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使用者5668290802178
-
2 # 情情恩管
鄭姓是當今中國姓氏排行第二十三位的大姓,人口眾多,約佔全國漢族人口的百分之零點七八。
尋根溯源 據《新唐書·宰相世系表》和《元和姓纂》等有關資料所載,出自姬姓,黃帝裔孫后稷之後。周厲王的少子友封於鄭,後世子孫以國為氏。
得姓始祖 姬友。西周時,周厲王的小兒子友和周宣王是同父異母兄弟。周宣王在即位二十二年後(公元前八零六年)將友封在鄭(今陝西華縣東)地,友稱為鄭桓公,鄭是西周建立的最後一個諸侯國。周幽王時,鄭桓公見幽王無道,諸侯強大,王權旁落,預感到將有變亂,便把財產、部落連同百姓遷移到位於河南中部的東虢和鄶兩個諸侯國之間。鄭桓公之子武公即位後,乘護送平王東遷洛陽之機,相繼佔領了兩國的土地,在新鄭一帶建立了鄭國。公元前三七五年,鄭國被南韓所滅,鄭氏公卿宗族紛紛外遷,他們便以國為氏,稱為鄭氏。尊姬友為鄭姓的得姓始祖。
繁衍播遷 鄭姓最早發源於今河南省的新鄭縣。戰國時因被南韓所滅,便散遷於今河南東部及山東、安徽等地。秦漢時期,鄭姓族人首遷河南洛陽,鄭襲成為洛陽始祖。後鄭姓族人因懷念先祖勳業,舉族遷回滎陽,並世代在此繁衍發展,使之成為早期鄭姓繁衍的中心。同時鄭姓族人還進入鄰近地區,從而使山東、安徽、陝西、山西也成為其主要分佈地區。鄭姓大舉南遷,始於西晉“永嘉之亂”,是“入閩八姓”之一,嗣後不斷在此繼續發展,並繁衍播遷於南方廣大地區,形成了諸多的郡望。鄭氏族人在兩晉之後的長期播遷過程中,還出現了諸多的名人與高官,地位均十分顯赫。到了南北朝時期,鄭姓已發展成為著名姓氏,在政治、經濟、社會、文化諸多領域享有特權,富貴滿門。隋唐五代時期,鄭姓進入第二個重要發展階段。唐時的科舉制度,使鄭姓大族的政治地位受到抑制,但在文化上的優勢卻得以充分發揮,出現了大批科舉名士,同時由於此期民族融合不斷加強,鄭姓也加入了新的力量,從而使鄭姓在廣大地區得以不斷地繁衍發展。到宋元時期,鄭姓繼承了先祖的優勢,出現了很多望族與名人,還創立了一代學宗“永嘉學派”,同時因其浙江浦江的“九世同居”也使鄭姓聞名於天下,再次成為宋元時期最為引人注目的家族,人口也不斷增加。到了明清時期,鄭姓發展再度輝煌,在儒學、思想、文化、科技等領域獨領風騷,多有建樹,名人高官大量湧現,形成了鄭姓在江蘇、湖南、河北、貴州、廣東、安徽等地均有望族出現,族人遠播於各省甚至海外的局面。鄭姓如今在中國分佈比較廣泛,尤其是在南方地區,以福建、浙江兩省為最多,佔到全國鄭姓人口的大多數,可以說鄭姓是一個比較典型的南方姓氏。
郡望堂號 鄭姓在漫長的繁衍過程中形成了許多郡望,據《廣韻》所載,主要有七個:1、滎陽郡,治所在滎陽(今河南滎陽縣東北);2、洛陽郡,治所在今河南洛陽東漢水北岸;3、高密郡,治所在高密(今山東高密縣西南);4、雍州郡,東漢始置州,三國時治所在長安(今陝西西安市西北);5、隴西郡,治所在狄道(今甘肅省臨洮南);6、南陽郡,治所在宛縣(今河南南陽市);7、會稽郡,治所在吳縣(今江蘇省蘇州市),順治時移治山陰(今浙江紹興)。
堂號:“孝義”、“孔安”、“書帶”、“複訓”、“立本”、“錫類”、“翼經”、“奠邑”、“務本”、“滎陽”、“博經”、“安遠”、“著經”、“通德”等。
宗族特徵 1、歷代鄭姓族人地位均比較顯赫,且在經濟、政治、科技等方面也都名人輩出。2、鄭姓以忠孝治家,家風純樸而著稱。3、各支鄭姓字行輩份排列有序。鄭家清修《鄭氏家譜》、湖北通山鄭氏一支字行為:“令嗣承家遠,宗由通德傳,永升泰運日,顯達盛英賢。”據民國殘本《鄭氏家譜》、安徽宿縣鄭姓一支字行為:“天祿仕志本,日文立國光。”
名人精粹 鄭旦:春秋晚期著名的巾幗人物,在吳越兩國長年戰爭時期,隻身入吳作內應,助越國順利滅吳,立下汗馬功勞。鄭國:戰國末期南韓人,中國古代偉大的水利專家,曾助秦國修成著名的水利工程鄭國渠,使秦沃野千里,國力更加強盛。鄭吉:會稽(今浙江紹興)人,曾率兵抗擊匈奴入侵,為漢始設西域都護之始。鄭興、鄭眾:河南開封人,系父子。興為東漢時期學者,對中國歷史上的儒學進一步發揚,貢獻巨大,世稱“先鄭”。子鄭眾為東漢經學家,曾任大司農,通曉《易》、《詩》等經學。鄭玄:東漢北海高密(今屬山東)人,世稱“後鄭”,其潛心著述,遍注群經,為漢代經學的集大成者,被稱為“鄭學”,在整理古代歷史文獻上頗有貢獻。鄭道昭:滎陽開封人,北魏書聖,曾任國子祭酒,工文詞書法,其書法筆力雄健,兼有隸意,被後人推崇為“魏碑之宗”。鄭澤:隋朝滎陽人,有學識,知鐘律,考校大東鐘律,著有《樂府歌辭》、《樂府聲調》等。鄭虔:鄭州滎陽人,盛唐時期學者、畫家、廣文博士,詩書畫技冠京華,玄宗曾題贈:“鄭虔三絕”。著有《天寶軍防錄》。鄭樵:莆田(今屬福建)人,中國南宋時期著名的歷史學家、史籍學家,一生著作豐富,其晚年所著《通志》是繼《史記》後又一部偉大的通史著作,且頗具創見。鄭光祖:平陽襄陵(今山西臨汾)人,元曲四大家之一,一生創作頗多,代表作為《倩女離魂》,他被後人譽為“名香天下,聲振閨閣,伶優輩稱‘鄭老先生’”。鄭和:雲南昆陽(今晉寧)人,明Nautilus,曾率船隊七下西洋,遠達非洲、紅海等地,促進了中外交流,而且還創制了中國第一部航海地圖。鄭明成功:福建南安人,明末名將,被賜姓“朱”,曾英勇抗擊清軍,在臺灣驅逐荷蘭殖民者,是中國著名的軍事家、民族英雄,被尊稱為“國姓爺”。鄭板橋:江蘇興化人,清代書畫家、文學家
-
3 # 使用者411392884898
姓氏起源 一說: 鄭姓的歷史已有三千多年。它的來源據《唐書·宰相世系表》記載:周宣王把他的弟弟友封於槿林(今陝西華縣東),建鄭國,友即鄭桓公。周幽王時,桓公任司徒,見幽王無道,便向當時的智者太史伯詢問自保之計。太史伯說,在洛水以東,黃河、濟水以南的虢、鄶兩諸侯之間有一大片土地,交通便利,物產富饒,可以在那裡安置家室和財產。桓公依計而行,可惜還沒來得及安頓好,就在“犬戎之難“中被殺害了。此後,桓公的兒子鄭武公幫助周平王鞏固了東周,因功被賞了虢、鄶之間的土地,在那裡建立了新的鄭國。由此,鄭氏子孫便在這裡發展繁衍起來,世襲鄭公稱號。公元前375年,鄭被韓所滅。鄭國遺族從此散居於京(今河南滎陽京襄城)、制(今滎陽西)、祭(今河南鄭州東)和陳(今河南淮陽)、宋(今河南商丘)之間,為紀念故國,便紛紛改為鄭姓。鄭國的最後一位國王鄭幽公生公子魯,魯7世孫鄭當時在漢代任大司農。鄭當時之5 世孫鄭稚漢末自陳遷至河南開封,從此定居在那裡。晉時置滎陽郡,逐成為滎陽開封人。此後,天下鄭姓言源流者,皆曰出自滎陽。鄭姓人中自古有“天下鄭姓出滎陽”或“滎陽鄭氏遍天下”的說法,所以,鄭姓的主要發源於今河南中部一帶,這裡在古代曾是滎陽郡的管轄範圍。現在,河南中部還有一個滎陽市。 又說: 根據《姓纂》的記載,鄭之得姓,是開始於周厲王最小的兒子友。 周宣王即位以後,把幼弟友封在鄭地即鄭桓公。後來,鄭桓公的子孫以 國為姓,從此就開始有了“鄭”姓。 當時的鄭地,就在現在河南鄭縣一帶,也就是河南省中部黃河以南 的一片土地。 現在河南還有一個新鄭縣,根據考據,這也是一個因鄭姓而得名的地方。 唐書《宰相世系表》說,鄭桓公的兒子武公,曾經跟晉文侯輔佐周平王東遷到洛陽,建立了東周,鄭武公自己也跟著搬了家,新鄭由此而誕生,鄭姓更繼續繁榮滋長。 這個由周朝王室所分支出來的鄭國,雖然在戰國時被韓所滅,子孫流離分散於河南境內各地。但是,到了漢唐之後,卻大放光芒,為中華文化平添不少光彩。 大家都知道,歷史上專治經學的學者中,有十分著名的“二鄭”,指的是鄭眾和鄭玄,而以鄭玄所享的名氣為盛。 鄭玄是東漢人,一生沉浸諸經,所注之經書有易、詩、書、禮、禮 儀、論語、孝經、尚書大傳等,是一位名實相符的大學者,不但在兵荒 馬亂的東漢末年享有盛名,就是在現在,也備受後人的敬仰。
回覆列表
鄭姓
鄭姓出自姬姓,發祥地為鄭國,是黃帝的後裔。在中國的早期歷史上,鄭姓曾經創造過輝煌的業績。五千多年前,軒轅皇帝以姬水為姓,建都有熊,後來春秋時期的鄭武公 鄭文公也在有熊建立國都。
黃帝的第五世孫后稷是鄭姓的血緣始祖。黃帝的第19代孫姬昌是商朝的西伯,姬昌的兒子姬發滅掉了商朝,建立了周朝,成為周武王。公元前807年,周宣王姬靜封他的異母兄弟姬友于鄭(今陝西華縣)為三等諸侯國的國君,國號"鄭",鄭國誕生。
鄭姓始祖世系如下: 黃帝→玄囂→嶠極→高辛→后稷→不窟→鞠陶→公劉→慶節→皇僕→差弗→毀俞→公非→高圉→亞圉→公叔祖類→古公父→公季→西伯昌(周文王)→武王發→成王誦→康王釗→昭王瑕→穆王滿→共王醫扈→懿王燮→夷王燮→厲王胡→共和行政→宣王靜→封姬友(鄭桓公)於鄭。 公元前375年,鄭國被南韓所滅。鄭國滅亡後,散居於京(今河南滎陽京襄城)制(今滎陽西)祭(今河南鄭州東)和陳(今河南淮陽)宋(今河南商丘)之間,為紀念故國,相繼改姓為鄭,自此,鄭姓誕生。
姓氏起源:
弟弟友封於槿林(今陝西華縣東),建鄭國,友即鄭桓公。周幽王時,桓公任司徒,見
幽王無道,便向當時的智者太史伯詢問自保之計。太史伯說,在洛水以東,黃河、濟水
以南的虢、鄶兩諸侯之間有一大片土地,交通便利,物產富饒,可以在那裡安置家室和
財產。桓公依計而行,可惜還沒來得及安頓好,就在“犬戎之難“中被殺害了。此後,
桓公的兒子鄭武公幫助周平王鞏固了東周,因功被賞了虢、鄶之間的土地,在那裡建立
了新的鄭國。由此,鄭氏子孫便在這裡發展繁衍起來,世襲鄭公稱號。公元前375年,鄭
被韓所滅。鄭國遺族從此散居於京(今河南滎陽京襄城)、制(今滎陽西)、祭(今河
南鄭州東)和陳(今河南淮陽)、宋(今河南商丘)之間,為紀念故國,便紛紛改為鄭
姓。鄭國的最後一位國王鄭幽公生公子魯,魯7世孫鄭當時在漢代任大司農。鄭當時之5
世孫鄭稚漢末自陳遷至河南開封,從此定居在那裡。晉時置滎陽郡,逐成為滎陽開封人
。此後,天下鄭姓言源流者,皆曰出自滎陽。鄭姓人中自古有“天下鄭姓出滎陽”或“
滎陽鄭氏遍天下”的說法,所以,鄭姓的主要發源於今河南中部一帶,這裡在古代曾是
滎陽郡的管轄範圍。現在,河南中部還有一個滎陽市。
又說:
根據《姓纂》的記載,鄭之得姓,是開始於周厲王最小的兒子友。
周宣王即位以後,把幼弟友封在鄭地即鄭桓公。後來,鄭桓公的子孫以
國為姓,從此就開始有了“鄭”姓。
當時的鄭地,就在現在河南鄭縣一帶,也就是河南省中部黃河以南
的一片土地。
現在河南還有一個新鄭縣,根據考據,這也是一個因鄭姓而得名的
地方。唐書《宰相世系表》說,鄭桓公的兒子武公,曾經跟晉文侯輔佐
周平王東遷到洛陽,建立了東周,鄭武公自己也跟著搬了家,新鄭由此
而誕生,鄭姓更繼續繁榮滋長。
這個由周朝王室所分支出來的鄭國,雖然在戰國時被韓所滅,子孫
流離分散於河南境內各地。但是,到了漢唐之後,卻大放光芒,為中華
文化平添不少光彩。
大家都知道,歷史上專治經學的學者中,有十分著名的“二鄭”,
指的是鄭眾和鄭玄,而以鄭玄所享的名氣為盛。
鄭玄是東漢人,一生沉浸諸經,所注之經書有易、詩、書、禮、禮
儀、論語、孝經、尚書大傳等,是一位名實相符的大學者,不但在兵荒
馬亂的東漢末年享有盛名,就是在現在,也備受後人的敬仰。
是當今中國第二十三大姓。
郡望:
1、滎陽郡:三國時置郡,治所在滎陽。
2、洛 陽:中國古都之一。漢、魏故城在今洛陽市白馬寺東漢
3、水北岸;隋、唐故城在漢城西18裡。
4、高密郡:西漢時置郡,治所在高密。相當今山東高密一帶。
5、雍 州:東漢時置郡,治所在長安。
6、隴西郡:戰國時置郡,治所在狄道。
7、南陽郡:戰國秦置郡,治所在宛縣。
堂號:
"博經堂":東漢鄭玄,博覽群經,幾千人從遠方來拜他為師。西漢時期的讀書人大
都專治一經,鄭玄卻獨自力主博通。
"安遠堂":漢宣帝時,鄭吉為侍郎,那時外侮屢屢來犯,鄭吉打敗了車師,使日逐
投降。於是皇帝提他當司馬。為了西方國境的安全,又派他為西域都護,封安遠侯。
遷徙分佈
鄭氏最早的發源地是今河南省的新鄭縣。在戰國時因為南韓所滅,便散遷到河南東
部及山東、安徽等地間。秦時,19世孫鄭襲遷司州河南洛陽。27世孫鄭其舉族遷回滎陽
。秦漢以後,鄭姓已遷入鄰近地區,主要以今山東、安徽、陝西、山西等境為其分佈的
主要地區。其後29世孫鄭賓居山東高密。31世孫鄭眾之子安世遷居咸陽。因漢武帝令"強
宗大族,不得聚居",有24世孫南遷至浙江會稽山陰。鄭姓大舉南遷始於"永嘉之亂"之時
。西晉永嘉二年,"中原板蕩,衣冠始入閩者八族",其中第四姓即為鄭姓。唐初,河南
鄭氏又有隨陳政、陳元光父子移居福建者。唐末,又有河南故始鄭氏隨王潮、王審之入
閩。明清之際著名民族英雄鄭成功的先祖既是此次入閩的。鄭氏移居臺灣,始於鄭成功
;播遷至海外,始於清朝,現分佈於泰國、菲律賓、印尼、馬來西亞、加拿大、美國等
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