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小醫健康說
-
2 # 腫瘤專家姜爭
腸癌復發轉移,最常見於術後5年內,特別是術後2年是復發轉移高峰期,對於復發轉移病灶,早發現能取得較好的治療效果,如果發現較晚治療效果會大打折扣。
直腸癌術後複查意義較大,除了能發現早期病變,檢查是否有癌症病灶復發、癌細胞轉移的情況,同時也能讓醫生幫助患者解決術後排便異常、大便次數過多或便秘的情況,做好術後恢復和功能鍛鍊,改善生活質量。
直腸癌術後複查主要查什麼?1、體格檢查:
詢問近期病史,是否有體重下降、排便習慣改變、腹部疼痛、腸道出血、腹脹、腹部包塊等症狀,同時檢查腋窩、鎖骨、頸部淋巴結情況,視情況做肛門指檢。
2、腫瘤指標:
屬於無創,透過血液檢測患者體內癌細胞發展情況,如果正在進行醛氫葉酸化療,可能會導致指標升高,但直腸癌肺轉移一般不會引起指標升高。
3、CT:
如果復發轉移可能性高的患者,術後1年需做CT檢查,術後3年內每年做一次腹腔和盆腔CT檢查,可以發現較小的病灶,如果有異常要隨時複查。
4、腸鏡檢查:
因手術切除原因,一般在術後6個月方可做腸鏡檢查。
腸鏡主要分為哪幾種?1、結腸鏡:
即大腸鏡,可以發現大部分腸道病變,從直腸肛門進入,經過降結腸、橫結腸、升結腸等多個部位,到迴腸末端來檢查整個大腸及結腸病變的診斷方式。
2、乙狀結腸鏡:
從直腸進入到乙狀結腸部位進行診斷,主要檢查乙狀結腸和直腸病變。
3、直腸鏡:
主要檢查位於肛門上端的直腸組織的檢查方法,只能發現直腸出現的病變。
大部分腸癌術後,都會選擇結腸鏡來檢查整個腸道是否有病變,直腸癌術後透過做結腸鏡檢查,來檢測發現是否有區域性復發或原發部位以外的部位再發,如果發現腸息肉則應儘快切除。
簡單說,直腸癌術後2年內,建議每3個月複查一次體格檢查、腫瘤指標,術後3-5年,每6個月複查一次,術後5年則每年複查一次,其他檢查視情況定期複查;腸鏡檢查在術後6個月複查一次,術後2-3年,腸鏡檢查需要每年做一次,如果術後兩三年內無息肉或其他病變,之後可每2年查一次腸鏡即可。當然,除了這幾項檢查外,可視患者病情及身體狀況,適當做肝腎功能檢查、腹部盆腔B超、盆腔磁共振增強檢查、PER-CT檢查等來明確診斷。
直腸癌患者在術後的5年內都需要進行密切的隨訪,這對於早期發現復發和轉移是至關重要的。術後患者短期內不需要做腸鏡,因為吻合口還沒有長好,暫時也沒有其他表現,做腸鏡可能損傷吻合口。一般是術後1年左右或者有其它異常情況時才考慮做腸鏡。那麼,複查那種腸鏡好呢?
腸鏡主要有結腸鏡、直腸鏡和乙狀結腸鏡三種類型。直腸癌術後複查一般選用結腸鏡。為什麼呢?因為直腸鏡是觀察直腸及其以下病變的,而乙狀結腸鏡只能觀察乙狀結腸及其以下的腸道,距離比較短。複查腸鏡的目的主要是觀察吻合口、腸道其它地方有無病變,而直腸鏡和乙狀結腸鏡都達不到這樣的目的。
結腸鏡檢查是將一條長約1.3米,可彎曲、末端裝有自帶光源電子攝像裝置的軟管,由肛門或者造瘻口慢慢插入大腸進行檢查。醫生根據腫瘤距離肛門的遠近給患者選擇做保肛手術或者造瘻手術。腫瘤距離肛門不遠的,3釐米以上的,都可能保住肛門。如做過造瘻手術的,需要從造瘻口放入腸鏡。
腸鏡報告如剩餘結腸和吻合口未見異常,則不需要再做病理活檢,定期隨訪複查便可。一旦發現可以病變,醫生往往再取活檢進行病理分析,同時配合影像學檢查、腫瘤指標等結果,評估患者病情,再確定下一步治療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