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cnBeta

    美國宇航局(NASA)夢想著有一天能夠在火星上為人類宇航員建造房屋,但要將成噸的建築材料從地球運往這顆紅色星球,顯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為了在火星現場收集建築材料,NASA 一直在積極探索各種有趣的想法,比如在火星上澆水養蘑菇。

    該機構的創新先進概念(NIAC)計劃,已經向 MYCO 專案提供了可行性研究資助。

    【圖自:2018 Stanford-Brown-RISD iGEM Team】

    NASA 在週二的一份宣告中表示:“這些細小的菌絲,以極高的精度構建了複雜的結構,並連成了蘑菇之類更大的結構”。

    其想法是讓真菌在月球、甚至火星上生長,然後藉助菌絲體來構建更大的結構。同時,該機構還展示了一段描述棲息地的概念影片。

    【Self-replicating Self-repairing Planetary Habitats Made of Fungus】

    棲息地概念包括了一座三層圓頂建築,外部由水冰組成,中間的藍細菌負責產生氧氣和提供營養。菌絲內層圍繞框架生長,最終建成火星家園。

    為了結構的完整性、以及確保火星上任何可能已知的微生物不被地球上的生命形式給汙染,這些真菌在被利用完之後,就會被徹底滅活。

    【2018 實驗的一部分,菌絲在糞便上生長】

    儘管這項研究仍處於早期階段,但它表明了科學家是如何努力為未來人類開拓居住環境的。其實早在 2018 年,研究人員就已經驗證過這個想法。先是經過兩週的生長,然後將其烘烤處理。

    NIAC 微架構(myco-architecture)首席研究員 Lynn Rothschild 表示:“在太空設計上,我們可以自由地嘗試比地球上更多的新思路和新材料。在其它世界裡應用過後,沒準還可以把它帶回地球”。

  • 2 # 科學狂

    因蘑菇長的快,屬於“膨脹系”可食用植物~菌類。因蘑菇的生存要求不高,它的成1長快過地球上所有植物,而且美味。小洋人怎麼可以有我一樣的想法?在若干年前,我認為在我們可以遨遊宇宙之際,人類的食物以什麼來替代?結果是隻有現成的蘑菇有能力擔當此重任。我想了好多年,不知道我們啥時候才能有這樣的計劃。銀河系太小,太陽系太小太小,地球太小太小太小……不過火星就免了吧!火星不是人類居住的地方,也不是人類去玩的地方,而且科研價值不高就像鳥不拉屎的球。不如去土星與木星的衛星上,土星與木星是未來太陽系,所以人類科學應該關注。

  • 3 # j菸嘴

    真菌類的玩意首先蛋白質含量極高,有利於成為人類火星食物的來源(對肥料又不太講究,糞便食物垃圾都可成為理想生長必須營養成分),而卻這些個玩意不需要充足的Sunny都可以生長有利於火星環境!更有意思的是國內以有人可以製作利用真菌類烘烤技術的建築材料!而卻NASA火星探測任務中貌似找到了類似地球蘑菇的物種存在火星表面!我認為如果可以“雜交”或者轉基因那就事半功倍了!所謂因地制宜是最省時省力的方案!目前人類3d列印技術如日沖天今天,很顯然利用真菌直接列印建築物也不是啥難事!最最重要的一點是母株在成熟時它的所謂的種子只是一種叫孢子的東東,只要溫度溼度合適在培植不要太簡單!

  • 4 # 小宇堂

    呵呵。題主可能是看錯新聞了。並不是NASA考慮在火星上養蘑菇,而是NASA發現火星上有疑似蘑菇生長。這個“發現蘑菇”的新聞曾引爆了網際網路,但後來又被闢謠。我們來看看詳情和那個蘑菇的樣子吧,確實可以以假亂真,讓人疑竇叢生。

    近年美國宇航局的好奇號火星車在火星上不小心瞥見了一些詭異的東西,就是下面這些……

    是不是非常像我們日常買的蘑菇?或者稍微專業一點,像是某種真菌的子實體!

    下面的這幅圖片更真切:

    上面這塊石頭以及上面的圓形贅生物非常不自然,及其像是生物的傑作。

    這項研究的根據是NASA好奇號火星車拍攝的15張照片。作為其兩年任務的一部分,好奇號對相機進行了機器學習訓練,使其更多地捕捉像藻類、地衣和蘑菇之類的景物。

    這些照片似乎顯示出潛在的可能生命形式從火星的紅沙中浮現出來。

    有學者認為,地球上沒有任何地質或生物作用可產生數百個具有蘑菇形狀、莖幹和脫落的地質或礦物結構,而且其周圍的脫落無看起來非常像孢子。長期以來人們一直認為火星表面是不適合生物生存的不毛之地。但是,可能是地表下的條件會好得多,因此一些生命體可能會從地下探出頭來。

    六名獨立科學家和八名高階編輯對報告進行了審查。

    經過某些修改後,三個拒絕了證據,而十一個建議發表。該雜誌的官方立場是:“這些不是證據,火星上沒有生命的證據。”但“不能排除對此證據的生命源性解釋。”其他科學家認為標本不是藻類、地衣或蘑菇,而是赤鐵礦(富含氧化鐵)。但這真的是我們在火星上找到的關於生命的第一個證據嗎?——可悲的是,事實可能並非如此。

    許多觀察者對研究報告以及研究報告的撰寫方式以及期刊本身都表示非常懷疑。

    但是美國宇航局拒絕了這種說法,稱球根形是礦物的赤鐵礦。取而代之的是,美國宇航局用“藍莓”這個比喻來稱呼這些“蘑菇”,而並沒有真正認為這些微小的球體是生命的標誌,更不用說是正在成長的水果或蔬菜乃至蘑菇了。

    “儘管如此,許多證據仍然是偶然的,未經證實的,在火星上生命的可能性仍然是一個懸而未決的問題。”

    雖然根據對地球生物的研究,科學家們普遍認為生物可以在太空中或在類似火星的環境中生存,但沒有證據表明它們可以在火星上蓬勃發展。以高置信度來區分生物活體與沉積結構之間的區別也非常困難。形態上的相似性不能證明那就是活的生命體。

    實際上2004年“機遇號”漫遊車曾發現過數百萬個“藍莓”,經分析,它們被確定為由氧化鐵,赤鐵礦組成。這些赤鐵礦球直徑約三釐米,不同於火星上見過的任何球體礦物。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解釋說,這些赤鐵礦球體像鬆餅中的藍莓一樣嵌在火星的岩石中,在水的存在下固結,然後由於侵蝕而逐漸露出地表。

    但也有學者辯解稱:

    “但是,赤鐵礦也是生物活性的產物。就像層雲母透過藍細菌的作用而形成一樣,真菌和細菌也有助於將陸生赤鐵礦結合在一起。可能相同的生物過程有助於在火星上形成赤鐵礦。”

    但在Reddit上一位名叫Zeeblecroid的使用者在批評中殘酷地批評道:

    “期刊和文章都是垃圾。有一個自稱是天體生物學家的社群,他們使用相同的破解技巧(大多數是錯誤地將基本地質特徵的平凡照片作為生命的有力證據),並且已經使用了數十年。至少從1990年代中期開始。”

    上圖:流傳的另一幅圖片展現了某種類似真菌的東西附著在火星岩石上。

    其它關於火星存在生命跡象的論據

    火星甲烷的季節性波動是生命的補充證據。

    地球上90%的陸地甲烷起源於生物,地球大氣中甲烷的季節性波動與植物的生長和死亡週期直接相關。

    火星甲烷的週期性波動反映了活躍的生物學現象。

    赤鐵礦也是生物活性的產物

    火星上確認有季節性地液態水存在

    火星上古湖泊的地下系統也可能暗示著紅色星球曾經有生命。

    歐洲航天局於2003年啟動的“火星快車”任務所獲得的資訊表明,認為火星地表及地下都曾有過大片水體。

    上圖:火星上低窪處有大量水的遺蹟。

    說到最後,水才是關鍵。就算NASA打算在火星上種蘑菇,好歹也要有水。

    現在,科學家利用火星探測任務返回的資訊來定位失落的水道,這些為他們尋找外星生命提供了新的希望。以前他們只能透過計算機模型來預測地下水網路。

    有學者利用火星任務軌道器的衛星影象研究了位於火星北半球的24個低窪地區,發現了乾涸的古河流以及海岸線的證據。這些跡象表明,這些乾涸的盆地曾經有水存在。但沒有證據表明它們是由地表徑流填充的,因此,上升的地下水是唯一剩下的解釋。

    現在最大的問題是這些古老的水系統怎麼會變成如今的模樣以及地球是否可能發生同樣的事情。

    小結一下:看來NASA從來沒有打算在火星上種蘑菇呢!

    未來人類如何開闢火星的棲息地或者殖民地?

    近年比較現實的雄心勃勃的計劃:

    MarsOne計劃:到2018年傳送電信軌道飛行器,於2020年傳送流動站,到2023年傳送基地元件及其定居者。基地將由3,000平方米的太陽能電池板供電,SpaceX Falcon 9 Heavy火箭將由用於啟動硬體。4名宇航員的首批機組人員將於2025年降落在火星上。然後,每兩年就會有4名宇航員的新成員到達。

    2014年12月2日,美國宇航局高階人類探索系統和作戰任務主任Jason Crusan和專案副助理詹姆斯·魯特納宣佈為波音“負擔得起的火星任務設計”提供臨時支援。目前計劃在2030年代啟動該任務,其中包括輻射遮蔽、離心人工重力、運輸中的消耗品補給和返回著陸器等等專案。SpaceX和特斯拉執行長埃隆·馬斯克(Elon Musk)已經宣佈了在火星上建立一個擁有80,000人口的殖民地的計劃。該計劃的內在前提是火星殖民運輸機(MCT)的開發,該系統將依靠可重複使用的火箭發動機,運載火箭和太空艙將人類運送到火星並返回地球。截至2014年,SpaceX已開始為火星殖民運輸機開發大型Raptor火箭發動機,並於2016年9月宣佈成功測試。2015年1月,馬斯克表示,他希望釋出“全新架構”的詳細資訊將於2015年末投入火星運輸系統。2016年6月,馬斯克表示將在2022年進行火星運輸飛船的首次無人駕駛飛行,隨後在2024年進行首架載人的MCT火星飛行。2016年9月,在2016年國際宇航大會上,馬斯克透露了包括行星際運輸系統(ITS)的設計和估算成本等計劃。上圖:火星殖民計劃圖景。更遙遠的憧憬可能有一天,經過幾代人的地貌變遷和無數殖民者的浪潮之後,火星也將開始擁有可行的經濟活動,諸如採礦業,礦物被運回地球出售。由於重力較低,從火星表面發射火箭相對便宜。據馬斯克說,最有可能發生的情況(至少在可預見的將來)將涉及基於房地產的經濟活動。隨著全球人口激增,一個擁有足夠擴充套件空間的新目的地似乎是一項不錯的投資(缺水缺空氣,這環境恐怕算不得享受,難民會不會願意?)。一旦交通問題解決了,精明的投資者就有可能開始購買土地。另外,未來幾個世紀可能還會有火星科學研究的市場。誰知道一旦行星勘察真正開始我們會發現什麼讓人驚訝的東西!隨著時間的流逝,可以透過應用地球化改造工程(也稱為terraforming)來克服許多或所有生活在火星上的困難。利用藍藻和浮游植物等生物,殖民者可以逐漸將大氣中的大部分二氧化碳轉化為可呼吸的氧氣(不過——水呢?)。上圖:在火星棲息地內的特殊農業形式據估計,火星南極存在大量以乾冰形式存在的二氧化碳(CO2),更不用說被地表的積灰(土壤)吸收了。如果行星的溫度升高,冰將昇華成氣體並增加大氣壓。儘管它仍不適合人類呼吸,但足以消除對壓力服的需求。對於火星改造的一種可能的方法是有意觸發地球上的溫室效應。這可以透過從太陽系其他行星的大氣中匯入氨冰來完成。由於氨(NH³)大部分都是氮,因此它也可以提供可呼吸大氣所需的緩衝氣體,就像地球上的情況一樣。同樣,有可能透過引入甲烷之類的碳氫化合物來引發溫室效應,這在土衛六的大氣層及其表面都很常見。這些甲烷可以排放到大氣中,在大氣中它會起到加劇溫室效應的作用。還存在其他可能性,範圍從會加熱表面的軌道鏡到故意用彗星撞擊表面的軌道。但是,不管採用哪種方法,從長遠來看,都存在著改變火星環境的可能性,這可能使其更適合人類。

    上圖:為火星開發的地下隧道建築。

    另一個重要的解決方案是在地下建造棲息地。透過建立一系列連線地下生境的隧道,定居者可以在出門在外時不再需要氧氣罐和壓力服。

    另外,這種地下城可以提供防止輻射暴露的保護。根據火星偵察軌道器獲得的資料,科學家已經推測地下存在適宜居住的環境,這使得地下城方案成為更具吸引力的選擇。

    初步實驗表明,可以將火星土壤烤成磚塊以形成保護性結構,從而減少了運輸到地面所需的材料量。

    假設地球植物能夠獲得足夠的Sunny和二氧化碳,它們最終也可以在火星土壤中生長。隨著時間的流逝,在本地土壤上種植也可能有助於營造可以呼吸的大氣。

    上圖:火星交通構架。

    儘管有上述好處,但殖民紅色星球也面臨一些相當艱鉅的挑戰:

    儘管火星赤道周圍的中午的溫度可以達到20攝氏度的宜人溫度,但在好奇號降落地點——大風火山口(靠近赤道),典型的夜間溫度低至-70°C。

    火星的引力也僅是我們在地球上所經歷的重力的40%,這使其適應起來非常困難。根據NASA的一份報告,零重力對人體的影響非常深遠,人類在此條件下每週可損失多達5%的肌肉質量,每月損失1%的骨密度。

    自然地,這些損失在火星至少有一定重力的表面上會低一些。但是從長遠來看,永久定居者仍將不得不面對肌肉退化和骨質疏鬆的問題。

    然後是不可呼吸的大氣。行星大氣中約有95%是二氧化碳,這意味著定居者除了必須為其居住地提供可呼吸的空氣外,如果沒有壓力服和瓶裝氧氣,定居者也將無法外出。

    火星也沒有與地球的地磁場相當的整體磁場。加上稀薄的大氣層,這意味著大量的電離輻射能夠直達火星表面。根據火星ODYSSEY飛船的火星輻射環境實驗(MARIE)的測量,科學家瞭解到火星上方軌道的輻射水平是國際空間站的2.5倍。火星地表的輻射水平會低一些,但仍會高於人類日常能夠承受的劑量。

    總結

    一、NASA沒有打算在火星上種蘑菇。

    二、在火星上建立永久定居點(棲息地)面臨許多挑戰,但不一定是不可克服的。人類是很聰明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特朗普上臺後的美國有沒有一點閉關鎖國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