過是不負責任,可見儒家所作主張,不過是些偽託之辭。

    第三點

    用儒家創始人的具體表現,“以實正名”印證儒者之偽。具體而言,仍然是偽飾和破壞既有秩序。特別是以眾多事例指出孔子所做的,各種叛亂、挑撥戰爭等陰謀。儒家喜歡宣講忠孝之道,實際卻是個到處挑撥叛亂、爭鬥、仇恨的陰謀家。

  • 3 # 好玩的國學

    墨子是中國戰國時期著名的思想家,是苦行僧一樣的行動派,是堅定的和平主義愛好者,是主張愛天下一切人的博愛主義者,是不相信命運的奮鬥主義者,是堅定反對儒家學說的著名思想家。

    從這一段的描述,我們可以看出來,墨家也就是墨子的思想,是反對孔子的儒家思想的,而且是強烈的反對。

    我們最深愛的人,往往傷害我們最深,我們最熟悉的人,往往最後成為翻白眼的陌生人,墨子的墨家學派和孔子的儒家學派就是這樣的關係。

    墨子本來是學習儒家學說的,是儒家學派的弟子。後來發現儒家學說有很多的弱點和缺陷,就毅然決然離開了儒家學派,自立門戶,成立了一個類似於準軍事組織的、紀律嚴明、苦行僧一般的組織——墨家學派。

    既然是儒家學派的堅定的“叛徒”,墨子堅決反對孔子的儒家學派的一系列思想。

    首先是如何愛人的問題。儒家學派思想的核心是仁,仁者愛人,就是說人要愛別人。但儒家學派是一個理性的、現實主義的學派。儒家學派認為,天下的實在太多,要是全心全意愛每一個人,根本就是愛不過來,那樣的話,所謂的愛就是一個美麗的夢想。所以儒家認為,愛有差等。要先愛自己的父母,然後是親人朋友等,這樣一步步的愛,能讓世界變得美好。

    而墨家學派是一個熱情洋溢的理想主義的學派。墨家學派認為,愛人那就要全心全意,那就要毫不利己專門利人,要像愛自己的父母一樣,平等地愛天下每一個人。他們提出了一個類似於愛的保險的學說,就是說這個世界上,你要是愛別人,那麼別人也一定會愛你,你付出了愛,別人會有更多的愛給你,這樣的世界,簡直不要太好。這種愛的理論叫兼愛。所以,墨家認為儒家學派的愛人,是不夠充分的。

    其次是在厚葬的理論上。儒家學說認為人倫的核心是孝,而在孝的基礎上,人的任務是事死和事生。特別是對待父母親人的死亡,儒家學說認為這個事情特別重要,簡直就是人生第一大事。所以,儒家主張厚葬,主張子女要守孝三年,不能出去幹活,要全心全意地守孝,其實也不是三年,準確地說,是25個月。而墨家學派是一個現實的功利主義者。墨家學派認為,人既然已經死了,就沒有必要那麼浪費時間、人力和物力,因為這樣的話,不利於社會的進步。所以,墨子強烈反對儒家的厚葬學說,還很惡毒地罵那些以做喪禮為生的儒家弟子,諷刺他們,一看到哪家死人就開心的發死人財的賤儒。

    第三,在對待命運上。孔子是相信命運的,他認為命運是一種外在於自身的、人類無法控制的外在的力量。孔子說過,生死有命富貴在天。雖然孔子在命運面前,主張人在命運面前要有所為,而不是消極的對待命運。但在如何對待命運的這個問題上,墨家學派更加激進。墨子認為,人要是相信命運的話,就是給了自己懶惰的理由,人在命運面前,一定要努力!

    其他還有如對待禮、對待天、對待鬼神、對待賢人等方面,與儒家學說都有不同。墨家這種對儒家學派全盤否定的行為,儒家學說的第二號人物孟子很生氣,認為墨子這是欺師滅祖,是大逆不道,他的兼愛思想是無父的行為,這種行為就是禽獸!

  • 4 # 楊朱學派

    墨子的思想體現在墨家經典《墨子》中。《墨子》是墨子的弟子根據先師遺教,編著而成。

    墨子本人提倡兼愛,即對世人的愛,與骨肉至親的愛相同。99.999999%的人都做不到。

    而儒家提倡仁愛。仁愛的核心是親親。即父母有慈、兒女有孝,兄長有愛、弟妹有敬,丈夫有情、妻子有義。

    墨子認為,孔子提倡的仁愛過於自私。而儒家則認為,墨家不顧父母,不顧妻兒,不如禽獸。

    墨子還反對儒家厚葬久喪,認為勞民傷財。儒家重視音樂,墨家也反對音樂。

    雖然墨子本人反對孔子的一些思想。但對孔子本人還是很敬重的。分歧僅僅是學派之爭。

    而墨子的弟子,在《墨子》一書中,稱聖人孔子的罪行罄竹難書。孔子=葫蘆兄弟中的蛇精+格格巫+霍達克+容嬤嬤+法海。

    墨家弟子為何會捏造事實,對孔子進行人身攻擊呢?

    在東周時期,諸子百家各個學派公認的首席聖人是孔子,亞聖是墨子。

    《呂氏春秋-慎大》有曰:孔子之力,可以舉國門之關,而不肯以力聞。墨子善攻守,公輸班服,而不肯以兵知。

    《呂氏春秋-喻大》有曰:孔丘墨翟,欲行大道而不成,而足以成鮮名。

    《呂氏春秋-當染》有曰:孔丘墨翟,無爵以顯人。舉天下之顯榮者,必稱此二人。

    (孔墨二子最後一次並稱,是在《淮南子》中)

    韓非子曰:仲尼,天下聖人也。韓非甚至認為,天下只有孔子一個聖人,不存在亞聖之說。

    墨家弟子可能認為,打敗了天下第一。墨子就是第一聖人了。

    這說明,墨子弟子對自己先師的愛,遠遠超過對儒家先師的愛。實踐證明,墨子的親傳弟子也做不到兼愛。

  • 5 # 河東來

    其實儒家和墨家是一家。

    儒家主要基礎是文士集團,墨家主要基礎是武士集團。

    他們的領導是政教合一的周王朝,周天子既是周王朝的世俗領導者,又是儒教的教主。

    而配合周王朝既進行宗教規劃,又進行世俗管理的領袖層則是道家。

    儒家和墨家,都在道家直接指導下開展工作,而他們,都忠實於周天子這個儒教教主。

    把他們比作同一所國家管理醫院的成員而言,周天子是院長,道家是代表醫生,負責對國家管理開處方的,儒家就是代表護士,負責對國家管理進行日常管護,墨家代表護工,負責維護國家管理的秩序維護。

    道家主要代表祭祀占卜,天文地理,歷史術數,訓御帝王,監察百官的職業。其最高人物是儒教國家“三公”之一的太師。

    儒家代表輔助道家開展工作,執行道家的國家管理處方,進行日常記錄的文士職業。其最高人物是儒教國家“三公”之一的太傅。

    墨家是代表服務於道家和儒家的武士職業,主要是預防“醫鬧”,維護國家管理的正常秩序。其最高人物是儒教國家“三公”之一的太保。

    正因為儒家及墨家都是處於儒教國家的從屬地位,儒家的孔子及墨家的墨子都算社會的下層人士,他們按照社會階層劃分標準又都是商人(宋華人),當時的階層劃分是士農工商,所以他們無可避免的感受到社會的壓迫和歧視。

    孔子的儒家針對這一情況選擇了部分直接的對抗。

    第一是“仁義”思想,就是君王要“仁”,要愛惜老百姓,老百姓要“義”,就是在君王“仁”的基礎上,老百姓要講奉獻,要給君王繳納稅賦等供奉。

    其第一層限制是君王必須要“仁”,如果君王不“仁”怎麼辦?老百姓就可以不“義”,以不繳納稅賦等供奉相約束。

    這就是民間“你不仁,我就不義”思想產生的根源。

    第二是董仲舒後來總結的直接反抗方式,叫做“君不正,臣投外國;父不正,子奔他鄉。”我惹不起你,躲你總可以吧!

    第三,就是君王讓你跑也不跑了,那就自己發起反抗現政權的戰爭吧,孔子也是明確提出“革命”概念的第一人。

    墨子對君王的不“仁”行為卻產生了不同的看法,他不鼓勵直接的對抗,而是要“兼愛”,“非攻”,提倡愚忠愚孝,以維護國家起碼的禮治。

    鼓勵俠客,流行結拜,發展幫派可以說是其三大制衡措施。

    總的來看,墨家思想對於防止儒家思想對國家管理的波動性加強了約束,其反抗君王的不“仁”是有其武士的特點,形成了軟性的不合作非對抗方式。

  • 6 # 朱八戒CC

    墨子是春秋戰國時期著名的思想家,他主張和平自由平等。他的“兼愛”是愛天下一切人,如同自己的父母,有著寬大的博愛之心。他認為鬼神至高無上,是保護一方平安,懲惡揚善。他不相信命運,在命運面前,必須有著奮進向上的精神。

    墨子認為:“儒之道,足以夾天下者回焉。”《墨子》的《非儒》篇:“累壽不能盡其學,當年不能行其禮,積財不能贍其樂。盛飾邪術,以營世君;盛為聲樂,以淫遇民:其道不可以期世,其學不可以導眾。”

    以上所述,墨子從四個方面攻擊孔子。

    一:孔子的“敬鬼神而遠之”,墨子認為儒家不相信鬼神,導致“天鬼不悅”。

    二:父母死後實行三年之喪,因此把人民的財富和精力都浪費了。反對厚葬薄養。三:儒家的上層貴族賓客的會面,舉行盛大的音樂儀世,造成極其大的消耗。

    四:儒家的天命論,造成人們聽天由命,極其懶惰,把自己委屈於命運。

    其實儒家所講的天命,並非墨子攻擊的那樣。天命是指一個人只要做到了他自己能夠做的一切,力所能及地把事情做好,盡其最大的努力,也只能做到這樣。那麼也只能平靜地面對現實,因為自己的天命只有這樣。孔子說過的“生死有命,富貴在天”,是指人們在命運面前,必須要有所作為,而不是消極地對待命運。

    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仁,仁者愛人,仁愛精神。愛天下所有的人,讓世界充滿愛,讓世界變得更美好。而墨子認為儒家的仁愛只是愛自己的家人,愛親戚朋友,而不是愛社會上所有的人,這是墨子對儒家的攻擊和歪曲。

    儒墨對立,是春秋之際思想史上的一件大事。墨子本來是儒家學派的弟子,後來發現儒家有很多的弱點和缺陷,就毅然決定離開儒家,自立門戶。墨子這種對儒家學派全盤否定的行為,也遭到了孟子的反擊和打抱不平,認為墨子是欺師滅祖,大逆不道,甚至罵墨子的這種行為如同禽獸。

    孔子的追求是克己復禮,從某個方面來看,還是維護上層貴族的利益。墨子代表的是下層勞動人民,道的不同,註定他們的思想存在巨大的差異。

  • 7 # 反岐視

    儒墨之爭有不可調和的矛盾。

    孔儒主張和支援家天下,位傳子,然後由親至疏的皇族享樂,然後儒家的外圍組織成馬屁集團,騙得信任,瞞上欺下,騎在人民頭上,愚弄欺壓,作鹹作福。形式主義,享樂主義,厚葬久孝,勞民傷財……。

    兼愛墨家文化的核心,政治上沒有親疏之分,主張退位讓賢,任人唯賢,反對任人唯親,權力和利益分配方面不分親疏,論功行賞。和儒家的享樂主義相反,墨家是奉獻精神,平等互愛,互利博愛,節葬,節用……。

    王東嶽先生說後來的法家継承了墨家。但孟子是支援大禹位傳子,支援家天下的,所以孟子反攻墨子,把兼愛歪曲為父子關係和別人一樣親,罵墨子和楊朱無君無父乃禽獸,以表支援家天下之忠心。孔子克己復禮,孟子支援家天下,再有董仲舒的君權神授,漢武帝釆納了獨尊儒朮以後,前三位殭屍加上天地君親師,三綱五常套死了中國的科學文化學術的自由發展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2017年你都去過哪些地方旅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