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irish88877766
-
2 # 北山包丁
中國的數字很多情況下,不表示數量,是一種代號,有其象徵意義。
“三”和“四”在傳統文化中大多代表正面的、吉祥的、美好的含義。那麼,否定過後變成“不三不四”就有了負面的,不好的含義。用來形容人,當然就是有了不像樣子,不正派,行為不端的意思。比如類似的成語有:說三道四,挑三揀四、低三下四、顛三倒四、丟三落四、朝三暮四、推三阻四等等,整體上都是相容不好的一面。
最早,不三不四一詞應該出現在《水滸傳》中,在第七回寫到:“這夥人不三不四,又不肯近前來,莫不要攧灑家。”
如果追根溯源,不三不四的含義應該脫胎於中國古代的五行思想和易經八卦。
五行出現在《尚書·洪範》中:“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注意沒有,五行和數字有了對應關係。
三對應木,四對應金。
在古代木和金(金屬)多是我們日常使用的器具,比如鍋碗瓢盆不是木質金屬質比較多,同時也木和金也象徵著權威、興盛。
五行中“不三不四”當然就是一、二、五了。俗話說水火無情,人如果無情也常常拿來和水火併提。說一個人很“土”當然也不是好詞。
另外, 在《大禹謨》裡說:天一生水、地六成之;地二生火、天七成之;天三生木、地八成之;地四生金、天九成之;天五生土、地十成之。
這裡面五行和河圖又有了對應關係。看下圖
河圖中是有方位的;坐北朝南,左東右西。(和現在的地圖方向相反)
三木在東方,四金在西方。
東西兩個方向是日月每天出現和離開的方向,最重要,對人的生活習慣時刻都有影響。
各個方向又與四季又有對應關係。
東方對應春,象徵生命力。西方對應秋,象徵收穫。
更有意思的是,還有一個成語叫“不是東西”,是罵人的話。
不是東西,言外之意就是“南北”,南北對應的是水火,亦即水火無情。
所以,在形容人上,不三不四和不是東西有著一致性。
《易經》的六十四卦中,六爻與三才相配。如圖,是坤卦的六爻。
六爻中兩個爻為一組,分別對應天地人三才之道。
天道配陰陽,地道配剛柔,人道配仁義。
人道則是三爻和四爻,不三不四就是“不人道”,“不仁義”。
生活中,從與三和四有關的成語或者熟語就能看出,三和四本身的重要性和正面意義。如一日三餐,事不過三,三人行必有我師,天有三光日月星,四大名著,四季平安,四平八穩,四四方方。
-
3 # Jeff老範
古人稱天為一,地為二。所以天地相加為三,即為整體的代表,比如三部曲、三思等等。而對於四則稱之為周全,亦有稱心如意的意思,比如說四大金剛、四大美女等等。所以把美好事物之外的,行為不端的人就稱為了“不三不四”。
-
4 # 賈玉玲3
品行不正,為什麼要說不三不四。我送出的參考,這個人本身無修養,無德,不三不四是成語詞典,古人云,人品差者皆不三不四之人,人品優者皆為修養涵性,德美之人。當今這社會,如能把人都教育成修心養性難之。德智體美勞教育最重要,大千世界,人品分開很多種多樣,人心❤各種各樣不同之處。讓人無不嘆息,品行不正虛偽裝者,用不三不四。
-
5 # 環中05
在一個六爻卦中,初爻和二爻是地位,五爻和上爻是天位,中間三四爻是人位,現實中如果說一個品行不端的人不三不四,就是罵他不在人位,不是人!
-
6 # 恆實說
我們常把一些品行不端,放蕩之人統稱做“不三不四”。這裡面就產生一個問題了:為什麼只用三、四,而不用別的數字。像“不一不二”、“不七不八”呢?其實在這“不三不四”的成語裡,卻暗含著極為豐富的中華文化資訊。
一、從民俗上講:古人認為天為一、地為二,天地相加得三。三即是代表一個整體。那麼四就有“大周全、稱心如意”的含義了。故此我們經常會看到“四藝、四書、四大金剛”等詞句。用“不三不四”則意味著人“不美好、行為不端”!
二、來自儒家道統:儒家思想在中華大地已有二千年的歷史。它的道德規範和行為準則已經深入人心。儒家認為:人有三樂:一樂:父母俱存,兄弟無故、二樂:仰不愧於天,俯不怍於人、三樂: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人有三綱、三德、三俊、三善。同時也有四德、四行、四維。如果一個人不遵循上述那些標準的話,則會被人嗤笑為”不三不四“。
三、源於古時抄書時的一句行話:古人在沒有發明活版印刷術之前,所有的書籍都是人工一筆一筆傳抄下來的。而篆文中“四”的寫法是“亖”,缺一橫是“三”。抄書匠由於疏忽,很容易將”三、四“抄錯混淆。而負責校驗的人就會說:這是什麼字?你寫的這字簡直就是”不三不四”?“。慢慢就成了行業內的一句責問語。流傳到社會上就成為了貶義詞。
四、從佛經上講:在《金剛經》中佛曾講道: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而過去心即是未來心。簡稱為“三心”。而四古人則認為代表著“清靜心”。故此一個不俱備三心和清靜心的人,就委婉地諷刺他們說“不三不四。
五、從易經上講:古人將易經中的每個卦都分為6個爻[yáo],又將六爻中每兩爻相配。即初爻與二爻為地,三爻四爻為人,五爻與上爻為天。那麼“不三不四”就很清楚到底是講得什麼意思了!
中國自古就是一個禮儀之邦,其內含的文化博大精深。不管是孔子的"仁愛"思想,還是孟子的"天人合一",或是老子的“人之所畏,不可不畏”......“諸子百家”的思想做為中國的文化的一部分。在中華大地上繼續綻放著、傳承著!
-
7 # 龍學創始人劉樹成
解密 “不三不四”成語的準確意思
“不三不四”的意思解密:
是不按文化、應用數學、龍中的第“三四”位的意思操作:不競爭創,不求同存異,與人達成共識目標、意見(即不三), 不遵守法紀規矩規則(即不四),不正派,不像樣子的意思。
《漢語成語詞典》對“不三不四”這一成語的解釋是:“不正派,不像樣子”。具體怎麼的一個不正派,不像樣子的具體確切意思沒有解釋清楚。解密這一成語,人們就能準確判定“不三不四"的人和把文章改得不創新,不合文法的這些“不三不四”的事了。
筆者解放密“不三不四”的操作意思,是根據“文化的確切定義:應用數學的科學法則正確處理自己與對方的關係,和諧有序地發展的文明開化活動及其簡單的‘文’、應用數學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這條龍”中的 “三四”內容而解釋的。
-
8 # 文開石
所有所謂三從四德、三綱四德的說法都是湊數,中國一到十都有一堆說法,不可信。
所有的出處都是明清時代小說用語,那時已經在使用了把,也不是出處。
不好就是不三不四。那為什麼要選“三”和“四”的否定來說一個人品行不正呢?
反過來講“三”和“四”代表的就是好。
為什麼呢?
河圖口訣:一六共宗,二七同道,三八為朋,四九為友,五十同途,闔闢奇偶。《青囊經》也有解釋:
天尊地卑,陽奇陰偶,一六共宗,二七同道,三八為朋,四九為友,五十同途,闔闢奇偶,五兆生成,流行終始。三八為朋,三八五行主木,木者為仁;
四九為友,四九五行主金,金者為義。
所以三四爻象徵著仁義。也就是所謂的五常配五行;木為仁,金為義,火為禮,水為智,土為信。
不仁不義的人,如何算的品行正?
-
9 # 玉洪說人文
“不三不四”話緣由
2.這個說法最早起源於中國古代的易經思想。八卦中每個經卦中三個爻,分別是上為天,下為地,中為人。而64個別卦都是由上下兩個經卦組合而成,兩個經卦就有六個爻了。三、四在別卦中是代表人位的,“不三不四”就是沒在人位上,也就是不行人道,不做人事,所以,不三不四才代表那些品行不端,不正派的那類人。包括“說三道四”、“顛三倒四”中的三、四也大約也是人位這個意思。
3、“三”和“四”在中國古代文化裡有很高的地位。
《道德經》第四十二章,“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中國古代史料記載,將“天”為一“地”為二(水陸合計為二)“天地”相加成“三”,不僅作為一個數,而且還作為事物整體的象徵。所以宇宙有天地人“三才”,天上有日月星“三光”,帝王有伏羲、神農和皇帝“三皇”,中外文學名著自古以來同現了許多“三部曲”以及“三進”“三打”“三氣”“三顧”“三讓”的故事情節。此外還有許多名言,如“三十而立”、“三人行必有我師”、“三省吾身”和“三思而後行”等,都與“三”有關。
《周易﹒序卦傳》:有天地,然後萬物生焉,盈天地之間者唯萬物。而對於“四”則另有一番說法,謂之“周全”稱心“事事(四四)如意”。
西天如來佛旁必是“四大金剛”,《西遊記》中的唐僧、孫悟空、豬八戒、沙和尚師徒四人為伍。古人學習有“文房四寶”,文人操四藝琴棋書畫,漢書寫四體真草隸篆楷,中國文化典籍有《四庫全書》,分為經史子集;北宋文壇有四大家歐陽修王安石蘇軾黃庭堅,元曲四大名門關漢卿鄭光祖白樸馬致遠,明代四大才子唐伯虎祝枝山文徵明周文賓,還有初唐四傑王勃盧照鄰楊炯駱賓王。至於其他方面諸如“四季”“四方”之類的真是舉不勝舉,人們把“四”視為吉祥周全。
古代文化中的“三”與“四”集中了勞動人民的智慧是古代文化的結晶,“三”與“四”的用法託了人們對美好事物的嚮往或讚譽。《金剛經》中把三比作三心,即:過去現在未來心,把四比作:清淨心
不三,自然是理解為:三心不可得大家都理解,自然的要用四來衡量行為規範,可是又不具備清淨心,就被成為不四。
這就是品行不好的人被稱為“不三不四”的緣由。
-
10 # 厚德載物31673334
00
“不三不四”意思是不像這也不像那, 指不正派或不規範。在形容人時多指人的 品行不正派。“不三不四”指品行不端的人,源於 中國古代的易經思想。在易經中,每個卦 都分六個爻,俗稱六爻卦,意思是事物發 展的六個階段。
回覆列表
這個說法出自《易經》,《易經》的每個卦都分6個爻。六爻每兩爻一組配三才,即初爻與二爻為地,三爻四爻為人,五爻與上爻為天。說人“不三不四”,是指三四爻不正位,就是指人不正直,不規矩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