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教育小話

    曾經有位教育界的專家指出:貧窮不會帶來教育的失敗,但精神的虐待一定會製造一個問題兒童。

    有很多的家長總是把孩子的任性、不聽話等問題歸咎於孩子身上,其實每一個問題兒童的背後,必有一個問題父母。孩子的問題,幾乎都是家長的問題,只是很多父母不願意去承認是自己的問題,總是想盡各種辦法修理孩子。遇到問題,非打即罵,要不就是恐嚇式教育,再有靈性的孩子,如果遭受了精神虐待後,都有可能會消極、悲觀的面對這個世界。

    有句話說得很好:每一種性格缺陷都是由童年的不幸造成的。

    什麼樣的環境,造就什麼樣的孩子。愛發脾氣的父母,教育出的孩子也容易叛逆、多疑敏感、心裡脆弱,孩子長大後,脾氣也會很容易變得很暴躁。

    我老公就是個很好的例子,他小的時候非常淘氣難管,我公公當時在外地工作,回家的時候很少,回家後看到不聽話,非打即罵,後來我公公居然用繩子把他綁起來打,可這也並沒有打服變乖,從小學開始就在學校天天打架,家長老師不知道找了多少次,我公公不是打就是罵,從來不會好好溝通,以至於我老公從中學開始就逃學,好不容易勉強上完大學,可以說,我老公現在的脾氣,性格,百分之八十複製了我公公,現在的脾氣也是一樣的暴躁,但是,有一點很好,他經歷的一切,不想他的孩子在經歷,對孩子他是最有耐心的一個,雖然有時候被惹得生氣了,也會吼兩句,但是從沒打過孩子。脾氣被孩子磨練的比以前強太多了。

    父母的思想教育總是陷入一種奇怪的思維慣性,

    他們認為吼孩子沒用,就得罵,罵的“力度”不夠,就得打,實際上他不知道自己方向搞反了,力度越大情況越糟。

    人的成長是一個不斷自我反省、自我糾錯的過程,我們應尊重孩子享受這個過程的權利。

    該怎樣和孩子溝通,教育孩子?

    1,把發脾氣換做溝通

    隨便發脾氣就像到處扔垃圾,是非常不好的行為。孩子不應該成為我們負面情緒的垃圾桶,與其發火動怒,不如好好溝通。

    比如看到孩子作業沒寫完,不要一看到就火冒三丈:你怎麼還沒寫?天天就知道玩!等等,如果你想要達到想要的效果,你可以這樣說:你沒有按時完成作業,我真的很難過。如果你能在半小時內把作業寫完,我會覺得很開心。

    直接的表達自己的意願,和如果孩子這樣做,自己的情緒和感受,讓感情自然順利的流動。這樣做,孩子更容易接受父母的建議。

    2,學會管理自己的情緒

    學會管理自己的情緒,認識到:我自己情緒管理的不好,和孩子無關。

    我曾經有段時間就是,當父母的都知道,總是和孩子在一起寫作業,沒有不發火的,脾氣總是壓抑著,也不是辦法,後來我發現了一個小辦法,就是凡遇到不順心的事,就對著電腦或筆記本,把心裡的想法敲出來。和孩子寫作業時,也可以用筆寫下來,等把所有的怒氣、怨氣、壞脾氣一股腦寫出來後,心中也就平息了許多。

    3、學會理解孩子的內心

    當一個人生氣、發怒時,只要給他一個有力的擁抱,並用心傾聽、肯定他的感受,就能夠給對方帶去力量和安慰,對方的情緒一旦釋放出來,表達出來,也就自然會平靜和溫和了。對於孩子也是如此。孩子做錯了事、受了委屈後,不要立刻去指責、埋怨和打罵,而是被理解和傾聽,當孩子把內心的垃圾倒出來後,才能真正裝得進你的良言和教誨。

    4,要做到父母心中無怒火

    父母心中無怒火,孩子脾氣就發不起來。記得有次孩子火急火燎的要出去玩,我跟她說等媽媽收拾完家務才能去,可孩子不聽,不但哭,還扔我的衣服,正好被我看到,用眼睛瞪他,他也反過來瞪我。他的舉動令我非常憤怒,想吼他不聽話,可我忍住了沒發火,繼續若無其事的打掃衛生。

    接下來孩子可能知道錯了。出去後,我對他剛才的舉動隻字不提,他反而比往常任何時候都有挺話,不亂跑也不要這個要那個了。看到孩子的反常表現,我突然感覺到剋制脾氣是對的。

    脾氣的對持就像拔河比賽,對方的不妥協,那一定是以你的堅持不懈為前提的,如果想讓對方放棄,最好的辦法是自己先放手:父母心中無怒火,孩子的脾氣就發不起來。

    5,與其發脾氣,不如傳遞正能量

    父母若不和孩子發脾氣、逞強,遇事有定力、會變通,孩子學到的也是這些智慧。

    一次單位臨時開會,我把孩子送給鄰居照看。當看到鄰居阿姨對著自己孩子的淘氣大吵大吼批評責罵仍不起作用時,我家六歲孩子對阿姨說:“你不應該那樣無緣無故的批評他,他會很難受的,你應該跟他一起想辦法呀。”我回來後,鄰居忍不住的跟我說:“你這孩子真懂事,不僅嘴巴會講,還會出主意、善動腦筋,比我家孩子懂事。”後來我家孩子又跟阿姨說:“我媽媽從來都不對我發脾氣。”回想起來,我確實很少對孩子發火,即使她犯錯、頑劣淘氣,我多數情況下都忍著不怒,然後跟她一起動腦筋、想辦法。

    正因如此,我的孩子也學會了用同樣的方法去解決問題。孩子遇到事情不是透過動怒、發脾氣來解決,而是擁有了解決問題的意識和想法。

    如果你只會發火、發脾氣去對待,孩子從你這裡能學會什麼呢?除了發火、實施暴力外,沒有任何受益。沒有脾氣的胸腔,才能裝滿愛的教育,有時候孩子叛逆、不聽話甚至頂嘴,要看到本質原因。

    最後,祝願每一位父母都能擁有好脾氣,每個家庭都有好氛圍,每個孩子都能健康成長、擁有快樂的童年。

  • 2 # 淅爸育兒記

    事情是這樣的:

    前幾天,安徽一個11歲男孩揹著一書包遊戲卡片走進警局“自首”。因為男孩愛玩遊戲卡片,於是用零用錢買了近500張遊戲卡,媽媽發現後怕他玩遊戲成癮,於是 “恐嚇”他購買卡片違法,要他到派出所“自首”。

    很多人當成一個段子來看,有理解媽媽做法的,也有同情孩子的,但重點是,這樣的一次教育是讓孩子印象深刻了,但孩子對媽媽的信任再一次的破滅了。

    兒童時代四大陰影:拿針管扎孩子的醫生,收廢品順便拐孩子的老人,藏在黑暗角落裡吃孩子的妖怪,專抓不聽話孩子的警察叔叔……

    喜歡用“恐嚇”的方式教育孩子聽話的家長不少見,因為這種方式可以讓孩子馬上變乖,堪稱育兒捷徑,但是走捷徑,是要付出代價的。

    代價1:越“嚇”越懦弱

    一份關於恐嚇教育法的研究報告指出:恐嚇式教育法對受害者的長期性影響不但存在,而且它會明顯的阻礙受教育者長大後的社會性行為,具有潛在的消極一面。

    也有心理學的研究結果顯示,被嚇唬過的孩子,會變得非常容易緊張,長時間的緊張,還會讓孩子產生泛化現象,遇到讓他緊張的事情就會出現恐慌或者幻聽,缺乏安全感。

    代價2:存在安全隱患

    從社會認知上來說,恐嚇式教育很容易讓那些善良的人變成孩子心中的魔鬼。比如,警察,醫生,老師……

    有人做過一個調查:在被拐賣的幼兒中,相當一部分有機會逃跑或是遇到警察,但是,由於他們的父母親人經常性以警察嚇唬他們,人販子正好利用了這一點,使得小朋友因為畏懼警察而不敢開口求助,失去回到親人身邊的機會。

    更令人擔心的是,孩子們不僅不信任警察,還更容易“信賴”陌生人。

    之前,一個4歲的女童迷路,對於幫助她的好心陌生人毫不設防,但是看到警察卻哭鬧不止。

    孩子害怕醫生,生病了不敢告訴家長,從而病情加重,有的甚至患上了暈針的毛病。

    孩子害怕老師,不喜歡去學校,從而厭學。

    代價3:形成極端性格

    心理學家托馬斯·戈登指出:“家長持續利用手中權力控制幼童,會造成一個不可避免的後果,即你永遠不知道該如何影響他們。”

    被家長恐嚇過的孩子,很可能會摸清家長的“套路”,發現父母不過是在嚇唬他們,那麼他們心中便不會再有所畏懼,甚至變成天不怕地不怕的極端性格,最終家長沒有辦法再對孩子進行影響。

    說到底,喜歡用嚇唬方式教育孩子,大多是因為家長“懶”。懶的聽孩子說話,懶得給孩子講道理。所以用嚇唬的方式,快速而有效。

    如果家長能靜下心來,以孩子的視角看待事物,耐心傾聽孩子的需求,給孩子愛和規則,減少嚇唬,就能為孩子營造一個穩定、幸福、充滿安全感的成長環境。

    那遇到不聽話的孩子該怎麼處理呢?

    正面引導,足夠陪伴

    不要說“你再不聽話,就讓**把你抓去。”、你在這樣,我就**”……不要在外面訓斥孩子,也不要丟他們自己一個人。

    正面引導,正面告訴孩子什麼是錯誤的行為,應該如何去改正才是對的,建立孩子正確的是非觀。

    足夠的陪伴,不是陪著上興趣班、做作業,而是要按照孩子的期望,或者和孩子一起商量決定,去做都想去做的事情,進行高質量的陪伴。如去博物館、遊樂園、郊遊等。

    給予孩子足夠的空間

    美國明尼蘇達大學教育心理學主任託倫斯研究發現,創造力高的兒童多數具有三個特點:

    ①頑皮、淘氣、荒唐和放蕩不羈;

    ②所作所為時逾常規;

    可見,孩子們的反抗行為不僅正常,而且很有可能你家的孩子就是一個非常有創造的小天才。

    孩子的行為很可能是在告訴我們,他們喜歡什麼,興趣是什麼。給孩子足夠的空間去嘗試,會發現孩子更多潛能。

    與孩子建立好規則

    首先堅定地告訴孩子,爸爸媽媽永遠愛他。

    但是父母的愛不是沒有原則的愛,如果孩子做錯了事情,需要學會自我負責。讓孩子明白,事物都有邊界,做事情不能在邊界外。

    可以跟孩子進行交流,一起制定規則表並貼在牆上,設定好獎懲規則,增強孩子的自覺性和自我約束力。

    父母控制自己的情緒

    隨著孩子不斷的成長,開始慢慢有了自主意識,他們開始思考、探索,這是成長的必經階段。

    家長在說話前,停頓幾秒鐘,把那些可能傷害孩子的話從自己的腦海中剔除,給孩子更多的耐心。

    孩子犯錯誤時,不要急著去批評,去威脅,而是站在孩子的角度,多跟孩子溝通為什麼這麼做,學會諒解。

    武志紅說:“父母能給孩子最寶貴的財富,是無條件的愛,而不是“教育”。

    成長路上,孩子需要的是愛、掌聲、正確的導向,唯獨不需要恐懼。

  • 3 # 皮球兒媽媽

    孩子帶玩具到警察局自首這件事是前幾日網上的一個事件,大概訊息就是孩子的媽媽為了不讓孩子玩遊戲,怕孩子玩遊戲上癮,謊稱玩遊戲是犯法的。孩子信以為真揹著一書包的遊戲卡去警局自首。在民警瞭解事情經過後,對孩子玩遊戲的行為進行了教育,並且批評了媽媽的行為。

    其實從古至今我們都經歷過或者實行過恐嚇教育的行為。比如門外有大壞蛋,晚上外邊會有大灰狼,馬路上很多抓小孩子的等等。這類的恐嚇式教育我們從小耳濡目染。但是這樣其實無論是從教育上講還是孩子心理健康方面都是不好的事情。

    愛孩子就應該教給他明辨是非,而不是用恐嚇、嚇唬來哄騙孩子。年紀小的孩子,他們出於對長輩的信任無論長輩說什麼他們都會相信。但是長期被恐嚇的孩子,心理上缺乏安全感,性格也會更內向,膽小。心理學家告訴我們,這類處於恐懼壓力下的孩子,容易形成優柔寡斷甚至抑鬱的性格。這樣的恐嚇式教育只會適得其反。所以孩子我們只應該去愛、去呵護、去教育,而不是去嚇他們,讓他們恐慌。

    你想了解的兒童心理、親子關係、兒童成長髮育、家庭教育、母乳餵養、疾病護理,都能在這裡找到答案。

  • 4 # 您的健康教育生活顧問

    你好這位朋友!

    中國式的教育就是有諸多問題的。中國式的教育中不但有各類恐嚇式的教育(比如用警察、乞丐、清潔工、農民等),還有暴力式教育(也就是很多家長說的“打你是為了你好!”),欺騙式教育、物質誘導式教育等,缺乏人性教育、激勵式教育、興趣式教育、啟發和引導式教育、健康教育、安全教育、生存教育、財富教育、對自然和社會正確認知的教育,以及責任感和價值觀的教育等,所以,形成了現在社會中出現的“啃老族”、“月光族”等,有成人的身體而只是兒童心態和心理的,我稱之為“健全的殘疾人”和“現代的原始人”的人群,這樣的人群和狀況在我們國家和社會里越來越多,未來將會嚴重影響中國的進步和發展,這也就是現在國家在從全方位改變教育的原因。

    我自己在很多年前就發現由於自己的教育理念和能力以及方式方法不足,就會在教育自己孩子的時候出現問題,因為,之前就發現很多家長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由於自己的不足,使得孩子和家長都很痛苦,談到教育很多家長都是非常無奈和無助,其實,這就是我們做家長的平時缺乏學習的緣故。故此,2008年我孩子準備中考了,我自己就自費學習心理諮詢師,不是為了解決別人的問題,而是為了解決自己的問題,以便更好的幫助自己的孩子。十幾年前曾應邀在蘭州廣播電臺《家有兒女》節目組,和電視臺做家庭教育方面的嘉賓時,我就說孩子是家長的一面鏡子,孩子出現的問題就是家長的問題。

    我根據自己教育孩子和這些年來做家庭教育指導工作的經驗,給家長們提一些建議:

    第一、想要教育好孩子,請先教育好自己,做家長的經常與孩子一起看書;

    第二、先不要讓孩子承擔過重的學習壓力(特別是小學生),應該先讓孩子在生活中和成長過程中有快樂、有健康、有興趣、有探究欲;

    第三、讓孩子在我們家長的引導和帶領下熱愛生活,懂得為自己、為家庭負責任;

    第四、父母親帶頭鍛鍊身體、尊重自己和他人、孝敬老人,並積極參與各類社會活動,讓孩子懂得尊重自己、逐步認知社會和自然,並設計自己未來的生活方向;

    第五、做父母的不當著孩子的面撒謊、不玩手機遊戲、謙和不粗暴、有擔當、有上進心、有目標和方向,並多關愛家人、多快樂的幹家務活,孩子就會學會快樂的生活,養成良好的習慣和高尚的品德。

    綜上所述,我們的孩子就不迷茫、就不會沉湎於手機和遊戲中,就會為了自己的目標和方向而學習,就會合理安排好自己的時間和生活,就會快樂健康的生活。我們的民族才會有希望、我們的家庭就會和睦幸福、我們的國家才能偉大復興!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公共關係發展的時期中的前兩個階段代表人物及代表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