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坐擁花香

    喜歡李煜

    1是人們感其才情,嘆其遭遇

    2是有更多的附庸,會許是無病呻吟吧

  • 2 # 草堂有春色

    “問君能有幾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東流”,雖然都是亡國之君,雖然在藝術領域都有不凡的造詣,後人對李煜報著同情之心,而對趙佶卻是滿懷憤恨,這跟他們所處的環境和作為有關係。

    南唐(937年—975年)是五代十國時期李昪在江南建立的政權,定都江寧(今南京),南唐建國傳三世三帝,共三十九年,到李煜時,南唐因後周的三次入侵,國力早已大損,等到李煜繼位,復都金陵。此時的南唐國內政治、社會矛盾積重難返。自淮南戰敗後,南唐每年要向中原繳納高額貢奉。財政因之日益窘迫,使南唐政權不得不加重賦稅,以至怨聲載道。李煜雖善文詞,工書畫,知音律,但不通曉政治,藝術生當政治家,總是少了些果斷,多了些多愁善感,開寶四年(971年)十月,宋太祖滅南漢,屯兵漢陽,於荊南建造戰艦千艘,雖然國家形勢緊迫,李煜憂心似焚,卻每天只會與臣下設宴酣飲,憂愁悲歌不已。宋太祖攻南唐時,李煜還招募兵卒,全力禦敵,因強弱懸殊,最後兵敗,上表投降,南唐滅亡。李煜時的南唐,國力與趙匡胤的北宋不能相比,卻還懂得表面上臣服宋朝,暗中繕甲募兵,潛為備戰。宋與南唐開戰後,李煜立即與宋斷絕邦交,派兵應戰,並親自巡城!終因懸殊太大,兵敗被俘,最後是“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在李煜被俘的日子中始終時時不忘故國,心繫故土,從未心歸宋朝,終被宋太宗趙光義毒死!徐鉉在《吳王隴西公墓誌銘》也寫到:李煜敦厚善良,在兵戈之世,而有厭戰之心,雖孔明在世,也難保社稷;既已躬行仁義,雖亡國又有何愧!南唐後主李煜

    再來看看宋徽宗的所作所為,趙佶在即位初期,啟用新法,還頗有些明君的味道,可惜趙佶自幼養尊處優,養成的輕佻浪蕩的性格,花石綱、行幸局、採石所等等無一不在向世人昭示,這皇帝想怎樣就怎樣,眼裡只有他自己,更別提“社稷為重君為輕”了。更是重用蔡京、童貫之流把持朝政,以至百姓民不聊生,起義不斷,其中規模最大的是方臘起義,北宋朝廷雖然最後鎮壓了方臘起義,但並沒有吸取教訓,革新政局,而是更為黑暗腐敗。至於北宋被金國所滅,更是出了一堆昏招所致。

    1122年,在徽宗的授意下,宋背棄與遼的盟約,轉而按照與金的“海上之盟”,出兵攻遼,與金大致形成南北夾擊之勢,希望藉機奪回令無數中原人魂牽夢縈的幽雲十六州。到最後遼被金滅了,而大宋卻遠沒完成任務。損兵折將不說,按盟約約定本該宋攻下的遼南京(即幽州,今北京),愣是沒打下來,最後還是讓金給佔了。可是宋徽宗好面子,這樣一個結局是無論如何不能接受的。那就跟金談判吧。談來談去,最後宋把宋遼“澶淵之盟”所定輸給遼的“歲幣”轉輸給金,再加上一筆鉅額的交割費,這才從金的手裡拿回殘破不堪的遼南京、遼西京等七個州。滅遼之戰,讓金人看到大宋這個柿子有多軟,1125年,金便抓著徽宗的昏招找到藉口,東西兩路南下對宋動了刀子。眼看著自己的“聯金滅遼”之策破產,金兵逼近東京(北宋國都,今開封),徽宗慌了,不是抵抗,而是選擇了逃。危急關頭,李綱站了出來,又為北宋續了點年限,只是“欲幸淮浙”的徽宗,根本不可能領導軍民保衛東京,便想出讓徽宗內禪給太子,以皇帝之名號令群臣,統兵馭民,抵禦金兵才更有把握,想跑路的徽宗在聽了李綱好友吳敏一番說詞後就同意了,自己做太上皇跑路,讓兒子當皇帝抵擋金人。只是狼狽出逃的太上皇徽宗,逃到鎮江後又開始發號施令,向東南各級官員釋出了幾道詔書: 一、不許東南各地官府向東京傳遞任何公文;二、江南的軍隊一律停止開拔東京,聽候調遣指揮;三、截留江南地區供應東京的物資。

    三道命令一下,尚在大宋都城東京的欽宗,既不能號令東南,也無法獲得來自東南計程車兵和糧食支援。不僅如此,徽宗在江南,奢靡如初,肆意搜刮百姓,“所至藩籬雞犬,蕭然一空”。並且,徽宗在江南照常處理政事、任免地方官員,儼然還是皇帝一般,而江南的官員們“惑於誥、命並行,而莫知有朝廷矣”。最後還好在李綱等人努力下,金兵退了!可惜好景不長,靖康元年(1126年)閏十一月底,金兵再次南下,只是這次,李綱早就被貶官外放了。隨著欽宗的“神兵”被金兵暴揍,金兵攻佔汴京。靖康二年(1127年)三月底, 金帝將徽、欽二帝,連同后妃、宗室,百官數千人,以及教坊樂工、技藝工匠、法駕、儀仗、冠服、禮器、天文儀器、珍寶玩物、皇家藏書、天下州府地圖等押送北方,汴京中公私積蓄被擄掠一空,北宋滅亡。

    宋徽宗趙佶

    同是亡國之君,南唐被宋所滅,還是咱們中國內部統一之戰,而北宋被金所滅,卻是亡於外族,更是宋徽宗自己聯金滅遼而招至亡國,實在是可悲可嘆之極!

  • 3 # 夢辰文學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請問,這首詞帶給你的力量,你能不喜歡嗎?

  • 4 # 路過青蛙9

    那還用問麼?李煜亡國的結果是中央王朝的統一,客觀來說是歷史進步,徽宗亡國那是野蠻民族滅亡中原王朝,是一場歷史劫難,直接造成中華文明進步的中斷

  • 5 # 無月文化館

    館主來了,我是無月,我來回答這個問題。

    李煜和宋徽宗是存在一些共同點的兩位君主,共同點就體現在文化藝術上。

    宋徽宗在藝術上的造詣非常高,他對繪畫的愛好十分真摯,他利用皇權推動繪畫,使宋代的繪畫藝術有了空前發展。他還自創一種書法字型被後人稱之為“瘦金體”,他熱愛畫花鳥畫自成“院體”。

    李煜精書法、工繪畫、通音律,詩文均有一定造詣,尤以詞的成就最高。李煜的詞,繼承了晚唐以來溫庭筠、韋莊等花間派詞人的傳統,又受李璟、馮延巳等的影響,語言明快、形象生動、用情真摯,風格鮮明,其亡國後詞作更是題材廣闊,含意深沉,在晚唐五代詞中別樹一幟,對後世詞壇影響深遠。

    以上就是兩個帝王的共同點。

    他們還有另外一個相似之處。

    就是如題目所說的,都是亡國之君。無月之所以說是相似之處,而不說共同點,是因為無月覺得宋徽宗不能算一個嚴格意義上的亡國之君,因為畢竟當時大宋沒有亡。

    至於說為什麼後人更喜歡李煜

    是因為李煜雖然亡國,但是對手是趙匡胤,是民族內部矛盾,也算為國家的進一步統一作出了貢獻。

    而宋徽宗則不同,他是讓金人擄去來,而且一次還抓去倆,民族矛盾加上奇恥大辱,都讓宋徽宗的形象越發的狼狽不堪。

    因此,此二人恰好一正一反,雖然都是亡國之君,後人對待他們的態度卻不同。

    無月文化,品讀經典,品味文化

  • 6 # 潛水狗

    第一

    李煜被稱為“千古第一詞帝”詩詞優美傳唱度極高,他的亡國皇帝身份更是給他的詩詞添上一份悽美的色彩。後人因此對李煜抱有同情。

    趙佶獨創瘦金體與院體,繪畫領域造詣也極深。但書法和繪畫受眾太小,後人對他不是很瞭解。

    第二

    李煜亡國只是“天下大勢分久必合”的必然結果,說到底也只是中華民族內部的矛盾。歷史上亡國之君多的去,李煜亡國也不顯的那麼無能。

    趙佶則不然。他面對外族入侵丟土失城,使宋朝半壁江山淪陷於金軍鐵蹄之下,自己也被金軍俘虜。在民族感情上為後人不恥。

    第三

    而《水滸傳》一書也讓趙佶昏庸形象深入人心。

  • 7 # 歷史的脈動

    同樣的亡國之君,問樣的風流才子,人們對他們的情緒的確不一樣:對李煜的同情多一點,對宋徽宗的痛恨多一點。

    這是為什麼呢?

    豐滿的才情,無法挽救悲催的命運

    李煜,南唐後主。公元961年即位,彼時,北宋雄主趙匡胤已開始著手進行統一戰爭。李煜從登基那天起,就深深感受到來自於北方鄰國的壓力!

    為了生存,為了保國,李煜委曲求全,尊宋為正統,歲貢以保平安。開寶四年(971年)十月,宋太祖滅南漢,李煜去除唐號,改稱“江南國主”。次年,貶損儀制,撤去金陵臺殿鴟吻以示尊奉宋廷。開寶八年(975年),李煜兵敗降宋,被俘至汴京(今河南開封),授右千牛衛上將軍,封違命侯。太平興國三年(978年)七月七日,李煜死於汴京,追贈太師,追封吳王,後人稱之為南唐後主、李後主。

    李煜精書法、工繪畫、通音律,詩文均有板高造詣,可惜他毫無治國理政才能,又恰逢亂世,面對強大的敵人,他既無對策,又忠奸不分,加之生性懦弱,當北宋開始軍鋒指南唐時,他只能每天與臣下設宴酣飲,憂愁悲歌不已。

    “江南江北舊家鄉,三十年來夢一場”,“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 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 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一首首愁苦詞句,一把把辛酸涕淚。客觀講,宋滅南唐是好事,兩個皆保持著漢風漢俗,華夏文明的王朝合二為一,可以保持發展華夏漢文化!從這一點講,人們對李煜只有個人悲劇命運的同情,而毫無怨怒之情。

    昏君藝術家,帶來千年中華殤

    宋徽宗趙佶(1082年5月5日-1135年6月5日),宋朝第八位皇帝。

    趙佶善書畫。他自創一種書法字型被後人稱之為“瘦金體”,熱愛畫花鳥畫自成“院體”。是古代少有的藝術天才。

    在位時重用蔡京、童貫、王黼等奸臣,使北宋走向滅亡的道路,被後世評為“宋徽宗諸事皆能,獨不能為君耳!”寫《宋史》的史官,也感慨地說如果當初章惇的意見被採納,另立他人為君,北宋也許是另一種結局,並還說如“宋不立徽宗,金雖強,何釁以伐宋哉”。

    的確,宋不是當年的南唐,綜合國力也遠勝於金,之所以被金所滅,責任完全在趙佶的昏聵無能,是典型的禍國殃民!

    若只是普通的改朝換代也就罷了,偏偏北宋的滅亡,是繼西晉滅亡,“五胡亂華”後,華夏漢文明的又一次大災難!

    趙氏也就像司馬氏一樣,成為漢文明的罪人!

    如果當年曹操早些除死司馬懿,如果當年宋哲宗死後,北宋皇室能聽取宰相章惇意見,歷史也許就不是這樣子了,中華漢文明會更好地保留,越發得璀璨!

    可惜,歷史已經發生,只能被記載!

    同樣的藝術巨人,政治的矮子,卻偏偏被拽上皇帝的寶座,李煜只是個人不幸,趙佶卻是民族與文明的災星!

  • 8 # 文清文清小故事

    趙佶與李煜,的確有很多相似之處。都是失國之君,同樣的縱情聲色,也都有相當高的文學造詣都是亡國之君,為什麼有的後人更喜歡李煜而不喜歡宋徽宗?

    因為稍有常識的人都不會讓李煜背南唐被滅的鍋。南唐在956年跟後周打架賠光了老婆本棺材本,連皇帝號都給打沒了,之後的日子基本就是能續一天是一天。李煜961年上位,面對實力上吊打自己的中原政權還能把南唐社稷續到975年已經不容易了。

    而且李煜面對如日中天的宋朝沒有負隅頑抗,使江南免遭荼炭。從某種意義上李煜是跟朱由檢一個境遇的人。他們的王朝交到他們本人手裡時已經續不動了。區別在於李煜放棄治療,朱由檢自信還能搶救一下。朱由檢確實是一個性格有缺陷、救國沒什麼能力的同志,但客觀地說,哪怕他是站在上帝視角做各種正確決策也最多是多續幾年幾十年,想做中興之主基本沒戲。朱由檢同志垂死掙扎以身殉國,所以可稱是悲劇英雄;李煜“自甘墮落”,算不上英雄,但也絕對使人同情,絕不令人討厭。至於那個趙佶,則堪稱一手埋葬北宋的罪魁。

    他若是隻知道書畫不問國事倒還好,結果問了一下國事就搞了了海上之盟。面對金軍在有一戰之力的情況下只知道甩鍋給兒子自己跑路,最後北狩也是純屬活該。相比之下和李煜相似的應該是他兒子。趙桓同志真的是人在東宮坐鍋從天上來。讓我們為趙桓同志默哀三秒鐘!!

  • 9 # 苦口之可樂渴了

    南唐後主李煜和宋徽宗趙佶除了同樣是亡國之君外,其他方面可以說有很大不同。我們從歷史中不難找出兩人的很大差別。

    南唐後主李煜是皇帝,也是詞帝

    李煜是南唐中主李璟的第六子,本來他是當不了皇帝的,在他前面有個大哥長兄太子李弘冀,李煜還受到過李弘冀的猜忌,李煜為了避免懷疑,潛心學習詩經典籍當中。自號“鍾隱”、“鍾峰隱者”、“蓮峰居士”。以此表明自己不問政事,只在乎山水之間也。就在大家以為這個長兄太子當定這個皇帝的時候,老天又有了安排,哎,就是一手安排,公元959年,太子李弘冀突然病死,這個時候又有人站出來了,一個叫鍾謨的大臣上疏請求立紀國公李從善為太子,說這個李煜“酷信佛教、懦弱少德”意思怎麼也不應該是他當皇帝啊。但是呢,上天就是眷顧李煜,這個李璟就是喜歡他這個六子。為此大怒,將鍾謨流放到饒州。將李煜立為太子。 兩年以後,也就是公元961年,李璟病故,李煜在金陵也就是南京登基,這才當上了皇帝。有點不容易是吧。其實這個皇帝也沒想象中的那麼好當,李煜從他父親手裡接過的也不是什麼好差事,可以說是一個爛攤子。李煜即位之初,由於李璟在位時戰爭不斷,南唐國力已經開始衰弱,國庫空虛。而且由於淮南戰爭的失敗和李璟的病故,南唐朝野還充斥著一種悲觀頹喪的氣氛。可以說外要面對著強敵宋,內還要安撫民心,確立威信。所以說這個南唐皇帝不好當啊。從後來李煜的一些舉措來看,他確實已經做得很好了。首先,面對外敵強宋,他以柔克剛,即為之初,即決定向宋納貢,並多次派遣使者陳說臣服之意。使用宋國的年號,而且在公元971年,李煜下令去除唐號,改稱江南國主,還多次上疏宋太宗,請求他直接叫自己的名字就行了。表面上看,你肯定是覺得,哇,這個李煜也太LOW了吧。怎麼也是個皇帝怎麼能一點面子也不要了呢?其實不然,實際上,南唐國力弱沒有宋國強大,面對強大的宋國,李煜採用的陳喬、張洎的戰略方針,就是堅壁清野、固守城池,以此來拖垮長途奔襲的宋軍的防禦策略。

    因此,南唐表面上臣服宋國,暗中卻是繕甲募兵,潛為備戰。知道吧,其實人家李煜也不蠢,這叫表面笑嘻嘻,內心呢。。。。咳咳。那麼對內他是怎麼做的呢,李煜下詔減免稅收、免除徭役,與民休息,為了貨幣流通,還頒發了鐵錢,恢復井田制等措施安撫民心,可以說他是個勤政愛民的好皇帝。

    剛剛說了他作為皇帝,是還可以的,但人家可不僅僅只能治國哦。李煜多才多藝,工書善畫,能詩擅詞,通音曉律。用現在的話來說就是琴棋書畫他是樣樣精通,不僅於此,李煜的詞可以說是在詞史上有一席之地的,且多有作品流傳至今,在我們的課本上經常能看到他的作品。縱觀李煜的一生,南唐不亡是不可能的,他盡力了。反而他在文學藝術上的成就是永不滅亡的,這也是人們喜歡他的重要原因。

    宋徽宗趙佶,是個藝術家也只能是個藝術家

    趙佶 是宋神宗的的十一個兒子,是宋哲宗的弟弟,是宋朝的第八任皇帝。趙佶在位主政期間可以說是奸臣當道,而且還不是一個兩個,像蔡京、王黼、童貫、梁師成、朱勔、李邦彥等等奸臣把持朝政,大肆搜刮民財,極度奢靡,荒淫無度。還專門建立了物品造作局,專供自己享受。

    趙佶信奉的是道教,自稱是“教主道君皇帝”建造大量道觀,給道士分官階,發放俸祿,可以說城裡人可真會玩,但不是城裡人就不樂意了啊,正是他的昏庸,腐朽導致了宋江,方臘的起義。

    公元1120年,趙佶與金朝結盟共同夾擊遼國,這一年是宣和二年,就是這麼搞笑。五年後,也就是宣和七年,金兵南下攻打宋朝,這個時候呢,可能是我們的宋徽宗覺得皇帝也不過如此嘛,一點都不好玩,哎,JUST SO SO。於是在這個時候想到了肥水不流外人田,於是乎,傳位於他的兒子也就是宋欽宗。那麼金軍已經兵臨城下了,該怎麼退敵呢,父子二人想了想,決定用道士郭京的“六甲法”戰勝金軍。結果神兵大敗,金軍攻佔首都汴京。哎,意思是神仙也救不了我們的徽宗啊。父子二人被俘,押解至金國,屈辱至死。

    雖然趙佶當皇帝是悲催的,狗血的,但是在藝術這一鄰域可以說是有突出貢獻的,佔有一席之地的響噹噹的人物。徽宗拿手的有兩樣,一是繪畫,一是書法。他是第一個把畫家的地位提到最高的人,他設立了翰林書畫院,把畫畫作為一種科舉,可以透過繪畫考試升官,他的種種舉措都極大的促進了中國畫的發展。他本人的繪畫功底也不小,可以確定的他的作品像真跡有《詩帖》 《柳鴨圖》《池塘晚秋圖》《竹禽圖》《四禽圖》等

    ,這些畫的難度可不低,足見徽宗的繪畫功底之深。另外他在書法方面也是很有名氣,他獨創的瘦金體書法,可以說是無人能夠超越,即使是現在。他書法的特點挺拔秀麗、飄逸犀利,即便是個不懂書法的人看到也會覺得寫的很好。可以說他的書法稱得上是古今第一人。他著名的書法作品像《瘦金體千字文》、《欲借風霜二詩帖》、《夏日詩帖》、《歐陽詢張翰帖跋》

    都可以說是傳世不朽的名作。縱觀宋徽宗的一生,可以說他不是皇帝卻是皇帝,是個藝術家卻又不是個藝術家。這也可能是大家喜歡李煜而不喜歡宋徽宗的原因吧,一個政治藝術都可行,一個政治無能,藝術精湛。

    致謝!

  • 10 # 這些歷史要讀

    一,因為南唐後主李煜亡國不全怪他,而宋徽宗趙佶亡國卻是死有餘辜。

    李煜和趙佶在文學藝術上的成就都異常的高,而且也都是亡國之君。

    而歷史也正是如此的巧合,李煜和趙佶竟有如此多相似之處。而更神的是,傳說在趙佶降生之前,其父皇宋神宗曾在觀看李煜的畫像後,大為感嘆,“見其人物儼雅,再三嘆訝”。隨後就生下了趙佶。所謂“生時夢李主來謁,所以文采風流,過李主百倍”。趙佶好像就是李煜轉世一般。

    當年大宋斷了南唐的命,而這趙佶彷彿就真的是李煜的轉世,回來復仇,斷大宋的命。

    言歸正傳,同樣是“藝術家”亡國君,李煜是值得同情的。首先,南唐國小,本來就不是中原大國的對手。而且,南唐國勢在其父皇手中就已經衰落。再說,與南方其他割據政權相比,南唐已經是抵抗力度最大的了。想想後蜀的“十四萬人齊解甲,更無一人是男兒 ”,再想想吳越國的納土歸宋,相比之下李煜並不丟人。

    而趙佶不同,他從自己父兄手中接掌的,可是大好河山。其兄宋哲宗在位時間不長,但積極恢復和推動元豐變法,啟用新黨有志大臣,改革弊政。軍事上重啟河湟之役,收取青唐地區,並透過兩次平夏城之戰,迫使西夏臣服。

    可以說,趙佶所繼承的,可是一個鐵血大宋。然而,他繼位後終日沉迷酒色(皇帝生孩子冠軍,子女多到自己都記不住),沉迷於詩棋書畫,重用奸臣,導致朝政昏暗,文恬武嬉。是他一手葬送大宋大好河山。

    二,李煜降宋有恩於天下,趙佶亡國禍亂天下,更讓漢族蒙羞。

    李煜的南唐只是割據政權,而北宋作為正統漢家王朝,南征北伐,一統天下,是大勢所趨,更是歷史任務。

    南唐作為南方重要的政權,對南方的開發和保護做出了貢獻。等到北宋的到來,南唐事實上已經完成了它的歷史任務,面對實力相差懸殊的對手,而且是同為漢族的政權,投降不丟人,反而算是順應時勢,和吳越一樣,一定程度上免除了南方百姓的戰亂,因此歷史上對李煜的評價不會太差。

    但趙佶就不同了,北宋是當時漢族唯一的政權,作為一統漢地的正統王朝的皇帝,趙佶責任更重大。

    而他卻不思進取,荒淫誤國。更悲劇的是,面對金軍的入侵,他不作抵抗,居然將皇位傳給兒子,讓宋欽宗去接他自己的難攤子。

    結果昏庸的兩父子在大敵當前毫無建樹,最終國破家亡,王公貴族全被金人俘虜,帝姬千金任由蠻族蹂躪,讓半壁天下淪為焦土,無數百姓飽受金軍荼毒。是他一手造成了恥辱的靖康之恥。

    因此,趙佶可恨,不論如何,都不值得後世同情。

  • 11 # 離上青

    “黃袍奪目龍椅高,生於末世運偏消”

    皇帝是這個世界上最令人豔羨的職業,他們擁有無盡的權利,華美的宮殿,三千云云後宮佳麗。但作為王朝末代的亡國之君,卻是嚐遍人間最苦。他們在位時目睹先祖打下的江山被人奪走,大廈傾覆卻有心無力;被趕下龍椅後一落塵埃、棲棲遑遑而豬狗不如,更有可憐者遭人凌辱,死無葬身之地,被後人史書調侃。

    中華上下五千年歷史,要說到最有才華的亡國之君,我們很容易想到,南唐後主李煜和宋徽宗趙佶二人。二人在文學上的造詣可謂首屈一指,但在政治上是實實在在的昏庸。

    即便是兩個相似的亡國之君,後人對於二者的評價與態度卻是截然不同的。對於李煜,後人更多是憐憫與嘆惋,而對於宋徽宗,更多是唾棄與責備。

    “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這是南唐後主李煜著名的詞《虞美人》的兩句。這兩句是李後主成為北宋階下囚時所寫。北宋開寶八年(975),北宋軍隊進入南唐都城,李煜投降,被押到宋都軟禁。但其實,在李煜即位之時,南唐的國力已衰弱不堪。後周世宗南征打敗南唐,李煜之父,中主李璟只好去帝號,用後周年號。到李煜即位時,南唐已經是北宋的附屬國。所以說,南唐的亡國,根本原因並非在於李煜政治上的無能,而是南唐已病入膏肓,無藥可救。

    在文學上,李煜一反政治上的無能,開闢了詞壇的新局面;他在藝術上多用白描,生動而形象的抒寫真實情感,因此在題材和意境上都打破了五代花間詞的窠臼,使詞從音樂的附屬轉化成一種全新的藝術手段。再加上他與小周後的悽美愛情,讓後人對於這個詞人皇帝,尤為惋惜與可憐。

    論起聰明才智,宋徽宗在趙宋諸帝的確首屈一指,宋徽宗在詩詞,花鳥畫上造詣很深,在書法上更是正楷自成一家,號“瘦金體”,至於蹴鞠圍棋,凡貴族所好雅事,無一不精。若他是一個一般文人,可名留青史。但是作為皇帝,擁有這些才能,往往會成為百姓的災難。在宋徽宗在位期間,為了滿足皇帝的雅趣,朝廷到處採集名花異石,運輸車船號“花石綱”。

    花石綱高昂的運輸費用和各級貪官汙吏的勒索,使得大量商人農民破產,民不聊生,將仁宗以來所積累的國庫揮霍一空。而宋徽宗所任用的大臣,大多都是奸佞之輩,不顧人民死活,不顧國家安危,極力迎合皇帝的嗜好,尤其蔡京,高俅,童貫,梁師成等六人,窮奢極欲,搜刮百姓,被人稱為“六賊”。宣和七年(1125),金兵大舉南下,宋徽宗讓位太子,急忙出逃,後金兵暫時退去。靖康二年(1127)四月,金兵再度南下,一舉攻破東京,徽欽二帝被俘,史稱“靖康之恥”。相比李煜的無力迴天,宋徽宗的亡國完全是咎由自取。驕奢淫逸,任用奸臣,使得漢人江山落入遊牧民族之手,葬送了北宋王朝。

    後世對趙佶的評價是:“宋徽宗諸事皆能,獨不能為君耳!”對於其藝術造詣,與這段屈辱歷史相比,也顯得頗為慘白,不值一提。或許這也是後人對其嗤之以鼻的原因。

    後來,宋徽宗在漠北所居之地,寫下數百首詩詞,可惜被金人化為灰燼,否則,流傳至今,或許可與李後主爭輝。

  • 12 # 小蘇語文

    只能算都是亡國之君,其他皆不能比較。李煜是泰山壓頂,依然守國十五載的守成之主;宋徽宗則是自己作死,身死國滅的禍國之君。我們來簡單梳理一下:

    李煜原是南唐元宗李璟的第六子,按理說這皇位本輪不到他,而且其長兄太子李弘冀對他時有猜忌,他為保命自號“鍾峰隱者”“蓮峰居士”,以示無意麵南。可惜,當時天下逐漸一統,後周國力強盛,並且不斷髮兵攻打南唐,李璟無力對抗,只得步步退讓,稱臣割地,並且在周世宗的威脅下被迫遷都。太子李弘冀殺伐決斷且頗有軍事才能,李璟本想傳位於他,奈何屢次上表周世宗,對方都不同意,很快李弘冀病逝,李煜這才有機會成為南唐後主。

    公元961年,李煜即位,其時趙匡胤已登基為帝。李煜沿襲李璟為政之策,遙奉宋為正朔,之後他十五年為帝的生涯,可以說就是苟延殘喘,勉力守國。面對宋的日益強大,他的處境是艱難的,但選擇也是唯一的。要與北宋背水一戰是不可能的,所以只能示弱稱臣。北宋打戰,他上表祝賀;北宋來人,他脫下龍袍穿上官服;北宋下詔時對他不稱名諱客客氣氣,他一再上書要求直接稱呼自己的名字,他甚至廢去國號,改稱江南國主,一切的一切,就是想要在守住一方淨土。不過,在這一方淨土裡,他雖然有醇酒婦人相伴,但他也有國家百姓。李璟因為濫用武力且奢侈浮華導致國庫空虛,李煜即位後立即減稅免役與民休息,這種舉動,只有在漢高祖,漢文帝,漢景帝這樣的明君身上才會有。除此之外,他改革幣制,抑制土地兼併方面都做了種種努力。而且,面對北宋強大的攻勢,他任用良將,試圖採用堅壁清野的政策來拖垮北宋,同時積極對外尋求援助。可以說,面對亡國之勢,他做了最大的努力。奈何,勢如累卵,他不亡國誰亡國?南唐舊臣徐鉉在其死後作《吳王隴西公墓誌銘並序》說李煜“以厭兵之俗,當用武之世。孔明罕應變之略,不成近功;偃王躬仁義之行,終於亡國。道有所在,復何愧歟?”,意思即說,天下如此,即便孔明覆生,也難保全國,大道如此,有什麼可愧疚的呢?也正為如此,他獲得了後世更多的同情。

    再反觀一下趙佶,玩蹴鞠,逛青樓,賞石頭,是個文青就算了,可惜偏偏這是帝王,更要命的是為了這些愛好,任用群小,搞得民不聊生,典型的例子就是花石綱之役,《宋史·朱勔傳》記載,百姓家中但凡有石頭或大樹可供玩賞的,立刻就被朱勔等率領士卒衝進屋子貼上黃封,從此之後,你行動坐臥走都得對這些石頭樹表現地恭恭敬敬,否則就定你個大不敬,這還沒玩,等到朝廷要這些石頭木疙瘩時,那就是暴力強拆現場,屋子院牆全被拆瞭然後運出去。這等殘民之舉自然引得天下大亂。方臘起義,楊麼起義,金兵南下,宋徽宗匆忙讓位給兒子但依然難逃國滅之禍,最後身死異邦。不知他在北方喝羊雜湯時可否想過這一切是什麼原因呢?

    偉人說過,歷史是人民寫的。誰站在人民的一邊,人民自然同情誰,相較二者,答案不言而喻。

  • 13 # 邏輯文史游

    對於這個問題,我從三方面向您說明。

    1、二人所處的大環境不同

    李煜所在的南唐自古就並非有競爭力的國度,李煜雖說繼位為王但根本意義其實是延續下一代龍脈而不是為了讓他開疆拓土,更何況他也知道他並沒有抵抗北宋軍隊的能力,所以他不僅主動去除國號,還向北宋俯首稱臣。身處於恐懼中的李煜只想保全宗廟並且無憂的活下去,所以對於趙匡胤的召見他也沒膽子去,在北宋大軍攻破金陵後,李煜被俘,多少有些無奈。

    可以說北宋很大程度就是毀在趙佶手裡的,前輩給他留下的不錯的基業,被趙佶揮霍一空,朝政內他寵幸朱勔、蔡京等奸人,搞的民不聊生,自然讓人覺得噁心。

    2、二人對待百姓的做法不同

    李煜雖然才華橫溢胸無大志,也自知國運不久,但他在有限的時間內大力發展人才,主動向北宋示弱也大大減少了人員傷亡,可以算是件善事。

    趙佶本就不想當皇帝,所以他把皇帝只是當作一種身份,而不是責任,在他在位期間政權基本被六賊把控,朝廷奸人為了討好他不惜一切代價的搜刮民脂民膏,搞得各地人民紛紛起義,自然在百姓眼中他也不是什麼好東西。

    3、民間對二人的演繹不同。

    關於李煜的形象更多是在戲曲當中,這種已經偏小眾的文化自然不會造成大的反響。而關於趙佶的小說單單一部水滸傳就夠後人黑他了。

    有人說趙佶是李煜轉世的,你可別扯淡了,若趙佶有李煜的一點責任心,金兵也打不進來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卡扎菲統治利比亞42年,為何只是一個上校,而不稱總統或國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