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黑頭髮小強吃瓜
-
2 # 中孚鑑
諸葛亮在劉備病逝於白帝城後,輔助後主劉禪,忠心耿耿,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並且他是集軍政大事於一身,在蜀漢有很高的地位和威望。
那為什麼諸葛亮死後,蜀漢還是能堅持很多年呢?
首先,諸葛亮雖然在蜀漢地位威望都很高,但蜀漢也並非諸葛亮一死,就真的不堪一擊,諸葛亮雖死,但那時的蜀漢政策還是原來的沒有改變。
雖然諸葛亮去世讓蜀漢有很大損失,卻也不是致命的損失。
同時諸葛亮去世前,又交代好後事,讓蔣、費二人為相,管理政事,他們能掌相印被諸葛亮選中,肯定有他們的過人之處,而軍事則交給姜維。
他們都是諸葛亮信任的人,因此他們也會延用諸葛亮的基本策略,最起碼的孫劉聯合,那個時候還沒有到絕對破解的地步。
其次,東吳有長江之險,蜀漢的蜀地卻易守難攻,諸葛亮雖死,蜀漢的軍隊勢力雖然整體不如曹魏,但蜀漢的基本守土的實力還是有的,在加上蜀路難行,也不至於很快滅亡。
因此蜀漢還沒有到諸葛亮一去世,蜀漢就難以維持的地步。
最後,蜀漢的滅亡在當時,對於蜀漢的將軍們也是太過於突然和出乎意料。
當時姜維正帶領蜀漢主力和鍾會相對,卻被鄧艾偷渡陰平,在早時那裡是有蜀軍的,但最後卻沒有軍隊駐守,因此鄧艾一戰成功,深入蜀漢腹地。
如果當時劉禪不投降,奮力反抗,或者退走他處,蜀漢就算最終會滅亡,也不會這麼快。
所以,諸葛亮雖死,但蜀漢還是堅持了很多年。
-
3 # 海佑講史
諸葛亮死後,魏國趁蜀國內部空虛,30萬大軍壓境,準備一舉吞併漢中,這個時候蜀國派來阻擊魏軍的人是王平,王平堅壁清野、死守陣地,趁魏軍人困馬乏之時,突然發動進攻,以三萬人的兵力,大敗魏軍二十萬。
經此大敗,魏國短時間內再難以組織大規模軍力進攻蜀國,此戰也給蜀國續命三十年。
在當時那種情形之下,蜀軍面臨的不僅僅是諸葛亮的離世,大將魏延也在鬥爭中慘遭殺害。可以說對於此時此刻的蜀軍而言,既沒有了統帥,也沒有了將領,處境是非常艱難的。
正因如此,魏國才認為此時此刻的蜀軍是不堪一擊的,因此魏國軍隊也並沒有將此次與蜀軍的對抗放在心上。這也就給了蜀軍反敗為勝的好機會。大家都知道,在戰爭過程中,最為忌諱的應該就是輕敵了。
就在諸葛亮去世後的第五年,曹魏勢力也遭受了巨大的衝擊,此時此刻曹魏的皇帝是年幼的曹芳,這也就導致了曹魏在這一階段內,是沒有什麼政治統治實力的,畢竟對於群臣而言,少主的威信力是非常微弱的。
面對這種情況,曹氏家族為了鞏固自身的統治地位,就必須要透過一場重要戰爭的勝利,去證明自己的實力。
公元244年,曹爽瞭解到漢中地區只有蜀國三萬軍隊駐守,在他看來,這是一個獲得勝利的絕佳機會,因此曹爽決定親自帶領魏國大軍,一舉進攻漢中地區,準備就此將漢中收歸到魏國的統治範圍內。
但是當時蜀國的將領王平對此卻並沒有心生畏懼,反而是穩步構建自己的戰爭策略。王平堅壁清野、死守陣地,魏國軍隊雖然聲勢浩大,但是面對漢中地區非常險惡的地形,一時之間他們也沒辦法攻擊蜀軍內部。
就在這個時候,由於對地形不熟悉,以及多日以來的車馬勞頓,魏軍將士人困馬乏,戰鬥力大大降低。而蜀軍呢,則多日以來養精蓄銳,乘此機會,大舉進攻疲軟的魏軍。最終,蜀軍僅憑三萬將士,就將魏國的二十萬大軍一舉擊潰。
從這一段歷史中就能夠看出,對於古代戰爭而言,取勝的關鍵並不在於將士數量的多少,地形的影響,戰略的變化,對於戰爭的最終結果都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雖然這場戰役,蜀軍以少勝多,扭轉了頹勢,但大方向上,蜀國內部空虛,君主無為,整個國家還是一步一步的在走下坡路,蜀國也成為了三國裡面第一個被滅掉的國家。成都被攻破以後,整個蜀國老百姓都遭受了大難,關羽的整個家族都被殺光,實在是令人唏噓不已。
-
4 # 愛科技張老師
由於積勞成疾、心力交瘁,234年,諸葛亮在行軍途中,病死於五丈原,享年54歲。
諸葛亮一死,好多人都擔心蜀國很快就要滅亡了,因為都覺得後主劉禪是個傻子、至少沒有政治頭腦。
事實證明,這是多慮了,相父死後,劉禪還當了30年皇帝。
之所以有人認為劉禪傻,純粹是一個故事誤導的。
那是蜀國被滅、劉禪被俘之後,司馬昭高興,設了一場宴席招待劉禪。
宴席中,司馬昭命人演奏蜀漢音樂、表演巴中歌舞,給大家助興。
在場的蜀漢遺老們,大都掩面流淚,可是,劉禪不但不悲傷,反而很快樂。
司馬昭詢問劉禪:安樂公想念蜀地嗎?
劉禪回答:此間樂,不思蜀也!
蜀國舊臣郤正偷空告訴劉禪,司馬昭再問你,你看著宮殿上方,睜著眼睛說:先人墳墓,遠在蜀地,我沒有一天不想念啊!那樣,司馬昭就會讓你回到蜀國了。
大家酒興正濃時,司馬昭又問劉禪同樣問題,劉禪按照郤正教的,回答了一遍。
司馬昭說:這句話是郤正說的吧?
劉禪大吃一驚,反問道:你怎麼知道的?
司馬昭以及在場的魏國大臣全都開懷大笑。
從此以後,司馬昭等人再也不懷疑劉禪,都相信他已經沒有恢復蜀國的決心和志向了。
既然劉禪是這樣一位沒有上進心的皇帝,諸葛亮死後蜀漢為什麼還能堅持30年?
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因。
一
劉禪並不是十分昏庸的皇帝,他謹記諸葛亮的告誡:“親賢臣、遠小人”。
蜀漢派系林立,非常複雜,擁有荊州派、益州本土派、東州集團等等,劉禪能夠將這些派系掌控平衡。
諸葛亮逝世後,劉禪先以大司馬蔣琬、大將軍費禕為錄尚書事,總攬朝權;後又任用姜維、諸葛瞻為錄尚書事。
劉禪搭建了一個讓蔣琬、費禕、姜維等賢臣良施展才華的大平臺。
劉禪本身沒有鮮明的昏君做派。
與同一時期的、孫權去世後的東吳幾任皇帝相比,劉禪很穩重。
東吳的幾任皇帝要麼年輕被廢、要麼殘暴無常,東吳始終陷入內亂局面。
後主劉禪治下的蜀漢,卻沒有發生多大的動亂。
二
魏國內部發生爭權奪利的混亂狀況,沒有時間、沒有精力、沒有將領去討伐蜀漢。
高平陵政變,司馬懿奪取魏國政權。
司馬懿此時已經非常蒼老,老年首領當政期間,最怕發生暴亂,所以司馬懿一心尋求安穩,基本上不出遠門。
司馬懿之後,司馬師掌握魏國政權,平定淮南之叛中,受到文鴦驚嚇,眼球迸了出來,不久死去。
此後,魏國各地叛亂很多,即使北方也很不安寧。魏國統治者騰不出手去攻打蜀國。
由於在宮廷內殺死了曹髦,民憤太大,司馬昭希望建立戰功來平抑民憤,所以,司馬昭才派遣鍾會、鄧艾等將領去討伐蜀國,司馬昭沒想到能夠滅掉蜀漢。
魏國長期內亂,無法大規模對蜀漢用兵,為劉禪統治蜀漢創造了有利的外部條件。
三
諸葛亮臨終一方面告誡劉禪,另一方面也為劉禪安排了一支團結的領導班子。
先是蔣琬執政,然後是費禕,他們都能夠執行諸葛亮保境安民的基本國策,他們沒有超越諸葛亮的膽量和勇氣。
諸葛亮去世19年、費禕去世後,富有冒險精神的姜維才有機會進行北伐。
曹爽號稱率領20萬大軍進攻蜀國,被王平三萬人擊敗,從此以後,很長時間沒有膽量侵犯蜀國邊境。
諸葛亮去世後,劉禪統治的蜀國是三國中唯一沒有內亂的政權。
四
諸葛亮死後,劉禪能夠統治30年,還有一個原因是蜀漢地處大西南,擁有天險秦嶺,增加了魏國進攻的困難。
至於後來蜀漢被滅,那是由於劉禪“內不能除黃皓、外不能制姜維”。
太監黃皓執掌大權,把蜀漢弄得民不聊生、忠良遇害;
姜維無休止北伐,耗盡國力、勞民傷財。
蜀漢滅亡,根本原因還是發生在國內,正如一位偉人所說:堡壘最容易從內部攻破。
當自己變得弱小,敵人勝利就是順理成章的事情了。
-
5 # 小編虎哥
在諸葛亮死後,魏國自身也存在非常大的矛盾,也即司馬氏和曹氏之間的權力爭鬥。比如在公元249年,司馬懿雖然透過高平陵之變掌握了曹魏的大權,但是,曹魏勢力的反撲卻是此起彼伏。
其中,最著名的就是“淮南三叛”。根據史料記載,淮南三叛分別為王凌之叛、毋丘儉文欽之叛及諸葛誕之叛。由此,對於司馬懿、司馬師、司馬昭來說,需要把兵力用在平定諸葛誕等人的叛亂上。在此基礎上,司馬懿等人自然不能將主要的兵力用來進攻蜀漢上了。換而言之,魏國自身的內部矛盾,也成為蜀漢得以堅持近30年的重要原因。
另一方面,就內部原因來說,雖然諸葛亮病逝了,但是,孔明卻留下了一批能力不俗,並且忠心於的蜀漢的文成武將。就武將來說,王平在鎮守漢中上盡心盡力,讓曹魏大軍難以對蜀漢造成實質地威脅。
至於諸葛亮的傳人姜維,多次北伐中原,雖然沒有取得非常顯著的戰果,卻成功讓曹魏士兵陷入到防守的疲憊中。換而言之,姜維和諸葛亮一樣,都遵循“攻勢防禦”的理論,也即透過進攻來騷擾魏國,從而實現防禦魏國的目的。
最後,就文臣來說,諸葛亮為蜀漢留下了蔣琬、董允、費禕三位人才,而這三人和諸葛亮並稱為“蜀漢四相”或者“蜀漢四英”。透過以上文臣武將的努力,確保了蜀漢在後諸葛亮時代依然保持了一個平穩、團結的局面。
此外,對於蜀漢後主劉禪來說,也不是演義中“扶不起的阿斗”。在諸葛亮死後,劉禪完全掌控了蜀漢局面,其能力得到發揮。比如平衡益州和原來荊州勢力,比如任用諸葛亮留下的人才等,促使蜀漢保持著安定的環境。總的來說,基於以上種種原因,促使蜀漢直到公元263年,也即諸葛亮死後三十年左右才被曹魏所滅亡。
-
6 # 祥子談歷史
章武三年(223年)四月,劉備逝世,劉禪繼位,封諸葛亮為武鄉侯,從此迎來了蜀漢的諸葛亮時代。
建興十二年(234年)八月,諸葛亮在第六次北伐中,由於操勞過度、積勞成疾,病逝五丈原。
期間,共歷十一年零四個月。表面看,諸葛亮使蜀國延續了十一年零四個月的國運,當他死後蜀國又堅持了三十年。因此,有人對諸葛亮的才能產生懷疑,認為沒有他的蜀國似乎更強大,他的能力似乎並非像歷史上所講的那樣傳奇。
其實不然,這些只是表面現象,而非事物的本質。想想西晉王朝的真正創始人司馬懿,夠厲害了吧,天下三分有其二的魏國更強大了吧,但是卻被諸葛亮領導的弱小蜀國屢次挑釁,卻只能被動防守,逼迫司馬懿只能使用“千里請戰”的無賴計策來平息眾將之怒。可見諸葛亮有多厲害,關鍵諸葛亮考慮的事情是國家的全域性,而當時司馬懿只需單純打仗就行了,其它一切都會有曹丕和眾位大臣操心。
同時,再想想晉武帝司馬炎,不能因為他做了皇帝,就認為他比祖父司馬懿、伯父司馬師、父親師馬昭厲害。如果沒有司馬懿的高平陵之變,就不會有後來掌控曹魏大權的司馬師和師馬昭,也就更不會有後來的晉武帝司馬炎。
正所謂:“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難。” 當然了,打江山也不容易。自從劉備病逝後,守好蜀國江山的重任便落在了諸葛亮的肩上。其實,守江山就是治理江山,管理國家。而管理的根本,就是將國家引向科學合理的制度軌道,從而保證一國的根基牢固。如同企業管理,當公司走上正規後,大家只要在各自崗位上認真履職,就能保證公司的快速發展。而這些,正是諸葛亮才能的展現。
如:《蜀科》的推行;諸葛亮病重期間,當劉禪派遣尚書僕射李福前來詢問:“丞相萬一有個不測,誰可繼任?”諸葛亮告訴他,自己死後,蔣琬可以繼任,蔣琬之後費禕可以繼任。
後來,繼任的蔣琬、費禕,實行的則是休養生息的國策,使蜀國在諸葛亮六次北伐中消耗的國力,逐漸得到了恢復。但是,20年後,當費禕遇刺身亡,姜維接掌軍權,又繼續實施諸葛亮的北伐策略,僅僅十年,蜀國便被魏國所滅。可以說,當諸葛亮死後的20年,蜀國的國運依舊在他的掌控下延續。
諸葛亮病逝前,為了保證蜀國政權的順利過渡,他設計除掉了兩大“刺頭”重臣。一是文臣楊儀,二是武將魏延。
好多人都認為,魏延是被楊儀這個小人害死的,但是真正引發二人矛盾激化的卻是諸葛亮。
據《三國志·魏延傳》裴注引《魏略》記載,諸葛亮病重期間,預感到自己可能不行了,隨給魏延傳了一道秘密口諭:我死後,由你接掌軍權,密不發喪,帶領軍隊退回漢中。同時,據《三國志·魏延傳》記載,他又給楊儀下了一道密令:我死後,你命令魏延斷後,姜維次之,如果魏延不服從管理,你們就不要管他了,自行率領大軍返回即可。
因此,當司馬費禕給魏延傳達楊儀的命令,說丞相有遺言,令他斷後時,他便認為是楊儀針對自己“假傳遺命”, 所以非常氣憤:“丞相不在了,還有我嗎,楊儀有什麼資格來命令我?”後來,又見楊儀將他當成棄子扔下,率領大軍撤退,就更加的氣憤。
不幾日,楊儀在與魏延的對戰中,由於魏延阻擋大軍撤退,失去大義,因此軍心潰散,在敗退漢中途中,被馬岱的精騎追上斬殺。楊儀為了洩憤,又將魏延全族誅滅。也因此,坐實了楊儀“性情急躁狹隘”的汙名。他雖有率領大軍撤退之功,卻多遭人詬病,又心下不憤,多出怨言,後被朝廷削職為民,流放漢嘉。不久,他又因誹謗大臣,被朝廷捉拿下獄,自殺身亡。
對於當時的蜀漢政局來說,諸葛亮勉強可以壓制魏延,而楊儀又根本不怕魏延。同時,楊儀、魏延都是劉備器重的老臣。所以,如果楊儀立功返回、魏延安全抵達漢中,資歷較淺的蔣琬想要成為蜀國的第三代領導核心(蜀國第一代領導核心劉備、蜀國第二代領導核心諸葛亮),將極為困難,稍有不甚,將會引發蜀漢政局的動盪。
因此,諸葛亮死後,蜀漢還能堅持三十年,與蜀漢政權的平穩過渡是分不開的,也與諸葛亮的死前謀劃是分不開的,更與蜀漢穩定的根基是分不開的。
回覆列表
諸葛亮死後,蜀漢堅持了三十年,原因很多,只要有以下幾點:1、諸葛亮挑選了合適的接班人,蔣琬 費禕老成持重,迅速把蜀漢從諸葛亮去世的陣痛中拉了出來;2、蜀漢易守難攻,進攻的話,沿江逆流九死一生,劍閣險道萬夫莫開,沒有多年謀劃和準備,八成是鎩羽而歸,其實最後蜀漢敗亡也有一定偶然性,陰平小道偷襲成功。最後,也有東吳牽制的原因,孫劉聯盟雖然大不如前,威脅還是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