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戀月之光

    詩對平仄有要求,但是有一定規律可尋,可以多讀好的詩篇,多寫,對平仄方面的知識深入瞭解即可,寫著寫著就熟悉了。

  • 2 # 趙福

    @祥爺 文【初學詩詞平仄技巧】

    筆者認為,格律詩詞裡,平仄對於初學者來說,最難掌握好。

    一.初學詩詞的朋友,常常被詩詞格律這一關給難倒了,在此筆者也深有體會。

    二.格律詩詞之平仄就是音樂旋律在演奏,是中國詩詞中用字的聲調。

    三.格律詩詞就是詩詞中的節拍器,咱們經常看到古代詩詞中的每一句、每一分段,其平仄聲調是交錯相應的,所以仄聲與平聲就形成了詩詞的韻律。

    四.詩詞中的押韻也是詩詞與散文最根本的區別,詩詞中的韻,是指中國漢字音素中的韻母,它具有相同韻母的中國漢字,也稱之為同韻字。

    筆者簡述了創作詩詞及格律詩詞的三部曲,對於初學者來說,這是必須要掌握的要點及最基本的技巧,也可以幫助咱們提高對詩詞的鑑賞水平。

  • 3 # 藝明書畫

    這是一個很難回答,長期有爭議的問題!沒有孰是孰非的清晰分界!毛主席也明確表述自己觀點:老人們可以仍延用律詩的標準進行創作與遊戲,年輕人不建議被古詩韻束縛。因為:律詩被文人搞得太重雜,壁磊森嚴,動不動就謝韻,對於普通人來說是一學習障礙,甚至越覺越不懂,越不敢寫!我主張現在人還多用新韻,古風,容易掌握,寫作自由!非要在古詩詞上有所作為的話就要去書店買幾本權威的詩韻理論書籍看看,大家還是公認王力老師的!寫律詩那就要嚴格按韻書練字了。物說這幾句,再說就複雜,我也說糊塗了!沒有基礎其實也不愁,只要喜歡詩,就多朗誦唐詩宋詞,把語感讀出來。我想作家並不是拿語法書寫作,古詩人隨也推敲,但也不可能天天抱著韻書寫詩。詩詞由《詩經》開始的“詩無邪”發展到唐宋頂峰被有些人總結出規律本是好事,卻因規矩過於嚴苛,從此就逐漸衰退下來,不能不說是悲哀!

  • 4 # 自樂堂主

    關於平仄的知識,是學習格律詩詞,特別是創作格律詩詞必備的知識。

    但是,這一學習過程是一個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的過程。所以,我建議:

    1.先讀一些已有定論的好的唐、宋格律詩詞,以求對格律詩詞有一個初步的感性瞭解與認識。

    2.讀一點講解格律詩詞的書,知道什麼是格律詩詞?它有些什麼具體的規定?這方面我推薦先讀一下,北大王力教授的《詩詞格律詩十講》。

    3.在此基礎上,可以開始學習關於平仄的一些知識。

    四聲,是中國漢語的獨特的語音特點。漢語的聲調,古人分為平、上、去、入四聲。平即為平聲,其它上、去、入三聲為仄聲。但是,由於各地的方言發聲不一樣,古今的發聲也不一樣。這就必須有一部書來統一標準,便於大家共同使用。於是便產生了韻書。

    要讀韻書。這裡,我建議律詩方面先學《平水韻》。《平水韻》雖然它產生較晚(在它之前有《切韻》、《唐韻》、《廣韻》),但它卻是近現代以來被人們廣泛使用的韻書。而且得到清代官方的承認(清代官方的《佩文詩韻》,就是以平水韻為基礎)。

    學詞方面,要學《詞林正韻》。

    學習《平水韻》和《詞林正韻》。一靠記,就是死記硬背;二靠用,就是常用,用多了就記住了。當然,要說巧門兒,也可以說有。那就是你要記那些常用的字。對那些不常用的生僻字不用記,真要用時,去查就可以了。

    具體的平仄規定和救拗的方法,可以去看書,內容很複雜,這裡無法一一介紹。

  • 5 # 溪水淙淙11

    (一),較廣範圍收藏涉及古詩詞的介紹及寫作提示,注意事項和此平臺詩友推薦的名人名篇。如《詩詞入門慨述》、《平仄詞牌格律大全》、《古詩詞常識之八*詞譜》、《古風知識大全》、《古詩詞中的詞牌名大全》等。如在《古詩詞中/的詞牌名大全》一書中,收集刋出了183首著名的詞牌名。且每一首詞的字數、句式排列及每一個字的平仄聲韻都用O△等五種不同符號逐一標出,十分明顯。極容易讓初學者按律填詞。

    其次,就是注意名家、名詞是如何引律填詞的,加以斟酌。如李清照、蘇東坡、秦觀、納蘭容若的填詞。拿詞牌《如夢令》來說,李清照曾用“爭渡,爭渡”,而蘇東坡曾用“輕手,輕手”,秦觀用“依舊,依舊”,納蘭用“誰醒,誰醒”。所有這些詞牌均用“仄”韻作押韻腳。

    (二),目前為止,只發現一例用(平聲)韻作為壓韻腳的詞。如:

    宋代詞人吳文英作

    鞦韆爭鬧粉牆,閒看燕紫鶯黃。

    啼到綠蔭處,喚回浪子閒忙。

    春光,春光,正是拾翠尋芳。

  • 6 # 亦有所思

    對聯,是學習平仄的最好辦法,似乎沒有之一。

    所謂平仄,大體上是應用於近體詩,也就是律詩和絕句,以及詞。除了宋朝那些音律大家以外,幾乎所有的平仄搭配都是兩兩一組,互相搭配。

    而對聯,就完全可以滿足這種平仄的訓練。

    找一個古詩詞查詢網站,挑一個不出名的詩人,隨便一個句子都可以做為上聯,或者下聯。當成對聯就是了。

    或者輸入關鍵字,會出現所有帶這個字的詩詞句子。

    對就是了!

    比如“風”字,三個字的詩詞。然後當成對聯就可以,如下

    風塵惡(岳飛)——煙雨稀,日月明,筆墨殘,花葉凋。

    東風惡(陸游)——北海寒,西嶺含,左手疼,南雁飛。

    四個字

    曉風殘月(柳永)——煙雨落花,漁火江楓,江柳暮雲

    晚來風急(李清照)——月落江清,人去樓空,燕過春酥。

    五個字

    數風流人物(毛澤東)——看落寞江山,觀詩酒文章,恨浪蕩生涯。

    更著風和雨(陸游)——且吟酒或詩,不懷菊與梅,亦隨酒並塵。

    對聯是最輕巧的訓練方法,哪怕我們坐地鐵,看車裡的張貼圖,都可以做為上聯進行訓練。比如

    買家電,到國美——炒股票,來君安。

    下一站,三農廣場——這半生,萬里飄蓬

    雲南白藥——冀東水泥

    哪怕是突然想到一個人名,也可以對啊。

    比如楊不悔對李莫愁,張無忌對李莫愁,

    反正,對聯這種東西只要想對,無處不在,無時不在。即可以鍛鍊平仄搭配,也可以打磨對偶功夫。

    從身邊做起,從小事做起。:)

  • 7 # 湖畔悠悠心

    古代漢語有四個聲調:(平聲、上聲、去聲、入聲)

    所謂平仄:平指平聲;仄包括:(上聲、去聲、入聲。)

    現代漢語言也分四個聲調:(陰平、陽平、上聲、去聲。)陰平、陽平是

    平聲;上聲、去聲是仄聲。

    同古代漢語相比較,現代漢語發生了變化。主要是古代的入聲字分別歸入到現代漢語的陰平、陽平、上聲、去聲中去了。古代的入聲字歸入到上聲、去聲關係不大,反正都是仄聲字。而歸入到陰平、陽平就需要辨別,否則就會把這些仄聲字誤認為平聲字了。這些歸入平聲的入聲字,雖然不多卻,卻需要記住。

    律詩一般只能押平聲韻,所以對句的最後一字必須是平聲。出句最後一字可平可仄。一聯中的出句與對句相反就叫相“對”;上聯對句的平仄與下聯出句的平仄相同的叫相“粘”。該對的不對,該粘的不粘,就叫“失對”、“失粘”也叫“拗”。

    平仄在本句中,交錯使用,在本聯中的出句和對句中相對,本聯對句和下聯出句的平仄又相粘,這就構成了律詩的平仄格律。

    下面我舉例,就會看得更明白:

    以杜甫的《春夜喜雨》為例:

    好雨知時節

    仄仄平平仄

    當春乃發生

    平平仄仄平

    隨風潛入夜

    平平平仄仄

    潤物細無聲

    仄仄仄平平

    野徑雲俱黑

    仄仄平平仄

    江船火獨明

    平平仄仄平

    曉看紅溼處

    平平平仄仄

    花重錦官城

    仄仄仄平平

    詩中:“好雨知時節”與“當春乃發生”相對;“當春乃發生”與“隨風潛入夜”相粘。

    應該注意的是:並不是出句的平仄與對句的平仄完全相同。

    講究“對”“粘”並不是要求它們的平仄完全相反或完全相同。只要它們的節奏點上(五言第二、四字,七言二、四、六字主要是第二字)的平仄是相反或相同就可以算是相對或相粘了。

    今天就談這些吧。

  • 8 # 詩享課堂

    作為一個學習古詩詞七年多的過來人,我想我是有一些經驗可以讓大家少走彎路的。

    關於格律這個問題,格律只是學習詩詞的一個門檻,難度並不高,但是不會肯定是不行的。如何快速有效的掌握格律知識,我覺得首先不要有畏難情緒,不要怕麻煩。其次要把格律的各個知識點分解開來,一個一個的去掌握。

    平仄的難點在於入聲字和少數今平古仄的字,把這些掌握基本就都懂了。

    首先可以按照普通話一二聲為平聲,三四聲為仄聲的辦法大概的區分平仄,然後在遇到入聲字的時候作一些記錄,爭取只錯一次,下次就知道該怎麼用。寫作完之後儘可能用格律檢測軟體或者網站去檢測一下,看那些錯了的是什麼原因,然後再改正。剛開始不要求寫得一鳴驚人,只要符合格律,語句通順就可以了。後期再慢慢追求全篇的佈局,句中的煉字,各種對仗,這些透過練習都是可以掌握的。

    然後平仄中有一些例外的情況,可能不屬於入聲字之列,這裡也給大家講一講。

    例如樹蔭的蔭字,在今天我們可能是讀第一聲的,但是在古代都是用作仄聲,所以在用的時候需要是平聲的話,儘可能的用陰來替換。

    例如縱橫的縱字,在今天我們可能是讀第四聲的,但是在古代縱橫連用的情況下,縱是一個平聲字。納蘭性德就有:知君何事淚縱橫。

    還有一些平仄兩用的字,如:忘,論,望,場,思等等字,要細分使用的場景來區分平仄的使用情況。

  • 9 # 天邊那片雲海

    學古詩詞當然要懂點格律和韻律,也當然要懂點平仄。然而關於平仄的說法太多了,太學究了,一般人是很難弄明白的,就是一些名家大師恐怕也未必就真的把平仄弄明白了。比如,要是把大詩人李白的《靜夜思》放到網上查驗一下平仄,問題就很大,有的網站竟然說有多達九處不合平仄。又例如,王維的《渭城曲》:

    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

    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經平仄查驗,竟有八處平仄不合。再來一例,蘇東坡的《題西林壁》: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也有兩處不合平仄。如此說來,不光我等有文無化之人與大詩人大文豪相比近乎目不識丁竟也可與他們一比平仄,豈不是令人竊笑不已啊!然而,縱使如此,還有一班學究學閥可饒不過我們。他們不敢招惹那些詩詞大官人,卻對我等對那些詩詞大官人趨之若鶩高懸殺威棒,但凡有絲毫逾越所謂格律韻律加平仄之舉便遭厲聲呵斥,謂我等刁民壞了規矩。

    就因為害怕被扣上違規亂距的大帽子,我就開始規規矩矩學古詩詞格律韻律加平仄。雖然愚笨有加,寫不出什麼好詩來,但有時卻感稍許不平不忿,就是古詩詞是什麼時候開始有了平仄的呢?據說唐代以前的詩詞好像不太講究平仄,就算是講好像也沒那麼嚴格,不然怎麼解釋剛才說的李白、王維和蘇東坡違反平仄規矩呢?笨尋思一下,對了,他們這些文壇大官人已經創造了不少新的格律又怎麼會不懂平仄呢?我猜可能是和他們的性格有關係吧,一個個的放湯不羈,怎麼會把不入眼的平仄當回事呢?再說了,就算不合平仄,有誰敢炸翅說他們的不是呢?不想混了吧?怎麼輪到我們小人小物稍有差池就吆喝來吆喝去的呢?不過一想到這些迎立潮頭的唐風宋骨,我霎時找到了不小的安慰和得意。平仄出點毛病不算啥事,只要可以藉著古詩詞發點感慨也就可以了。詩言志,詩抒情,詩造像嘛,萬一有人欣賞呢?可不能錯過機會啊。再說了,誰不都是知道自己有毛病但還想將就一下呢?邊學邊練嘛,成就都是在不斷的挫折中獲得的嘛。

    因著這些胡思亂想,我也寫了幾首古詩詞。自我欣賞之餘,想到可能會有人欣賞我一下,便自不量力在悟空問答上以邀請詩詞愛好者賦詩賦詞的名義把自譽為拙作的《春遊》發了出去,未及,得到超乎想象的反應,共有一百四十人次回覆了數十首古詩詞,真是令人感慨萬千啊。

    本人拙作如下:

    春遊

    綠草茵茵朝露綢,

    紅花開盛繞枝頭,

    粉黛芳香風迎勁,

    老樹陳皮競春遊。

    有的詩友寫的真是好,真值得學習。現摘錄兩首如下:

    楓林晚景free

    深山踏青

    山深不知處,

    只聞鳥語聲。

    風過林梢靜,

    杏李喜相迎。

    南山詩話

    月光下的丹江公園

    寂寞空庭晚來秋,華燈如夢月如鉤。

    光流影轉人潮去,為誰清輝落滿樓。

    當然,本人的詩和詩友的詩,從韻律來看是有問題的,後來我也把自己的詩改了一下,就比較符合平仄了。可是有一兩處小毛病不算什麼吧?要是沒問題還能自稱拙作嗎?還能虛心學習格律和韻律嗎?還能到這兒來混嗎?然而,就是有這樣一種文壇酷吏,見不得別人一點小毛病,但凡有機會就對我等素人大打出手。這不,有一位自詡的詩壇高手就對本人的拙作大表不屑,大肆貶損,說本人不懂韻律不懂平仄,儼然一副朝堂劊子手嘴臉,非要把人大卸八塊,飲血啖肉才能解其心頭不忿不可。眾位看官,總算明白了閻王好見小鬼難搪的道理吧。自己不一定懂得多少,反倒是對別人狐假虎威吆五喝六,一副酷吏弄權的噁心像。

    殊不知,規則不是死的,也是不斷變化的,古詩詞漸漸形成了平仄規則,其意義在於使得詩詞琅琅上口,抑揚頓挫,賦予人們以聲音的美感和愉悅意境。平仄是要講的,是要學的,但不要對我等不才還有心向學小民苛責太甚,因為詩詞之本意不過是小人慨嘆,大人抒懷,有點規則小逾越何必小題大做呢?

  • 10 # 品茗茶事

    平仄律是從文學音律的角度對漢字聲調的分類。古漢語將漢字分為平、上、去、入共四個聲調。平是指平聲,仄指上、去、入聲。元代後北方入聲逐漸消失,化入現在的二聲和四聲中,而平聲逐漸演化成陰平和陽平兩類。近代漢語將陰平、陽平、上聲、去聲四聲調稱為新四聲。凡聲調為陰平、陽平(指標準拼音中的一、二聲)的稱為平聲,凡聲調為上聲、去聲(指標準拼音中的三、四聲)的稱為仄聲。有些原在古漢語中屬入聲的字現在雖歸入陰平、陽平之中,但論及平仄時仍應屬仄聲。 根據這個原則,人們將所有的漢字統統分為兩大類:即一平一仄,非平即仄,其關係一陰一陽。平仄相替產生節奏,由此也就產生了漢語的音韻之美。

  • 11 # 旭光xg

    平時多看多讀,就能品味出其中的奧妙和韻律,再加以實踐。

    簡單說,在普通話四聲中,第一聲、第二聲是平聲;第三聲、第四聲是仄聲。

  • 12 # 方言歌者

    現在的歌詞比詩、詞寫得好,個人建議多喝啤酒多唱歌,功到自然成,即使嗓子不行,當個評委講點平仄壓點韻就會諱莫如深,平仄功夫自然成!

  • 13 # 歐比旺羅克

    如果只是興趣,就沒有必要學習專門的音律學,人對韻律的感受是天生的,和諧工整的音律自然能打動人心,不僅給人美好的感受,產生共所在地效果,甚至會繞過理性,宣示不容置疑的權威性和武斷性。

    非學院派的音律訓練是有趣的,也能做到一舉多得。包括讀唐詩、宋詞、元曲,讀《紅樓夢》時記背裡面的一些詩作;聽傳統戲劇,特別是京劇的唱詞,無論格律還是內容都千錘百煉;讀些經典對聯,仿照這些對聯編寫一些春聯,沒準春節時單位能用到;聽民族歌曲,看歌劇電影,《劉三姐》、《江湖赤衛隊》、64版的《三笑》,好看又好聽。

    這些訓練了音律,又積累了文藝素養。

  • 14 # bobo284465576

    詩歌的初衷應該是用語言文字表達思想情緒的一種方式。

    他的高階就在於簡練的語言,精絕的詞彙,巧妙的結構,音律的優美押韻,頌揚正義的鮮明。

    至於平仄韻律只是後人總結經驗,只可參考,但無絕對。

    古為今用,切勿機械!

  • 15 # 三立大夫

    一、練好普通話,要能分清四種聲調,要注意那些容易讀錯聲調的字。

    二、準備一些格律方面的書籍,以掌握詩詞對平仄方面的要求。有書作理論指導,不至於走到岔路,做無用功。比如王力的《詩詞格律》,張小燕的《詩詞格律全集》(包含《平水韻》),趙京戰的《詩詞韻律合編》(包括《平水韻》《詞林正韻》《中華新韻》《寬韻》)。此外也可以讀《聲律啟蒙》《笠翁對韻》。

    三、要多實踐,即寫作,不妨從對對聯開始。起初三言、五言,待到有點基礎了,可對七言、“五七言”,甚至更復雜的對聯。別小看對聯,對聯能繪景、抒情、言志,詩詞的功用它基本都具備,故對聯是迷你型的詩詞。對聯也要遵循詩詞寫作的某些規則,最主要的就是“平仄相間,仄起平收”。此外還要注意詞性搭配,句式結構,內容安排等。工對要避免“三平三仄”,為了寫出工對,作者無不竭盡心力,在錘詞煉句方面下工夫。因此,對對聯是訓練詩詞平仄的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喜歡《哆啦A夢》的女生是什麼心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