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右拾遺

    管得太多,不懂放手!

    2013年我教高一,從外校轉來一位女生安插在我班裡。我和這位學生還不太熟,但是同這位學生家長卻似乎已成熟人了。

    他幾乎每天早中晚三通電話呼我,隔三差五還要到學校找我,當面詢問關於孩子的事情。從交談之中,我約略知道,這是一位離異家庭,女兒是前妻的,做父親因為覺得對孩子有虧欠,因此千方百計地想彌補孩子,可是他的這種彌補變成了保姆式的遷就。

    等到孩子上了高一,開始有了自己思想,自己的主張和看法時,於是就與父親有了衝突,可是家長又不知如何應對,因此父女之間齟齬之事就常常發生,有時候吃一頓飯都能起衝突。

    他們一有矛盾,就把我當成了調解員。我真是不厭其煩。那位家長最後也是實在束手無策,有一天打電話給我,詢問我,他到底如何才能做一個省心的家長!

    我只告訴她一個簡單的原則,管得少一些,懂得放手!然後在電話中我又對他進行了講解和輔導,還拿我自己教育孩子來說事:孩子是父母手中的風箏,既想讓它飛得高,又捨不得撒手(當然也不能撒手),那麼只有和孩子保持一定距離。如果一味地把孩子控制在手裡,那結果只是相愛相傷,最後彼此都會弄得很累很煩。沒有空間的愛那就不是愛了,而是彼此的傷害了。

    管得太緊和管得太鬆是這接觸眾多家長之後,感觸最深的兩點,管理太緊,孩子被管得要窒息,管得太鬆,孩子又被太放縱,無法無天。所以家長把握好管理的“度”,讓孩子有獨立自主的自由,又不至於放任旁逸,才是智慧的家長。

  • 2 # 齊老師講物理

    父母所謂對的思想強加於孩子

    大部分家長總是認為自己是大人,想的所有的問題是對的,就強加於孩子身上,特別是有些比較強勢的母親,更是說一不二,給孩子心理造成嚴重負擔。

    有一次和一個補課孩子的媽媽聊天,她就說到:哎,現在的孩子啊,我給他報了這麼多補課班,花好些錢,對他這麼好。可是還是和我對著幹,不好好學習,長大能有出息?有多少孩子想著補課家裡有沒條件呢。當時,我只是笑笑不語。後來才知道,這位媽媽給他不單單報了補課班,還有興趣班。然後還很有道理的說,其實就是讓孩子去玩,隨便發展一下興趣。這裡我就想孩子真的願意去學麼,還是因為你的威懾不得不去?

    經過每天每時的學習,孩子心理的壓力也是越來越大,沒有了自由,自然心裡會有扛不住的時候,這個時候就會出現極端問題,跳樓、自殘自爆行為。還有就是和父母對著幹,叛逆心理更加嚴重。可是作為父母還覺得沒有理由這樣,想不懂孩子的行為。

    我覺得現在的孩子和我小時候確實沒法比了,也許是大環境影響導致,家長們都在自我覺得正確的想法去實行教育。可是我小時候,真的沒有這個多的緊迫感,也沒有這麼多的補課班。但是我啥也沒有耽誤,現在工作,家庭一樣很幸福。可是現在的教育環境,孩子如籠中之鳥,無法展翅翱翔。我想這樣給孩子心理會帶來更多的是叛逆,也不會健康發展。

    適當順其發展,讓他自己抉擇,效果會更好

    有的時候真的需要放手,我們不能管一輩子,總有一天他會自己面對社會,自己闖天下。也許我們適當給他一些空間,沒有那麼多的壓力與束縛,不見得會他就比別的孩子差。就如小樹苗一樣,我們應該給的就是基本的營養與水分,剩下的就是靠他自己成長,只是在成長過程中會有側枝萌芽,我們稍微修剪便是。

  • 3 # 語文線上

    毫無疑問,當下有些家長最嚴重的問題就是:缺乏耐心和堅持!這是很多家長教育的死結,也是教育問題中最突出的問題。它其實關乎人性,關乎對教育的理解和觀念。

    三個孩子在學校表現很不好,有一個孩子上課不怎麼聽課,作業潦草馬虎,還經常不完成。一個孩子課堂上打鬧,小動作不斷。另一個孩子能把字寫成一堆枯草,看作業的時候,老師看的都有想吐的生理反應。

    面對這三個讓我頭疼的孩子,想當然地認為家長管不上,家長不用心,不配合學校工作。這是我開始的認識也是大多數老師的認識。於是我叫這三個孩子的家長到學校。

    我首先對他們說了孩子在學校的表現,然後對他們說:看起來你們不關心孩子,作業都成這樣了,連管也不管。教育孩子必須盯上才行,必須有效陪伴。

    其中的一個家長是一位律師,我說的時候,他低著頭,不斷地來回點著,面帶微笑,一副不認可的樣子。等我說完:他說,老師,我是真打孩子的,自從上次開完家長會後,某某幾乎每天都捱打,只要不聽話了我就打他。邊說邊很委屈地給孩子的媽媽打電話,讓他媽媽作證,他每天都在管孩子。

    另一個孩子來的家長是一位媽媽,平時工作很忙,自己開了一家小店。聽完孩子的情況後,也是一臉的無奈:老師,我平時確實很忙,為了監督孩子,我們都在孩子的房間裡裝上了監控,在手機上隨時能夠看到他,只要他動來動去,我們就能夠遠端喊話,也不知道怎麼,他就是不聽。我也感覺到自己真的非常無奈。

    第三個孩子的媽媽是請假了專門趕過來的,她工作單位管理很嚴格,請假對她來說意味著這幾天的工資就泡湯了。她很認真地聽完了孩子情況的介紹,眼裡閃著淚花:平時孩子回家以後還是首先完成作業的,字確實不是很好,我還一直給他報了書法班,書法班學費很貴,每週學習兩個小時,也沒想到孩子的字這樣,我一定好好管理孩子。

    沒有想到,在每一個差生的背後都有一個含辛茹苦的父母。他們的付出看起來絲毫不比優秀生的父母少,甚至更要多!

    這個世界上不公就在於此,正如一部電影所展示的,主人公是一位優秀的學生,當主人公抱怨命運的不公,認為自己的付出沒有獲得回報的時候,她的輔導員大聲說:你以為別人付出的少嗎?他們甚至付出的更多,你之所以以前獲得那麼多,只是你比較幸運而已!

    仔細聽完了他們的哭訴,結合自己的教育經驗,我強烈地感覺到他們身上最嚴重的問題是:缺少耐心和堅持!

    耐心和堅持是作為父母最稀缺的東西。但它確實教育之所以成為教育的根本。

    教育,有兩個層面的意思。一個是“教”,一個是“育”,“教”是一種短期的行為,而“育”則是一個長期的過程。

    而當我們面對自己孩子的缺點和不足的時候,我們渴望孩子能夠一下子改變,但事實是,即使我們說了多少遍,孩子依然沒有改變,煩躁,失望、焦慮的情緒會接踵而來,這讓我們焦躁不安。於是怒火攻心,呵斥打罵,諷刺挖苦。

    正所謂:不學習的時候母慈子孝,一做作業就雞飛狗跳!

    缺乏耐心和堅持的表現為:

    1.面對孩子動輒發火,焦躁不安。其實這就是家長缺乏耐心的表現,“耐”在古代是一種的名稱,觸犯這種人,要被剃掉鬍子和頭髮兩年,“身體髮膚受之父母,卻之不恭。”這對於古人來說,是一種侮辱。臉面丟盡,坐立不安。這種就是讓你達到這種目的。所以感覺到自己內心頗受煎熬的時候,其實你就是在受著“耐”法。所以,耐心本身就是一件很難做到的事情。

    正如上文提到的那三個孩子的家長,其實都有動不動就衝著孩子大吼大叫,打罵斥責的習慣。他們只有嚴格要求才能換來孩子的進步。這其實是錯誤的,孩子的成長是需要時間的,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花期。

    2.把焦慮當成了自己的努力。我曾經認為,我一直很關心孩子的成長,孩子表現不好的時候,我就有一種被辜負的感覺:我這麼關心你,這麼努力,你怎麼還不會,別的家長不費吹灰之力,孩子怎麼那麼優秀。我怎麼攤上這麼一個不爭氣的孩子。直到有一天,當我非常靜下心來反思自己,我到底為孩子做了什麼?是教給了她學習的方法,還是給了她一套完整的激勵機制,還是每天拿出大量的時間進行了高質量的陪伴,我發現我真的沒有,相比較我的付出,孩子的表現已經很優秀了。我反思自己的失誤,其實自己把自己的焦慮當成了自己的努力,確實是這樣的,焦慮有一個最具欺騙性的一面就是讓人們總是認為自己已經非常的努力,其實反思以後才發現,其實自己做的真的很少。

    有些家長總認為自己為孩子付出很多,做的很多,很關心孩子的學習,但靜心反思的時候才發現,其實自己的焦慮遠遠多於自己的付出。

    3.缺少堅持,把情緒的發洩當成了教育。很多孩子,面對自己孩子的時候,總是忽冷忽熱,自己心裡高興的時候,孩子怎麼樣都隨著他,即使孩子犯了原則性的錯誤,也無所謂。如果自己不高興,對孩子要求很嚴厲,動輒打罵。我問過第一個經常打孩子的家長,我說:你們是不是有這樣的習慣,今天高興了,對孩子好的不得了,孩子說什麼就是什麼,一點也不管。明天自己不高興了,對孩子非打即罵。那位家長點點頭,確實是這樣的,不能總是對他要求那麼嚴格吧。

    我說,你們做的不是教育,那隻不過是情緒的發洩,教育,育,是一個漫長的過程,需要父母堅持。不能朝令夕改,態度忽冷忽熱。

    教育孩子,幫助孩子養成一個良好的習慣,必須很有耐心的堅持,一個小的動作,只有堅持才有力量,只有堅持在能產生效果,堅持才是“育”,才叫教育。

    沒有堅持,那隻不過是一時衝動的行為,根本不是教育。

    現在家長最嚴重的問題就是缺乏耐心和堅持的力量!

  • 4 # 黃乾隆Roger

    學生家長存在的嚴重問題—管的太少我曾經上初中的時候,學校開家長會,有一位同學家長遲遲沒有來,後來我同學跑出去找他家長,出去好一段時間,才知道他老媽找不到班級,在樓道里四處尋找。

    等到班主任知道這件事,他在背後嚴厲的批評了這位家長:“小孩上學上那麼久了,連在哪個班都不知道。”

    這種現象發生,主要這是因為家長對孩子管的太少。

    為了奔忙於生活,無暇顧及孩子的學習問題,只認為每天辛苦賺錢,送孩子去讀書,自己做家長的義務就完成了。

    不管自己孩子平時在學校表現怎樣,家庭作業完成情況如何,全都憑試卷成績來做參考。考得好則誇獎;考得差則打罵。

    這種教育讓孩子失去了父母的關愛,學習上的一切全憑自己。如果孩子自律性比較好,那還好說;如果自律性不好,日漸墮落是自然的事情。

    因此作為家長,管太緊不好,管太少也是坑害孩子,那麼家長應該如何做呢? 第1點、多陪孩子聊聊天

    每天上班再忙也不會通宵吧?一般晚上都會有空閒時間,放下手機把孩子叫過來,陪他聊聊天,也許聊學習、也許聊生活、也許聊交友。

    適當的引導孩子說出自己心中的困惑,以及分享自己快樂的事情。這對於孩子來說,既能緩解壓力,又能開放內心;同時家長也能及時瞭解孩子現在的生活狀況,一舉兩得。

    第2點、定期跟孩子的班主任聯絡

    孩子在學校的表現,班主任都看在眼裡,對孩子的學習狀況,應該說是瞭如指掌。此時跟班主任溝通,是瞭解孩子學習情況的最佳途徑。

    正如上文的例子,班主任之所以會指責家長不負責任,就是因為家長連孩子在哪個班級都不知道,更不可能瞭解孩子,在學習時表現如何。

    第3點對孩子進行思想教育

    作為家長,腦子裡不能只想著上班賺錢,也要留一部分時間思考,應該如何教育孩子,有什麼話需要對孩子講。

    很多家長跟自己的孩子只能聊聊生活,看到孩子做得不好,拖過來就打;孩子做得好了,就稍微表揚一下,認為這就是家庭教,育其實家庭教育遠不止這些。

    教會孩子如何交朋友,教會孩子與人分享,教會孩子尊老愛幼,都是屬於家庭教育的範疇,孩子可能因為學業緊張,沒辦法去了解,但是家長卻可以言傳身教,讓孩子明白各種道理。

  • 5 # 假如有來世

    感覺單從家長層面來說這個問題有點主次不分,輕重混淆,不應該從中國的教育資源,經濟基礎,以及只有中國特色的高考,學歷,工作……,來決定一個人的社會地位和價值對家長及孩子所造成的巨大壓力來分忻嗎?曾經我們說七十二行,行行出狀元,今天眾口一詞:唯有讀書高!家長不但要養家餬口還要時刻憂心忡忡的擔心孩子的學習以及前途壓力山大!請問堅持和耐心從何而來?

  • 6 # 蕭輝田老師

    對孩子關注太少;管的太多。對學校干預過度

    首先,對孩子關注太少。

    很多家長因為工作的原因而無暇顧及自己的孩子,每天把孩子送到學校,放學的時候把孩子接回家,或者有的家長把孩子放校外的託管機構等自己下班以後再接孩子回家,對孩子的學習情況,或者是作業完成情況,關注的太少,一些家長只顧著自己的工作,下班以後拖著疲憊的身體躺在沙發上玩著著手機,而沒有時間去關注孩子的學習,關注孩子的內心變化,放任自己的孩子自由發展,孩子因為沒有家長的疏通和引導,尤其是孩子在升入初中以後出去了叛逆逆反的等心態,很容易造成一些不可估量的後果。比如成績下降,產生厭學情緒,在學校打架鬥毆等等一系列不良的後果

    其次,對孩子管的太多。

    相比一些家長對孩子關注的太少,而有的家長對孩子關注的太多,管的太多,不管孩子做什麼事情都必須經過家長的同意,不管做什麼事情家長都要插一手,沒有給孩子一點屬於自己的空間,這樣的結果只會導致孩子活在鳥籠裡一般,沒有任何自由。還有一些家長為了讓孩子有一個更好的學習空間,除了學習以外,什麼事情都是自己包辦,事無鉅細,這樣做非常容易導致孩子對家長具有嚴重的依賴性,缺乏獨立自主的生活能力,最後的結果可想而知,孩子在長大以後沒有任何社會競爭力。

    第三,對學校的事情干預過多。

    一些家長對自己的孩子寵溺的非常嚴重,不容許孩子在外面受到一點委屈,孩子在學校犯錯誤老師批評孩子的時候,一些家長就會大鬧學校,向教育部門投訴,要求學校處理老師,讓老師對自己的孩子賠禮道歉等等,甚至有些蠻橫的家長對老師進行人格侮辱,或者是進行毆打。還有的家長對學校的規章制度熟視無睹,對於不符合自己孩子的規定,就強加干預,目的就是為了讓學校適應自己的孩子成長。這樣的家長所造成的後果就是讓老師學校不敢再去管自己的孩子,也會讓老師對自己的孩子失去信心,失去耐性,這樣只會對孩子產生深遠的負面影響,而且過度的去幹預學校的事情會讓學校的工作很難展開,造成學校工作進度的緩慢。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想和男朋友在戀愛兩年內結婚,但是男朋友不願意,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