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日月星辰8877
-
2 # 跪射俑
天主教
1.隱修院修會
從隱修休會發展而來,後逐漸發展到有組織的集體隱修,遵守統一的規章制度的基督教教會。主要包括本篤會、苦修會、克呂尼修會、西多會、加爾都西會等。
本篤會:529年,本篤(一譯尼狄克)在義大利中部卡西諾山建造了第一座本篤會修院。主要規定包括 “ 發三願”和詠唱“大日課”。該會規成為天主教修會制度的範本。
克呂尼修會:本篤會的一個分支,又稱“重整本篤會”。該修會要求恢復本篤修道團嚴格的規矩,培育個人屬靈的生活。史稱“克呂尼修院改革運動”。
2.托缽修會
亦稱“乞食修會”,始於13世紀。規定不置恆產,會士以託缽乞食為生。開始時,僅包括方濟各會、多明我會、加爾默羅會、奧斯定會,15世紀後,續有增加。
方濟各會:又譯法蘭西斯派、小兄弟會。該會會規要求會士必須效忠教皇,並提倡過清貧生活,衣麻跣足,託缽行乞。會士間彼此互稱“小兄弟”。
多明我會:又譯多米尼克派、佈道兄弟會。該會以佈道為宗旨,著重勸化異教徒和排斥異端,主要在城市的中上階層傳教。
3.耶穌會
該會反對宗教改革運動,仿效軍隊編成半軍事性的組織,紀律森嚴,機構嚴密。正式會士需發四願,並對會士進行長期的靈性訓練和知識培養,也鼓勵信徒為保衛天主教的利益進入世界。
東正教
1.君士坦丁正教會
最古老的自主正教會之一。4世紀在君士坦丁堡主教區基礎上形成。7世紀開始在正教中起領導作用,使正教傳入東歐和東南歐各國。後因奧斯曼土耳其的侵入,逐漸失勢,僅保留有普世牧首的榮譽首席地位。 [38]
2.亞歷山大里亞正教會
最古老的自主正教會之一,因埃及北部名城亞歷山大而得名。現牧首尊稱“亞歷山大里亞和全非牧首”,府邸在亞歷山大。
3.安提阿正教會
最古老的自主正教會之一。因敘利亞古都安提阿而得名。現牧首尊稱安提阿和全東方牧首,是由聖主教公會和組成全體大會的平信徒代表秘密選出,府邸在大馬士革。
4.耶路撒冷正教會
最古老的自主正教會之一。因基督教誕生地耶路撒冷聖城而得名。其教會被稱為所有教會之母。其職能之一是保護巴勒斯坦聖地。現牧首尊稱為“耶路撒冷聖城和全巴勒斯坦牧首”。
5.希臘正教會
亦稱“埃拉多斯正教會”。為希臘國教。源於1世紀下半葉保羅的傳教活動,4世紀起受君士坦丁堡管轄,19世紀中葉,君士坦丁堡教會教會承認其自主地位。大主教府邸設在雅典。
6.俄羅斯正教會
俄羅斯最大的正教組織。11世紀成立,原屬君士坦丁堡牧首管轄,16世紀宣佈自主。自主後的教會進行了改革,統一了禮儀,修訂了俄譯本《聖經》,後又取消牧首制改為主教公會制。1943年牧首制恢復。現為正教中最大的自主教會。
新教
1.路德宗
亦稱“信義宗”。因以馬丁·路德的宗教學說為依據的各派思想的統稱。,強調“因信稱義”,認為人的得救在於信仰上帝,強調《聖經》的權威高於教會的權威,主張建立不受羅馬教廷管轄的民族教會,採用民族語言和禮儀的形式。 [1]
2.加爾文宗
亦稱“歸正宗”、“長老宗”。因以加爾文的宗教學說為依據的各派思想的統稱。主張《聖經》是信仰的唯一根據和權威,強調因信稱義,宣揚上帝預定,並在教會建立長老制。
3.安立甘宗
即“聖公會”。16世紀30年代,從羅馬教會中獨立出來,但在教義、禮儀、組織制度等方面則保留了天主教會的大部分傳統。同時也具有新教的基本信仰如堅持《聖經》為教義的最高權威等。
4.公理宗
採用公理制形式。公理會的多數教派採用正統加爾文派的觀點,強調信仰自由、個人與上帝的聖約。主張各教堂獨立自主,由教徒公眾管理;教徒行政上沒有各級總機構,只有團契聯誼組織。
5.浸禮宗
17世紀初,浸禮宗從英國清教徒獨立派中分離出來的一派。反對嬰兒受洗,堅持成人施洗;主張全浸符合《聖經》原則,是合法的洗禮方式。
6.衛斯理宗
又稱“循道宗”。其主要是以約翰·衛斯理的宗教思想為依據的各教會的統稱。主要包括:衛理公會、中華基督教衛理公會、循道公會、聖道公會等。
7.靈恩派
靈恩派,即聖靈降臨派。強調基督是上帝啟示的中心,聖靈的位格是建立在與聖父聖子的關係之上,所以聖靈不只是聖靈本身,同時也是聖父的靈和聖子的靈。
8.福音派
亦稱“新福音派”。強調耶穌基督福音、個人悔改得救、以聖經為唯一信仰基礎的基督教新教教會及其信徒的通稱。福音派是在中國影響較大的基督教派之一。
-
3 # 俯首豔陽天
真正屬於基督的教會和信仰從古至今只有一種。但被稱為基督教的卻有很多種,以至於從古到今都很難統計到底有多少種。但不管分多少種,總會有人會按照自己的需要去選擇信哪種。這樣,就導致各種各樣的所謂的基督教一直存在下來了。
不管哪行哪業,都適合一句話,那就是內行看門道,外行看熱鬧。聖經中有段話說:“只有 神藉著聖靈向我們顯明瞭,因為聖靈參透萬事,就是 神深奧的事也參透了。除了在人裡頭的靈,誰知道人的事?像這樣,除了 神的靈,也沒有人知道 神的事。我們所領受的,並不是世上的靈,乃是從 神來的靈,叫我們能知道 神開恩賜給我們的事。並且我們講說這些事,不是用人智慧所指教的言語,乃是用聖靈所指教的言語,將屬靈的話解釋屬靈的事(或作“將屬靈的事講與屬靈的人”)。然而,屬血氣的人不領會 神聖靈的事,反倒以為愚拙,並且不能知道,因為這些事惟有屬靈的人才能看透。屬靈的人能看透萬事,卻沒有一人能看透了他。”這段話可以說是為真正的基督信仰做了一種詮釋,現象上的基督教林林總總五花八門。但真實的基督信仰唯有神的靈施恩才能產生,凡是透過認真讀聖經而開竅認識獨一的真神和獨一的救主耶穌基督的,就是真信徒,他的信仰就是真信仰。這樣的真信仰只有一種!
研究現象中的基督教分多少種是沒有多大意義的,因為現象往往會引人誤入歧途,陷入種種困惑。要想了解基督信仰,就要用心去讀最好的翻譯版本的聖經,中文和合本聖經是漢語聖經中最權威的版本。瞭解多少種基督教都是花架子,唯獨在聖經上先下功夫才是最好的根基。
-
4 # 愛的印記
基督教從古至今只有一個,也只能有一個,因為教會是基督的身體,基督的身體怎麼會有幾個哪?今天我們看見的那些宗派其實都是打著基督名義的宗教。
回覆列表
主要分為三大宗派,。各宗派下又分為不同的教會:
一、天主教
1.隱修院修會
從隱修休會發展而來,後逐漸發展到有組織的集體隱修,遵守統一的規章制度的基督教教會。主要包括本篤會、苦修會、克呂尼修會、西多會、加爾都西會等。
2.托缽修會
亦稱“乞食修會”,始於13世紀。規定不置恆產,會士以託缽乞食為生。開始時,僅包括方濟各會、多明我會、加爾默羅會、奧斯定會,15世紀後,續有增加。
3.耶穌會
該會反對宗教改革運動,仿效軍隊編成半軍事性的組織,紀律森嚴,機構嚴密。正式會士需發四願,並對會士進行長期的靈性訓練和知識培養,也鼓勵信徒為保衛天主教的利益進入世界。
二、(東)正教
1.君士坦丁正教會
最古老的自主正教會之一。4世紀在君士坦丁堡主教區基礎上形成。7世紀開始在正教中起領導作用,使正教傳入東歐和東南歐各國。後因奧斯曼土耳其的侵入,逐漸失勢,僅保留有普世牧首的榮譽首席地位。
2.亞歷山大里亞正教會
最古老的自主正教會之一,因埃及北部名城亞歷山大而得名。現牧首尊稱“亞歷山大里亞和全非牧首”,府邸在亞歷山大。
3.安提阿正教會
最古老的自主正教會之一。因敘利亞古都安提阿而得名。現牧首尊稱安提阿和全東方牧首,是由聖主教公會和組成全體大會的平信徒代表秘密選出,府邸在大馬士革。
4.耶路撒冷正教會
最古老的自主正教會之一。因基督教誕生地耶路撒冷聖城而得名。其教會被稱為所有教會之母。其職能之一是保護巴勒斯坦聖地。現牧首尊稱為“耶路撒冷聖城和全巴勒斯坦牧首”。
5.希臘正教會
亦稱“埃拉多斯正教會”。為希臘國教。源於1世紀下半葉保羅的傳教活動,4世紀起受君士坦丁堡管轄,19世紀中葉,君士坦丁堡教會教會承認其自主地位。大主教府邸設在雅典。
6.俄羅斯正教會
俄羅斯最大的正教組織。11世紀成立,原屬君士坦丁堡牧首管轄,16世紀宣佈自主。自主後的教會進行了改革,統一了禮儀,修訂了俄譯本《聖經》,後又取消牧首制改為主教公會制。1943年牧首制恢復。現為正教中最大的自主教會。
三、(基督)新教
1.路德宗
亦稱“信義宗”。因以馬丁·路德的宗教學說為依據的各派思想的統稱。,強調“因信稱義”,認為人的得救在於信仰上帝,強調《聖經》的權威高於教會的權威,主張建立不受羅馬教廷管轄的民族教會,採用民族語言和禮儀的形式。
2.加爾文宗
亦稱“歸正宗”、“長老宗”。因以加爾文的宗教學說為依據的各派思想的統稱。主張《聖經》是信仰的唯一根據和權威,強調因信稱義,宣揚上帝預定,並在教會建立長老制。
3.安立甘宗
即“聖公會”。16世紀30年代,從羅馬教會中獨立出來,但在教義、禮儀、組織制度等方面則保留了天主教會的大部分傳統。同時也具有新教的基本信仰如堅持《聖經》為教義的最高權威等。 [32]
4.公理宗
採用公理制形式。公理會的多數教派採用正統加爾文派的觀點,強調信仰自由、個人與上帝的聖約。主張各教堂獨立自主,由教徒公眾管理;教徒行政上沒有各級總機構,只有團契聯誼組織。
5.浸禮宗
17世紀初,浸禮宗從英國清教徒獨立派中分離出來的一派。反對嬰兒受洗,堅持成人施洗;主張全浸符合《聖經》原則,是合法的洗禮方式。
6.衛斯理宗
又稱“循道宗”。其主要是以約翰·衛斯理的宗教思想為依據的各教會的統稱。主要包括:衛理公會、中華基督教衛理公會、循道公會、聖道公會等。
7.靈恩派
靈恩派,即聖靈降臨派。強調基督是上帝啟示的中心,聖靈的位格是建立在與聖父聖子的關係之上,所以聖靈不只是聖靈本身,同時也是聖父的靈和聖子的靈。
8.福音派
亦稱“新福音派”。強調耶穌基督福音、個人悔改得救、以聖經為唯一信仰基礎的基督教新教教會及其信徒的通稱。福音派是在中國影響較大的基督教派之一。
擴充套件資料:
一、基督教對文明的貢獻
(一)倡導生命的神聖
1、反對殺嬰棄嬰:基督教強調生命神聖性的一個方式是積極地反對世界範圍內普遍存在的殺嬰棄嬰行為(包括墮胎),也促進了相關禁止的法律的出現,並使這一觀念被越來越多的人接受。
2、反對自殺:基督教強調生命神聖性的另一個重要的方式是反對自殺。基督教認為,結束一個人的生命是上帝的絕對主權。基督教的反對,影響並促使全世界許多地區廢除了自殺惡俗,也推動了全球性死刑的廢除。
(二)倡導愛和自由
1、反對性混亂和同性戀:基督教認為夫妻以外的性行為都是犯罪,惟有夫妻之間的性行為才是上帝所喜悅的,反對一切同性戀和獸姦的行為。 儘管許多以基督教為文化背景的國家紛紛支援同性戀的合法化,但基督教對同性戀的態度是堅決而清楚的。
2、提升婦女地位:基督教認為不論男女,在耶穌基督那裡都是一樣的。基督賜予婦女自由和尊嚴,就像耶穌充滿仁慈地對待撒瑪利亞婦人和馬大。在基督教的世界裡,耶穌賜予了婦女與男性同等的尊榮和地位。
3、取消一夫多妻:基督教認為一夫一妻制是設定婚姻生活的唯一形式。隨著基督教的廣泛傳播與興盛發達,在世界的很多地方一夫一妻制已經成為主要的婚姻模式。
4、廢除奴隸制度:基督教的信仰促使許多教徒參與到廢除奴隸運動的運動中去,併產生了非常重要的影響。在某種程度上,可以說廢除奴隸制度是基督教的一項偉大的成就。 [62]
5、平等、自由和公正:基督教認為,從屬靈來講上帝面前人人擁有平等、自由和獲得公正對待的權利。
6、慈善事業:基督教會一直是人類慈善公益事業的主要推動者,許多學者認為現代慈善事業源於基督教會的社會服務。基督教信仰鼓勵人行善,鼓勵人積極參加各種自願性團體進行慈善事業。
二、對醫療和健康的貢獻
基督教徒把醫學視為行善,促進了最早的基督教醫院和隨之而來的醫療護理的產生。受基督的影響,從過去促使其門徒建造醫院和發展醫療護理,到現在蔓延開來,滲入到世界各地。可以說現代醫療體系和健康系統都源於基督教會與基督徒們一直以來的努力和貢獻。
尤其是絕大部分發展中國家的公共衛生系統的建立離不開傳教士們的奉獻。如1948年中國的10大醫院有9家是由教會發起建立的。今天影響最大的世界衛生組織的前身就是基督徒企業家洛克菲勒發起的洛克菲勒基金會醫學部。
三、對教育的貢獻
1、基督教重視教育。早期基督教在教育方面的貢獻,是對來自不同社會階層和種族背景的人都一視同仁,男女平等接受教育。
2、中世紀的教育主要在宗教或政治層面,重視教會領袖與神職人員的訓練超過普通個人;而文藝復興時期,逐漸將焦點由僧侶轉移到世俗人上,但多為上層社會子弟和社會菁英。
3、16世紀的新教改革,也間接促成了普世教育和具有初級、中級、大學的學校系統的發展。人們熟知的當代著名大學大部分都與教會有關。第一所英語為主的牛津大學校訓就是“上帝耶和華是光”;哈佛大學的創始人也是牧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