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人都會有這樣一個經歷,對著家中鏡子臭美時覺得自己長得特別好看,但當朋友同事合影時卻發現自己原來那麼不上鏡。有時甚至會懷疑,自己的相貌究竟是什麼樣的?為什麼照片和鏡子中的自己判若兩人?!民間也有傳言,認為鏡中的自己比真實相貌好看30%,雖然沒有證據證實,但有一點是肯定的:鏡子中的自己確實比真人更好看,因為鏡子一直在“欺騙”你。鏡子有一個基本屬性:左右顛倒,當你舉起你的右手,你會發現鏡中你的虛像舉起的是左手。而大多數人的臉其實都是左右不對稱的,鏡中的你:劉海往左梳、右臉更肥、左眼更大、右邊眉毛更低等等。如果突然把鏡中左右顛倒的臉反轉恢復正,那麼臉上所有的五官都會由“負”變“正”,心理上有很大落差不適應自己的真實樣貌,從而覺得真實的自己更醜,鏡中的自己更好看。我們可以看上圖中這幅蒙娜麗莎,左邊是我們經常看到的,右邊是做了映象處理的。大多數人的第一印象都會認為左邊的更美麗,而右邊的則像一位胖婦人。生活中遇到的一些人,第一眼看上去感覺相貌一般,但看的越多看就會覺得其實長得還可以,比較耐看。即便是同一個人,我們也會喜歡我們更熟悉的樣子,這在社會心理學上叫“曝光效應”。簡單來說就是看的多了熟悉了就會覺得更好看。不管是文字、數字、圖形還是相貌,人們往往會喜歡他們更熟悉的東西,迴避新事物的刺激。鏡子把你的相貌左右顛倒,對你的看好程度並不會產生多大影響,你認為鏡子中的你更好看就是因為存在這種“曝光效應”。大多數人認為照片中的自己更醜是因為照片是靜態的,靜態的事物的吸引力比動態事物的吸引力要弱很多,這在心理學上叫“凍臉效應”。如果把你說話的影片拍攝下來回放,你會發現影片暫停時你的樣子很醜,網上許多人也喜歡拿暫停畫面的截圖出來惡搞。這是因為人類大腦更擅長處理動態畫面,猿類時期人類的祖先一直是利用眼睛洞察動態的世界,進化到現在,人類的大腦可以很輕鬆地進行動態面部識別。上圖左邊是大腦識別靜態畫面的掃描圖,右邊是大腦識別動態畫面的掃描圖。可以明顯看出動態畫面下,大腦非常活躍,許多區域都參與了畫面識別,連續的動態畫面處理起來更輕鬆;而處理靜態畫面時,大腦就沒有那麼興奮了,人眼看到靜態的照片和截圖時,都只能在大腦中留下一個“模糊”的印象。除了凍臉效應,拍照的焦距也有很大影響,上圖就是不同焦距下的同一個人。九宮格中間的50毫米焦距就是普通人眼中看到的你的長相。如果拍照時焦距改變,哪怕變成35毫米或70毫米,也會對你的相貌產生較大影響。所以照片中你的相貌也並非你真實的相貌。那說了那麼多,自己的相貌究竟長什麼樣呢?由於曝光效應的存在,熟悉的人眼中你的相貌就是:你自己照鏡子時的相貌;剛接觸或者不熟悉的人眼中你的相貌就是:鏡子中相貌反轉過來時,自己感覺醜的相貌。相貌是否好看很難用資料量化,從科學的角度來說,真實相貌的排名應該是:美圖後的你>鏡子中的你=熟悉人眼中的你>你的真實相貌>陌生人眼中的你≈別人照片中的你。(摘自知道日報)
許多人都會有這樣一個經歷,對著家中鏡子臭美時覺得自己長得特別好看,但當朋友同事合影時卻發現自己原來那麼不上鏡。有時甚至會懷疑,自己的相貌究竟是什麼樣的?為什麼照片和鏡子中的自己判若兩人?!民間也有傳言,認為鏡中的自己比真實相貌好看30%,雖然沒有證據證實,但有一點是肯定的:鏡子中的自己確實比真人更好看,因為鏡子一直在“欺騙”你。鏡子有一個基本屬性:左右顛倒,當你舉起你的右手,你會發現鏡中你的虛像舉起的是左手。而大多數人的臉其實都是左右不對稱的,鏡中的你:劉海往左梳、右臉更肥、左眼更大、右邊眉毛更低等等。如果突然把鏡中左右顛倒的臉反轉恢復正,那麼臉上所有的五官都會由“負”變“正”,心理上有很大落差不適應自己的真實樣貌,從而覺得真實的自己更醜,鏡中的自己更好看。我們可以看上圖中這幅蒙娜麗莎,左邊是我們經常看到的,右邊是做了映象處理的。大多數人的第一印象都會認為左邊的更美麗,而右邊的則像一位胖婦人。生活中遇到的一些人,第一眼看上去感覺相貌一般,但看的越多看就會覺得其實長得還可以,比較耐看。即便是同一個人,我們也會喜歡我們更熟悉的樣子,這在社會心理學上叫“曝光效應”。簡單來說就是看的多了熟悉了就會覺得更好看。不管是文字、數字、圖形還是相貌,人們往往會喜歡他們更熟悉的東西,迴避新事物的刺激。鏡子把你的相貌左右顛倒,對你的看好程度並不會產生多大影響,你認為鏡子中的你更好看就是因為存在這種“曝光效應”。大多數人認為照片中的自己更醜是因為照片是靜態的,靜態的事物的吸引力比動態事物的吸引力要弱很多,這在心理學上叫“凍臉效應”。如果把你說話的影片拍攝下來回放,你會發現影片暫停時你的樣子很醜,網上許多人也喜歡拿暫停畫面的截圖出來惡搞。這是因為人類大腦更擅長處理動態畫面,猿類時期人類的祖先一直是利用眼睛洞察動態的世界,進化到現在,人類的大腦可以很輕鬆地進行動態面部識別。上圖左邊是大腦識別靜態畫面的掃描圖,右邊是大腦識別動態畫面的掃描圖。可以明顯看出動態畫面下,大腦非常活躍,許多區域都參與了畫面識別,連續的動態畫面處理起來更輕鬆;而處理靜態畫面時,大腦就沒有那麼興奮了,人眼看到靜態的照片和截圖時,都只能在大腦中留下一個“模糊”的印象。除了凍臉效應,拍照的焦距也有很大影響,上圖就是不同焦距下的同一個人。九宮格中間的50毫米焦距就是普通人眼中看到的你的長相。如果拍照時焦距改變,哪怕變成35毫米或70毫米,也會對你的相貌產生較大影響。所以照片中你的相貌也並非你真實的相貌。那說了那麼多,自己的相貌究竟長什麼樣呢?由於曝光效應的存在,熟悉的人眼中你的相貌就是:你自己照鏡子時的相貌;剛接觸或者不熟悉的人眼中你的相貌就是:鏡子中相貌反轉過來時,自己感覺醜的相貌。相貌是否好看很難用資料量化,從科學的角度來說,真實相貌的排名應該是:美圖後的你>鏡子中的你=熟悉人眼中的你>你的真實相貌>陌生人眼中的你≈別人照片中的你。(摘自知道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