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貓先生內涵科普
-
2 # 太上邪神
在邁克斯韋方程組中,電磁波以帶電粒子為傳播介質,而帶電粒子在宇宙中廣泛存在。邁克爾遜莫雷實驗在地球大氣進行的,光以電離空氣為傳播介質,實驗結果跟“以太”存不存在,沒有聯絡。邁克爾遜莫雷實驗結果證明了光在相同狀態的電離空氣中,傳播速度不變,符合機械波的傳播規律,邁克爾遜莫雷實驗結果證明相對論是謬論。
多普勒效應:波源運動引起的紅移現象,波速相對於觀察者速度是不變的,相對於波源的速度為原波速+波源的移動速度;觀察者運動引起的紅移現象,波速相對於波源的速度不變,相對於觀察者的速度為原波速+觀察者的運動速度,光的紅移現象證明了愛因斯坦的光速不變原理是錯誤的,電磁波的傳播特點符合機械波的傳播規律,電磁波的傳播符合經典波動理論。
在邁克爾遜莫雷實驗測到的光速,是光在地球電離空氣中的傳播速度,以其傳播的空氣為參照系。邁克斯韋方程組中預測的真空光速是太空光速,以太空中的電離粒子為參照系。
-
3 # 前進波濤
科學精神在於不恥下問,愛問問題才可以快速成長,跨越某些障礙抵達目的地,否則迷霧繚繞總會迷惑住不少不愛發問的聰明人,所以現在人們非常關注基礎科學方面問題是一件大好事!說明華人已經在關注基礎科學,在意圖突破基礎科學某些思想和理論的的禁錮了,說明已經不是那種鴉雀無聲的只顧接受拿來的態度了,說明華人已經在追求思想和意識形態的獨立自主了。
科學創新與發現的精髓就在於嚴謹的質疑,它就如同匯聚能量的鐳射,稍有軟弱的地方薄弱的環節它就能滲透進去,最終導致整個體系的土崩瓦解。
懂得合理的質疑是一種加工科學理論的軟實力,需要長期用心打造才可以擁有,打造它的磨刀石就是那些現成的著名理論。畢竟不是每個理論都是完美無缺的!總有需要人們去打磨的地方。
光速是速度上限明顯是相對論的結論,由於太久沒有人出來反對這樣的觀點,所以大部分人都已經接受了這樣的斷言,因為普通人都是聽專家的,他們拿它沒有辦法,也沒有太大精力去計較,事不關己的態度。然而這樣的觀點對青少年及科技工作者卻是有很大影響的,在他們成長及探索道路的影響可不小,可以左右他們在關鍵問題上的判斷。
然而,關鍵在於它是錯誤的,是不科學的論斷!所以對人們的影響是非常負面的。當然,主要還是整個相對論理論體系的欠缺和錯誤所引起的,其中的最最關鍵又是因為它已經被當作正確理論普及到基礎教育,這意味著你是否能理解都得承認它,強行的燒錄進人們的大腦,否則你的考試將不能合格,會影響你的前途和命運,這一招非常的損人!所以才有很多人大膽的站出來反對。
言歸正傳,光速為什麼不是速度上限?
因為速度本身是相對的概念,沒有相對的概念就沒有速度!因為我們沒有誰可以找到一個絕對的慣性系,那個所有運動的參照點。
但是相對論自身卻不認為光速也應當是相對的!這就是它不科學不實事求是的地方。
如果你承認速度是相對的,那麼兩個方向相反的0.5C在另一個參照系裡面它就已經等於C。所以大於光速意味著只需要大於0.5C即可!
如果講理,那麼戳穿謊言就是這麼容易。
但是如果不講理,謊言則不可破!
-
4 # 小漢字見大歷史
題主只是不大明白什麼是【理工科式思維】,這是一個「認知論」問題,如果以物理理論來解答這個問題,都屬於【迴圈解釋】。
「光速上限論」是一個「全稱判斷」,也即:不管何種情況下都不會出現超光速現象。
我們知道有限的經驗,是不能做出「全稱判斷」的,就如同我們說「所有天鵝都是白色的」,但「黑天鵝」仍然有存在的可能性。
所以「光速上限」不叫「論」,也不需要「證明」,是一個「假設」,這個「假設」並不是我們日常語言中的所理解的意思。在理工學科或者某些社會學中,「假設」其實就是「公理」、「原理」的意思。-----------------------------------
在數學中「假設」是一種「自明Self-Evident」的「公理」。也即某些命題,無需論證就可以接受。比如:小學學過歐氏幾何中的公理:
兩點之間直線最短。
這個「假設」幾乎不需要思考,你就覺得是對的。可以說這個道理狗都懂,你丟一塊骨頭,狗絕對知道以直線狂奔過來,吃這塊骨頭。
在「公理」的基礎上進行推導,就會得到一些「定理」。
比如:泰勒斯定理
【泰勒斯定理】其實可以從下面兩個不證自明的公理推導:
「平行公理」——平行線無限延長不相交(過線外一點,恰有一條直線與已知直線平行.),推匯出「三角形內角和等於180度」
「能重合的圖形全等」推匯出「等腰三角形底角相等」
用簡單的代數列出等式,就可以推匯出【角ABC】為直角90度:
在典型的自然科學,如物理學中「假設」其實就是「科學原理」。「科學原理」是一種【描述性假設(descriptive assumption)】,也即:這個世界過去、現在或未來是什麼樣的想法。
【描述性假設(descriptive assumption)】這個術語,詳細可以參考《學會提問:批判性思維指南》一書。
我們在審查、分析某一種結論的可靠性的時候,一定要追究後面所攜帶的「隱含前設」,這就是邏輯思維非常重要的技巧。
【科學原理(Principle)】的隱含前提是——必定經驗的,是透過歸納統計的方法得到的結論。
然後,在原理的基礎上,透過邏輯推導的方法會得到一些科學的【定律(law)】。
舉個例子:
我現在看到我面前有一個紅色的蘋果,我會做出一個【描述性的假設】:這是一個紅蘋果。
但是,有沒有可能我是眼花,或者我是色盲?有可能,是吧!
我可以請其他人共同觀測,假如:小明、小紅、小紅。。。。。等也都看到了紅色蘋果。紅蘋果這個「描述性假設」就進一步加強。
也就是說:
「光速上限」或者說「不變」是一個觀測事實,是因為人們千百次觀測、測量,發現光速是宇宙中最快的速度,而且是一個常數,也就是大約每秒30萬公理。
如果你問「光速為什麼是上限」,就如同問:我們的宇宙為什麼是這個樣子?你能得到答案嗎?假如有答案,你還可以追問:為什麼又是這個樣子的呢?
這是一個無限的【俄羅斯套娃】,就是上帝也解答不了!
-----------------
那麼,最後結論是:【光速不變(上限)論】不是誰「證明」的,是來自經驗、觀察、歸納做出是一個假設,這個假設是愛因斯坦在19005年提出的,在一百多年的時間裡,經過學術共體最嚴苛的檢測和核實。
你要推翻就拿出可靠的觀測事實,讓更多人檢測、核實。就如同你要推翻【天下烏鴉一般黑】,就拿出一個反例——白烏鴉,就推翻了。
所以,你要麼證實,要麼證偽光速不變或者光速上限,但不能說【證明】。
【證明】是對幾何、數學等命題而言的。
在哲學的【認知論】中,這樣的命題叫做【分析命題】——也即不需要經驗,只是純粹的對概念進行分析。
自然科學問題,都是【綜合命題】,來自經驗,只存在證偽和證實。
就這麼簡單的一個問題,我不知道為什麼總有人明白不了,特別是那些整天叫囂推翻相對論的人。
【超光速現象】從邏輯上仍然有可能出現,不過那樣,整個物理知識大廈就會推翻,所有物理規律可能性要重寫。
因為【光速不變論】和【上限論】也即【常數C】,是四大力學的基石常數,推翻這個假設,,我實在想不出那是個什麼狀況。
所以,以今天人類的認知來看,這個可能性幾乎不存在。
------------------------------------
補充有人說:從來就沒有【光速極限論】,只有一個【光速不變論】。
其實,【光速極限論】是狹義相對論的推匯出來的,那麼,【光速極限論】和【光速不變論】就是等價命題,就如同【平行公設】和【三角形內角和等於兩直角】一樣。
在狹義相對論中,物體等於光速現象會導致分母為0,超過光速會導致平方根號中是負數
比如:物體的「運動質量」的計算公式如下:
如果物體速度V等同於C,這個等式分母就是0,
所以,V只能無窮接近於C,這個方程才有意義。
因此,在狹義相對論中,物體不可能等於或者大於光速。準確一點說:靜止質量不為零的物體是不可能達到光速的,只能低於光速。 -
5 # 我不是間諜
沒法證明,因為這是歸納法做的結論,但歸納法和理論推導是兩種獲取知識的方法不能混淆。歸納法可能出錯因為人類的經驗是有限的。理論推導也好不到哪裡去,因為理論推導的基礎物理理論也是歸納法獲得的只是看上去比較可靠罷了。就像歐幾里得幾何以前被當做確證無誤的,但人類的認知擴充套件以後非歐幾何出來,歐式幾何的推導錯了麼,沒錯但是並不完全。光速的極限也是類似的,我們暫時接受這個結論並不表示他是不能改變的。
回覆列表
這個同學的提問,其實還是逃不出質疑相對論反常識的思維。要破解這一系列的迷思,我們其實可以把問題略微整一下容——如何通俗的理解一下狹義相對論和廣義相對論。
只要能吃下這一口,你才能真正理解——光速不變,這個說一千道一萬,也還是讓人頭暈的問題。
相對論的出身首先,很重要的一點,我們必須反覆強調——相對論是愛因斯坦對牛頓力學體系的一個修正,注意嚴格的修辭用法——是修正不是革命替代。
牛頓力學體系是沒有多大問題的,放今天仍舊是我們日常生活中使用最多的工程類計算的基礎,但是它的使用範圍有限,只能在低速宏觀的條件下使用。簡單的說,放地球上可以為所欲為!
但是,當物體以接近光速運動的時候牛頓的力學就吃不消啦,這時候我們要用相對論力學來修正它。
這麼說吧,牛頓力學是相對論力學在速度遠小於光速時候的一個特例。但要找出一個明確的分界點來,也是說不清楚的。好比,你要準確的用數量說清楚,多少粒沙子算一個沙堆,我們不清楚;但要分辨出哪個是沙粒和沙堆,卻不是費功夫的事情。
光啊,你為什麼這麼拼?同學們在牛頓和愛因斯坦之間搖擺,最大的腦洞就是——光!
光怎麼殺死大家的腦細胞呢,因為光速不變!
光速不變可不是普通的傳播速度不變這麼小兒科,而是說光速相對參考系不變!這個才是狹義相對論的精髓。
理解不了光速相對參考系不變,就會延伸出一大堆手電筒思想實驗,手電筒對著射,側著射,反著射,順著射,甚至騎單車時也順帶射,就很容易超了光速,對吧?因為你把手電筒換成一個皮球、棒球、保齡球,都是速度疊加或者相減的體驗嗎?怎麼換成了光,你的直覺經驗就沒個球用了呢?
天啊,光,你為何這麼神秘!
科學家也吐過血科學家們其實,一開始的實話,和上面玩球的同學們,心態是一樣的,並且他們做了很多實驗,最後的結果都是一樣的:光不論誰在哪裡測量,它都是c,完全不符合牛頓力學裡最基本的速度疊加原理,科學家們也想破了腦袋,吐了很多血。但完全拿光沒辦法。
一直到愛因斯坦出場,情況徹底的改變了。
愛因斯坦也思考為什麼光速不變,他想通了這其中的奧秘了嗎?——沒有!注意我的結論,愛因斯坦並沒有想通光速為什麼不變,他既然想不通,那就乾脆別想了!他假設光速不變,直接就推導開來。這下子大力出奇跡了——如果假設光速是不變的,麥克斯韋電磁學和牛頓力學之間的矛盾居然解釋清楚了。
愛因斯坦推出來的這一套就是狹義相對論。
結語狹義相對論,其實就一共兩個假設,一個光速不變,另一個等效性原理。接著從這兩個出發,得到了一個可以協調牛頓力學體系和麥克斯韋電磁理論的理論體系,而且實驗結果精準到,只有作弊程度才能模仿的地步。
所以,我們就認為愛因斯坦目前是對的,但也僅此而已。
至於,光速的上限,有論證過嗎?——那不是推論,而是公理,公理不證自明啊,同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