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愛新覺羅張飛

    大弟子---顏回,優點:學習認真,好學不綴,尊師重道,考慮問題全面;缺點:創新不足。孔子評價:斯人難再得

    二弟子---子路,優點:知錯就改,武藝高強,膽色過人,是孔子的貼身保鏢;缺點:有匹夫之勇,無智者之謀。孔子評價:最忠實的追隨者

    三弟子---子貢,優點:善於謀略,富甲天下,一生追隨孔子,是孔子游學天下的贊助商;缺點:相對於做學問,更喜歡經商。孔子評價:任勞任怨

    四弟子---曾參,優點:踏踏實實求學,忠實憨厚,謙虛謹慎,厚積薄發,至誠至孝;缺點:進取不足,大器晚成型,孔子到死也沒發現他的才能,但是最終繼承孔子衣缽的人卻是他,孟子是他的再傳弟子。孔子評價:他是個誠實孝順的人。

    擴充套件資料:

    顏回(前521~前481),春秋末魯華人,顏氏,名回,字子淵,亦顏淵。孔子最得意弟子,孔門德行科的高材生,小孔子三十歲,最為孔子鍾愛,卻不幸早死。七十二賢之首,十哲之首,儒家五聖之一,被後世尊稱為復聖。

    為人謙遜好學,以德行著稱,異常尊重老師,對孔子無事不從無言不悅。孔子經常稱讚他的德行對他的學行給予很高的評價。孔子說自己不如顏回,一則是謙虛,一則是勉勵子貢要迎頭趕上。

    孔子用四項內容教誨:典制、德行、忠誠、守信。這四項內容可以視為孔子的教學大綱。典制、德行互為表裡,忠誠、守信則是最基本的學習要求。

    孔子認為:德行見長的弟子是顏淵、閔子騫、冉伯牛、仲弓。

    言語見長的弟子是宰我、子貢。

    政務見長的弟子是冉有、季路。

    文事見長的弟子是子游、子夏。

    參考資料:百度百科-孔子弟子

  • 2 # 散落君

    活著時,幫助最大的是子路。去世後,幫助最大的是子夏、子貢。

    孔子一生悽悽惶惶,累累若喪家之犬,常陪伴在身邊的就是子路。子路比孔子小九歲,為人剽悍勇猛,年輕的時候做過一段時間的街頭混混。自從跟了孔子,就處處維護老師,沒人敢當著孔子的面嘲諷孔子。而當孔子周遊世界時,就是子路在保護孔子。

    孔子與子路的關係很奇特,亦師亦友,孔子常常不留情面地嘲諷子路(見《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然從這種嘲諷中,也可以看出二人關係的友好,所以當子路死時,孔子非常傷心,認為這是自己快要死的徵兆,因為自己的左膀右臂死了。

    孔子活著的時候,名聲雖然大,地位並不高。這個時候,子貢的名聲和地位都超過了孔子,別人都誇讚他。然而子貢非常謙虛,逢人就說老師孔子的厲害,說自己只是一個小矮牆,老師才是高樓,“譬之宮牆,賜之牆也及肩,窺見室家之好。夫子之牆數仞,不得其門而入,不見宗廟之美,百官之富。得其門者或寡矣。夫子之雲,不亦宜乎?”在子貢的不懈努力下,孔子的名聲越傳越廣,逐漸成為經典。

    子夏的主要貢獻在於整理傳承孔子學說。後世的儒家經典幾乎都出自子夏門派,子夏的學生滿天下,連魏文侯都是子夏的學生。對於孔子學說的傳播,子夏的貢獻是其他弟子難以望其項背的。

  • 3 # 淺淺的流年帶著微笑

    七十二賢人中,子路、自貢、顏回是他的得意門生。如果按現代人的習慣稱呼自貢,應該稱之為端木賜先生,子貢是其字。

    他是魏華人,生於公元前526年,小孔子三十一歲。在孔子的所有弟子當中,他是最有錢的,家中養著許多的奴隸。端木賜先生不但在品德學問方面都出類拔萃,在經商方面也是高手,他善於掌握各地的貨物賤買貴賣,賺取差價,這也是他得以致富的訣竅。人們常說三句話不離本行,自貢就是這樣。在談論學業時也經常用經商來比喻:一次攤位空置,他說“如果我有一塊美玉,我是用漂亮的盒子把它收藏起來呢,還是等待好價錢把它賣掉呢”,孔子回答“當然是待價而沽了”。

    在從政方面端木賜也有一個很厲害的角色。為了幫助老師控制實現保護魯國的目的,他經常往返於魯國、齊國、吳國、越國和晉國縱橫捭闔,戟斡濣調節。不但保住了弱小的魯國,而且不失時機地到處宣揚老師的仁政學說,同時這些政治活動對他掌握各國的經濟情報也大有好處。他還曾做過魯國和魏國的國興。子貢的富有對孔子推行擴大入學也起了具有決定意義的作用!因為當時各國諸侯處在社會上等階層,說是嫌貧愛富也不為過,都是一幫注重實力好大喜功的勢利之徒,所以他們對大富翁子貢的態度和許多入門的其他人截然不同。孟子的道德學問,雖然高出子貢許多,孟子後來被成為亞聖,但只因他窮就到處碰壁,遭人白眼兒。

    端木賜先生就不一樣了。無論他到哪個國家去,接待他的規格都與接待外國國王不相上下。孟老夫子宣傳仁政國王們都不愛聽,而端木賜宣傳仁政,貴族們不管愛聽不愛聽也要裝出謙恭求教的樣子,洗耳恭聽。端木賜先生在孔門學業大成之後就回到魏國當官了。後來索性家也不回,在曹國和魯國跑買賣。孔子弟子中他是首富,在司馬遷為春秋、秦漢近千名大富翁做傳的時候子貢的名字同樣排到了前面。

  • 4 # 大頭微記錄

    在當時,也就是春秋末年,影響力最大的是子貢(端木賜),子貢執行了一個“存魯亂齊”的行動,保全了魯國,擾亂了齊國,滅掉了吳國,使晉國強大而使越國稱霸.

  • 5 # 站有站相

    對孔子的幫助可以理解為:學問突出,造詣高深,在傳播孔子思想方面,起到了積極的作用。但是卻很難說哪個的幫助最大,孔子門下弟子號稱三千,精通六藝就有七十二人,被稱為孔門七十二賢人。不過雖說精通六藝,但是在不同學科上,各人造就也是有高有低的。

    德行禮儀方面:

    顏回:尊稱顏子,字子淵,十四歲拜孔子為師,終生師事之,是孔子最得意的門生。為人謙遜好學,“不遷怒,不貳過”。孔子稱讚他“賢哉,回也”,又說他“回也,其心三月不違仁”。歷代文人學士對顏回推尊有加,配享孔子、祀以太牢,追贈兗國公,封為復聖,陪祭於孔廟。

    閔損:名損,字子騫,幼年時遭後母虐待,他父親知道以後,非常憤怒,要把後妻趕走,閔損反而為後母求情。他說,後母生了兩個孩子,如果後母被趕走了,那麼這兩個孩子就沒入照顧了。閔子以孝聞名,為二十四孝之一,孔子稱讚說:“孝哉,閔子騫!人不間於其父母昆弟之言”

    冉耕:字伯牛,為人端正正派,善於待人接物,在空門中也以德行著稱。孔子對冉子十分器重,其任魯國司寇時,冉子曾為中都宰。後,冉子得了不治之症,孔子親自前去探望。握著冉子的手,望天長嘆,悲痛異常。

    冉雍:字仲弓,冉耕的弟弟。孔子對其有“雍也可使南面”之譽。這是孔子對其他弟子從來沒有的最高評價。孔子臨終時在弟子們面前誇獎他說:“賢哉雍也,過人遠也。”

    語言才能方面:

    宰予:字子我,好學深思,善於提問,是孔門弟子中唯一一個敢對孔子提出異議的人。但因為白天睡覺這一太有個性的行為,被孔子批評。孔子說:“腐朽了的木頭是不能雕刻器物的,腐穢的牆壁是不能夠粉刷的。”----朽木不可雕由此而來。

    端木賜:字子貢,子貢在孔門十哲中以言語聞名,利口巧辭,善於雄辯,且有幹濟才,辦事通達,曾任魯國、衛國之相。他還善於經商之道,曾經經商於曹國、魯國兩國之間,富致千金,為孔子弟子中首富,被奉為“儒商鼻祖”。

    政治軍事方面:

    冉求:字子有,以政事見稱。多才多藝,尤擅長理財,曾擔任季氏宰臣。前484年率左師抵抗入侵齊軍,並身先士卒,以步兵執長矛的突擊戰術取得勝利,又趁機說服季康子迎回了在外流亡十四年的孔子。幫助季氏進行田賦改革,聚斂財富,受到孔子批評。後在孔子的教導下逐漸向仁德靠攏,其性情也因此而逐漸完善。

    曾參:字子輿,倡導以“孝恕忠信”為核心的儒家思想,“修齊治平”的政治觀,“內省慎獨”的修養觀,“以孝為本”的孝道觀。週考王六年去世,享年七十一歲。曾子在儒學發展史上佔有重要的地位,後世尊為“宗聖”,成為配享孔廟的四配之一,僅次於“復聖”顏淵。

    文學藝術方面:

    言偃:字子游,孔門七十二賢弟子中唯一南方弟子。擅文學,曾任魯國武城宰,闡揚孔子學說,用禮樂教育士民,境內到處有絃歌之聲,為孔子所稱讚。孔子曾雲:“吾門有偃,吾道其南。”意即我門下有了言偃,我的學說才得以在南方傳播。故言偃被譽為“南方夫子”。

    卜商:字子夏,孔子晚年的得意弟子,對儒學經典的整理、傳授起過重要作用。同時性格陰鬱勇武,好與賢己者處。提出“仕而優則學,學而優則仕”的思想,主張“做官取信於民,然後才能使民效勞”。曾收李悝、吳起為弟子,魏文侯尊為師傅。子夏不像顏回、曾參一樣嚴守孔子之道,而是一位具有獨創頗有經世傾向的思想家。不再關注“克己復禮”,而是與時俱進的當世之政,提出一套延展儒家正統政治觀點的政治及歷史理論。

  • 6 # 歷史戰爭

    孔子是中國古代最偉大的人物之一,他創立了儒家思想,對於中華文化的發展和中華民族的塑造都產生了重要影響。古人十分尊敬孔子,將他尊奉為“聖人”和“至聖先師”,而他的弟子也人才輩出,其中青史留名的就有七十二賢人,除此以外還有三千弟子。

    我們提起孔子時,總會頌揚他的偉大,但是不容忽視的是,孔子的弟子們對於他的幫助也是巨大的,就拿曠世絕作《論語》來說好了,它就是孔子和他的弟子們共同的智慧結晶。孔子一生當中有不少傑出的弟子,而諸位弟子當中,哪位對於老師孔子的幫助最大,一直被世人討論著。

    關於這個問題的答案,可謂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答案。其中,顏回的支持者眾多。在孔子的弟子中,顏回的名氣確實很大,他是孔子最喜歡的弟子,孔子對他稱讚最多,說他好學仁人。歷代文人對於顏回也是推尊有加,不僅將他位列七十二賢之首,還封他為復聖,陪祭於孔廟。

    如果光從個人境界來看,顏回不愧七十二賢之首的身份,他做到了他老師都沒有做到的事情,那就是不仕。《莊子》裡記載,孔子曾因為顏回不做官而不開心,他質問顏回道:“回,來!家貧居卑,胡不仕乎?”

    顏回的回答很有境界,他淡然說道“不願仕。回有郭外之田五十畝,足以給飦粥;郭內之田十畝,足以為絲麻;鼓琴足以自娛;所學夫子之道者足以自樂也。回不願仕。”

    聽完顏回的話,孔子面容欣然起來,說道“善哉,回之意!丘聞之:‘知足者,不以利自累也;審自得者,失之而不懼;行修於內者,無位而不作。’丘誦之久矣,今於回而後見之,是丘之得也。”

    這一段對話,曾被歷代文人傳為佳話,顏回也成為文人心中氣節的代表。顏回的氣節固然令人欽佩,但從現實角度考量,顏回對於孔子的貢獻卻著實沒有多少。顏回天資聰穎,治學認真,品行端正,孔子對他寄予厚望。可是,顏回在世時淡泊名利,道德上很高尚,對於儒學理論卻沒有多少創新,而且他英年早逝,抱負也沒有得到施展。

    可以說,顏回達到了他個人的境界,但對於孔子卻沒有多少幫助,相比之下,就連子路和曾子對孔子的幫助都比顏回大得多。子路武藝高強,膽識過人,是孔子的貼身保鏢,孔子出遊時,他侍奉在孔子左右,確保老師無虞。曾子治學嚴謹,厚積薄發,最終繼承孔子衣缽,孟子也是他的再傳弟子。

    不過,子路性格魯莽,只有匹夫之勇,忠心有餘,卻無多少幫助;曾子又大器晚成,孔子在世時,他沒有多少建樹,他的貢獻,僅侷限於繼承和發揚孔子的思想。然而,在孔子的弟子當中,還有一人,他也繼承和發揚了孔子的思想,就連孔子的“聖人”地位,也離不開他的幫助,他對於孔子的幫助,比其他弟子都要多。這位弟子大家想必也不算陌生,他就是子貢。

    在《論語》裡,子貢的出場次數很多,但他大部分時間都在被老師“懟”,孔子多次直言不諱的說他遠不如顏回。然而實際上,就算是顏回在世時,子貢也遠非顏回可比。子貢是孔子的三弟子,他善於雄辯,長於經商,是儒商的鼻祖。同時,子貢還是一位優秀的政治家,他曾被魯、衛等國相繼聘為相輔,施展自己的政治抱負。

    更加難得的是,這樣優秀的弟子,在老師面前卻十分謙卑。《論語·公冶長》裡記載,孔子曾故意問子貢:“汝與回也孰愈(誰更強些)?”天下人都知道顏回是孔子最喜愛的學生,他向子貢提問這樣犀利的問題,子貢卻沒有任何不快,他謙虛的回答道:“賜也何敢望回?回也聞一以知十,賜也聞一以知二”。孔子卻沒有誇獎子貢地謙虛,繼續“揭人傷疤”說:“弗如也。吾與汝弗如也。”

    弟子被老師這樣和他人比較,恐怕大多數人心中都會不忿,但子貢卻沒有心生怨言,反而事事為老師說話。實際上,子貢在魯國等地的名氣甚至已經超過老師孔子,當時魯國的大夫孫武就公開在朝廷說:“子貢賢於仲尼”。子貢聽完以後,謙遜地說:“譬諸宮牆,賜(子貢)之牆也及肩;窺見家室之好。夫子(孔子)之牆數仞,不得其門而入,不見宗廟之美:百官之富。得其門者或寡矣。夫手之雲,不亦宜乎?”魯國大臣陳子禽聽到子貢的這通解釋以後不以為然,他說道:“子為恭也,仲尼豈賢於子乎?”姑且不論子貢是否賢於孔子,當時人們對於子貢的評價很高,這是事實。

    其實,孔子也很愛子貢這位體己的學生。在孔子的後半生當中,對孔子幫助最大的,就數子貢了。我們常在文獻記載中看到孔子周遊列國,但周遊需要大把的錢,而這錢大多都是子貢出的。

    除了在物質上支援老師以外,子貢還不斷地在各種場合稱讚老師孔子,努力將他抬上“聖人”高位。孔子去世以後,孔子的不少政敵都攻擊他,子貢每每聽到,都會站出來據理力爭,替老師正名。子貢對於孔子的貢獻是巨大的,司馬遷更是認為孔子的名聲之所以能佈滿天下,儒學之所以能成為當時的顯學,子貢功不可沒。司馬遷在《史記》中這樣寫道:“七十子之徒賜(子貢)最為饒益,原憲不厭糟糠,匿於窮巷,子貢結駟連騎束帛之幣以聘諸侯,所至,國君無不分庭與之抗禮。夫使孔子名佈於天下者,子貢先後之也。此所謂得執而益彰乎?”

    子貢對於孔子的愛戴,也是有目共睹。孔子死後,子貢異常悲痛,他放下手上眾多的工作,遠離政壇和商場,來到老師的墓旁住下,替老師守墓,而這一守,就是整整六年。

    子貢曾問老師道:“賜也何如?”子曰:“汝器也。”曰:“何器也?”曰:“璉瑚也。”

    人們常以為孔子是在貶低子貢,但孔子怎會討厭這位愛戴自己的好學生,他說子貢是璉瑚,是在說他特別有才能,可以擔當大任。事實證明,孔子沒有看錯人,他的子貢,不僅擔起了大任,還替他走了他沒有走過的道路。

    參考資料:

    《論語》

    《史記》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釣魚小魚太多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