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千佛山車神

    因為二戰時土耳其是中立國

    (二戰形勢圖,其中白顏色的是中立國)

    長期以來,土耳其跟德國的關係是很不錯的。一戰時土耳其就選擇跟著德國混,幹英法,幹沙俄。

    結果是協約國戰敗,奧斯曼土耳其帝國崩潰,新生的土耳其共和國只保住了小亞細亞和東色雷斯的領土,其他的地方全都割讓給英法了。

    (一戰後的土耳其已從一個大帝國,徹底縮水成一箇中等國家)

    不過經此一戰,土耳其發生了徹底地蛻變,由原先的專制帝國,轉型成為一個民主共和國,從一個宗教國家,轉變成一個世俗國家。

    在土耳其國父凱末爾的帶領下,土耳其加快了向西方社會靠攏的節奏。

    1938年,凱末爾去世,其繼任者伊斯梅特·伊納尼上臺後,鑑於一戰時慘敗的教訓,極力避免土耳其捲入戰爭。

    雖然在戰爭期間土耳其與軸心國的關係十分良好,甚至可以說有些親密。

    不過即便如此,在面對德國在戰爭初期取得的巨大勝利時,土耳其依舊保持了剋制,依舊堅持了中立。

    而對德國來講,土耳其如果能加入軸心國陣營固然是最好的。但要是不加入,保持中立也是不錯的選擇,起碼不是自己的敵人。

    在蘇德戰爭爆發之前,就是因為協助義大利對付原本關係不錯的希臘,致使德軍推遲了進攻蘇聯的時間,徹底打亂了德軍的軍事部署。

    以至於德軍沒能在東歐冬季來臨之前,結束對蘇的戰爭。

    相比而言,土耳其的國力要比希臘強不止一個等級,德國又為什麼非要給自己找麻煩呢?

  • 2 # 無筆

    二戰時,德國利用閃電戰,“巴巴羅薩”計劃,“海獅計劃”計劃等,短時間內佔領了歐洲大部,1940年,德國已經逼近巔峰時刻,但是始終沒能大規模出兵中東,甚至沒有出兵土耳其,我認為這其中主要有兩個原因。

    土耳其本身原因

    土耳其大部分位於小亞細亞半島,扼守土耳其海霞,如果德國佔領土耳其,就可以一路東進,戰略上包圍蘇聯,但是,現實中沒那麼容易。彼時土耳其是西亞第一大國,人口有2000萬,而且由於是伊斯蘭國家,凝聚力很強,如果遭到侵犯一定有其他伊斯蘭國家幫助,德國如果草率入侵一定陷入泥潭。

    其次,土耳其地形複雜,還有八九十萬軍隊,正是由於土耳其基礎設施差,公路都很少,德國的戰術已經裝甲部隊很難在這崎嶇的地形上前進,所以,希特勒最終放棄了對土耳其的進攻,

    土耳其和德國關係密切,沒有出兵的理由

    表面上,土耳其是中立國家,但是實際上和德國關係十分密切,源源不斷地向德國提供各種能源物資,算是準盟友的位置。既然不佔領就能有佔領的好處,德國也不會費心去佔領。還有,德國已經兩面作戰,深陷戰爭泥潭,兵力已經開始不足,自己的海軍又很弱,盟友義大利的軍隊在北非失敗,這一切使得德國不能夠草率出兵。

    【我是潁州小史官,喜歡文史野趣的朋友別忘記右上角關注哦!】

  • 3 # 寂寞的紅酒

    第一,土耳其是西亞第一大國,人口有2000多萬,雖然工業不發達,但國民愛國熱情很高,軍事抵抗能力很強。二戰中,土耳其利用和英德的貿易以及援助,武裝起80萬裝備精良的軍隊。在安納托利亞高原的錘鍊下,土耳其軍隊實力非常強,一旦爆發戰爭土耳其還能動員更多的兵力,所以德國不願意輕易招惹土耳其。此外,土耳其基礎設施差,道路不好走,德國機械化部隊很難發揮作用,所以希特勒放棄了攻擊土耳其。第二,土耳其雖然保持中立,但一直和德國保持著密切的關係,是有名的親軸國家。土耳其一直在向德國提供鉻礦石、鐵礦砂、羊毛、菸草等各種物資以及各種便利,很多土耳其人甚至在為德國服務,德國大街上就有很多土耳其人。作為親軸的一分子,土耳其人還承諾只要德國拿下高加索,土耳其就加入軸心國,所以德國沒有理由進攻土耳其。此外,土耳其保持中立有利於減輕德國來自中東的壓力。如果攻擊土耳其,很可能把土耳其推向盟軍,這正是盟國樂見其成的。所以土耳其和盟國都默認了土耳其的獨立。第三,德國雖然一直在籌劃攻擊中東,但由於兵力不足、海軍實力弱等原因一直沒有實施。本來德國依靠維希法國在中東擁有了一定勢力,但維希法國在中東的勢力很快被英美趕出了中東。德國曾試圖打通北非通往中東的道路,但德意聯軍在北非被擊敗後,進攻中東的計劃只能放棄。

  • 4 # Skyworld2

    德國發起一戰和二戰,離不開德國參謀總部,一說德國參謀總部,就不能不說老毛奇Helmouth Moltke。老毛奇幼年時期,自己家鄉遭受法國入侵,老毛奇家的房子被法華人燒燬,一家人被迫流浪(可見老毛奇對法華人有刻骨銘心的恨)。

    而後老毛奇進入軍校學習,畢業以後去南歐旅行,直到到達小亞細亞Asia Minor 當時奧斯曼帝國領地,就是現在的土耳其,經過別人推薦認識了奧斯曼帝國老大 Sultan Mahmud II 馬賀穆德二世被老毛奇軍事才華吸引,所以任命老毛奇改革奧斯曼帝國軍隊,就是所謂軍事現代化改革,也參與了奧斯曼鎮壓埃及的叛亂,但是馬賀穆德二世去世以後,老毛奇回到了普魯士。這很像春秋戰國時期五子胥為吳王夫差或者吳起幫助魏王改革軍事。

    老毛奇回到普魯士以後,繪製了不少奧斯曼帝國地圖,幫助普魯士改革軍事,推動漢堡到柏林鐵路修建,加入了普魯士參謀總部,當時參謀總部只向普魯士首相或者國王彙報,老毛奇是參謀總部老大。從這一點講,奧斯曼帝國和普魯士有歷史個人關係。

    再者,奧斯曼帝國走下坡路,奧斯曼帝國境內的南歐區域保加利亞,塞爾維亞等地在沙俄支援下接連起義,所以奧斯曼帝國需要一個區域國家抗衡沙俄。

  • 5 # 心靈機械師

    首先從德國的二戰時面對英國的極力反抗,“海獅計劃”受阻,被無限期推遲,英國海軍在歐洲大陸的輻射範圍廣,實力也是不容小覷的,當時的德國注重發展陸軍,海軍並不強大。因而短時間打敗英國並不現實。這時候在德國看來,蘇聯經過“大清洗”,眾多老一輩的軍事將領被迫害,軍事力量受到很很程度的損失,以及打下蘇聯可以獲得大量的戰略物資,比如五烏克蘭的糧倉,高加索地區的油田,頓巴斯的煤礦。如果獲得這些資源,就可以成倍地加強德國的持續作戰能力,以應對將來有可能發生的對美英作戰。在擊敗蘇聯之後,可以迅速和亞洲的日本匯合,打通亞歐大陸交通聯絡,徹底切斷英國殖民地與本土的聯絡,徹底突破英國現實和美國潛在的封鎖和包圍。於是突然轉對蘇聯發動攻擊,正如德國的判斷和發動戰爭的突然性,蘇聯節節敗退。但是正如大家所知的,蘇聯藉助戰略縱深,和堅決的意志,還是抵擋住了德國的攻擊,戰爭再一次陷入僵持。

    我們再來看看土耳其,首先土耳其大部分位於小亞細亞半島,扼守土耳其海霞,如果德國佔領土耳其,就可以一路東進,戰略上包圍蘇聯,但是,現實中沒那麼容易。彼時土耳其是西亞第一大國,人口有2000萬,而且由於是伊斯蘭國家,凝聚力很強,如果遭到侵犯一定有其他伊斯蘭國家幫助,德國如果草率入侵一定陷入泥潭。土耳其地形複雜,還有八九十萬軍隊,正是由於土耳其基礎設施差,公路都很少,德國的戰術已經裝甲部隊很難在這崎嶇的地形上前進,所以,希特勒最終放棄了對土耳其的進攻,

    其次,土耳其和德國關係密切,沒有出兵的理由。表面上,土耳其是中立國家,但是實際上和德國關係十分密切,源源不斷地向德國提供各種能源物資,算是準盟友的位置。既然不佔領就能有佔領的好處,德國也不會費心去佔領。還有,德國已經兩面作戰,深陷戰爭泥潭,兵力已經開始不足,自己的海軍又很弱,盟友義大利的軍隊在北非失敗,這一切使得德國不能夠草率出兵。

    至於一開始,德國也不可能首先把重點放在進攻土耳其身上,因為在德國看來,英國、蘇聯、美國這些大國才是主宰戰爭方向的國家,他不可能在這些國家的虎視眈眈下,去進攻一個實力不弱,無法完成閃電戰的國家,那樣結果只可能讓其他大國漁翁得利。所以他必須打敗英蘇,這樣他才能完成他的戰略意圖,到那時候土耳其這樣的國家自然是手到擒來。但過高的戰圖意圖和不利的戰爭現實,讓德國陷入兩線作戰的泥潭,此時也無法再抽身來打土耳其了。

  • 6 # 盛大傳奇問天

    半島實戰分享全球資信,讓你縱觀世界的走向

    在二戰時德國,義大利日本發動了侵略戰爭,傷害到了世界各地的很多國家。至於德國為什麼沒有攻擊土耳其有二方面原因。首先,這和土耳其的地理位置有一定的關係。土耳其的大部分領地都在小亞細亞半島之上,控制土耳其海峽。如果說德國可以攻佔土耳其,那麼在戰略意義上來說就可以包圍蘇聯。但是在現實中攻打下土耳其卻不是那麼容易的一件事情。在當時土耳其並不是一個弱國,相反它還是西亞的第一強國,人口兩千萬人。土耳其還是一個典型的伊斯蘭國家,當時世界上可不止一個伊斯蘭國家,伊斯蘭的凝聚力很強,如果說德國貿然進攻土耳其,肯定會有其他伊斯蘭國家去幫助。土耳其國家的地形十分複雜,還有數十萬軍隊駐紮。其實真是由於土耳其的國內基礎建設較差,連公路都很少。所以德國的裝甲部隊的閃電戰戰術很難奏效。所以在當時希特勒也放棄了對土耳其的侵佔。其次土耳其雖然保持中立,但一直和德國保持著密切的關係,是有名的親軸國家。土耳其一直在向德國提供鉻礦石、鐵礦砂、羊毛、菸草等各種物資以及各種便利,很多土耳其人甚至在為德國服務,德國大街上就有很多土耳其人。作為親軸的一分子,土耳其人還承諾只要德國拿下高加索,土耳其就加入軸心國,所以德國沒有理由進攻土耳其。此外,土耳其保持中立有利於減輕德國來自中東的壓力。如果攻擊土耳其,很可能把土耳其推向盟軍,這正是盟國樂見其成的。所以土耳其和盟國都默認了土耳其的獨立。

  • 7 # 小油瓶侃歷史

    二戰初期的德國憑藉飛機、坦克和機械化部隊的快速突進優勢,充分發揮速度、奇襲、集中閃電戰三大核心元素,僅用27天征服波蘭、39天征服號稱歐洲最強陸軍的法國,可以說當時的北歐、西歐盡數都被德華人佔領控制,義大利、匈牙利、羅馬尼亞、保加利亞等南歐國家也紛紛加入軸心國,此時的南歐僅剩一個南斯拉夫,懾於希特勒的壓力,南斯拉夫國王也被迫同意加入,但是卻遭遇軍事政變,這個意外令希特勒非常憤怒,他決定延遲進攻蘇聯,派兵進攻南斯拉夫,面對壓倒性優勢的德軍,南斯拉夫很快就敗家陣來,此時整個南歐盡數歸德華人支配。

    此時的德國完全可以從保加利亞進攻只有一個海峽相隔的土耳其,然後再從土耳其向北進攻蘇聯,這樣就可以完成對蘇聯的戰略包圍,那麼德華人為什麼沒這麼做呢?

    土耳其表面中立,實則暗地倒向德國

    一戰時的土耳其由於站錯了隊伍,慘被各列強瓜分,可以說這一段經歷給土耳其上了一堂重要的教訓課,因此二戰時的土耳其對選邊站隊這件事特別的慎重。

    1939年英國和法國就像跟土耳其簽訂互助條約,但是土耳其這次不見兔子不撒鷹,土耳其也不知道英法和德國之間誰能成為最大的贏家,因此土耳其就使出了拖字訣大法,既不同意,也不拒絕。

    到了1940年,德國進攻西歐時,英法還不死心,還想忽悠土耳其,但土耳其看到波蘭的悲慘遭遇,斷然拒絕了英法。

    到了1941年春天,德國佔領了巴爾幹半島之後,納粹德國入侵的威脅已經逼近到家門口,此時的土耳其下定了決心,6月份就和德國簽訂了條約,土耳其向德國提供大量的礦石原料,包括製造合金鋼的鉻礦石。要知道當時土耳其是納粹德國的唯一進口國,納粹生產部長阿爾伯特.施佩爾曾經指出,如果鉻礦石供應被切斷,會導致德國的軍火生產中斷10個月。

    此外土耳其還承諾幫助德國看住博斯普魯斯海峽,阻擋英美援助從此經過進入蘇聯,一旦德國攻下高加索,土耳其就加入軸心國。

    這樣說來,雖說土耳其表面上處於中立,但是實際上德國想要的土耳其已經能滿足了60%。

    戰線太長,鞭長莫及,英國、蘇聯也不會坐視德國進攻土耳其

    有朋友會說,德國直接佔領土耳其不就能滿足德國任意需求了嗎?土耳其的原料、資源都被德國所用,而且德國還可以從南向北進攻高加索,夾擊蘇聯。

    事實上的德國佔領北歐和法國後,佔線已經過長,在跟西邊的英國全力進行著不列顛空戰,是要建立西海岸的防禦,此外義大利豬隊友在北非還損兵折將,德國還要分出一個非洲軍團去支援義大利,1941年以後,德國的重心東移,放到了蘇聯身上,面對蘇聯邊境上上的數百萬大軍,德國實在是無力分兵去攻佔土耳其。

    況且土耳其本身也不弱,有八九十萬軍隊,而且土耳其基礎設施差,公路不發達,德國的主要突擊力量很難再崎嶇的地形上前進。

    德國要進攻土耳其,就不得不跨海作戰,英國地中海艦隊不解決,德國軍隊作戰中就受到很大的威脅。

    此外面對強大的德國,蘇聯在戰爭爆發前,一直在發動對外擴張和兼併,先是出兵波蘭,後又吞併波羅的海沿岸三國,為的就是建立一塊與德國之間的戰略緩衝區,如果德國出兵土耳其,其南翼的戰略緩衝區失去,蘇聯就會處於被包夾的狀態,因此蘇聯不會坐視德國吞併土耳其。

    綜上所述,一個已經倒向德國的土耳其,在戰線太長的德國眼中已經足夠,沒有必要在沒有把握的戰局中把自己的盟友推向敵人,德華人真正的目標是蘇聯的糧倉和油田。

  • 8 # 麥田軍事觀察

    德國沒有進攻土耳其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土耳其在歷史上就是一個親德的國家,那時土耳其也給了德華人許多好處,讓德華人消除了進攻土耳其的必要性。讓德國很難對土耳其下手 。

    其實,德國沒有從一開始就打算進攻這個國家,土耳其戰略地位看似很重要,但是對於德國來說卻不是什麼必爭之地。

    德國真正可以在巴爾幹地區放手大幹,要等到1940年的法國戰役之後,但是在隨後,德國就開始謀劃入侵蘇聯的行動,那麼在這種背景下,入侵土耳其不被考慮,即便德國進攻南斯拉夫,也沒有進攻土耳其了,主要是發動對蘇戰爭之前,已經沒有一個時間空檔來解決土耳其了

    整個二戰期間,德國與土耳其的關係一直不錯,別看土耳其最終加入了反法同盟,但是在此之前,土耳其一直以德國維持著很好的經貿關係,德國一直是土耳其的主要軍火供應國。德國也從土耳其引進了許多物資。解決自身的不足,可以說,雙方的友好往來還是不錯的,沒有必要打一仗。

  • 9 # 都市南鄉子

    答案很簡單,沒能力。先點明現有回答中的錯誤,一有說什麼“土耳其是傳統親德的國家”?✘。那是曾經的土耳其奧斯曼帝國,不是一戰崩盤後新生的土耳其共和國。一戰時期,因奧斯曼帝國統治者的昏庸自大,加上大英帝國愚蠢的“神助攻”(主要是邱吉爾大帥哥的一意孤行),“西亞病夫”投入了德奧同盟國集團懷抱,結果大敗虧輸,四分五裂,差點滅國亡種。多虧現代土耳其國父—凱末爾(常凱申大隊長的人生偶像)絕地求生,縱橫捭闔,以“六大主義”大力推動現代化改革,推翻帝制封建,以西方民主制度重建了共和國,才保住瞭如今這點兒地盤。凱末爾及其戰友也有了無上崇高的威望。可惜,天不假年,二戰爆發前(38年)國父撒手人寰,留下的政治遺言中,最重要的部分就是,要求後繼者如果世界大戰再度爆發,一定要站在一邊,以保萬全。凱末爾的親密戰友和下屬伊諾努接任總統(國父在世時,他是總理)肯定會執行他的遺囑。因此,二戰爆發後,在軸心國集團一路大勝的背景下,伊諾努說服了國會和民眾,宣佈國家中立,兩不相幫。此其一。其二,要學好地理。德國想幹土耳其,要麼透過保加利亞進攻,要麼搞定蘇聯的高加索地區,這些是前提。但當時一則保加利亞雖是德國的盟友僕從,但考慮到自身民族傳統的親俄情緒,一直不允許德軍進駐。此路自然不通,小鬍子再狂妄也不會公然踏平盟國,否則麻煩更大更多。二是蘇德戰爭中,德軍因實力有限,始終啃不下高加索。怎麼攻擊土耳其?只憑空軍轟炸,土耳其會投降嗎?真拿突厥後裔們當軟柿子捏麼?再三,有回答說什麼當時土耳其勾結納粹,封鎖博斯普魯斯海峽云云。純屬臆測。當時整個巴爾幹半島和克里米亞都被德意軍佔領,盟軍即便想援助蘇聯也不會傻到選這條路線,去送人頭嗎?這與土耳其封鎖什麼海峽有關嗎?顯然屬不懂軍事的扯談。

  • 10 # 人在旅途古道西風瘦馬

    一戰後,土耳其就被西方分解孤立,二戰德國隆美爾也就在北非,巴巴羅薩計劃主要的是前蘇聯,哪有功夫對付土耳其。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公共關係學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