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孔乙己亂彈

    二戰後期日本為執行一項秘密計劃(向美國本土進行生物/細菌攻擊),為配合這項計劃、日本人腦洞大開、1943年1月8日開工建造當時效能優良、也是日本建造的做好和最大的一艘“水下航母”……伊-400伊-400型“潛水航母”絕對是日本的黑科技產物。

    伊-400艇長122米、水面排水量3550噸、水下排量6560噸、水上航速18.7節、水下航速7節。

    伊-400型潛艇最大的亮點、就是設計了“機庫”開攜帶3架M6A1“晴嵐”水上戰鬥轟炸機。(潛艇攜帶了零配件可以隨時組裝出第4架)(伊-400潛艇的機庫特別寫)(M6A1“晴嵐”水上戰鬥轟炸機、載彈量800kg)伊-400、伊-401、伊-402日本一共建造成了3艘同型號潛艇。

    生不逢時、伊-400建造成功時間太晚了、二戰已經將近尾聲、日本1945年7月底開始實施對美國進行“生物細菌戰”計劃、伊-400潛艇秘密出海、駛美國,8月15日日本天皇宣佈無條件投降、伊-400在美國附近海域浮出水面向美軍投降、指揮官以及部分艇員自殺。美國俘虜全部3艘伊-400型“潛艇航母”

    伊-402被美軍用來當靶船進行射擊和轟炸訓練……

    美華人把伊-400、伊-401裡裡外外研究了一番後、將它們全部炸沉。伊-400潛艇是日本設計建造的最大、最先進的“黑科技”產品、生不逢時、還沒有發揮作用、來的匆匆、去的悲慘。

  • 2 # 魂舞大漠

    潛水航母到底是個什麼鬼?如圖,日本潛艇裝備飛機,不是第一個,但成為最後一個。所有先進技術總先用於軍事,裝備從來都是無所不用其極,潛水航母的思路,從1916年在歐美即開始研究,二戰時德國最先製造成功,日本借鑑以後,經過潛心研究,到1945年終於搞定一款可以搭載3架飛機的伊-400。

    說白了,有點像今天的美國核潛艇,可以搭載“海豹”號無人艇,投送陸戰隊員,對陸偵察和作戰;也可以施放水陸兩棲無人機,執行偵察任務。潛艇有了它們,可以執行更多的任務,要論定其實質,不過是可以執行多功能任務的潛艇,叫航母更改稱呼,就有些過份了。

    P-400可以搭載3架戰鬥機,在艇體上部設計一條短距離飛行甲板,潛艇出水後,從甲板下面調出飛機,彈射起飛。

    日本聯合艦隊司令部的想法,開始於1942年,使用潛艇飛機,在巴拿河運河執行破壞美軍海上運輸任務,1945年共造了3艘這樣的潛艇,共執行3次任務,都沒有達到目的,最後一次在執行執行任務時,受到了投降的訊息,即為美軍全部繳獲。

    忙活一陣,沒什麼作戰效果,原因是區區一點潛艇和飛機,要到他國控制的海域去搞什麼隱蔽突襲,與找死無二。世間普遍的認知,潛艇最大的優勢在於隱蔽,現在要放棄自身優勢,當作潛航飛機平臺來打造,無論想法再超前,技術再先進,也是難以實現的。

    搞一點副業,執行些特戰任務,無可厚非,妨害不到主要作戰任務的執行,但要改變此平臺的作戰性質,正會白白斷送掉整個平臺,以前日本做不到,現在同樣難以實現。

  • 3 # 九品侍衛

    裝備有飛機的潛艇為二戰時期的日本潛艇伊-400,日本研究伊-400潛艇的目的其實是為了執行特攻任務,也就是深入到敵後去執行自殺式攻擊任務。

    貫穿整個二戰期間,日本一直致力於研究細菌武器,然而細菌武器的投放與在實戰中的使用問題總是不理想,再加上後期與美國開始爭奪太平洋,在一系列的慘烈戰役之後,日本海軍逐漸開始節節敗退,而美國海軍眼看就要贏得正常太平洋戰爭的勝利。

    為了扭轉這一戰略敗局,日本開始嘗試劍走偏鋒,這就是伊-400潛艇誕生的源頭。伊-400潛艇被稱之為潛水航母,其原因則是因為伊-400潛艇的內部能夠容納三架日本自研的晴嵐水上飛機。當準備放飛飛機的時候,伊-400潛艇會先浮出水面,然後由潛艇兵將晴嵐水放飛機從潛艇的格納庫裡拖出來並把機翼安裝好,最後飛機被彈射器彈出。當晴嵐水上飛機執行完轟炸任務之後,飛機可以直接降落在水面,然後由伊-400潛艇直接回收。

    在日本的戰略計劃中,伊-400潛艇應該隱蔽航行至巴拿馬運河附近,然後透過晴嵐水上飛機所攜帶的細菌炸彈對巴拿馬運河進行細菌轟炸。然而伊-400潛艇可謂是生不逢時,還沒等自身打出什麼戰績日本就宣佈投降,而伊-400潛艇自然而然的就被美國所俘獲。

    當美國對伊-400潛艇進行了一系列的研究之後便著手將其拆解破壞,因為在美華人的眼中伊-400潛艇簡直就是浪費軍費的垃圾東西。首先伊-400潛艇的體積實在是太大了,在越來越強的反潛力量面前,伊-400潛艇的生存機率很小,而且伊-400潛艇想要放飛飛機就必須先浮出水面,而浮出水面的潛艇無異於沒有任何的自衛能力。最後就是伊-400潛艇是日本祈求絕地反擊的特攻裝備,而對於海軍力量強大的美國而言,根本就是不需要的裝備。

    綜上所述:日本的伊-400潛水航母理念還是很好的,然而在實戰中並沒有什麼實質意義上的作用。

  • 4 # 王司徒軍武百科

    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日本專門研製出了一種“潛水母艦”,這種名為伊-400的大型潛艇是當時最大的同類型裝備,直到20世紀60年代才被龐大的核潛艇所超越。

    日本研製這種潛艇的目的當然是為了轟炸美國,受德國遠洋潛艇成功襲擊美國的激勵,再加上日軍在太平洋上始終被美國吊打的屈辱,日本海軍部秘密設計了“潛水空母”,希望它能帶著飛機突入美國西岸,甚至對巴拿馬運河、珍珠港、乃至錫蘭等要地發動奇襲,為前沿贏得喘息的機會。

    愛知 M6A1 一七試特殊攻撃機 晴嵐

    為了配合潛水空母作戰,日軍不僅設計了潛艇,還為之專門設計了艦載機愛知 M6A1“晴嵐”。這種艦載攻擊機從一開始就高度保密,被稱為“十七式特殊攻擊機”,1943年海軍將之命名為“南山”(NANZAN),但為了避諱“難產”的諧音,“南山”被改成了“晴嵐”(SEIRAN)。這種戰機據稱航程達到1052公里,載荷1800磅(約816公斤)。

    “晴嵐”的機體非常特殊,它不僅採用了主翼、尾翼深化拆分-摺疊方案,使之能塞進狹窄的潛艇,還採用了可拋式浮筒。這種浮筒平時像魚雷那樣收藏,作戰時臨時安裝,戰機起飛後浮筒隨即脫落,以增強“晴嵐”的機動效能。

    不光浮筒會用過即丟,“晴嵐”的機體也是用過即丟,為了快速的配合潛艇作戰,艇上勤務人員沒有功夫再去拆卸和搬運機體,失去浮筒只能在水上腹部迫降的“晴嵐”也沒法再浮在水上,因此他們只能搶回飛行員,然後儘快下潛隱蔽。(有些資料稱晴嵐可以再吊回潛)

    按照日本留下的資料,伊-400能在7-20分鐘左右完成飛機的油料加註和安裝準備,問題是,一艘伊400只能攜帶2架“晴嵐”,後期雖然改進了下,但也只能勉強塞進3架。伊-400是二戰日本最具創造力的裝備,可這種創造並不能形成戰鬥力,即便伊400真的航行到太平洋東岸,依靠寥寥幾架“晴嵐”也於事無補。

    歷史上的伊-400和“晴嵐”整備完畢後,日軍曾計劃“潛水空母”能對美國的華盛頓、舊金山、紐約等大城市和巴拿馬運河發動攻擊,甚至打起了“細菌戰”的想法,透過戰機往太平洋島嶼和美國秘密投放鼠疫,但這項計劃於1945年3月被取消,因為他們沒這個膽子。

    最終潛水空母也沒能真正發動一次對美國的攻擊,“晴嵐”也沒有任何一次實戰記錄。潛水空母個個都是油老虎,而末日前的日本已經搜刮不到能供它們遠洋到美國的燃料了。

    再加上盟軍即將殺到日本的家門口,“奇襲巴拿馬”被認為已不存在價值,於是潛水空母們乾脆被調去攻擊美軍艦隊,只有伊400及伊401成行,在此之前,它們被當做運油船。

    天皇宣佈終戰後,這些潛艇前往夏威夷對美軍投降,不過他們投降前破壞了裝置,焚燒了檔案,還沉掉了戰機,美軍為不讓蘇聯人分得潛艇技術,隨後也沉掉了大部分伊-400。

    日本一共擬建5艘伊-400,但最終只有伊400、401、402被造出來,伊-403因為轟炸被取消了建造,伊-404則剛剛安放龍骨就被轟炸機毀了。伊-402在戰後被美國拿著當做運油船使用,但46年也沒逃過在五島列島被沉沒的結局。

    潛艇上的“晴嵐”攻擊機統統都在日軍投降前沉海,不過美軍仍然從愛知飛機制造車間裡找到了最後一架“晴嵐28號”(加原型一共也就生產了28架),它被研究後認為不具備什麼特別能力,效能平平,後被當做垃圾報廢堆放,直到2000年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博物館才將其修補完畢,作為展品展出。

    除了伊-400外,日本其實還有其它型號的潛艇搭載飛機作戰,如“巡潛甲型”、“巡潛乙型”(日軍1937年“丸三計劃”將潛艇分為甲乙丙三種發展,伊-400是“特型”),其中乙型潛艇是日本最廣泛的大型潛水艇,從伊號一五造到了伊號三九。

    這種潛艇浮航排水量2198噸,潛航排水量3654噸,比浮航排水量3550噸,潛航排水量6560噸的伊-400小了一圈,日軍為它配備了E14Y1“零式小型水上偵察機 ”(零式小型水上機一一型)。

    “零式小型水上偵察機 ”也被稱為“金魚”(飛行員的叫法,盟軍管它叫Glen),由日本海軍開發,於昭和15年(1940年)裝備,也屬於專用於潛水艇的偵察機,注意名稱需要與三菱F1M2“零式水上觀測機”區分下,很容易混淆,這倆一個搭載戰艦,一個搭載潛艇,一個雙翼,一個單翼。

    實際上“金魚”一開始是為“指揮型”的“巡潛甲型”設計的,但乙型同樣也設計了機庫和彈射器(日本人榆木腦袋,後來的改型不設飛機了依然做了機庫)。相比起毫無戰績也毫無建樹的伊-400和“晴嵐”, 巡潛甲、乙型搭配“金魚”的戰績要輝煌的多。

    早在1941年11月30日,為了策劃對美珍珠港襲擊,日軍潛艇上釋放的“金魚”就已經進行過對斐濟群島的偵察活動。當“奇襲珍珠港”完成後,這些潛艇偵察機也持續對珍珠港和夏威夷地區進行了觀測,拿到了不少實時資料。

    潛艇搭配的偵察機極大的拓展了日軍的偵察視野,整個太平洋戰爭中它們都像一群來無影去無蹤的幽靈般徘徊於太平洋的各個角落,是日軍最得力的偵察干將。與“晴嵐”差不多,“金魚”採用的亦是“留得住機體就留,留不住就扔”的作戰思路。日軍伊-9(巡潛甲型)曾經留下了52次偵察,任務完成48次,回收機體40次的記錄。

    最厲害的行動是1942年9月由巡潛乙型艇伊-25做成的,這艘潛艇跑到了美國海岸附近,然後釋放出了“零式小型水上偵察機 ”,因為載彈的關係,它只能攜帶兩枚30公斤的小燃燒彈對俄勒岡州的森林進行縱火,但因為林木潮溼,雖然終於點著了森林,但這場小規模的火災迅速讓當地消防撲滅了。

    雖然只燒了點樹林,但此事仍被日本作為振奮士氣的戰績宣傳,畢竟這是他們歷史上第一次進擊到美國本土。美國正處在太平洋戰爭最艱難的時段,此舉刺激了不少美華人,他們就差街上扒拉個日本人揍死了,最後美國政府也展開了行動,將12萬日裔美華人送進了集中營。

    1944年以後“金魚”便不再活躍,美軍強悍的反潛作戰,以及四處都是“護航航母”和艦載機讓潛艇和潛艇飛機的活動範圍被極度壓縮,再加上日軍已經喪失了主場,出不了門的潛艇當然也就不需要什麼偵察活動了。

    I-400潛艇巨大的機庫

    總的來說,日軍這種給潛艇上飛機的別出心裁之舉確實是一種創舉,“零式小型水偵”在那個年代很好的拓展了潛艇的戰鬥能力和偵察能力。但這種潛水空母的思想被放大到伊-400潛艇上之後就未免顯得過於激進了,再加上日本已是強弩之末,“晴嵐”還沒上場就迎來了結束。

  • 5 # 軍器戰位

    太平洋戰爭中,日本在工業和兵器技術上遠遠落後於美國,這是他們失敗的一個重要原因。後期,美國海軍艦艇的綜合能力已超越日本艦艇,但是伊-400型大型載機潛艇卻是一個例外,伊-400級潛艇是日本海軍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造得最好的一件海軍兵器之一,在意義上甚至超過大和級戰列艦。

    即使以今天的眼光來看,水下航母的設想也是相當超前的。雖然伊-400級的作戰思想和設計都相當先進,但和德國XXI型潛艇一樣,因為到來得太遲而無法影響二戰的結局。

    那麼伊-400載機潛艇對日本有什麼用處呢?

    伊-400型的設計思想萌發於1942年。1942年11月,從潛艇上起飛的一架偵察機,飛臨美國西海岸俄勒岡州的森林,投擲了兩顆小型燃燒彈。受這次成功的鼓舞,日本海軍的造艦計劃里加入了總數為18艘的伊-400型潛艇,每艘搭載兩架水上飛機。

    隨著戰局變化,最終決定建造5艘,但未強化作戰能力,對其設計改進,增為3架水上飛機。戰爭期間日本原材料和勞動力嚴重匱乏,最終勉強完成三艘,其中兩艘尚未建成日本便已投降,被美國拉走做研究了。“晴嵐”是專門為搭載於潛艇上而開發的機種,可攜帶800公斤炸彈或17.71英寸(450mm)直徑的空投魚雷。伊-400型的主甲板上有一座115英尺長,直徑12英尺的機庫,可容納三架摺疊的“晴嵐”。

    機庫口延伸出一條85英尺長的彈射滑索,平時飛機被摺疊起來放入機庫,作戰時依次拖到彈射器上展開機翼,加油裝彈並彈射起飛。完成任務後降落在母艦附近的水面,由可摺疊的起重機吊回艦上。另外,伊-400型還裝有柴油機通氣管工作裝置、警戒雷達和雷達訊號接收機。

    伊-400級起初設計艇員為145人,後來增加為213人,一名日本軍官介紹實際作戰中搭載220人。經過訓練的艇員可在45分鐘內完成“晴嵐”的裝配、加油、掛彈和彈射。伊-400級的巨大航程使其可以攻擊遠在舊金山、巴拿馬、華盛頓或紐約的目標。

    伊400級裝有日本的早期預警雷達和雷達訊號探測器,為了彌補雷達效能的不足,艦橋上還安有特大型的雙筒潛望鏡。為了支援長達四個月的遠洋作戰,食物和補給品被塞進潛艇的每一個角落,狹窄的過道上也擺著食品箱,人只能彎著腰走在上面。雖然伊400在二戰時期毫無作為。但是作為二戰期間發展到極致的大型載機潛艇,伊-400級潛艇航程遠、攻擊範圍大,可以看作是現在戰略導彈核潛艇的先驅。

    釋出:牧小明

    作者 : 感謝我們生在這個和平的年代,願世界沒有戰爭。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拖延症晚期怎麼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