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柳小慶
-
2 # 風2貨
其實,寫論文的感覺和大多數勞動感覺一樣的,我更喜歡論文發表的感覺。。。
我自己的導師,寫論文就在思想碰撞出火花的時候,他可以晚上有個想法,不論多晚,或者都已經睡下了,突然懵懵懂懂的有個想法,就會立馬爬起來寫論文,然後不用一天時間一篇論文就出來了,當然這是針對有大量文獻閱讀積累的。像我這種菜鳥,有個不錯的想法,爬起來一查,別人都寫過了,這就是個悲傷的故事了。
所以說,寫論文就是在寫構思,只要有了觀點,論文差不多就成型了,接下來就是文字堆積的事情了。
感受如下:準備寫-開始寫-多次修改-最終發表=情犢初開-追求戀人-熱戀與磨合-領證結婚
以SCI論文寫作為例
準備寫一篇學術論文在實驗科學領域,一篇SCI論文的發表是要建立在一個相對完整的“故事”的基礎之上的。這個“故事”是你提出了一個科學問題,並設計一些列的實驗來解決這個問題。那麼論文呈現的就是你為什麼做、怎樣做、取得了什麼結果、今後可能怎麼做的的全部內容。當你的實驗資料收集齊了後,就可以著手準備寫文章了。那麼就要透過查閱和你研究相關的文獻,將你為什麼做的研究背景與提立題依據展示出來。這也是一篇SCI論文
非母語寫作的痛苦(開始寫)因為SCI論文都是英文寫作,對於非英語母語國家的作者來說,英語水平是論文質量的一個重要影響因素之一。這一點很佩服三哥,他們能將只做了1的實驗室說出花來成10,我們則有1說1,還說的不太利索。而前言部分,要綜述研究背景,所以,如何有條理的有邏輯的而且不枯燥的陳述一些列的參考文獻,真的很考驗作者的英語水平。所以,用一門不太熟練的語言寫一篇學術論文是痛苦的。
數不清的修改好不容易寫完了,那麼新一輪的煩惱就開始了。自己多次修改,老師多次修改,其他作者的修改,修改到最後都麻木了。簡直都不想多看一眼了。到最後實在忍無可忍,那就投稿吧。
漫長的等待與返修換來是一瞬間的驚喜和發表後的永恆投稿完後是忐忑的等待,有的是短痛的秒拒,也有不生不死的長痛,還有反覆修改後被拒稿的慘疼。除非是知名大牛一般一擊就中,一般作者想嘗試更高水平的期刊只有不斷地碰壁(其實被拒三四次就差不多傷心欲絕了)。當然風雨之後見彩虹,最後被“伯樂”期刊接受發表後,那時的驚喜似乎可以驅散一切。
寫論文的感受是痛並快樂著的,這也是個人成長的一個必經經歷。目前樂在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