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水墨談
-
2 # A一安然
小時候看的是神奇夢幻,獲得的是快樂。長大後看的是內涵
知識,社會縮影,獲得的是政治,人文思想知織。成人以後所處層級,人的知識地位,社會環境不同,心償理解學習西遊記的內容價值,也是有所不同的。這時再看這部書就不是以精神娛樂為主了,實際上西遊記的作者是利用神化故事寫出了當時封建設會的狀況和人們的社會現實和理想。
-
3 # 真書門
這是正常的,就像小孩子吃奶,大人喝酒一樣。
妾發初覆額,折花門前劇。 郎騎竹馬來,繞床弄青梅。
小時候對愛情,情誼真誠就滿足愉悅,長大確是油柴米鹽,床頭打架床尾和,貧賤夫妻百事哀。等等,再騎著根木頭亂跑,那是不行的。
如果沒覺得不一樣,是因為沒在這方面研究探尋學習,把他當做一個美好的情感回憶儲存,沒什麼不對。
各自的角度,目的,思維,感官不同而已!
-
4 # 風語者11809019
小時候看熱鬧,打打殺殺很是過癮,幾乎每個暑假都要看一遍。而長大後看的就是故事了,人物背後的某些深層含義。或者說,西遊記作者吳承恩想表達的真實含義,一些社會現象。譬如,同樣是妖怪,有背景都沒被打死,自己修煉的野妖都被孫悟空打死等等一系列小時候看不到的事情
-
5 # 熊熊愛侃星
1.小時候看熱鬧,長大後看門道。
小的時候看《西遊記》就覺得裡面的妖怪很漂亮,孫悟空很機智,騰雲駕霧很帥!打妖怪很神奇!在長大了之後再去重溫就會發現,裡面的演員演技超好!比方說,孫悟空變成高小姐的模樣的時候;孫悟空被壓在五行山下那個渴望的眼神;唐僧趕走了孫悟空他的眼中的不捨與無奈;女兒國王送別唐僧時那個不捨的眼神。
主線很明確,意境也很唯美,以後看這集的時候沒什麼感覺,就是覺得他們兩個不能在一起,比較可惜。但是當我再次重溫時我發現了人生的意義:唐僧說過,他早已許身佛門,與大唐天子有諾在先,可能就是在告訴我們,有的時候,責任更重要。這就是瓊瑤思想不能夠在今天流行的原因之一。瓊瑤筆下的男女主可以為了愛情拋家棄國。或許小孩子看起來還覺得好玩兒,但是長大之後便會覺得莫名其妙。
2.《西遊記》則是幾代藝術家心血的沉澱,演員們用生命碰撞出來的藝術著作。無論是服裝的搭配,還是一顰一笑,一招一式都是借鑑了戲曲動作和舞蹈美學。
3.情懷。但我認為即使拋開情懷,《西遊記》依然可以流芳百世。因為這是一種審美能力。
你覺得呢?
-
6 # 魔天書院
長大了,當有了自己的人生閱歷和體悟之後,看西遊記或者回憶西遊記,瞬間就能明白,原來西遊記就是吳承恩,吳承恩就是西遊記。
西遊記中以唐三藏為中心,孫悟空,豬八戒,沙和尚三個人分別代表了人性的嗔,貪,痴,慢,疑等性格,透過取經之路,說明了人性中固有的缺陷不可避免,但是缺陷可以選擇,透過艱辛磨難,動心忍性,就可以達到摒棄私慾,獲得真我,得道成佛。佛是什麼,就是見性至命,達到自我圓滿的境界。
取經路,修行路,人生路,這也看出吳承恩歷經磨難挫折,方才體悟到人生真諦。
-
7 # 發友邦恆博植髮
喜歡看豬八戒的貪吃,只要豬八戒一出現,耳邊就會莫名的想起那一段搞笑的音樂,他就是隻自帶音效的豬,再其次就是想看看隔壁村的馬德華老師,也好給其他人吹吹牛,說這是我隔壁村的人,他是我什麼什麼親戚,就覺得好自豪。
最不願意看的就是三打白骨精,只要白骨精一出來,就恨的自己掉眼淚,氣死人了。其實現在再看,社會上的白骨精大有人在,但是像唐僧這樣的人已是遇不到了,都被騙怕了。
現在看西遊記看的是情懷,是他們的團隊,是唐僧作為領導的凝聚力,給你換一張餅,跟我走就有肉吃,能吃到肉就說明成功了,不成功也沒辦法,只能怪自己當時糊塗。現在再看孫悟空其實也是被逼無奈,有一身本事,但是沒有唐僧人脈關係硬,他的金箍就是現在在家等著吃飯的老婆孩子、爸爸媽媽,縱使你的理想再遠,也逃不出唐僧的金箍,他就是生活的壓力,沒有他就沒有飯吃。而豬八戒呢,每次都是他說要散夥,這麼不堅定的人都成佛了,只說明瞭一件事,順應時代要跟風,風來了你不想走都難,跟對團隊更重要。
回覆列表
一千個觀眾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
這句話用在這裡我覺得同樣適用,每一個因為價值觀,世界觀不一樣所以看到一個東西感受也是不一樣的,同樣的,長大以後,我們的想法,審美,知識跟閱歷都發生一定的改變,這個時候重新看西遊記感覺當然跟之前不一樣的。
之前看到妖精,會為唐僧緊張,而現在不會,因為知道他肯定不會被吃。
之前覺得豬八戒存在沒什麼用,但是現在知道他們是一個團隊,豬八戒也扮演一定的作用
除了這個之外,我們科技也在更新,之前的畫質跟現在也不一樣,觀看的時候也會有一定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