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翻譯:
杭州的八字橋,相傳有鬼,迷惑行客。東邊有澡堂,深夜就有熱水,有人夜半獨自行走,途中遇雨,他開啟雨傘,忽然看到有人躲在他雨傘下避雨,他暗想此必是“鬼”了。他忙快步走,當行至橋上時,他把“鬼”逼下河水中,便匆匆跑開,趕到到了澡堂。不久,見一人滿身溼淋淋進來,口喘著氣說:“我被打傘鬼逼下河中,幾乎被淹死。”這時,他們講起剛才的遭遇,才明白這是一場誤會。
又有一人半夜行走,但是沒有燈而且下著小雨,(他)聽到身後面有木屐的響聲,回頭一看,是一個大頭,身高二尺多,他立定想仔細觀察,看到“大頭”又隨即立定不走,他開步走“大頭”又跟著走,他走快點“大頭”又走快點。他恐慌起來,懷疑是自己遇到了“鬼”,急忙跑進澡堂,未及掩門,“大頭”也跟著闖進來,把他嚇得膽都快破了。他在燈光下一看,原來“大頭”是一個小孩。小孩戴著一頂大斗笠擋雨,也怕“鬼”,故緊緊跟著大人的身後面,尋求大人的保護,所以他停小孩也停,他走小孩也走。這也是一場誤會。
現在(那些以為)看見鬼的人,還值得驚慌失措嗎?
2、這篇文章出自:《七修類稿》卷十四
3、具體文章如下:
吾杭八字橋,相傳多邪穢,蠱於行客.東有浴肆,夜半即有湯.一人獨行迂雨.驀有避雨傘下者.其人意此必鬼也,至橋上,排之於水,乃急走,見浴肆有燈,入避之.傾一人淋漓而至,且喘曰:帶傘鬼擠我於河中,幾為溺死矣."兩人語,則皆誤矣.
又一人宵行,無燈而微雨.聞後有屐聲,回頭見一大頭,身長二尺許.佇立觀之,頭亦隨立.及行,頭亦行,及趨,頭亦趨.其人大恐,縝馳至浴肆,排闥直入;未及掩門,頭亦隨入.此人幾落膽矣.引燭觀之,乃一小兒也.蓋以大斗障雨,亦懼鬼,故緊隨之耳.是亦為錯者也.
向使此四人各散去不白,則以為真鬼矣.今之見鬼者,可卒懼也哉?
4、啟示:大凡人怕"鬼",必先從心理上恐懼,往往先入為主,產生誤會,誤將人或其他事物看成是"鬼",並以此以訛傳訛,以為真見"鬼"。其實,這是自己嚇自己。要使這些人明白世上本無"鬼","鬼"是自己心造的"Phantom"。要弄清"鬼"的真相,就要大興調查研究之風。凡事必細心觀察,弄清實情,才下結論,絕不能捕風捉影,臆測有"鬼",自造恐慌。當今,社會改革複雜繁紛,常人往往為一些假象所迷惑。也會生出許多"暗鬼",使一些人無所適從,以至走入歧途。警惕啊,世人!
5、作者:郎瑛,(1487~1566)明藏書家。字仁寶。仁和(今浙江杭州)人。因身患疾病,而淡於功名。稍長,乃博覽藝文,探討經史。家藏圖書有經史文章,雜家之言、鄉賢手跡等,每日坐於書齋中誦讀,攬其要旨,撮取精華,辨同異,考謬誤,著《書史袞鉞》60卷。另著有《萃忠錄》2卷、《七修類稿》55卷。
1、翻譯:
杭州的八字橋,相傳有鬼,迷惑行客。東邊有澡堂,深夜就有熱水,有人夜半獨自行走,途中遇雨,他開啟雨傘,忽然看到有人躲在他雨傘下避雨,他暗想此必是“鬼”了。他忙快步走,當行至橋上時,他把“鬼”逼下河水中,便匆匆跑開,趕到到了澡堂。不久,見一人滿身溼淋淋進來,口喘著氣說:“我被打傘鬼逼下河中,幾乎被淹死。”這時,他們講起剛才的遭遇,才明白這是一場誤會。
又有一人半夜行走,但是沒有燈而且下著小雨,(他)聽到身後面有木屐的響聲,回頭一看,是一個大頭,身高二尺多,他立定想仔細觀察,看到“大頭”又隨即立定不走,他開步走“大頭”又跟著走,他走快點“大頭”又走快點。他恐慌起來,懷疑是自己遇到了“鬼”,急忙跑進澡堂,未及掩門,“大頭”也跟著闖進來,把他嚇得膽都快破了。他在燈光下一看,原來“大頭”是一個小孩。小孩戴著一頂大斗笠擋雨,也怕“鬼”,故緊緊跟著大人的身後面,尋求大人的保護,所以他停小孩也停,他走小孩也走。這也是一場誤會。
現在(那些以為)看見鬼的人,還值得驚慌失措嗎?
2、這篇文章出自:《七修類稿》卷十四
3、具體文章如下:
吾杭八字橋,相傳多邪穢,蠱於行客.東有浴肆,夜半即有湯.一人獨行迂雨.驀有避雨傘下者.其人意此必鬼也,至橋上,排之於水,乃急走,見浴肆有燈,入避之.傾一人淋漓而至,且喘曰:帶傘鬼擠我於河中,幾為溺死矣."兩人語,則皆誤矣.
又一人宵行,無燈而微雨.聞後有屐聲,回頭見一大頭,身長二尺許.佇立觀之,頭亦隨立.及行,頭亦行,及趨,頭亦趨.其人大恐,縝馳至浴肆,排闥直入;未及掩門,頭亦隨入.此人幾落膽矣.引燭觀之,乃一小兒也.蓋以大斗障雨,亦懼鬼,故緊隨之耳.是亦為錯者也.
向使此四人各散去不白,則以為真鬼矣.今之見鬼者,可卒懼也哉?
4、啟示:大凡人怕"鬼",必先從心理上恐懼,往往先入為主,產生誤會,誤將人或其他事物看成是"鬼",並以此以訛傳訛,以為真見"鬼"。其實,這是自己嚇自己。要使這些人明白世上本無"鬼","鬼"是自己心造的"Phantom"。要弄清"鬼"的真相,就要大興調查研究之風。凡事必細心觀察,弄清實情,才下結論,絕不能捕風捉影,臆測有"鬼",自造恐慌。當今,社會改革複雜繁紛,常人往往為一些假象所迷惑。也會生出許多"暗鬼",使一些人無所適從,以至走入歧途。警惕啊,世人!
5、作者:郎瑛,(1487~1566)明藏書家。字仁寶。仁和(今浙江杭州)人。因身患疾病,而淡於功名。稍長,乃博覽藝文,探討經史。家藏圖書有經史文章,雜家之言、鄉賢手跡等,每日坐於書齋中誦讀,攬其要旨,撮取精華,辨同異,考謬誤,著《書史袞鉞》60卷。另著有《萃忠錄》2卷、《七修類稿》55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