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全職寶媽YLM
-
2 # 書香與你同行
因為眼高手低,沒有形成自己的知識體系。
俗稱:好記性不如爛筆頭,在學習上這句話真的很有道理。人的記憶力,應用知識的能力,掌控知識的能力都是不一樣的,有的孩子就是天才老師一引導就會,但大部分人我們都一樣很普通很平庸,我們沒有高智商,只能嚴謹、認真、刻苦、勤奮,一直到俗得不能再俗的一句話:勤能補拙,笨鳥先飛。無論過程怎樣勞心傷神,只要最終的結果令人滿意即便辛苦一點有何不妥?
特別是初高中的理科學習更是不能掉以輕心,不然哭的還是自己。
有的同學上理科課,既沒有草稿紙,也不做預習,只是為上課而上課,兩個肩膀上豎個腦袋,只是為了聽而聽,如果不及時跟著老師的思路走,不及時記筆記,不及時演算求解,不及時回答老師的疑問,即便理科當堂貌似聽懂,下課不及時梳理解題過程,如果不靜下心來自己從頭至尾做一次題,你要相信人的遺忘性很強大,在以後時間緊張的考試中做不出來實屬正常。
課堂教育是一個互動的過程,只有大腦在思維,而且全身心要聚精會神配合,只有眼到手到口到心到,一節課下來才會收穫頗豐。我就是親歷者也是驗證者。
剛上高中,感覺到了數學的難度,即便初中數學基礎不錯,但我深深的發現在高中數學想考高分實屬不易,期中考試更是成績亮紅燈,150的數學滿分90才能及格,想隨便翻百,面對龐大的數學知識體系和深度難度的加深,只有做白日夢。期中考試後我迅速調整學習方法,理科該預習該記住的知識必須自己課堂前完成,高中老師不會追著你屁股後面讓你學習,但你要知道自己幾斤幾兩,而後做好一切課前準備:課本、草稿紙、資料、試卷,老師要什麼迅速翻找,立馬進入狀態,聽課是主要,記筆記是完善課堂知識,必要時還要求證計算,重點是聽懂老師的解題思路,遇到難題如何下手?而後在當晚放學前儘量抽時間用自己的思維方式從頭至尾解一次題,此時不是為了答案,而是形成自己解決問題的知識體系,你會發現做一次映像翻倍。
會記筆記,會梳理知識,會歸納總結,有自己的錯題本,這都是形成自己知識體系的方式。一個班授課老師一樣,為什麼最後的結局相差甚遠?
我們縱觀周邊的同學,你會發現刻苦踏實認真的同學一般學習成績都比較穩定,而浮躁三天打魚兩天曬網沒有定力的同學成績浮動較大。究其原因:心態決定行動,行動反映成績,成績反饋學習效率和學習習慣,在學習上很公平會就是會,不會就是不會,偷懶的結果就是成績不好,所以三分天註定,七分肯定還是要靠自己拼,天上絕對不會隨意掉餡餅,如果有也只會砸在有準備的人身上。
總之,課堂上首先是要聽懂,課後還要自己再梳理一次,理科的提分不是要上多少課,或者上哪個名師的補習班,如果你自己不思考不作為,教授都把你教不好,這不是教授的能力問題,而是你的知識層次知識體系不達標,累人累己苦不堪言。
-
3 # 秋葉如詩
課堂特定學習場域中懂了,得即時練,趁熱打鐵,才能鞏固所學新知,這就是作業的不可替代的作用體現。
熟能生巧,在反覆地練習中,能夠及時查缺補漏,進而融會貫通,形成能力。因此,“重複是學習之母”。
-
4 # 憶君徐
懂了不一定會做,做了不一定會對。懂只是對知識的基本要求而已,還要經過鞏固,複習,再鞏固的一系列措施才能真正掌握。
-
5 # 霸氣強哥1818
這樣子的學習方式是最要不得的,聽懂了,可是不會做題,這不就是等於沒有懂嗎?這樣以為自己懂了,浪費了不再去學習這個知識點的最佳時間,等到模擬練習的時候,又不知道怎麼下手,心理還怪受挫的,明明聽懂了的呀,這樣,即浪費了時間,也打擊了信心,鑰匙長期以往,成績是不會好的,這種學習方法,聽課方法,要去除,或者說要即使發現,即使糾正,爸爸媽媽們要根據孩子本身的情況,或指導,或資訊老師,儘早找到解決的方法!感謝悟空邀請
-
6 # 李潔666
老師講課時能聽懂只是學習知識的第一步,能把聽懂的知識變成為自己的本能,還需要下大量的工夫。
常言說“書讀百遍,其義自現”,其義自現的前提是書讀百遍。如果寄希望於課堂聽懂就萬事大吉了,那是萬萬不可能的。
那怎麼樣將聽懂的知識成為自己的呢?
首先,要不斷地複習,不斷地練習。比如,老師講了一個多音字“差”,“差”有四個讀音,每個讀音又有多個詞。如①cha(平聲),差距、差錯、反差、時差、陰差陽錯、差強人意。②cha(去聲),差勁、差事、差不多、隔三差五。③chai(平聲),出差、欽差、差遣、差使、交差、鬼使神差。④ci(平聲)差互、差序、參差不齊。老師講了,學生不僅要反覆念,還要反覆寫,反覆用,甚至隔一段時間還要再複習。這樣,這個多音字才能學會。可見,課堂上聽懂,只是瞭解了知識的皮毛,想讓知識成為自己所有,還得下大量工夫。
另外,除了多練習,多複習之外,還要不斷地總結掌握一些學習方法。好的學習方法有助於學習成績的提高。比如要記筆畫多且有共同點的字,可根據字的組成及區別編成順口溜以助記憶。比如,“贏”、“贏”、“羸”三個字:亡口月貝凡,輸贏貝作錢。亡口月女凡,姓氏一意佔。亡口月羊凡,瘦羊弱不堪。再如:有日晴,目眼睛,語言請,水澈清。
再如修辭,把容易混淆的加以區別,比喻中明喻、暗喻、借喻的區別,明喻有明顯的比喻詞“像”、“彷彿”等。暗喻的比喻詞為“是”。借喻,只出現喻體,不出現本體。設問、反問的區別,設問自問自答,反問,答在問中。
再如閱讀記敘文篇段中對某句話的欣賞。要知道從哪些角度欣賞,怎樣欣賞。知道了欣賞的方法,再多去練習,得分率會越來越高。
總之,無論哪門學科,不要把課堂聽講就認為萬事大吉,大量的工夫是在課堂聽講之外。寶劍鋒自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成績屬於磨礪的人,成績屬於歷經苦寒的人。
-
7 # 咩咩楊媽媽
學習是知行合一的過程。能聽懂說明老師知識傳達的到位了,不會做,說明學生消化不良。也就是實踐沒有到位。學習和煮飯差不多。老師傳達知識,好比給了米,學生自己要調動自己的各方面能力,接過米,並把米煮成飯。
-
8 # 6到灰7
1.並沒有真正聽懂、理解、吃透,流於表面文章;2.試卷題目沒有看懂,或者考試範圍超綱。後者可能性相對前者小;3.孩子故意為之。我兒子就是這種情況,考試答題寫百分之八十左右,剩下的時間就玩筆、玩手指頭,要不東張西望。答對率幾乎百分百,但是拿不到高分。這個得多揍幾次就見效了。
-
9 # 谷清奇絕
那是因為老師說的是人話,聽得懂,但是知識卻沒有全面掌握,不熟練,更沒有分析能力!所以不會做題!那是因為沒有自己的理解和掌握!
-
10 # 好吃好做好學
理論要聯絡實踐才行,要精講多練,實踐才能出真知。要求孩子多看例題、多做習題、多總結歸納,才能知道怎樣去思考。
-
11 # 伊莉紗
首先當堂課的知識點沒及時練習鞏固,聽課時感覺簡單,沒落實到筆頭上。只有動筆時遊刃有餘才證明真正掌握了知識要點。
其次平時的試卷練習幾乎空白,孩子缺乏實戰經驗,臨場發揮無法確認落筆的題的準確率,也許憑藉課上印象答題,就像黑瞎子掰苞米,掰一穗丟一穗,最後只剩下最後一節課老師講的內容,在試卷上所佔比例為百分之一,哪裡能會答卷呢?
再者期未試卷是綜合全冊書的重點,集中檢測。在知識點的積累過程中沒有達到專項突破,看到哪一種型別都見過,具體如何個個擊破還沒形成有效的做題方法,不知如何下手。
以上得出結論不會做題的原因無論專項還是綜合都沒紮紮實實地加強筆上功夫的訓練,對知識的認知一知半解。所謂課上聽得很明白也不過是一葉障目,實則根本不懂。
解決的方法是多練單元測試卷和綜合測試卷,能做到兩測到位,總結兩測簿弱環節,反覆練習,答卷不會的現象就永遠翻篇,定格在聽會而不是做會的昨天。
-
12 # 馬蹄踏碎落葉66
就像學習游泳,理論知識會了,到水裡依然會淹死,為啥?沒變成自己的唄。咋變成自己的,得利用老師講的知識自己會做題,自己去琢磨,自己去刷題
-
13 # 愛豆——
老師講的時候,是屬於一種引導式的互動,有人牽著方向走,答卷的時候完全靠自己,不知道該往哪個方向走!說到底還是基礎不紮實,唯一方法多鞏固,如果能聽懂老師講的,那就多做題
-
14 # JohnTim2018
明知故問製造話題而已所謂聽懂是很表層的就跟欣賞別人唱歌一樣但聽課不是隨便聽一下就可以
自己解題類似拿起話筒嘗試也唱一遍馬上就發覺伴奏歌詞都不熟悉要達到真正理解必須多加練習
-
15 # 地理教學0708
聽懂課與會做題是學習的兩個層次,大部分學生都有這樣的問題。
課堂上,對老師所講的內容能夠聽得懂,是學生在老師的引導下,順著老師的思路解決了一定的問題。只是形成了碎片的知識及能力。但是對知識體系沒有形成框架。面對題目,只要有點變化,或者與課堂上老師講的有些變化,總感覺無處下手,做對的可能性就可想而知了。
要想解決此問題,應該做的聽和練緊密結合。首先,要學會帶著問題去聽課,在就要求課前充分的預習,知道哪些知識點存在疑惑,聽課時專注去聽講;課堂上發現新問題要及時記下來,課上或課下想辦法去解決。其次課下及時複習鞏固,建立知識網路,多做題,多梳理,多總結,形成答題方略。
我想假如做到了以上幾點,課上聽懂不會做題的問題基本上會得到解決。
-
16 # 故鄉那片雲
為什麼?都因為老師上課不講補課講麼!課堂上能聽懂是老師講的淺,答卷考得深,是補課講的重點啊!
學生不會都是老師的錯!學生人品差都怪老師沒教育好!
-
17 # 使用者肖老師xys
聽懂老師的講課,是孩子在學習知識過程中最最起碼的要求!
大量的孩子認為:課堂上聽懂了老師的講課,自己就掌握了所學的知識。這是一個可怕的誤區!從課堂聽懂老師的講課到完全掌握和應用知識,還有一段艱辛的路要走--積累.總結.體會。
◆下面.我透過一道例題加以說明(詳細的講解過程請各位耐心閱讀我的手稿)。
對於基本不等式的理解是容易的,透過題海戰術也不是解決問題的根本。根本在於如何“追根溯源”尋找到知識的切入點。
要做到準確.快速的切題,需要平時養成積累總結體會知識的習慣。這樣一來,孩子們就會摸索出一系列屬於自己的解題技巧,從而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這樣的孩子就一定能成為青於藍勝於藍的優秀學子!同時他們會徹底明白:冰,水為之,而寒於水。
教學是教與學有機結合的方式,教與學總是在不斷的實踐中更加豐富完善,卻永無止境!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遇到問題要大膽地向老師提問,同學之間要學會相互交流討論疑點(同學之間易師易友);老師在授課的過程中,要注重開發學生的思維能力,而不是一味地佈置更多的作業。只有這樣.教學成果才會不斷更新提高,新的優秀人才就層出不窮了!
-
18 # 小樹林數學課堂
最直白的一句話就是“此懂非彼懂”,老師們經常抱怨:“在課堂上講的時候一問都會,做題的時候一類學生很快做出來了、二類學生思路對但是漏洞百出、三類學生不知所措。”這就是所謂的能夠聽懂的層次。
一類學生是真正的懂,懂其然其所以然,這是最理想的,也是班裡優秀的孩子,這樣的孩子往往是少數。
二類學生是聽懂了,但是隻懂了這一個題的做題思路懂得遷移但是不會變通,往往陷入另一個題的誤區,當然這也跟基礎有關,大多數孩子屬於這一類,要多給孩子做同一種類型的題,在做題的過程中找出知識欠缺補上,同時鞏固做題思路,達到熟能生巧。
三類學生只是嘴上懂了,實際啥也不會,這類孩子要培養學習習慣,家長老師多關注,給他(她)一些簡單的題目做,先讓孩子樹立能學好的信心,同時補補以前落下的基礎知識。
-
19 # 師情話意66
作為一名教師,這種上課能聽懂、做題卻不會的情況在日常教育教學中屢見不鮮。出現這種情況的主要原因如下:
1.學生缺乏舉一反三的能力。課堂上,老師傳授的是一類題或是一個具體事例,學生針對這種型別題可能心領神會。但是隨著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每一個題型在練習中不可能原封不動地出現,這就需要學生具有舉一反三、反覆推敲的能力,就會做到學會一道題,會做一類題;
2.學生缺乏詳聽精煉的意識。俗話說:好記性不如爛筆頭。老師講的過程中,學生可能會產生瞬時記憶,讓知識的印記在大腦中短暫留存。當隨著時間的推移,這種痕跡會越來越模糊。這就需要學生在聽完課的同時,要加強課後的精煉,在精煉中鞏固課堂記憶,在精煉中掌握解題技巧,從而養成良好的解題習慣。
學生要想取得良好的學習效果,就要堅持學練結合,學思並用,這樣才會事半功倍。
-
20 # 123講題者
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只有一條,沒有及時將知識轉化為自己的能力。
這是班級裡很常見的情況。有的朋友說孩子缺乏舉一反三的能力,其實最關鍵的是為什麼孩子沒有舉一反三的能力。
在我的數學課堂上,特別是每次新接的一個班級,學生的反應都是上課只要認真聽,不溜號一定聽得很明白。但是到了單元考試的時候,一些同學的成績就不夠理想,當試卷講評課上我分析每一道考題時,學生都會說,這道題老師上課講過,那道題老師上課講過,結果錯題的孩子就捶胸頓足,後悔不已。
出現這種情況最關鍵的原因是什麼呢?就是沒有及時完成複習鞏固,將知識轉化為能力。
那麼,如何將新知識透過複習鞏固變成自己的能力呢?第一,及時完成老師當天佈置的作業,第二,在教材中找到相應的練習題反覆做兩遍,達到熟練解題。第三,重點來了,將當天的數學課堂上學習的內容給自己的家長講一遍。做好這三點,你一定是一個學霸!
回覆列表
想解決這個問題,先把作業幫,猿輔導App刪掉,孩子手機沒收!!
孩子答題和我們大人看電影一樣,你以為自己看懂了,聽懂了,其實不是真的明白了。
老師考試出題的時候通常不會出原題,會換一種問法,由於不是真的懂,所以換個問法就不會答了。
上課時聽老師講,很多時候是似懂非懂,明白了表面,不懂其深層次的邏輯,老話說的,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換個馬甲,也就不能“知其然”了。
想解決這個問題,學生們不能只聽老師講,要自己去思考,摸索裡面的邏輯,摸透了,看透了,知識就有系統,變簡單了。
說的簡單,怎麼摸索這個邏輯呢?
要做一定量的題目,把錯題本安排起來,自己做錯的題分類,透過型別結合知識點思考。
現在疫情特殊時期,孩子們上起了網課,作業也用手機寫。由此興起了一些協助孩子學習的軟體。作業幫,猿輔導之類。
家長們有看過這些軟體的使用方法嗎?去年夏天我輔導四年級外甥寫作業,被嚇到了。
由於拍照的時候手抖吧,拍的第三題,外甥以為是第二題的答案!直接寫在第二題下面了,驢唇不對馬嘴!!
管它呢!反正一個單詞也沒看明白!!
我們以前學英語,就是一個個單詞背,一句句英文讀,最後密密麻麻的課文都要背下來,要是不懂什麼意思,能背下來嗎?就是這種死記硬背不高明的辦法讓我四六級一次過。
現在的學習方法隨著科技變化,卻沒有變得“有效”,會不會反而害了孩子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