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RRJ簡單就好
-
2 # 秦吉漢
莫須有,不能解釋成不需要有。
其實這是個反問句,難道沒有嗎?
岳飛有沒有罪,我們今人沒有評判的權力。權力在宋朝的權貴們。
-
3 # 回故歷史
今天我們來聊一聊岳飛這件冤案,在正史上,岳飛被處死之前,南宋刑部大理寺認定岳飛有三大罪名,分別是“坐觀勝負,逗留不進”、“指斥乘輿”、“致張憲意待謀反”。“坐觀勝負,逗留不進”指的是岳飛擁兵自重,不聽朝廷的指揮,“指斥乘輿”是指岳飛對皇帝不尊敬,“致張憲意待謀反”是指岳飛閒居廬山期間,致信張憲等人,準備起義。這三大罪名,任何一條屬實,都是死罪,然而,岳飛的案件自始至終都是一件冤案,並且宋高宗明知岳飛是被冤枉的,還要處死他,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呢?
中興四名將,左起第二位是岳飛
岳飛是在紹興十一年(公元1141年)十月被關押的,直到這一年的農曆十二月二十九日,也就是除夕之夜,岳飛才被宋高宗賜死,前後關押了兩個多月,如果岳飛真的犯有十惡不赦的謀反罪的話,早就被處死了,關押了兩個多月,說明宋高宗在此期間,並沒有下定決心,而沒有下定決心的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此時宋金雙方所草擬的《紹興和議》還未達成正式的書面協議,在達成正式的書面協議之後,宋高宗才處死了岳飛。如果在此期間,宋金和議有所反覆,高宗還需重新啟用岳飛來抵抗金兵,所以,岳飛以謀反罪被下獄,但卻未被立即處死,而是關押了一段時間。
而且,宋高宗自己自始至終都知道岳飛是被冤枉的,宋高宗於紹興三十二年(公元1162年)禪位於宋孝宗,高宗退位的時候,身體還很好,直到淳熙十四年(公元1187年)才去世,當了25年的太上皇,在孝宗即位的當年,岳飛就被平反了,岳飛被平反一事,高宗也知道,但是他並未出面干涉,說明宋高宗自始至終都知道岳飛是冤枉的。
那麼,岳飛究竟是什麼地方得罪了宋高宗,宋高宗一定要在宋金和議達成以後,明知岳飛是冤枉的,還要殺掉岳飛呢?
宋高宗畫像
第一,岳飛了犯了宋朝的“祖宗家法”,大宋王朝的“祖宗家法”就是文臣可以貪汙腐敗,而武將絕不能擁兵自重,文臣貪汙萬貫錢財,只不過是為了自己揮霍享受,滿足個人的私語,而武將一旦擁兵自重,則有可能威脅皇權,岳飛在抗金斗爭的過程中,掌握了一部分軍權,手下部將眾多,一旦擁兵自重,南宋朝廷岌岌可危,所以,高宗必欲除掉岳飛,而在紹興和議未達成之前,之所以不除掉岳飛是因為還想讓岳飛抗擊金兵。
對於岳飛犯了宋朝的“祖宗家法”之事,高宗早就有所警告,他曾對岳飛說:“犯吾法者,唯有劍耳。”可惜,岳飛身為武將,沒有文臣那般心細,能夠領會聖上的隻言片語。
第二,岳飛一心想要北伐中原,恢復北宋時期版圖的
-
4 # 石破天紫砂
岳飛必死,死於封建權術,非罪也。
一、愛國不忠君,在封建社會,你可以忠君不愛國,但不能愛國不忠君。對臣子的要求,第一個就是忠於皇帝本人。很明顯,岳飛不是。在岳飛眼裡,只要是趙家的人,誰做皇帝他都會同意的。
二、不貪不色,皇帝無法收買。因為無法收買,自然不是近臣。無法收買也就不會為皇帝所用。身上無汙點,也就天不怕地不怕。武將謀德,是大罪。武將愛財,才是生存之道。自古以來,莫不如是。
三、兵權在握,皇帝如坐針氈。皇權下殺一個人不是看你是不是造反,而是有沒有能力造反。只要具備造反的能力,必死無疑。
大凡臣子分三種,一曰能臣,二曰寵臣,三曰庸臣。庸臣,能負責好分內之事也就夠了,皇帝不會寵也不會降罪。能臣,能力卓越,屢建功勳,皇帝不可缺。很顯然,岳飛是能臣。寵臣,是皇帝認為的最忠心自己的人,可以為了自己得罪天下人的人。所以自古寵臣即使貪汙腐敗,皇帝也寵著。反倒是能臣才是讓皇帝睡不著覺的人,一旦失去利用價值,必會拋棄。
-
5 # 緣來如此52858841
歷史書把五胡亂華正名為少數民族內遷,如果以此為標準的話,那岳飛犯的罪可大了。岳飛破壞國內和平團結,屠殺少數民族。說實在的岳飛抗遼,不管勝敗如何,對於老百姓真的沒有多大影響,只是發動戰爭,會死很多老百姓。身為中國老百姓,生活在遼國與宋國並沒有太大區別。對於當時的外邦來說,遼國的影響力比宋國還大,很多外邦只知遼國卻不知還有宋國。另外,提到岳飛總會聯想到民族英雄。新中國成立後,很多專家都在去民族英雄化,現在中國有56民族,如果宣傳民族英雄,特別是漢民族英雄,就會認為是在製造民族矛盾的言論。事實也確實很矛盾,民族英雄是指一個民族的英雄,現在國家有56個民族,如果說岳飛是漢民族英雄,還有55個民族卻認為他不是自己的民族英雄。還有少數民族的民族英雄怎麼認定,少數民族的英雄為了自己民族的繁榮對外擴張,那少數民族的英雄是算民族英雄還是算亂臣?
-
6 # 綠蟻紅爐
沒有罪,但是犯了致命的錯:
1、不忠君:北伐的定義是迎回二聖;
2、不藏鋒:鋒芒太露,不知變通;
3、屢犯忌:多次干預立太子
-
7 # louanhuamingyouyicun
【歷史上.岳飛犯了什麼罪】岳飛不但無罪,還是堅決抗金的【民族英雄】;所以有大奸賊秦檜以“莫須有”罪害死精忠報國的民族英雄岳飛,才長跪千年難起,臭名.鑄鐵受世人唾棄!才有了忠臣良將含恨死,千古奇冤風波亭的歷史悲劇!
華夏民族在歷史的長河中曾數次面臨亡國滅種的危機;在面臨危機之時,總有民族的仁人志士義無反顧地站在拼死抗爭的最前列,他們拋頭顱.灑熱血,拿起武器,揮戈殺敵寇來捍衛自己的民族尊嚴,他們是華夏民族的驕傲!他們不愧是中華民族的【民族英雄】!
當北宋未年,金國侵入,【靖康奇恥】,朝廷被擄,生靈塗炭之時,是岳飛挺身而出,組成【岳家軍】抗擊金人的侵略,高喊【還我河山】!戰場上高唱【壯志飢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的壯歌,奮戰於黃河兩岸,大江南北!然而,作為皇帝的趙構,被金人鐵蹄嚇破了膽,不顧父兄北國坐井觀天之仇,坐視大半國土淪落敵手,偏安一隅!一味求和,納貢偷安!置國破家亡而不顧,棄男兒胸懷壯志於未然!活脫脫一個昏君!更有奸賊秦檜,甘願墮落為金人鷹犬,與趙構共同演繹了一部慘害忠良.苟且偷安的南宋血淚史!【狼狽竊喜魍魎舞.常使英雄淚溼衣】!
在面對外族侵略時,岳飛堅決抗金,是我漢民族的英雄!岳飛無罪,只不過“莫須有”而已!
-
8 # 有書共讀
看到這個題目,有書君真想大聲吶喊:欲加之罪,何患無辭?
岳飛,身為一代精忠報國的忠臣良將,沒有戰死沙場,卻被皇帝下旨,由奸相秦檜出馬,以莫須有的罪名被活活害死。
當然,要想殺害一個人,必須有理由。於是,他們處心積慮,硬是給岳飛羅織了三大罪狀。
1.誹謗天子。
那時候,岳飛在朱仙鎮班師,眼看著能收復失地,直搗黃龍。卻被皇帝十二道金牌,一道比一道緊急,生生催回。
而性格耿直的岳飛,在極度憤懣之中,曾公開表示過:皇帝怎麼就如此糊塗,眼見著勝利的果實就在眼前,卻要垂手放棄,以至於毀了整個國家的命運。
身為將軍,竟敢惡意攻擊皇上,豈非大逆不道?
2.狂妄自大,圖謀不軌。
岳飛從朱仙鎮班師後,因心中不痛快,便借酒消愁。
喝得醉醺醺時,他問手下張憲:“這天下的事該怎麼辦啊?”而張憲為了寬慰他,回答道:“您想怎麼辦就怎麼辦。”
這話被別有用心的人一琢磨,又有了話中藏話之嫌疑。試想,你一個手握重兵的統帥,想隨心所欲的辦,那不就是圖謀不軌,試圖造反嗎?
3.拿宋太祖說事,居心叵測。
據說,岳飛曾經對自己的部下說過,我是32歲當的節度使,跟當年太祖爺同樣的年齡。岳飛的本意,應該是對自己年紀輕輕,就能獲此殊榮的一種自得吧。
這話應該沒毛病呀,他只是想表達自己崇拜太祖,能與前賢並列的一種激動的心情。
但是,大家都知道,宋太祖是武裝奪取的政權,在“陳橋兵變”中被擁立為帝。倘若是別有用心的小人,他可以這樣想,你岳飛此話,莫非也有效仿之意?
這三條罪狀,其實就是個連環扣。首先是犯上,膽敢指責聖上不修德,長他人志氣,滅自己威風,公開說國家不行了,沒救了。
接下來,故意讓部下把話挑明,說您想怎麼辦就怎麼辦。最後又說岳飛自認為自己和宋太祖一樣,都是同樣的年齡,獲得節度使的官位。
這些話連起來一捋,不是連瞎眼人都能看得出來,岳飛具有謀逆、纂反之心嗎?
於是,一道聖旨,便將岳飛關進了大理寺監獄。
當然,這些是對外宣稱的,岳飛的罪狀。實際上,真正讓宋高宗對岳飛不放心,以至於起了殺心的,應該是以下這些原因:
1.不識抬舉,說話直率。
想當初,岳飛屢立戰功,宋高宗頗為賞識。他欲提拔岳飛為鎮撫使兼知泰州作為獎勵。
按理說,這可是個好差事。可誰知岳飛並不領情,他說我一介武將,怎麼能幹文官的工作呢?這個官我不當。請朝廷允許我招募兵馬,北上抗金。
為了讓皇帝不至於擔心他會謀反,他還公然在奏疏裡寫明:自願將母親、妻兒押在朝廷裡做人質。
關於這一點,原本是朝廷和將軍之間心照不宣的潛規則,又怎麼能將這層窗戶紙捅破呢?
如此,豈非是將皇帝置於尷尬境地?難道說將士們在前線出生入死,保家衛國,皇帝還要懷疑他們有二心嗎?這讓宋高宗很下不來臺,心裡頗為不爽。
2.太過完美,讓皇帝忌憚。
一般來說,人總是有些缺點的。而身為一員大將,如果有軟肋,才能被皇帝拿捏,更讓他放心。
比如同時期的抗金名將:吳玠好色,韓世忠喜財。皇帝於是投他們所好,也就不必他們擔心他們會造反。
而岳飛此人,卻是無懈可擊。這讓皇帝無從下手,深為忌憚,也就不願意委以重任。
3.不懂聖意,一心主戰。
話說,宋高宗的內心其實是頗為矛盾的。他一方面怕金國會掃蕩南宋,自己也落得如父、兄一般的下場。另一方面,又怕岳飛魯莽行事,真的直搗黃龍,收復中原。他最希望的,就是偏安一隅,守住自己的半壁江山。
可岳飛,全然不懂他的心思,口口聲聲要迎回二聖。倘若真有這麼一天,自己又該坐到什麼位置上呢?
於是,他常常給岳飛旁敲側擊,提醒他注意分寸,心中要有朝廷和皇帝。誰料,岳飛卻覺得,既然皇帝委我以重任,我更當盡忠報國。
看來,這君臣倆,簡直是雞同鴨講,說不到一塊了。這也成了皇帝的一塊心病呀,讓他對岳飛漸生恨意。
4.建議立儲,犯了皇帝大忌。
岳飛為人耿直,沒有什麼彎彎腸子。他覺得,為國家著想,也應該立太子。這樣,萬一有什麼風吹草動,也好有個接班人。
於是,他就鄭重地遞上了奏摺,提出此事。
可是,他不知道,這建議實則犯了皇帝的大忌。
一則,宋高宗在逃亡生涯中已失去了生育能力,膝下無子;二則,身為大臣,干涉皇家內政,有結黨營私之嫌疑。
涉及這樣敏感的問題,讓宋高宗怒火中燒,頓起殺心。只是眼下還要利用到岳飛,於是只能暫時隱忍不發。
到後來,宋金雙方發現誰也吞不了誰,便坐下來和談。此時,宋高宗便覺得岳飛已無用武之地了,該是新帳老賬一塊算的時候了。
這才暗示秦檜,必欲置岳飛於死地。
於是,一代捨身為國、出生入死的名將,沒有戰死沙場,英勇犧牲,卻落得個千古奇冤,含恨而逝。這是多麼悲壯的場景啊!
這樣的史實,至今讀來,仍然不免讓人潸然淚下,痛心疾首。
-
9 # 知曉一二三
岳飛受的正統教育,自小在岳母的教導下:忠孝節義,岳母還在其背上刻有“精忠報國"四個大字,以鞭策其報效祖國的堅強決心。
我們讀《滿江紅》就會發現岳飛是一個愛國愛得很純粹的人,他的目的就是作為熱血男兒,要征戰沙場,驅除韃虜,收復丟失的一半大宋山河,迎接徽欽二宗。
但是正是因為這種純粹的血洗國恥的高尚愛國情懷無意威脅了當權者趙構的敏感神經,試想一下,如果真的打敗了金國,收復了疆土,迎回了徽欽兩位老皇帝,那新舊三位皇帝怎麼相處,趙構怎麼會放棄現有的皇權,就算把兩位老皇帝當做太上皇供起來,趙構也是夜不能寐,所以明白皇帝心思的秦檜為了主子用莫須有的罪名結果了岳飛。
如果說岳飛有什麼必死的罪名,還真是沒有。而害死他的就是政治上的單純,所以生在廟堂之上就要學會揣摩上面的意思,越透徹活的越久越滋潤!
回覆列表
第一,岳飛了犯了宋朝的“祖宗家法”,大宋王朝的“祖宗家法”就是文臣可以貪汙腐敗,而武將絕不能擁兵自重,文臣貪汙萬貫錢財,只不過是為了自己揮霍享受,滿足個人的私語,而武將一旦擁兵自重,則有可能威脅皇權,岳飛在抗金斗爭的過程中,掌握了一部分軍權,手下部將眾多,一旦擁兵自重,南宋朝廷岌岌可危,所以,高宗必欲除掉岳飛,而在紹興和議未達成之前,之所以不除掉岳飛是因為還想讓岳飛抗擊金兵。
對於岳飛犯了宋朝的“祖宗家法”之事,高宗早就有所警告,他曾對岳飛說:“犯吾法者,唯有劍耳。”可惜,岳飛身為武將,沒有文臣那般心細,能夠領會聖上的隻言片語。
第二,岳飛一心想要北伐中原,恢復北宋時期版圖的想法,與宋高宗想要偏安江南的政策背道而馳,特別是岳飛欲迎回宋徽宗和宋欽宗,更是犯了宋高宗的忌諱,徽、欽二帝一旦回朝,高宗皇位的正統性和合法性將會受到極大的質疑,當然宋徽宗早在紹興五年(公元1135年)就病逝了,可是,宋欽宗還活著,高宗一直不敢禪位於孝宗,直到宋欽宗去世後,才放心的退位,很大程度上,是怕宋欽宗會回到宋朝。當宋欽宗於紹興三十一年(1161年)去世之後,宋高宗才徹底沒有了後顧之憂。
第三,岳飛身為武將,過問皇位繼承問題,這也是宋高宗所不能容忍的,宋欽宗被金朝俘虜之後,金朝很想立欽宗的兒子為太子,建立一個傀儡政權,岳飛為了安定民心,防止金人的陰謀得逞,勸宋高宗早日解決繼承人的問題,“正皇子之名”,宋高宗聽到岳飛的話之後,非常的不高興,對岳飛說:“握重兵於外,此事非卿所當預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