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137億年前的氫二氧一

    作為一個醫生,我簡單的說幾句大家參考。

    題主提出這個問題的原因,是因為對“進化”的定義太過狹窄機械了。是因為對進化論理解的太膚淺而產生的錯誤顧慮。至少,題主和大家都應該知道,進化不單單是“個體”的事,進化還是“群體”的事!題主說的“大自然會淘汰不適應的個體”,但這只是“(簡單)個體”層面上的進化,除了個體層面上的進化之外,還有很多其他層面的進化模式。

    對於生物進化的主要模式,或者說對於生物的適應性,在時間線索上,大體上可以分為四個層次,第一個是最初的單細胞階段,那個時候,n多億年前的那個時候還沒有多細胞生物,每一個個體都是單獨的細胞,每一個單獨的細胞都是一個個體。在適應性上,或者說在進化上,只能靠改變自己的基因(組)來接受挑戰。

    然後,出現了最初的多細胞生物,這個時候,一個細胞不再是一個個體,一個個體包括很多細胞。比如說一隻螞蟻就是由許多細胞組成的,但每一個組成螞蟻的細胞都不是一個完整的個體。多細胞生物出現後,就出現了第二種進化模式,就是可以靠細胞分工(協作)來解決適應性問題,有的細胞分化(分工進化)成嗅覺細胞,有的細胞分化為運動細胞,有的細胞分化為消化細胞,等等等等,這樣一來,(組成螞蟻的所有細胞攜帶的完全相同的)同一套基因組,就可以靠著不同的細胞分化來實現更復雜的適應性。

    到了大約最近不到一億年,甚至不到五六千萬年之內,生物在單細胞的基因進化和多細胞的(細胞)分工進化這兩種模式上,又產生了第三種進化模式,這就是“神經進化”,所謂神經進化,就是有了複雜的腦,比如哺乳動物的腦就(相對)很發達,可以在不改變軀體(基因和結構)的情況下,靠改變“想法”來獲得更多的適應性。比如一頭黑猩猩,在一分鐘之前還想著去攻擊某個目標,但一分鐘之後,這個黑猩猩就灰溜溜的逃跑了,這個從攻擊到逃跑的快速轉變,並不依賴黑猩猩改變基因,也不需要改變自己軀體內的結構和細胞,這個黑猩猩只是改變了自己腦子裡的“想法”,這好理解吧?

    而在所有進化模式中,最高階,最有威力,適應性最強最快的是“文化”這種進化模式。文化進化是人類中的一個分支,就是我們智人在不到十萬年前搞出來的,直到最近大約一萬年才成熟起來。在一定意義上是人類特有的進化模式,相對於前三種進化模式而言,文化的進化帶來的威力是無比巨大的。人類有了成熟的文化的進化這種進化模式,統算起來只不過一萬年,這麼短的時間和漫長到三十多億年的生命進化史相比,真算不上什麼。但就在短短一萬年的文化進化之後,人類就登上了月球,就有了今天這麼繁榮和強大的能力。

    好了,科普完這些基本知識,我們回到題主提出的問題上來,如果我們單獨的只知道基因進化,而不知道人類的主要進化模式是“文化進化”,那題主提出的困惑確實是有一定道理的,但事實上,人類的進化是以“文化進化”為主的!文化進化是一種高階的群體進化,和簡單的,淘汰基因的“弱肉強食,叢林法則”沒多大關係。

    舉些個體做例子吧。比如說羅斯福總統,大家都知道羅斯福總統患有小兒麻痺症(脊髓灰質炎),是個殘廢,如果按照簡單的“大自然淘汰”,像羅斯福總統這樣的殘廢是應該被淘汰掉,但我們人類是有文化的,是文化進化為主的,正因為如此,羅斯福總統在輪椅上指揮盟軍打贏了二戰,建立了聯合國,為人類的進步做出了巨大貢獻。

    再比如霍金,要是說“大自然淘汰”,像霍金這樣一動不會動,殘廢到極點的人,早就該淘汰了。但事實上,霍金絕對不是個“廢人”,霍金不但是了不起的理論物理學家,而且要是把霍金淘汰了,我們就看不到《時間簡史》這樣連郭德綱都拿來做包袱的偉大科普著作了。

    這樣的例子可以舉出很多很多,比如說得了奧斯卡小金人的《美麗心靈》說的約翰納什,納什不但是個神經病(患有精神分裂症),還是個同性戀,要是搞“大自然淘汰”,那也該淘汰掉,但沒人能否認納什為人類知識寶庫做出的重要貢獻,納什得諾貝爾獎是眾望所歸,沒什麼可爭論的。

    這樣的例子太多了。其實,作為一個醫生,我回答題主提出的問題,就是擔心因為題主或者大家,或者有些人會很狹隘的理解進化論,由此產生簡單粗暴的想法,認為“醫生用醫學拯救病人是延誤了人類的進化”。不是的,真的不是的!如果你認為,或者擔心醫學耽誤了人類的進化,耽誤了人類變得更強大的進化,那是你對進化論的理解太狹隘了,你把進化論理解錯了!

  • 2 # 時空通訊

    這個說法有些用詞不當。醫學的發展,肯定會對人類的進化產生影響,但是不是阻礙呢?這個阻礙的定義是什麼呢?

    比如人類由於環境的變化,肯定會影響到進化的走向,因為進化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就是適應環境的結果。而醫學對於人類來說,也是一種生存環境的變化,過去人類的平均壽命比現在低多了,這其中就有醫學的重要貢獻。人類長壽了,疾病得到了更好的治療,這是對人類進化的阻礙還是積極改變呢?

    人類的進化一直沒有停止。據科學家研究發現,現在的人類就比古代的人類從臉型和牙齒上發生了變化。古代的人下巴更寬,牙齒更堅硬,華人過去的審美觀認為男人要國字臉,女人要面如滿月就是如此來的。而現代人下巴越來越尖,雖然又是洗牙又是牙套的保養,但牙齒也越來越咬不動硬東西了。

    這是什麼原因導致的呢?就是人們生活環境和條件的變化。現在的飲食越來越豐富,加工得也越來越精細,刀叉勺臼的工具也越來越五花八門,這些工具幫助人們吃起東西來再也不要使勁的去撕咬了,這樣牙齒就越來越失去了大力咬合的功能,而更多的成了美觀的展品。同時下巴的咬合肌和骨骼也發生相應的退化,臉型就向著瓜子臉轉化,審美觀也發生了變化,為了迎合這種審美,一些女孩子,把下巴做成了錐子,都可以當武器使了。

    人類各種外形的自然變化,實際上是由於內在基因改變或變異導致的。現代醫學進步已經發展到了分子基因層面的治療,透過干預人的基因來治療一些不治之症或疑難病症,而且透過基因改造來延長人的壽命。這些變化,是人類透過對自然規律更為深刻的認識,利用自然規律干預人類自然進化過程,使人類進化揚長避短,提升人類的生存質量和時間,使這個社會變得更美好。這是一種積極的干預,是社會巨大的進步,所以醫學的發展阻礙了人類進化的說法從何而來呢?

    事實上,自從有了人類以來,這個世界的環境就已經不是完全自然的了。人們不斷地改變環境,然後不斷地適應經過改變的環境,就發展到了今天。而今天的醫學成就對於環境和進化的影響,不過是人類一直以來干預環境的現代延續罷了。而且除了醫學,現代所有的科學生活都在影響著人種的走向,這是客觀實在,與阻不阻礙人類進化毫無瓜葛。

  • 3 # 洪一下

    有點這方面的意思吧,因為在醫學沒有出現以前,人類都是靠自身的功能在與自然對抗著。無論環境多惡劣,人體也能夠迅速作出調整,那些不能調整的就會被淘汰掉,而剩下來的就是精英。

    但自從醫學出現以後,人類開始慢慢的用醫學來輔助甚至代替人體的功能。比如傷口的複合,在沒有醫學之前,人體都是在自然狀態下自己慢慢修復的。而現在,我們必須要先清潔再包紮,嚴重的還要縫針等等。

    當然,也不是說醫學出現後我們的身體就會失去自愈能力,而是相對來說,要比沒有醫學干預的在這方面的能力要弱一些。而且進化是一個漫長的過程,而醫學也不過才出現幾千年。但我覺得如果一直利用醫學技術過多的干預甚至限制人體功能,以後的人體或許便會失去這部分的作用。

    所以我覺得,我們的醫學理念是否應該作出一些調整?把主要精力放在強化人體的本體功能上,讓人體去進行自主修復,而把醫學技術放在後方,只提供幫助,不衝鋒陷陣。要不然的話,每次都用醫學技術打頭陣,慢慢的身體自己也就懶得動了。。。

  • 4 # 迷之生物醫學咩

    早在高中學習生物課的時候,我就想過這個問題。

    人類的進步在歷史五千年中是有目共睹的,各個行業各個領域。醫學研究方面也不例外,古有華佗扁鵲現有精準醫療,都使病人得到了壽命的延續。人類醫學發展有幾個階段:自我醫學階段,是人類完全依賴自身天然抵抗力與病魔作鬥爭;經驗醫學階段,依賴"久病成醫"的個人經驗治病;主動和被動醫學階段,主動醫學是主動挖掘、調動和提高機體防禦與修復雙重免疫功能抗病的醫學,被動醫學也是抗生素為主的醫學。醫學的每個階段都印證著人的進化。

    然而,醫療發達的今朝會有利人類的進化麼?

    舉個例子吧。西藏,中國海拔較高的地方,許多人旅遊會犯一種病——高原病(缺氧症)。在正常情況下不吃紅景天這樣的耐氧藥物,一般人都是會難受2-3天后就恢復正常,而吃完藥物則在一個星期左右不會難受,但是後者的耐氧機能就遠不如前者。

    醫療發現到現在,我個人的愚見,醫療只是在維持人在健康水平是"人"的形態罷了。

  • 5 # 松鼠老孫

    我們是進化的結果,生物個體是不關心“進化”本身,只努力讓自己和子孫獲得更好。基因變異無方向,環境選擇決定哪些可以留下來。人為因素、醫學,也都是“環境選擇”的一部分,因此它是“屬於進化”的一部分,而不是“限制進化”。

    進化的動力,來自於外部競爭,任何動物都要變得更高更快更強,才能戰勝天敵,或者不能跑得比獅子更快,也得跑得比同伴兒更快。但進化形狀的決定因素,卻來自基因本身,它的變化卻是隨機的。無論父母的基因多麼優秀(假如可以如此評判的話),孩子的基因也可能產生“不那麼優秀”變化,甚至致命的缺陷。這是任何生物都無法控制變異的方面。

    進化的意義,在於產生多樣性的可能,從而在環境發生重大變化的時候,即便大量生物滅絕,成為過去式,可至少還有一部分生物能夠適應環境變化,把基因延續下去。

    當我們考慮人類命運的時候,一定不要忘記“個人”的價值。實際上,人類跟其他動物不一樣的是,無論人類成為“萬物之靈長”得以戰勝和駕馭其他動物,還是現代社會的競爭,憑藉的都不僅僅是力量競爭,而是人類所擁有的智慧和價值觀念。

    現代社會的倫理價值,也要求我們不放棄任何一個人。比如說,當我們自己或親人生病時候,顯然希望立即找到“有效治療方案”,這時候估計不會有人再說“讓科學發展的腳步慢一點兒,等等靈魂”之類的胡話了。

    不放棄任何希望,不放棄任何人。後天習得的經驗和智慧可以流傳,卻無法寫到基因裡。而那些被拯救的“弱者”,也可能會變成人類的“強者”——近的例子如偉大的現代科學家霍金,遠的如早產兒牛頓。在他們身上,我們看到了拯救和幫助“身體上弱者”的意義。反過來,他們的貢獻則會拯救整個人類文明。

    進化本身是個漫長的歷史過程,對人類這類生物來說,身體進化的表現可能要數萬數十萬年才能表現出來。但人類智慧的進化,卻呈現突飛猛進的迅指數增加的勢頭,這已經成為現代人的“環境因素”了。所以,在我們考慮醫學倫理的時候,應該重視的是每一個活生生的人,而不是犧牲個體去追求那個不知道將走向何方的“進化”。

  • 6 # 逗無敵And健康

    不會,科學的進步是為了解放人類體力勞動力,並不是禁錮人類思考問題的能力。同樣的,任何醫學上取得的進步都是人類智慧的成果,如果人類進化倒退了我們怎麼會知道基因才是遺傳物質的核心傳遞者?如果人類進化倒退了幾十年前醫學上難以解決的腫瘤問題,現在不大多數都得以控制?舉個簡單例子,以前醫學不是很發達,孕婦生產出現死亡率極高。現在醫學進步了,即使孕婦難產,透過破腹手術很快就解決了,而且減少了孕婦的痛苦,這不是醫學上的成功案例之一嗎? 當然了,科學的進步從某種角度上確實也給人類養成了懶惰的習慣。以前都是大生產時代,父輩們都是靠勤勞的雙手兩朝黃土背朝天的勞作,那一輩的人身體不用說大部分都是健康、結實的。現在科學進步了同時也解放了我們的體力勞動,我們出個門都不願多走幾步路,不是坐公交就是地鐵,我們的身體因為缺少鍛鍊這樣病那樣病就出來了,但是懂得養生健身的人還是大有所在的。另一個角度看,在醫學上科學進步節省了醫務人員的體力工作,還大大提高了救死扶傷的醫學效率呢!所以總體來看,醫學的進步不是使人類進化退步,恰巧相反,它卻促進了我們人類文明效率的提升!

  • 7 # 丹讀

    比如我們知道在1347年至1353年間,被稱為“黑死病”的鼠疫至少奪去了2500萬歐洲人的生命,佔當時歐洲總人口的三分之一。

    從生物學的角度講,這其實就是一種自然選擇。鼠疫是由“鼠疫桿菌”引起的,所以“黑死病”其實是人類和細菌之間的進化競爭,與豹子捕食羚羊並無本質的不同。

    按照進化的“正常”路徑,總會有一些人對這種細菌有抵抗力,那麼碰上這種時候,這些人的生存優勢就非常明顯,更容易把基因傳給子孫後代。

    當然,細菌也會進化,人類和細菌就是在這種進化競爭中此消彼長。如果人類搞不過細菌,整體被“團滅“也不是沒有可能。地球生命史上,整個種群被自然選擇“PASS”掉的例子很多,人類也沒有什麼特殊之處。

    這應該就是題主說的“正常”進化,但是看上去不怎麼討人喜歡。

    現代醫學發展起來以後,人類透過各種醫學手段、動用全社會力量對可能爆發的流行病嚴密防控、積極隔離治療。所以SARS也好、禽流感也好、埃博拉也好,都沒有造成大規模的爆發,這應該算是現代醫學影響了人類“正常”的進化。

    再比如天花病毒,在人類歷史上至少導致數億人死亡。如果按照“正常”的進化,這場人類免疫力和病毒之間的競爭可能還會持續數十萬年,死亡數百億人。但在1979年10月25日,世衛組織宣佈天花絕跡,人類徹底戰勝了天花。這是現代醫學改變“正常”進化的絕佳例子。

    現代醫學不光會改變人類的正常進化,還會改變其它生物的正常進化,比如濫用抗生素就導致細菌“加速”進化成了超級細菌。目前在這場生死競爭中,人類唯一剩下的武器只有科技力量。如果想要仰賴“正常”進化來對付超級細菌,那勢必又要以大量生命的死亡為代價。

    當然,以上所說的,都算是現代醫學對於正常進化的比較積極的影響,絕大多數情況下(濫用抗生素除外),對人類還是有好處的。但是像賀建奎之流,在時機遠未成熟的情況下,透過修改基因的辦法,來“強行”干預人類的正常進化,那就恐怕只能遺臭萬年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海綿寶寶撕破的褲子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