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冰糖說體育

      晝出耘田夜績麻,  村莊兒女各當家。  童孫未解供耕織,  也傍桑陰學種瓜。  一、全文註釋:  白天到田裡鋤草,晚上歸來後在燈下把麻搓成線(搓麻繩);村裡的青年男女都在各自為家庭承擔責任。小孩子還不懂得耕田織布的事,但也在靠近桑樹蔭的地方學著大人的樣子種瓜玩耍。  二、註釋 :  ①晝:白天。 耘 (yún)田:除去田間雜草。 績麻:把麻搓成細繩。  這裡泛指紡線織布之類的活兒。  ②兒女:指男男女女,指所有參加勞動的人。 各當家:各人承擔起家  庭中一定的生產任務。  ③童孫:幼小的孫兒。 未解:不懂得。 供:從事,參加。  ④傍:靠近,依傍。  三、解析:  這首詩寫初夏時節農村人們緊張勞動的生活情景。詩的大意說:白天人  們忙著到田裡去鋤草,回家後夜晚忙著紡線織布。農村裡男男女女,老老少  少,各自都擔當起家庭中一定的工作。幼小的孩童雖然還不懂得幹耕田織布  的活兒,可是也在桑樹陰下學著大人的樣子種菜種瓜。  詩人善於從側面著筆,透過童孫也學種瓜的描寫,突出了農村男女老幼  都熱愛勞動的主題,富有農家生活氣息。  四、《四時田園雜興》教案  一、說教材  《四時田園雜興》是人教版第八冊第六單元的一篇講讀課文,是一首田園詩,作者是宋代詩人范成大。詩人描繪了鄉村農人耕織以及兒童學著大人的樣子耕種田地的情景。展現了農家夏忙時的熱鬧的勞動場面,塑造了農村兒童天真、勤勞、可愛的形象。全詩語言平白、樸實、自然,具有濃濃的生活氣息。  二、說目標、重點、難點  教學目標:  1、學會“晝”“耘”“績”這3個生字,正確讀寫“晝夜”“耘田”“績麻”等詞語。  2、有感情的朗讀、背誦古詩。默寫古詩。  3、體會詩詞的內容,體會詩人熱愛勞動人民的思想感情,領會詩歌的意境。  4、培養閱讀古詩詞的興趣和對古詩詞的熱愛之情,養成課外主動積累的好習慣。  重點、難點:透過讀體會詩意,領會感情,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  三、說教學程式以及對教法學法的滲透運用。  古詩詞是中國文學藝術中的瑰寶,是民族文化的重要載體。古詩詞教學應讓學生在語言的感悟和情感的薰陶中提高欣賞品味和審美情趣,引領學生走進這民族獨特的文化,從而熱愛古詩。為體現新課標“以讀為本”的理念,本節課讓讀始終貫穿著整個教學過程。在讀中感受古詩詞的優美精湛的語言文字和豐富的人文內涵;在讀中引領學生入情入境;在讀中有所感悟和思考;在讀中受到情感的薰陶獲的思想的啟迪。  四、本節可的教學亮點有四  視範讀,作好示範。  要讀好一首詩並不容易,因為讀詩與讀文有一定的區別,古詩不但要讀的正確,還要讀出節奏、感情,讀出詩的韻味來。可以說,詩不是讀的而是吟的。如何去吟,老師一定要作好示範。開頭初讀時要示範,讓學生聽聽詩是怎麼讀的,有沒有讀錯字,節奏應該怎樣處理。中間更應該聲情並茂的範讀,讀出農人的勤勞,本事;讀出作者對農人的欽佩讚美;讀出兒童的天真可愛。讓學生模仿,學會讀詩。  細細品讀,體味詩情。  詩歌要細細品讀的是什麼?是詩眼,是佳句,是精妙之處。透過品,品出詩的意韻來。第一、二句詩晝出耘田夜績麻,村莊兒女各當家。寫了農民勞動的繁忙景象。晝和夜說明農民日夜辛勞,各當家是指農家人各自忙自己的事情,各表現出自承擔家庭一定的工作,各有個的拿手本事。表現出作者對勞動人民的敬重之情。而第三、四句詩童孫未解供耕織,也傍桑陰學種瓜。也和學二字使用的簡潔傳神。特別是一個“學”字,天真、好學、可愛熱愛勞動的兒童形象躍然紙上。這些地方我讓學生細細的品,有感情地反覆誦讀,不但讓學生領悟它的表層意思,還要領悟它的深層意思,體會語言的感情色彩,體會豐富的思想和情感內涵。從而受到情感的薰陶。  讀中想象,體會詩的意境。  沒有想像,就沒有詩的意境。如何想像?第一、二句圍繞耘田績麻啟發想象農民們除了“耘田績麻”在夏忙中還要幹些什麼活?(插秧、收割、犁地、積肥……)。想象范成大見此情景會對“村莊兒女”說些什麼?(辛苦、勤勞、各有各的本事……)讓學生在想象中體會農民的艱辛。而第三、四句抓住兒童神態、動作、想象其語言,體會兒童的天真。透過想象詩的意蘊豐富起來。  讀中拓展,提高學生的對古詩詞文的修養。  古人云:為文之道在於厚積而薄發。少年兒童只有透過大量的經典誦讀,實現“量”的積累,才能充分地汲取古文化的精華,得到古文化的浸潤,從而豐富自己的語言。因而學習詩詞不能只僅僅侷限於課文,要一篇帶多篇。由一篇田園詩帶出多篇的田園詩來,由一位田園詩人帶出多個田園詩人來。在學習完《四時田園雜興》之後,我要求學生再來學習另一首田園詩《夏時田園雜興》。在自學的基礎上大概說說詩的意思,爭取背下來,接著讓學生背誦自己熟知的田園詩,再鼓勵學生多收集田園詩來誦讀。目的是培養閱讀古詩詞的興趣和對古詩詞的熱愛之情,養成課外主動積累的好習慣。  一、激情匯入  1、詩歌是詩人生命的衝動,感情的傾訴。“情動於中而言溢於表”的詩詞是語言的精華。因而學習詩歌,要反覆朗讀,體會詩歌的韻律美,體會詩人的感情,達到與詩人心靈相通,感情交融的地步,才會更好地領悟詩歌。今天,咱們來學習一首詩,題目叫《四時田園雜興》。  2、介紹作者  (1)你知道這首詞的作者是誰嗎? (2)介紹作者:播放影片資料“范成大的簡介”。  3、釋題:“四時”“興”是什麼意思?誰能用自己的話說一說題目的意思?  說明:  興趣是學習的動機,激發學生認知興趣,使學習成為自身迫切需要,是引導學生主動探索,自主學習的前提。語文教學中我就利用“情感導語”,使教學主體—學生主動積極地進行語言學習。我的匯入語是著樣設計的(同學們……略)  透過這樣的導語激起學生對詩歌詩人濃濃的興趣,也知道學習詩歌的基本方法後才引出對新課文的學習。  接著我就問:你知道這首詞的作者是誰嗎?你讀過他寫的詩嗎?你能為大家介紹一下范成大嗎?(讓學生自由說,可根據以前知道的或課前蒐集到的資料知道多少就說多少。)然後播放 “范成大的簡介” 資料。  這樣做一是要檢查學生的課前資料的收集情況,二是要使學生知道範成大是一位了不起的田園詩人,從而進一步激發學生學習范成大《四時田園雜興》的興趣。  二、初讀古詩,初步感知詩的內容。  1.指導讀準字音,讀出節奏。  A請說說詩應該怎樣讀?  B明確詩歌的朗讀方法:朗讀詩歌,要求正確、流利、讀出詩的節奏。  C聽範讀  D個人自由朗讀。  E指名試讀,評議。  2、讀了這首詩,你能簡要的說說詩歌寫什麼情景嗎?  3、小聲自讀,邊想邊畫:詩中都寫了哪些人物?他們分別在幹什麼?你是從哪兒看出來的?  引導回答上面問題,並小結板書:  村莊兒女------耘田 織布  童孫----------學種瓜  說明:這一步是讓學生讀通、讀順、讀通。學生喜歡古詩,因為它短小精悍, 讀起來朗朗上口。有的學生上學前就能背誦很多古詩,但背起來往往如小和尚唸經——有口無心。在古詩教學中指導學生有感情地背誦古詩,是古詩教學的重點。而讀準字音,讀出基本的節奏是前提。所以我一進入古詩的學習就是讓學生讀(包括自由讀、聽讀、指名讀,模仿讀、評議讀等),聽讀非常重要,尤其是一開始學習古詩,讓學生聽聽詩是怎麼讀的,有自己沒有讀錯字,節奏應該怎樣處理是非常有必要的。  我利用用多媒體教學,螢幕上出現的詩全標上拼音,便於學生拼讀,糾正讀錯的字音,又播放錄製好的由專業人員朗讀的古詩朗讀錄音,讓學生聽讀。由於專業人員能夠很好地把握古詩所表達的情感,用標準的普通話,抑揚頓挫的聲調,準確、傳神地傳達出古詩的感情基調。所以學生非常願意模仿。  接著我讓學生小聲自讀,放手讓學生自讀自悟,邊想邊畫:詩中都寫了哪些人物?他們分別在幹什麼?你是從哪兒看出來的?從整體入手,粗淺的知道詩大概講了什麼。  三、學習詩文,探究詩意。  1.自由讀文,藉助註釋或利用工具書查閱自己要理解的詞語,理解詩意。不懂的地方作上記號。  晝:白天。②耘:除草。③耘田:在田裡除草。④績麻:把麻搓成線。⑤各當家:各人都擔負起一定的家庭責任。⑤未解:不懂。⑦供:參加。⑧耕織:耕田織布。⑨傍:靠近。⑩桑陰:桑樹下  2.小組討論。  3.全班交流。  4、指名試著概述全詩大意。  白天除田草,夜裡搓麻條,村裡的男女都擔家。  幼童不懂耕田織布,也在桑樹蔭下學著種瓜呢!  5、 質疑  說明:  傳統的古詩教學中,唯恐學生不能理解詩意,於是反覆解說,還讓學生背誦詩意,這樣的結果只會使學生害怕、討厭古詩,更不用說體味詩的美感了。而我的學習詩文探究詩意讓學生充分自學。首先是藉助註釋或利用工具書查閱自己要理解的詞語,理解詩意。不懂的地方作上記號。小組交流,然後全班交流,利用課件檢查學生對詞的理解。如……  最後試著讓學生簡單概述全詩大意,學生領悟它的表層意思,為下面的品讀作好鋪墊。  四、品詞賞句想象悟情  1、賞析“晝出耘田夜績麻,村莊兒女各當家。”  A詩歌一、二句寫了什麼內容?明確:農民勞動的繁忙景象。B、想象:晝和夜分別指什麼?圍繞耘田績麻啟發想象農民們除了“耘田績麻”還要幹些什麼活?(插秧、收割、犁地、積肥……)。想象范成大見此情景會對“村莊兒女”說些什麼?(辛苦、勤勞、各有各的本事……)C、結合想象誦讀(讀出敬重之情,讀出詩的節奏)反覆讀:自由讀、指讀、評讀、教師讀、學生再讀、做著動作豎著大拇指來讀、齊讀。  2、賞析“童孫未解供耕織,也傍桑陰學種瓜。”  引導學生觀察圖畫、描述畫面內容。(抓住兒童神態、動作、想象其語言),你們喜歡這些小孩子嗎?(天真、勤勞、好學、可愛、愛勞動)。  品後指導誦讀,帶著作者對那些兒童的喜愛之情來讀。讀出小孩子的調皮可愛。讀出小孩子的聰明好學、讀出你自己的喜愛之情……一遍一遍地讀,一次比一次讀得好。  五、有感情地朗讀全詩,指導背誦。  1、 放聲自由讀詩,想象其意境,體會農民一家辛勤勞動的生活。  2、 指名讀  3、 老師配樂吟讀  4、 學生入情入境的齊讀,朗讀中自然成頌。  六、總結  這首詩風格清新自然,語言親切樸實,富有泥土氣息。描寫了緊張而又愉快的勞動場面和田園生活的美好  四五六說明:  這是節課的重點 ,那是對詩歌深層意思的領悟,語言感情色彩的體會,豐富的思想和情感內涵體會。葉聖陶曾說過:詩歌的講授,重在陶冶性情,擴充套件想像;應抓住精要之處,指導細細品讀,體味詩情,品出詩的意韻來。我是怎樣抓的呢?  第一、二句詩晝出耘田夜績麻,村莊兒女各當家。寫了農民勞動的繁忙景象。抓詩眼,晝和夜說明農民日夜辛勞,各當家是指農家人各自忙自己的事情,各表現出自承擔家庭一定的工作,各有各的拿手本事。表現出作者對勞動人民的敬重之情。圍繞耘田績麻啟發學生想象農民們除了“耘田績麻”在夏忙中還要幹些什麼活?(插秧、收割、犁地、積肥……)。接著讓學生想象范成大見此情景會對“村莊兒女”說些什麼?(辛苦、勤勞、各有各的本事……)讓學生在想象中體會農民的忙碌和艱辛。最後是指導有情的讀,讀出敬重之情,讀出農人的勤勞,讀出作者對農人的欽佩讚美本事,我讓學生反覆的讀:自由讀、指讀、評讀、教師讀、學生再讀、做著動作豎著大拇指來讀、齊讀,要求學身學生要聲情並茂。讀好“晝、夜、各當家” 晝夜讀重音,各當家要上揚。  而第三、四句詩童孫未解供耕織,也傍桑陰學種瓜。也和學二字使用的簡潔傳神。特別是一個“學”字,天真、好學、可愛熱愛勞動的兒童形象躍然紙上。利用媒體引導學生觀察圖畫、描述畫面內容。你從這幅圖話裡看到什麼啦?(大人在忙著幹活,小孩在種瓜),然後抓住兒童神態、動作、想象大人和小孩在說些什麼呢?大人說:“爸爸媽媽忙著了,去、去、去……玩去吧。”小孩噘起嘴說:“不,我也能幹活……”於是就學起大人種起瓜來。那你們喜歡這些小孩子嗎?(天真、好學、可愛、愛勞動,不怕苦不怕累)。最能體現不怕累的是那個詞呀?是“也”,字,大人能幹的他也能幹最能體現好學的是哪個詞啊?學。詩眼就這樣被品出來了,詩人對勞動人民的讚美之情也出來了。接著也是反覆誦讀,要求學生讀出“也、學”的感情色彩來,(老師範讀一次)帶著作者對那些兒童的喜愛之情來讀。讀出小孩子的調皮可愛。讀出小孩子的聰明好學、讀出你自己的喜愛之情……一遍一遍地讀,一次比一次讀得好。  七、知識的延伸  1、說明《四時田圓雜興》還有60首,田園詩人還有很多,孟浩然、王維、陶淵明……(課件)  2、再學習一首(課件)田園詩篇  在古代也有許多文人墨客都很喜歡親近大自然,喜歡田園生活,如陶淵明、楊萬里等。老師這裡再提供兩首詩人們在田園生活中寫下的詩讓大家欣賞學習:要求大家藉助老師提供的註釋自學古詩,說說詩的意思,並嘗試背下來。  夏時田園雜興  黃塵行客汗如漿,  少住儂家漱口香。  借與門前盤石坐,  柳陰亭午正風涼。  3、背誦自己熟知的田園詩。  說明:  讀中拓展,提高學生的對古詩詞文的修養。古人云:為文之道在於厚積而薄發。少年兒童只有透過大量的經典誦讀,實現“量”的積累,才能充分地汲取古文化的精華,得到古文化的浸潤,從而豐富自己的語言。因而學習詩詞不能只僅僅侷限於課文,要一篇帶多篇。由一篇田園詩帶出多篇的田園詩來,由一位田園詩人帶出多個田園詩人來。在學習完《四時田園雜興》之後,我要求學生再來學習另一首田園詩《夏時田園雜興》。我藉助媒體加以展示。讓學生在自學的基礎上大概說說詩的意思,說說詩中的兒童是一個怎樣的兒童。並爭取背下來,接著讓學生背誦自己熟知的田園詩,再鼓勵學生多收集田園詩來誦讀。目的是培養閱讀古詩詞的興趣和對古詩詞的熱愛之情,養成課外主動積累的好習慣。  八、總結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詩詞歌賦更是其中的燦爛奇葩,同學們在課後可以多收集一些田園詩的名篇佳作,希望在不遠的將來,同學們可以成為象范成大、李白一樣的大詩人。老師期待著你們的大作。好嗎?這節課我們就上到這裡。  說明:  這一節課除了要學好《四時田園雜興》本身外,另一個教學目標是培養閱讀古詩詞的興趣和對古詩詞的熱愛之情,養成課外主動積累的好習慣。最後的總結是這樣的……(略) 這既是對全詩的總結,也是對同學的期盼和鼓勵。  五、怎麼背更容易些?  時序——白天夜晚,分別幹什麼?  人物——男女老少,分別幹什麼?  把這個捋清晰了,就等於是白話描寫的一篇小小短文,就好背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windows10能防止勒索病毒攻擊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