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460939118404
-
2 # 使用者8504024020264
因為海水中含有各種鹽類,其中百分之90左右是氯化鈉,也就是食鹽。另外還含有氯化鎂、硫酸鎂、碳酸鎂及含鉀、碘、鈉、溴等各種元素的其他鹽類。
海水中含有營養元素(營養鹽、生源要素)P及Si等。這些要素在海水中的含量經常受到植物活動的影響,其含量很低時,會限制植物的正常生長,這些要素為魚提供了生長必須的營養。
魚類是體被骨鱗、以鰓呼吸、透過尾部和軀幹部的擺動以及鰭的協調作用游泳和憑上下頜攝食的變溫水生脊椎動物,在海里有魚得以生存的食物,海水中溫度適宜魚的生長活動。所以,海里會產生魚。
擴充套件資料:
最早出現的魚類是無頜魚類。它們還沒有上、下頜,只有一個漏斗式的口位於身體前端。這種口,不能主動攝食,只有靠水流把微小生物帶進口內。它們沒有腹鰭,但有膜質的外骨骼,包裹在身體外邊。所以無頜魚類又有甲冑魚類之稱。
最早的有頜魚類是盾皮魚類,它不僅已有上、下頜,並還有了偶鰭。硬骨魚類是最進步的魚類,也是現今世界上水域中的主人。
海魚到了淡水中會死去,原因是海水密度高,壓強大,海魚入淡水中會死就是因為海魚的血壓適應了海水壓強,入淡水後淡水壓強小,海魚的血壓超過水壓導致血管爆裂死亡。
在生物體內具有高鹽分是不多見的,海洋魚類也不例外,所以它們的味道就不會很鹹。
在海洋這個比陸地存在更廣闊久遠的生物圈內,海洋生物早已適應了海中的環境,所以海魚才能在海水這種鹽分很高的“複方鹽水”中生活。
海魚的腮腺的功能不僅僅是用來呼吸那麼簡單,它還有一個重要功能就是過濾鹽分。
海魚喝下鹽水也照樣可以透過消化器官內部的滲透作用排除不需要的鹽分,而我們所熟知的海水滲透膜方式的這種淡化技術便是此原理。
大型的海洋生物,還有一種能力,例如鯊魚,它們的血液鹽分即使很高也能在進入組織細胞之前快速排除體外,這是因為這類大型海洋生物血液內尿素含量很高,所以鹽攝入越多,它們排的也越多,雖然人類也有此功能,但相對來說很弱小。當然,海魚也不會傻乎乎的猛喝海水,在長期的進化中,它們最主要的水分來源反而是食物,比如大魚吃小魚時會把血液的水分全都補充到自己體內。
大概就是這樣,說的不對請廣大人民群眾指正哈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