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多
首頁
資訊
體育
娛樂
汽車
投資
財經
軍事
科技
數碼
科學
遊戲
歷史
健康
政治
影視
旅遊
育兒
美食
時尚
房產
農業
社會
文化
教育
技術
美文
情感
故事
家居
職場
自然
闢謠
心理
攝影
漫畫
生活
其它
Club
Tips
熱門話題
搜尋
註冊
登入
首頁
>
Club
>
2021-02-05 23:08
中華鱘是什麼東西?
6
回覆列表
1 # 使用者7278361049623
中華鱘(Aclpenser Sinensis Grdy)是一種大型的溯河洄游性魚類,是中國特有的古老珍稀魚類。
世界現存魚類中最原始的種類之一。遠在公元前1千多年的周代,就把中華鱘稱為王鮪魚。中華鱘屬硬骨魚類鱘形目。鱘類最早出現於距今2億3千萬前的早三疊世,一直延續至今,生活於中國長江流域,別處未見,真可謂“活化石”。中華鱘系中國特產魚類,體紡錘形,體表披五行硬鱗,吻長,口腹位,歪尾。這是一種海棲性的洄游魚類,每年9—11 月間,由海口溯長江而上,到金沙江至屏山一帶進行繁殖。孵出的幼仔在江中生長一段時間後,再回到長江口育肥。每年秋季,當中華鱘溯江生殖洄游時,在各江段都可捕到較大數量的中華鱘,故有“長江魚王”之稱。成體的中華鱘體大而重,雄體一般重68—106公斤,雌的130—250公斤,據稱,最高的記錄竟達 500公斤。中華鱘產卵量也很大,一條母鱘一次可產百萬粒魚子,只是成活率不高,最後成魚的仍為少數。因為長江水流較急,在動盪的水浪中進行受精,自然受精不完全,這就淘汰了一批魚卵。受精卵在孵化過程中,或遇上食肉魚類和其它敵害,或“驚濤拍岸”,又要損失一大批。即便孵成了小魚,“大魚吃小魚”,還會有一定的損失。如此“三下五去二”,下的魚子雖多,能“成魚長大”而傳宗接代的卻不多。實際上,這是動物在進化過程中生殖適應的結果。凡在個體發育過程中幼子損失大的種類,下子則多;反之,則少。這不是“上帝”的安排,而是那些下子少、損失又大的種類在歷史的長河中被淘汰了。中華鱘雖然個體龐大,但卻攝食“斯文”,只以浮游生物、植物碎屑為主食,偶而吞食小魚、小蝦。據統計,長江上游每年可產中華鱘2、3萬公斤。但近年來捕撈過多,加之此魚繁殖率低、成熟期長(10年左右),其種群數量已日趨減少。為使這種中國特產的“活化石”免遭滅頂之災,有關部門已把中華鱘列為保護物件。但有些具體問題仍有待解決。譬如長江葛洲壩水利樞紐建成後,切斷了中華鱘由海口上溯金沙江生殖洄游的通道,以致那些大腹便便的母鱘,被阻於壩下而喪身。如何解決壩區的魚道問題,已迫在眉睫。可喜的是,據悉,有關中華鱘的人工繁殖和放流工作已試驗成功。如若透過具體實踐,使中華鱘能在淡水中定居並繁衍後代,那就更有現實意義了。中國曾在遼寧北票晚侏羅世(距今1億4千萬年前)地層中發現過鱘類化石,名北票鱘。這種鱘只在兩體側有一行側線鱗,其它體表裸露,與中華鱘體披五行鱗者不同。
發表回復
相關內容
養殖的中華鱘能上火車嗎?
怎樣在家裡的魚缸中養20釐米的中華鱘?吃什麼?
中華鱘魚喜歡吃什麼?
怎樣保護中華鱘?
中華鱘魚怎麼處理骨鱗及其做法?
中華鱘魚的養殖?
中華鱘養殖條件和成本?
中華鱘可以養在水族箱嗎?
中華鱘的做法有哪些?中華鱘的做法有哪些?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形容窗外美景的詞語有哪些?
熱門排行
地鐵跑酷國際服的3122版本的全部地圖怎麼切換?
學籍狀態離校什麼意思?
逆水寒手遊等級開放時間?
穿牛仔裙怎麼騎自行車?
西南交大計算機排名怎麼樣?
九號電動車a30c可以開幾碼?
查粉籍要查什麼?
lofree洛斐鍵盤怎麼拆?
雲頂之弈流浪法師怎麼不放技能?
原神過山車怎麼召喚銀瓶庭院右下角?
中華鱘(Aclpenser Sinensis Grdy)是一種大型的溯河洄游性魚類,是中國特有的古老珍稀魚類。
世界現存魚類中最原始的種類之一。遠在公元前1千多年的周代,就把中華鱘稱為王鮪魚。中華鱘屬硬骨魚類鱘形目。鱘類最早出現於距今2億3千萬前的早三疊世,一直延續至今,生活於中國長江流域,別處未見,真可謂“活化石”。中華鱘系中國特產魚類,體紡錘形,體表披五行硬鱗,吻長,口腹位,歪尾。這是一種海棲性的洄游魚類,每年9—11 月間,由海口溯長江而上,到金沙江至屏山一帶進行繁殖。孵出的幼仔在江中生長一段時間後,再回到長江口育肥。每年秋季,當中華鱘溯江生殖洄游時,在各江段都可捕到較大數量的中華鱘,故有“長江魚王”之稱。成體的中華鱘體大而重,雄體一般重68—106公斤,雌的130—250公斤,據稱,最高的記錄竟達 500公斤。中華鱘產卵量也很大,一條母鱘一次可產百萬粒魚子,只是成活率不高,最後成魚的仍為少數。因為長江水流較急,在動盪的水浪中進行受精,自然受精不完全,這就淘汰了一批魚卵。受精卵在孵化過程中,或遇上食肉魚類和其它敵害,或“驚濤拍岸”,又要損失一大批。即便孵成了小魚,“大魚吃小魚”,還會有一定的損失。如此“三下五去二”,下的魚子雖多,能“成魚長大”而傳宗接代的卻不多。實際上,這是動物在進化過程中生殖適應的結果。凡在個體發育過程中幼子損失大的種類,下子則多;反之,則少。這不是“上帝”的安排,而是那些下子少、損失又大的種類在歷史的長河中被淘汰了。中華鱘雖然個體龐大,但卻攝食“斯文”,只以浮游生物、植物碎屑為主食,偶而吞食小魚、小蝦。據統計,長江上游每年可產中華鱘2、3萬公斤。但近年來捕撈過多,加之此魚繁殖率低、成熟期長(10年左右),其種群數量已日趨減少。為使這種中國特產的“活化石”免遭滅頂之災,有關部門已把中華鱘列為保護物件。但有些具體問題仍有待解決。譬如長江葛洲壩水利樞紐建成後,切斷了中華鱘由海口上溯金沙江生殖洄游的通道,以致那些大腹便便的母鱘,被阻於壩下而喪身。如何解決壩區的魚道問題,已迫在眉睫。可喜的是,據悉,有關中華鱘的人工繁殖和放流工作已試驗成功。如若透過具體實踐,使中華鱘能在淡水中定居並繁衍後代,那就更有現實意義了。中國曾在遼寧北票晚侏羅世(距今1億4千萬年前)地層中發現過鱘類化石,名北票鱘。這種鱘只在兩體側有一行側線鱗,其它體表裸露,與中華鱘體披五行鱗者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