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2458114238191884

    本藥處方名有生白芍、炒白芍。處方只寫“白芍”,藥房付生白芍。

    【性味與功效】

    味苦、酸,性涼。功效:疏肝理氣,柔肝養血,緩中止痛,平肝斂陰。

    【傳統應用】

    主治肝胃不和所致的胸脅脹痛、脘腹疼痛,月經不調、經行腹痛、崩漏,以及自汗、盜汗,頭痛、眩暈等病症。

    本藥常用於以下傳統方劑:①芍藥甘草湯(《傷寒論》):白芍、甘草,治療傷暴腳攣急。又《本草綱目》:白芍、炙甘草,治療腹中虛痛。又《本草綱目》:白芍、甘草,治療消渴引飲。②芍藥湯(《素問病機氣宜保命集》:白芍、當歸、黃連、木香、檳榔、大黃、黃芩、官桂、甘草,治療下痢膿血,裡急後重。③芍藥湯《聖濟總錄》:白芍、桂、甘草,治療產後血氣攻心腹痛。

    在著名方劑調和營衛、解表退熱的桂枝湯中,養血調經的四物湯中,疏肝和胃的四逆散、逍遙散中,調和肝脾的痛瀉要方中,清肝瀉火的大柴胡湯中,治療歷節痺痛的桂枝芍藥知母湯中,白芍均是重要的配伍藥。

    【主要成分】

    白芍主要含芍藥苷、揮發油、氨基酸等成分。

    1.8-藥苷含量達3.8%o~5.7%,包括芍藥花苷、丹皮酚,少量芍藥內酯苷、氧化芍藥苷、苯甲醯芍藥苷、芍藥新苷、芍藥吉酮、(Z)一(1S,5R)一ls-β蒎烯一1-o代β-巢菜糖苷等。

    2.揮發油 白芍含揮發油。油中為苯甲酸、牡丹酚等成分。

    3.氨基酸白芍含氨基酸達12.3%。其中以精氨酸最多,有6.81%;其次為穀氨酸、天冬氨酸等14種氨基酸。

    4.其他 白芍還含倍單寧等鞣質、沒食子酸、沒食子酸乙酯、β谷甾醇等。

    【藥理作用】

    (一)調節免疫:

    1.增強巨噬細胞和白細胞的吞噬功能 白芍水煎劑和白芍總苷灌服可顯著提高小鼠腹腔巨噬細胞的吞噬作用。

    芍藥酸性多糖和中性多糖均有啟用網狀內皮系統功能的作用。

    2.調節T淋巴細胞功能:白芍總苷對T細胞功能呈雙向調節作用。可促進特異性和非特異性調節細胞的誘導。白芍總苷腹腔注射對特異性Ts細胞有明顯的促進作用,並能拮抗環磷醯胺的免疫抑制作用。

    3.調節體液免疫功能:芍藥總苷腹腔注射對正常小鼠SRRC溶血素抗體無明顯影響,但能拮抗環磷醯胺所致的免疫低下,使免疫功能恢復至正常水平。還可明顯減輕60CO照射所致的胸腺、脾臟的萎縮以及溶血素抗體生成的抑制作用。白芍總苷既能促進IgM生成,又能使IgM生成降低,對體液免疫起著雙向調節作用。

    (二)抗炎:

    芍藥苷具有顯著的抗炎作用,丹皮酚有較強的抗炎作用。芍藥苷和丹皮酚對多種致炎劑所致的毛細血管通透性亢進、滲出和水腫以及免疫性炎症,均有顯著的抑制功效。

    (三)對消化系統

    1.保肝:白芍對多種實驗性肝損傷均有顯著的保護。對急性肝損傷白芍可使A1T顯著下降.使肝細胞病變和壞死恢復。

    對自身免疫性肝炎小鼠,芍藥總苷腹腔注射可使ALT顯著下降,肝細胞超微結構基本恢復正常,肝細胞再生活躍,肝臟病變程度明顯減輕。肝蘇聯膜特異性脂蛋白誘導的脾淋巴細胞增殖反應得到恢復,表明芍藥總苷不但對自身免疫性肝炎有明顯的治療效果,而且還有功能依賴性免疫調節作用。

    2.解痙:白芍和芍藥苷對腸平滑肌具有顯著的解痙作用。芍藥甘草湯於低濃度時能促進胃蠕動,增及收縮力,高濃度時則抑制收縮。芍藥甘草湯及芍藥、甘草均能抑制副交感神經興奮所致的迴腸收縮。芍藥能抑制副交感神經末梢乙醯膽鹼的釋放,為突觸前抑制。芍藥苷為解痙的主要成分,芍藥解痙還與其他成分有關。

    芍藥甘草湯對兔腸平滑肌的抑制作用,強於方中兩藥單味使用時的功效。

    芍藥甘草湯中的芍藥分別選用芍藥的5種炮製法,對乙醯膽鹼所致腸痙攣均有顯著的抑制作用。劑量增大,作用也隨之增強。5種炮製方法的功效,以醋炒白芍的作用最強,其次為麩炒、酒炒的,清炒的最弱。

    3.抗胃潰瘍:芍藥苷和丹皮酚具有明顯抑制小鼠應激性潰瘍和胃酸分泌的作用。芍藥與甘草同用對胃酸分泌有協同作用。

    (四)對心血管:

    白芍水提物可顯著延長異丙基腎上腺素所致的小鼠心肌缺氧的存活時間,拮抗垂體後葉素所致的心肌缺血,增加心肌營養性血流量。

    芍藥總苷靜脈注射可使兔、貓的收縮壓和舒張壓升高。

    白芍水提物能抑制ADP誘導的血小板聚集,芍藥總苷能減輕血小板血栓溼重,抑制血栓形成,其有效成分為氧芍藥苷、苯甲醯芍藥苷、苯甲醯氧芍藥苷。

    (五)鎮痛、鎮靜、抗驚、降溫:

    1. 鎮痛:芍藥、芍藥苷和芍藥甘草湯均有顯著的鎮痛作用。芍藥苷與嗎啡、可樂定有協同作用。

    2.鎮靜:芍藥苷和丹皮酚均有鎮靜作用,有增強催眠藥的作用。

    3.抗驚:芍藥苷和丹皮酚均有抗驚厥作用,並可明顯減輕腦電痙攣波,提示有抗癲癇作用。

    4.解熱:芍藥苷可降低正常小鼠體溫,但對發熱無解熱作用。芍藥苷的降溫作用與其能增敏腦內H1受體有關。

    丹皮酚既可降低正常小鼠體溫,又對發熱有解熱降溫作用。

    (六)增強耐缺氧和抗氧化、抗疲勞

    1.增強耐缺氧能力:白芍水提物腹腔注射可明顯延長小鼠常壓缺氧情況下死亡時間,可明顯延長小鼠減壓條件下缺氧存活時間。

    2.抗氧化:丹皮總苷和芍藥總苷對氧自由基有清除作用,丹皮總苷可顯著抑制肝臟脂質過氧化形成和AlT升高。表明白芍的成分具有抗氧化功效。

    3.抗疲勞: 白芍醇提物可顯著延長小鼠游泳時間。

    (七)其他

    1.對內分泌的影響芍藥苷對下丘腦一垂體一腎上腺軸功能具有雙向調節作用,既能使應激狀態下的大鼠血漿皮質酮和ACTH明顯升高,又能使高度興奮狀態下的血漿皮質酮、ACTH和β-內啡肽的反應降低。

    2.抗菌、抗病毒 白芍水煎劑有廣譜的抗菌、抗病毒作用。

    3.抗突變作用 白芍對鼠傷寒沙門菌的突變有強烈的抑制作用。

    (八)體內過程

    芍藥苷灌服550mg/kg,24小時後大鼠糞尿的累積排洩量分別是給藥量的11.25%和1.08%,表明芍藥苷胃腸道吸收差,主要以原形從腎臟排洩,從糞和膽汁排洩少。芍藥苷於狗和兔體內分佈廣,消除快,灌胃給藥生物利用度低。在肝內很少代謝,對紅細胞無明顯影響。

    芍藥苷在腸內菌群的作用下,可轉化為芍藥代謝素工和Ⅱ,而增強戊四氮的抑制功效。

    【臨床應用】

    1.治療慢性胃炎、消化性潰瘍、慢性腸炎、結腸易激綜合徵。

    2.治療急性黃疸型肝炎、慢性乙型肝炎、肝纖維化和肝硬化。

    3.治療坐骨神經痛、頭痛、癲癇。

    4.治療冠心病。

    5.治療類風溼關節炎。

    【劑量與用法】

    藥典劑量:6~15g。

    臨床常用劑量:6~12g。

    大劑量:l5~30g。

    使用方法:水煎服,研末入丸、散吞服,浸酒內服。

    【臨床體會】

    (一)白芍傳統的十大功效

    在古書和著名的古方中只有芍藥和白芍,而沒有赤芍。白芍和赤芍常合在一起記述。這在赤芍一節中已有詳細論述。

    據古書中記載,白芍的功效比較複雜,歸納起來有十大功效:①“緩中止痛”(《本草備要》);②益脾:“益脾,瀉木,調血”,“安脾經,收胃氣”(《本草綱目》);③補血,涼血:“酸寒能涼血補血”(《本草經疏》);④抑肝:“補陰抑肝,能補能瀉”(《藥品化義》);⑤洩肝:“洩肝膽伐脾胃”(《玉楸藥解》);⑥瀉肝:“瀉肝,安脾肺”(《大明本草》);⑦柔肝:“養脾柔肝”(《本草正義》);⑧養血和營:“益陰養血”,“固腠理,和血脈,收陰氣,理中氣”(《本草正義》);⑨酸收斂汗:“酸收,斂津液,益榮”(《註解傷寒論》),“斂汗”(《本草求真》);⑩平肝(《中藥學》)。

    上述的十大功效可歸納為治肝益脾,緩中止痛,養血斂陰。

    在《王旭高醫書六種》中,王旭高將白芍歸類在緩肝、洩肝、滋肝、斂肝、補肝陰5個治法之中。

    白芍的功效較廣而不夠專一,在治肝方面竟有五六種功效;所用術語也有些含糊不清。在近現代中藥學書上,白芍一般歸類在養血補血藥一類中。但筆者傾向於將其歸類在理氣藥之中,理由詳見隨後的闡述。

    (二)白芍功效的定位——疏肝理氣

    1.白芍疏肝:在許多傳統的疏肝和解方劑中都有白芍,如四逆散、逍遙散、柴胡疏肝散、大柴胡湯等。這四個疏肝的代表方劑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柴胡與白芍同用,用白芍協助柴胡疏肝和解。因此說,白芍應該是一味疏肝藥,並且與抑肝、洩肝、瀉木、柔肝、緩肝、平肝等各種功效相比,似乎更確切一些。藥理研究已證實白芍有保肝和鎮痛作用。能治療肝臟損害和肝區疼痛,這與柴胡的作用有相似之處。

    2.白芍緩中:所謂緩中,就是緩和中焦之急痛的意思,也就是緩和胃腸道的疼痛。著名方劑芍藥甘草湯、痛瀉要方、小建中湯、戊己丸等中,白芍都起著緩中止痛的功效。藥理研究證實白芍對胃腸平滑肌具有解痙止痛的作用,緩中止痛的功效也就是解痙止痛的結果。

    3。白芍理氣: 白芍是否有理氣功效?《本草綱目》等認為白芍有“理中氣”、“收胃氣”、“收陰氣”、“收逆氣”、“洩邪氣”、“止痛下氣”等功效。這些都包含了理氣的意思。《本草正義》記載白芍能治療“腹痛脹滿,心胃刺痛,胸脅脹痛”,這都是“剛木凌脾之病”。也就是白芍可以治療肝木侮土的病症,即是疏肝理氣的意思。

    4.與理氣藥比較,白芍具有緩解胃腸平滑肌痙攣而止痛的作用。這與木香等許多理氣止痛藥是一致的。但也有不同之處,大多數理氣藥的成分主要是揮發油,其中許多藥具有收縮和舒張雙向調節作用。白芍理氣的主要成分為芍藥苷,只有舒張解痙作用,沒有增強收縮作用。

    但疏肝理氣藥中柴胡、川楝子的主要成分也不是揮發油。柴胡是皂苷,川楝子是生物鹼。破氣藥中的檳榔和厚朴,其主要成分也不是揮發油。檳榔是生物鹼,厚朴主要是酚類和生物鹼。這說明中醫對中藥的分類依據,主要為功效,而不是成分。

    因此筆者建議將白芍歸入疏肝理氣藥一類中。

    (三)白芍養血和營,但沒有補血作用

    白芍傳統歸類在養血藥中。養血的概念比較模糊,可能是調養、營養、補養、保養的意思,但與補血、生血、補益精血的概念是有區別的。具有調養、補養功效的中藥很多,大多沒有補血生血功效。

    在《神農本草經》、《本草綱目》等重要本草著作中,關於芍藥血分的主治有“通順 血脈”、“和血脈,收陰氣”、“婦人血閉不通”、“肝血不足”等記載,但沒有記載具有補 血功效。中醫理論肝藏血。肝血不足的意思是肝藏血不足。

    《本草綱目》l6個附方中,有關血分病證的方劑主治有“衄血不止”、“衄血咯血”、“崩中下血”、“經水不止”、“血崩帶下”、“金瘡血出”等,沒有一個附方是治療血虛的。 這說明古人並沒有認為白芍是補血藥。

    現代的《中藥學》教材中,雖然將白芍歸類在養血藥中,但該藥的臨床應用“①用 於月經不調;②用於肝氣不和;③用於肝陽亢盛”三點中,竟沒有一點是養血補血的。 四物湯是補血養血的代表方劑。其中當歸、熟地是補血藥,具有提高血細胞的作 用。白芍和川芎不是補血藥,沒有提高血細胞的作用。個別書上認為白芍補血,這是一種誤解。

    白芍具有改善心肌供血供氧、抗凝抗栓的作用,具有鎮痛、鎮靜和解熱作用,這些 可能就是白芍在四物湯中養血與在桂枝湯和營的功效。

    (四)白芍用於痛症為好 白芍既有解痙止痛的作用,又有中樞鎮痛的作用。臨床上用於痛症為多。①腹痛腹脹:對胃腸道急慢性炎症、潰瘍引起的疼痛脹痛,與木香、白朮、黃連等同用,是解痙止痛的作用。②脅痛脅脹:對肝、膽、胰急慢性炎症引起的脅痛腹脹,常與柴胡、鬱金、黃芩等同用,是神經鎮痛的作用。③胸悶胸痛:對心血管疾病引起的胸悶胸痛,常與鬱金、石菖蒲、三七等同用,是解痙和鎮痛共同的作用。④月經痛:常與當歸、川芎、制香附等同用,也是解痙和鎮痛共同的作用。⑤關節痛:對各種風溼病引起的關節疼痛,常與桂枝、知母、忍冬藤等同用,是消炎鎮痛的作用。

    對於神經痛,白芍雖然也能使用,但其止痛的效果是一般的。

    (五)自芍沒有“利小便”功效

    《神農本草經》記載,白芍有“利小便”功效。近代有人因見溫陽利水的真武湯中用白芍,就認為白芍能利小便。白芍是否能利小便呢?這方面先有朱丹溪,後有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上已經作了否定的解釋,雲:“白芍能益陰……故小便自行,非因通利也”。真武湯溫陽利水是附子、生薑、白朮、茯苓的功效。白芍與附子相配伍,能起到和陽斂陰的功效。臨床實踐和藥理報道都沒有證實白芍有利小便的作用。古代中醫名家對前人的記載和經驗,有肯定的,有否定的,這才是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

    (七)白芍的劑量

    白芍的常用劑量一般是l2g,這是調理用的劑量。如要治病解痛,如腹痛、肝痛、胸悶、關節痛,就要用大劑量20~30g,效果也是比較快速的。

    【副作用】

    (一)傳統文獻

    《本草綱目》:無毒。

    (二)毒理試驗

    LD50: 白芍小鼠灌服的LD50為81.1g/kg。芍藥總苷小鼠灌服和腹腔注射的LD50各為2.5g/kg和0.159g/kg。

    白芍丹皮酚灌服的LD50為3.43g/kg。

    2.毒性反應: 狗每日口服3g/kg,連續6個月未見明顯毒性反應。狗每日口服0.28g/kg和0.5g/kg,90天,除有一過性稀便和血小板增高外,未見其他毒性反應。 3.病理檢查染色體畸變試驗芍藥苷無致突變作用。

    以上說明白芍的毒性很小。

    (三)臨床觀察

    白芍無毒。在常規劑量內水煎服沒有不適反應。長期服用或大劑量(30g以下)水煎服也沒有明顯副作用。

    芍藥苷片劑在臨床上可能引起部分病人輕度的不適反應,如噁心、腹脹、腹瀉等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性格,人品,能力是什麼原因決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