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春臺96245986

    老子《道德經》中“道德五常”是如何迴圈的?

    老子為什麼說“古之善為道者,非以明民,將以愚之”?孔子也說“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孫子兵法也說“能愚士卒之耳目,使之無知”,都有什麼哲學意義?

    1、首先要學習體悟中國陰陽五行哲學“程式限度連結”基本要領。中國陰陽五行迴圈哲學有“道生方向命運,(運有)陰陽反向運動、用新弱勝舊強、有生於有與新有生於無”四序度五循行連結規定,其中有三個不同限度連結。一是道生方向命運與陰陽運勢連結,指非天道規律需要的事物,就不會產生,產生了就必然要遵循陰陽辯證法理運勢規矩,違背規律方向就要丟命解體,所以古之善為道者都善“通道認命而順從運勢連結”,相信都有命運,才能建起命運共同體。二、運勢反向用弱勝強過程與有生有和新有生於無結果或因向果之間是“同向同質、非對抗性”轉化連結,才需要鄧小平“不爭論,只管幹”,也即“不明民,將以若愚樣認真服從”,統一意志步調一致才能完成將帥的戰略部署與戰術意圖。若都明意圖就會有各種不同想法,何能統一意志步調一致?故毛澤東也說“方向路線確定之後,幹部就是決定因素”,即由幹部去組織調動民力,故治政就是治吏,非治民;只有君臣都能“得一”即得陰陽辯證法理道紀綱領,才能使民都“無令而行”。故民只需“使由之,而不使知之”。三、有生有與新有生於無向道生命運或果向新因,則是不同向不同質、短暫、激烈與常需經對抗性衝突,才能實現重生轉變連結。如將君王在環境條件調動下偶然產生天道支配原則性指令,需經智囊文人道理化提升與宣教轉念的政治作為,讓官員認知相信,才能又轉變為社會實踐精神動力,而組織民力進行實踐活動。這常會受舊觀念勢力強大的阻抗,故表現激烈短暫、多有衝突爭鬥。只要安頓好民眾基本生活服務與醫保教育,就能使民無知無慾。老子強調“不尚賢,使民不爭;不貴難得之貨,使民不為盜;不見可欲,使民心不亂。是以聖人之治,虛其心,實其腹,弱其志,強其骨,常使民無知無慾,使夫智者不敢為也”《道德經3章》。解讀為: 不崇尚奸佞賢權,使民間不爭權奪勢;不貴重難得之錢貨,使民間不為盜搶;不見可引色賭毒邪欲,使民心不亂。是以聖人之治,是虛其民間之邪心,實其民眾之飢腹,弱其民間之異志,強其民眾之筋骨,常使民間無歪知無邪欲,使那些有野心之智者不敢胡為也。即為此意。

    2、順便問答一下:《道德經》中“道德五常”是如何循行的?

    封建社會“三綱五常”上層建築是由董仲舒建議漢武帝建立起來的,三綱是“君為臣綱,夫為妻綱,父為子綱”封建等級觀念,精神五常是“仁義禮智信”之間生克陰陽五行迴圈法理。老子提出新精神五行是“道德仁義禮”,其生克迴圈為“失道而後德,失德而後仁,失仁而後義,失義而後禮。夫禮者,忠信之薄而亂之首,前識者,道之華而愚之始《道德經38章》。辯證譯為: 社會上失去天道之後而講德,德失去之後而講仁,仁失去之後而講義,義失去之後而講禮。那禮者,是忠道信德的菲薄與混亂的開始。能提前認識反向執行者,禮則是走向天道的光華與若愚踐德的開始。結合實際,可知: 當社會上出現大講“禮法、禮節、法制”之時,就是忠道信德變得菲薄,而是禍亂的開始,即為道德淪喪向禍亂開始的轉化連結;而提前認知“治與亂反克運動”者,禮又是走向天道光華與若愚行德重生轉變連結的開始。故“道德仁義禮”精神五行理念不是各自獨立,而是相互順生逆克提高迴圈的。仁者愛人親情,義者哥們義氣,如雲南一個殺人犯,就可因親情義氣可不顧天道國法,而“立功減刑”免死,眾多“貪贓枉法,為義開網”等,不都說明失道德而有仁義嗎!故老子說“絕仁棄義,民復孝慈”《道德經19章》,反之,大亂到限度“拐交點”必會大講禮法而重生成長為新天道法制,而出現“大公無私,去義取法”,即道之光華與若愚從法的開始。所以老子主張絕棄“過度與虛假”仁義,主張治政是治吏,而不是“愚民”與反對仁義。最後重申《道德經》是陰陽五行辯證法理哲學,不懂點辯證思維與天道規律知識,就不能理解其真實科學內涵,如“絕學無憂”指學絕道法與拒絕學道“都無憂”,而不能只憑字面去解讀《道德經》天道法理天機。

    何為陰陽五行?《黃帝內經》說“陰陽者,天地之道也,萬物之綱紀,變化之父母,生殺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於本”。怎麼樣?說陰陽五行哲學才是完整哲學心理與社會科學和所有科學技術的基礎理論知識,認知體悟出她,方能明歷史,只現在,而預見未來,使人與社會問題都能得解決。重要吧?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做月子的時候,為什麼吃薑酒肚子會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