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李青大夫

    仿製藥,不能只仿製藥名,而不仿製質量。

    仿製藥是以原研藥為藍本,藥品成分、適應證、劑量等都是以模仿原研藥的仿製品。由於原研藥在申報專利時,核心的工藝內容是可以保密的,所以仿製藥不可能100%和原研藥一樣。

    WHO和世界各國都鼓勵生產仿製藥,使用仿製藥,目的是解決廣大患者的可及性,但前提是質量、療效和安全性與原研藥基本一致。

    那中國的仿製藥又是如何呢?

    一、先說藥的劑量

    我曾經治療過一個高血壓性腎臟病、輕度腎衰的患者,服用替米沙坦等治療,血壓仍居高不下。開始我納悶為什麼用的藥還可以,血壓卻降不下來,等他拿出用的藥讓我看,我才恍然大悟,原來問題出在劑量上!他用的是仿製的替米沙坦,每片劑量僅僅20mg,是原研藥劑量的1/4。

    原研的替米沙坦由德國的勃林格殷格翰製藥公司生產,商品名為“美卡素”,每片80mg。中國有許多藥廠仿製生產,都可以叫替米沙坦,但不能叫美卡素。也就是說,只有叫美卡素的替米沙坦是原研藥,其他名字的替米沙坦都是仿製藥。

    中國的仿製藥為了降價大多有一個訣竅,那就是劑量減半。比如,阿託伐他汀由美國輝瑞公司原研生產,商品名為立普妥,每片20mg,國內仿製的阿託伐他汀每片10mg;厄貝沙坦由法國的賽諾菲公司原研生產,商品名為安博維,每片150mg,國內仿製的厄貝沙坦每片75mg,諸如此類,等等等等。表面上看價格下來了,實際上是偷工減料的結果。

    每一片藥的劑量,並不是隨隨便便確定的,都是透過大量的實驗及試驗研究,確定下某一個劑量,這個劑量效果最好,副作用最小。所以說,原研藥的單片劑量應該是最佳劑量。

    沒有醫學知識的普通患者,很少注意單片藥的劑量,大多認為藥名一樣,即使不是一個廠家生產,藥效也應該一樣。仿製藥廠就是鑽了這個認識誤區的空子。比如降壓治療用美卡素,一天一片80mg正好,如果用仿製藥一片40mg效果肯定不好。即使用2片劑量達到80mg,療效也趕不上原研藥,何況仿製藥加倍後價格也不太便宜了。

    我見過好幾種仿製的替米沙坦,都是每片40mg,劑量已經減半了。而這個20mg的替米沙坦,又在這個劑量上減半,試想還有什麼療效。某些仿製藥廠投機鑽營之術無不用其極,所有的“智慧”都用到這裡,就是從不考慮患者的利益。

    二、再說藥效。

    據製藥業內人士估計,70%以上的中國產仿製藥藥效與原研藥存在差距,而食藥監總局藥品認證管理中心處長李正奇撰文稱,中國產仿製藥總體質量比原研藥相差很遠,有的甚至是無效藥。

    一位浙江藥企研發主管曾經表示,有的藥企為節省成本,在藥品審批環節,向監管部門申報質量較高的輔料,進入生產環節後,就更換為廉價、質次的輔料。

    這樣做很中國,大家都懂得。

    三、藥品的安全性。

    療效與安全性是藥品的兩大屬性。沒有療效肯定不是好藥,有效但不安全,用藥後對身體帶來更多的傷害,同樣也不是好藥。

    最近一段時間,中國藥企的壞訊息不斷,整體安全性堪憂。一位藥業資深人士表示,數量眾多的小藥企為了得到藥品批號,往往鋌而走險,修改試驗資料,最後獲得批准。試想,這些藥企生產的藥品有何安全性可言?

    小藥企如此,大藥企也好不到哪裡。最近幾天的訊息,先是東北某上市企業生產的狂犬病疫苗篡改資料,再是浙江上市企業華海藥業生產的原料藥中檢出致癌物。

    更為打臉的是,上個月4號,華海藥業釋出公告稱,該公司產品收到國家藥監局核准並率先簽發透過“一致性評價”。時隔一個月,EMA(歐洲藥品管理局)就在7月5日釋出公告稱,從華海藥業生產的纈沙坦原料藥中檢出一種名叫N-二甲基亞硝胺(NDMA)的致癌物。

    作為一個一致性評價優先審評並快速透過的品種,卻被別人查出問題,這不能不說是對製藥企業及藥審中心一個莫大的諷刺。

    一個業內人士曾經開玩笑說,仿製藥就是“合法的假藥”。話雖難聽,但並不是毫無道理。

    仿製別人的東西,不能只是仿製藥名,更要很好仿製別人的藥量、藥效和安全性,否則,這和詐騙有什麼區別?

    四、後記

    每次說原研藥好,中國產仿製藥不好,總會招來謾罵聲,“崇洋媚外”、“不愛國”之類的話不絕於耳。首先,這些坑人的藥企不但不能代表祖國,反而給祖國抹黑;其次,他們修改技術資料,也修改財務資料,偷稅漏稅給國家創造不了什麼貢獻;第三,他們不為國、不為民考慮,為什麼還有愛他們?

    還有,作為全球最大的藥品消費市場,諾大的國家竟然沒有自己的原研藥,幾千家藥企靠仿製人家的品種生存,而且還不正經仿製,偷工減料,坑害同胞。不要嘲笑燒錢也進不了世界盃的國足,和國足相比,藥企也強不到哪去!

  • 2 # 凱恩斯

    國內的概念,原研藥並非專利藥,其對應專案是仿製藥。仿製藥從概念上面看是合法的,其對應的是專利期已經到期的原研藥。從概念上看,如果是專利藥,那麼其沒有對應的仿製藥製劑。而專利藥到期之後就成為了原研藥,從而就會出現與之競爭的仿製藥。

    其一:如果將原研藥作為專利到期藥物的理解。其相比於仿製藥的優勢比較明顯。專利到期了,並不表示配套工藝和藥物隱含提純技術資料公開,仿製藥依然要透過逆向工程或者一些手段來對原研藥進行分析,這個投入明顯比原研藥當初產生時候低。同樣的,其純度或者說一些配套工藝,也經常不求甚解。這導致了在之前中國仿製藥的藥效經常達不到原研藥的水平,而且經常由於純度和工藝問題廣受詬病。但是理論上,仿製藥是可以和原研藥做的一樣好。所以為了激勵企業品質競爭,國家進行了仿製藥一致性評價。也就是將原研藥作為一個標杆,療效達不到的仿製藥你就不用在市場上混了。

    其二:仿製藥研發投入當然比較少。而原研藥也已經在市場上賺了很多錢,因為有專利期保護。理論上,如果仿製藥療效可以,他們該賣一樣的價錢,這沒有問題。然而這裡面有個品牌效應,患者有意無意的受這一點影響。你想,一致性評價的目標就是原研藥,也就是專利藥的療效在患者意識中小於等於原研藥。在資訊不對稱及不求甚解的情況下,是多支付一點錢買療效穩定,還是少支付一點追求價效比,各有需求。

    其三:me-best嚴格意義上是一種改進,也就是說如果仿製藥超過了原來藥物的療效,他就升級為另一個新藥,並且成為另一種原研藥。這是站在巨人肩膀上的創新。也就是說,患者對於仿製藥療效不會大於原研藥這一點,是正確的。因為更好的仿製會有更好的專利獎勵。

    其四:個人覺得,按照經濟能力選擇,不要對仿製藥吹毛求疵。有經濟能力,儘量支援原研藥,支援人類整體福利提升。研發畢竟燒錢。

  • 3 # 用藥諮詢室

    原研藥和仿製藥的區別,好比大廚和菜鳥做的菜,比如大眾川菜魚香雞絲,原料都一樣,胡蘿蔔,青椒,雞,做出來裝盤後都叫魚香雞絲,但是刀功,火候,作料,先下哪個菜,後下哪個菜的順序,可能都不太一樣,再細分,雞是土雞還是養雞場的雞,青椒是去了籽和筋的還是沒去,,這樣一比較,做出來的味道,當然也不一樣。擺到餐桌上,作為一盤菜,好賴都能就飯,一般人不挑的,都還可以湊合吃,要是遇見老饕,估計就難以下嚥

  • 4 # 家庭醫生線上

      今天咱們談談:同一品種,原研藥和仿製藥的區別是什麼?

      首先了解一下什麼是專利藥、原研藥和仿製藥?

      早在2017年10月24日,國家食藥品監管總局連發兩文,解釋了什麼是專利藥、原研藥和仿製藥。

      檔案中明確,專利藥是指在全球最先提出申請,並獲得專利保護的藥品,一般有20年的保護期,其他企業不得仿製;原研藥即過了專利期、由原生產商生產的藥品;仿製藥則是指專利藥過了保護期,其他企業均可仿製的藥品。

      那麼,原研藥和仿製藥區別是什麼?由於上述的不同,原研藥和仿製藥區別必然是價格上懸殊。究其原因,簡單的說研發成本不同:

      1、原研藥上市一般要經過以下階段:立項(4個月)——臨床前研究(9-24個月)——臨床研究申請(大於1年)——臨床試驗批件——臨床研究(3-5年)——生產申請(1年-n年)——受理通知書後稽核和現場考察——獲批生產上市(約6個月)——監測期。這也是為什麼原研藥會被成為“天價藥”的原因,期間投入的成本需要一定時間才能收回的。

      2、仿製藥儘管是與原研藥在劑量、安全性和效力、質量、作用以及適應症上相同或相似的一種仿製品,但是,仿製藥僅複製原研藥的主要分子結構,省時省資省力,研發成本低,因此價格不高,可提高患者對藥品的可獲得性。

      綜上所述,原研藥和仿製藥有區別,但仿製藥通常用來與原研藥互換使用。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提出,仿製藥是與被仿製藥具有相同的活性成分、劑型、給藥途徑和治療作用的替代藥品,具有降低醫療支出,提高藥品可及性,提升醫療服務水平等重要經濟和社會效益。因而,理論上,已被證明生物等效的仿製藥是可以與原研藥互換使用的。

  • 5 # 豬扒界娛樂

    用甘地夫人一句話解釋:我認為,在一個良好的世界秩序中,醫藥發現應該是沒有專利的,不應該從人的生與死之間謀取暴利!

    因為電影《我不是藥神》的爆火,讓很多人知道了印度仿製藥的存在。

    就和電影《我不是藥神》裡說的一樣,印度是窮人的藥房。

    印度是全球最大的仿製藥供應國,佔全球仿製藥出口量的20%。他們生產出來治療各種癌症的仿製藥藥效幾乎和正版的一樣,但價格卻不到正版藥的三分之一。

    在講印度仿製藥前,先給大家說下專利藥和仿製藥的區別。

    專利藥的研發商最先確定該藥的化學組分,為檢測藥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研發商會先在動物或是器官上做試驗,然後再在人體上進行試驗,這一系列操作未完成前,研發商也不能確定專利藥的具體藥效是什麼。

    當藥效、安全性、臨床反應等資訊被調查清楚後,藥物就可以進入市場。同時研發該藥物的廠商也會獲得專利保護,專利有效期約20年,期間專利藥廠商獨佔該藥市場。

    而仿製藥必須要等專利藥過了約20年的保護期才可以進入市場。

    因為專利藥早就被研究過了,仿製藥廠商也就沒必要再花錢花精力去重新研究一遍,但仿製藥在進入市場前,必須要透過質檢來確保仿製藥的藥效、安全性和專利藥一致。

    也就是說專利藥和仿製藥除了成本幾乎沒有差別,對於那些負擔不起高價專利藥的患者來說,仿製藥就成了他們的救命稻草。

    印度新德里最好的公立醫院對面有一條仿製藥品街,許多當地人在醫院看完病就會拿著處方到對面藥店買藥,醫院不是沒有藥賣,而是價格太高他們接受不了。

    就拿電影《我不是藥神》裡的治療粒細胞白血病藥物格列衛(Glivec)舉例,一瓶標價為8400盧比(約合人民幣816元),在藥房買只需1900盧比(約合人民幣184元),而且印度藥房還能還價。

    在藥品街上,幾乎每家藥房門口都排著長隊,藥房雖然醒目標識著沒有醫生開的處方不能買藥,但這標語幾乎就是個擺設,即便你沒有醫生開的處方照樣能在藥房買到藥。

    印度仿製藥之所以那麼便宜,是因為印度的土地、勞動力、裝置都比較廉價,一條印度生產線成本比西方國家低40%,勞動力成本也只有西方國家的一半。

    而且仿製藥也不用像專利藥那樣,需要投入大量時間和金錢去做試驗,節約了研發成本。

    我不知道把這比作抄作業合不合適,但仿製藥廠商給我的感覺就是這樣的。

    把人辛辛苦苦完成的作業,花幾分鐘抄一下就得到了同樣的分數。

    辛苦做作業的人當然不服,這些專利藥的研發商自然也不樂意。

    各個國家的製藥企業都對印度仿製藥表達了不滿,甚至多次起訴,但都被印度政府打哈哈給 “ 糊弄 ” 了過去。

    因為印度政府對國內仿製藥一直都是支援和鼓勵的態度,甚至立法去支援國內仿製藥業的發展。

    1947年,印度實現國家獨立,但那時印度醫藥市場80%以上都被跨國藥企控制,在西方製藥壟斷、國內又沒有能力自主研發專利藥的情況下,印度患者為治病只能去買高價專利藥,但一般人根本負擔不起。

    這時候,仿製藥就出現了。

    印度商人巴伊·莫漢·辛格仿製了當時沒在印度註冊專利的瑞士羅氏公司的一種鎮靜劑 “ 苯甲二氮 ”,他將藥品重新包裝,換了個新名字,比專利藥低好幾倍的價格放入市場銷售。

    第一年辛格創立的蘭博西實驗室公司靠仿製藥就賺了100多萬美元,而且很快,辛格的公司就發展成了印度最大的製藥廠。

    有資料顯示印度仿製藥利潤空間高達98%。

    仿製藥業又能賺錢又能救這些吃不起高價藥患者的命,印度政府怎能不支援。

    1970年,印度頒佈新的《專利法》,允許印度製藥公司仿製生產任意一種藥品,只要生產工藝上與其有區別就行。

    1995年,印度被迫無奈加入WTO(世界貿易組織),簽訂了《與貿易有關的智慧財產權協定(TRIPS)》。

    在此期間,印度曾多次修改其《專利法》。

    為藥物提供專利保護,部分仿製藥業也開始被禁止。

    但印度政府始終為國內仿製藥業留了後路,比如專利保護僅對1995年以後發明的新藥或經改進後能大幅度提高療效的藥物提供保護。

    可以以 “ 你家藥物定價太貴,我們吃不起,只能做仿製藥 ” 為由,對藥物執行 “ 強制專利許可 ”。

    被稱之為世界藥房的印度,製藥業發達這點是母庸質疑的,但仿製藥的盛行,網友們對其卻有很大的爭議。

    有說仿製藥好的,給窮人帶來生的希望。

    也有說仿製藥的出現打亂了研發商的市場,讓研發專利藥的人賺不到錢,也就沒有能力再去研發新藥,到時候會害死更多的人。

    沒法說誰錯,因為身份和處境的不同,對待仿製藥的看法也不同。

    患者的求生欲和研發商的心血,真的很難去給仿製藥的存在下個好或壞的定義...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有人寧願去超市買貴菜,也不買路邊菜攤的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