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4
回覆列表
  • 1 # 王不宇與周老師

    維也納的基本情況:

    維也納是奧地利首都和最大城市。

    該城市位於奧地利東北部,維也納盆地阿爾卑斯山最東端的延伸處。

    截至2018年1月,維也納的人口約為180萬人。

    維也納總面積達414.65平方公里,成為奧地利按地區劃分的最大城市。海拔從151到542米。

    最早的定居點位於今日的內城,位於蜿蜒多瑙河的南部,而城市現在跨越了河流的兩側。

    維也納的歷史

    自公元前500年以來,維也納地區就已經發現了持續居住的證據,當時凱爾特人在多瑙河上定居。

    公元前15年,羅馬人強化了他們稱之為溫達博納的邊境城市,以防禦帝國對抗北部的日耳曼部落。

    它成為巴本貝爾王朝的首都,隨後成為奧地利哈布斯堡王朝的首都,成為歐洲文化中心之一。

    維也納歷史2

    在19世紀時,作為奧地利帝國的首都,後來是奧匈帝國,它暫時成為歐洲最大的城市之一。自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以來,維也納一直是奧地利共和國的首都。

    憑藉無可爭議的大都會氛圍,維也納保留了其獨特的魅力和天賦,以其優良的古老建築,著名的馬車計程車以及其精美的咖啡館和維也納蛋糕和糕點而得到強化。

    美泉宮

    美泉宮是位於奧地利維也納的前帝國夏宮。這是該國最重要的建築,文化和歷史古蹟之一。美泉宮是歐洲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巴洛克式宮殿建築群之一。 1996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美泉宮列入世界遺產名錄,並將其花園列為巴洛克風格的綜合體以及藝術綜合例項。

    霍夫堡

    霍夫堡也是奧地利維也納市中心的前皇宮。建於13世紀,並在幾個世紀以來擴大,宮殿一直是哈布斯堡王朝統治者的權力所在地,今天是奧地利總統的官邸和工作場所。這是皇室的主要冬季住所,美泉宮是夏天的居住地。

    維也納國家歌劇院

    維也納國家歌劇院是位於奧地利維也納市中心的一座歌劇院。 1920年,隨著第一奧地利共和國取代哈布斯堡王朝,它更名為維也納國家歌劇院。它是全世界最著名的歌劇之一。

    百水屋

    百水屋是維也納的一棟公寓,由奧地利藝術家構思和概念構建。這個維也納的表現主義地標位於城市的中心。越來越多的遊客來到這裡。

    聖斯蒂芬大教堂

    聖斯蒂芬大教堂是維也納羅馬天主教大主教管區的主教堂,維也納大主教克里斯托弗紅衣主教舍恩博士的所在地。

    以歐洲的音樂中心聞名:

    從維也納古典主義的偉大時代到20世紀初,維也納以其作為歐洲領先的音樂中心而發揮著重要作用而聞名。

    包括沃爾夫岡·阿馬多伊斯·莫扎特,約瑟夫·海頓,路德維希·範·貝多芬,費迪南德·里斯,弗朗茨·舒伯特,約翰內斯·勃拉姆斯,古斯塔夫·馬勒,羅伯特·斯托爾茨和阿諾德·勳伯格在內的音樂名人都曾在那裡工作過。

    除了被視為音樂之城之外,維也納還被稱為“夢之城”,因為它是世界上第一位心理治療師西格蒙德·弗洛伊德的家。

    以高品質的生活聞名:

    維也納以其高品質的生活而聞名。在2005年對127個世界城市的調查中,經濟學人智庫在全球最適宜居住的城市中首次將該城市排在首位(與加拿大溫哥華,加拿大和舊金山並列)。

    維也納的藝術和文化歷史悠久,包括戲劇,歌劇,古典音樂和美術。

    維也納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動物園所在地。它於1752年成立。

  • 2 # Brin在十二樓

    說起歐洲,大家本能想起來的就是巴黎,倫敦,維也納。毫不誇張的說,維也納是歐洲典型的代表城市之一。僅就個人感受而言粗淺地談下維也納是怎樣的城市。

    最先給人的感受就是建築。維也納的建築非常有氣勢而且精緻,我覺得僅次於巴黎。步行在維也納,隨處都是典型的歐式建築,美泉宮又是歐洲第二大宮殿。體現出舊王朝的奢華繁榮。

    音樂應該就是維也納的象徵。在維也納處處能感受到音樂之都的魅力。歌劇院,音樂廳甚至是街頭小巷都流淌著古典樂的元素。據說維也納中學就舉辦盛大的舞會,每個學生都會盛裝出席。音樂和舞蹈也是他們基本的技能之一。

    不同於很多歐洲城市,維也納城市人很多,甚至晚上也很熱鬧,而大多數歐洲城市週末和晚上都變成空城。音樂會結束,會有很多人喝個酒吃個飯繼續party。很多店也開的比較晚,夜生活相對比歐洲其他城市豐富的多。

    維也納的交通非常方便,地鐵可以到市中心大多數的熱門地點。營業時間也較晚,地鐵不像國內那麼擠。所以住在市區生活很便利,沒有國內到處高樓大廈那麼壓抑,卻能享受到便利的交通和周邊配套設施。有都市的感覺,又沒有都市的擁擠。而歐洲除了巴黎,倫敦少數大城市,大多城市都沒有這種都市的感受(沒有任何貶義)。

    最後是自己的主觀感受,維也納真的是一座典雅高貴又非常有序的城市。維也納靠近德國,你能很明顯感受到德國的井然有序,效率高,時間觀念很強,比如公車,火車都特別準時,交通也很有序。但和德國嚴謹卻稍顯粗糙呆板不同,維也納散發著迷人的典雅時尚有氣質的味道。不管是建築,街頭的細節,內在的裝潢,行人的著裝,音樂會歌劇院的演出,無時不刻都在顯示自己的格調。而同巴黎比起來,維也納又少了法華人的隨性不拘小節。

  • 3 # Xiufen在法國學葡萄酒

    一開始確定要去維也納單純是因為機票便宜,歐洲境內的廉航,不帶行李的話,巴黎飛米蘭,米蘭飛維也納,維也納飛巴黎,三程的機票加起來含稅一共才45歐元,人民幣也就大概350元。當時是因為想著從維也納可以順便去趟布拉格,所以預留了一週的時間。

    第一天到達的時候,維也納就給我非常好的印象,從機場出來坐輕軌到市區,雖然購票乘車的指示略不清晰,但是遇到很多同樣迷茫的年輕遊客,大家自然聚到一起,互相幫忙提醒,很有種年輕揹包客的探險感覺。天氣晴好,大家說著笑著,問路遇到的當地人也非常友好,而且不得不說街頭市民的英語水平普遍比法國的不知高出幾個級別。

    到了市區中央車站大家道別去各自酒店報到,巴士有軌電車都很方便,路上隨處可見的咖啡館,和咖啡館裡獨自學習或者工作的年輕人,三五成群聊著天的人…驚歎於維也納的愜意與活力,竟如此和諧兼具。到酒店放下行李就出來閒逛,話說我也是在法國生活過近一年,去過英國美國德國澳洲等多個國家的人,依然被這裡的建築和整個城市的氣息給吸引。如果說巴黎太陳舊,倫敦太多雨,紐約太匆忙的話,維也納剛剛好!建築宏大壯觀但是沒有陳舊腐敗的氣息,整個城市乾淨整潔,就是一個有著完美規劃的大花園。

    而讓我真正愛上它的,是藝術在這個城市裡的意義。很多很多的博物館,很多很多的大教堂,你會在路上碰到一群年輕人圍在一起讀詩,或者另一群年輕人在廣場上跳很藝術的舞…你可能聽不懂,也看不懂,可是當你去想象,是怎樣的生活環境和生活觀念允許甚或鼓勵他們去創造,去做這些"無用的事"…

    我本來計劃只在這裡住上三天,然後第四天坐火車去布拉格,第六天回來,第七天再航班回巴黎。可是就在第二天我在維也納的奧地利國家歌劇院看過一場歌劇《TOSCA》之後,我就毅然決定放棄布拉格的行程,因為這個城市,七天都遠遠不夠。

    我一直覺得歐洲城市最好的體驗方式就是用雙腳慢慢走過大街小巷。我不是那種有打卡情節的人,我的旅行大多數時候是漫無目的地亂逛,或者本來是順著一條路去找一個書店,可是途中遇到很多有趣的事情就會改道就會駐足,目的性非常不明確的遊客。

    我的維也納之行有使命的話,就是看一場展(主要是看克里姆特),聽一場歌劇(主要是看TOSCA),以及讀完一本茨威格的書《過去的時光》…

    維也納的著名景點你只要一百度就有很多推薦,美景宮美泉宮霍夫堡金色大廳等等等,無需我再贅述。不過總體上,除非你是對某個人物如茜茜公主或者克里姆特或者誰特別喜歡,不然這裡的博物館價效比不如巴黎的倒是真的。門票跟巴黎比略高,館藏量卻遠比不上。不過像我想去看克里姆特的《吻》,所以就算是隻為那一副畫,我也會去看的,這是一個心願,是我的必打卡。

    我主要想要寫的是我在奧地利國家大劇院花4歐看《TOSCA》的體驗。我不是什麼歌劇迷,在去之前我知道的歌劇名字都不超過5個,而且從來沒看過。純粹是出於好奇,以及"來都來了"…畢竟維也納的歌劇那麼著名。因為是站票,聽著聽著睡著的可能性應該是沒有,不過我本來是預著自己會因為看不懂太無聊而在中場休息時離場的。

    但結果是沒有!而且兩個多小時站下來我一點不覺得累!歌劇大多數是用義大利語唱的,聽是肯定聽不懂,不過每個位子面前就有小螢幕有字幕,所以你可以知道劇情,但重點也不是這裡,重點在於,我第一次知道男高音女高音那種聲音本身的悠長以及如泣如訴般的深情,還有現場交響樂的那種震撼。我以前還以為指揮家是個虛設的位子呢,可我在那第一次真正感受到他的那種激情。總而言之,太美妙了!

    不要相信有些人說什麼藝術不可懂,藝術的鑑賞需要多高多高的門檻…那肯定不是他們故弄玄虛,就是他們道行不夠,因為真正的美,真正的藝術,可以感動所有人,就算是我這種沒有任何的相關背景,依然可以在那樣的表演中感動到起雞皮疙瘩,久久掌聲不願停。

    歌劇的票一般都是很貴的,是奧地利政府為了鼓勵人們看歌劇,讓藝術成為日常,所以在每一場演出都設了500個站票,只需要3歐元或者4歐元。這個站票不是讓你進去過道角落隨便站那種,其實也是跟坐席一樣的空間,每個站位面前也各有一個字幕顯示屏,至於位置,4歐元的位置甚至好過一些樓上的坐票。就是這個站票,除了需要站著,不會在觀賞效果上有任何的折扣。超棒!

    當然這個站票很搶手,特別是如果你想佔得前排的位置的話,因為不能網上預定,所以遇上著名劇目,經常是需要排很久的隊。就算是站票,看歌劇一般也都是需要正裝的,最基本的,男女都不能穿短褲入場。第一天看的《TOSCA》七點半開場,四點多已經排起了長隊,排在後面的小哥哥拿著正裝排隊,等進場前換衣服。

    站票是沒有座位號的,當然排前面先進場的可以先挑前排位置,這裡的不成文的傳統是用絲巾或者男士的領帶佔位。把絲巾綁好,佔下位置之後你就可以在開場前到處參觀拍照,國家大劇院的建築本身也很值得一看的。綁絲巾這個傳統沒有任何文字憑證,不過大家都是這麼遵守,很是一道獨特風景。

    我看完第一場歌劇之後,就決定不去布拉格,剩下幾天每天都來報到了。真心找不到更值得的方式去花4歐元了。後面幾天還遇到很多隨身帶著摺疊椅每週都來看的"專業觀眾",跟我細數她在這裡看過的那些精彩難忘的劇目,簡直無比羨慕!

    奧地利政府還為了鼓勵青少年看歌劇,15歲以下的青少年都可以用15歐元票價買到全場任意位置的票,不限國籍。我遇到一個媽媽,她說她的兩個小孩都在裡面,可是大人的票太貴了她就在外面看大螢幕等著,我說你不擔心他們麼?她說沒事,他們經常去看。多幸福呀~

    另一個讓我覺得維也納人民幸福感很高的證據是Googlemap上的評分出奇地高,4.5/5以上的比比皆是,這在別的城市很少見。

    只有幸福的生活,人們才更容易對彼此寬容,這是一個良性迴圈。

    如果你也去維也納,願你在那感受到的美好與我感受到的一樣多。

  • 4 # 世界真的很大

    “間諜之都”是除了“音樂之都”外,維也納的另一個別稱,這個,許多人不知道吧?有人說,維也納人的社交,就是建立在秘密資訊交流基礎上的,他們對身邊有間諜早已見慣不驚,他們對披露出來的間諜故事,也早已見慣不驚。

    維也納被認為是綁架、情報傳遞、策劃秘密行動、談判與間諜交換的最佳地點。除此而外,這裡還是國際黑市軍火交易中心和洗錢中心。之所以成為“間諜之都”,與維也納優越的地理位置和特殊的歷史有關。

    維也納位於中歐的中心地帶,飛機和火車都可以輕易地到達東南西北許多歐洲國家。而且從維也納到大多數歐洲國家的首都,都不過2、3個小時的飛機或者3、4個小時的火車,還不用中轉。這裡離巴爾幹半島、中東、東歐數個世界熱點地區的距離,都不遠。

    從19世紀末起,維也納就是全球最大的情報交易中心。有的人靠出賣情報,為自己掙得生活費。有的人則為了買幾瓶酒,將情報販子作為自己的第二職業。一戰後,越來越多國家的情報機構在此設立了辦公室。

    第三帝國時期,這裡是德國的南歐和東歐情報中心。美國、蘇聯、英國和法國自然不甘落後,同樣在這裡建起了自己的情報分支機構。二戰結束,和柏林一樣,維也納被分為英美法蘇4個佔領區,4個國家在這裡大張旗鼓地開展起了情報競爭。

    冷戰已經結束20多年了,但維也納的情報活動一點沒減少。許多間諜活動是在彬彬有禮的談話或宴會中進行,殺人並不是這些活動的常態。在維也納間諜最多的,依然是美國和俄羅斯兩個國家。單是俄羅斯,在這裡就有超過500名特工。

    雖然奧匈帝國在一戰後就土崩瓦解,但是其許多法律條款在許多年裡沒有修改過。直至今日,奧地利的法律,是全世界所有國家中對間諜活動最寬容的。只要不直接針對奧地利,只要不牽涉到綁架殺人一類的惡性案件,奧地利政府對在國土內展開的情報活動,都睜眼閉眼。

    他們也從中獲益。許多國家都因此樂意與奧地利分享情報,這既是條約,也心照不宣。當然,這眾多間諜中,大多數是技術和商業間諜,政治間諜不是維也納的主流。這也從另一個角度,解釋了奧地利政府對間諜活動採取寬容政策的原因。

    這裡是國際原子能機構、歐洲安全與合作組織、石油輸出國組織、聯合國毒品與犯罪辦公室等等總部所在地。維也納常駐著1.7萬名外交官和國際事務活動家,還不包括各行各業的專家。據估計,他們中有一半的人在從事間諜活動,而他們自己,也是各國情報機構的目標。

    據奧地利政府的一項調查報告,目前,依然活躍在維也納的秘密組織和間諜機構,有7000多個。一位退休的前奧地利反恐官員稱,7000是一個保守的數字。維也納還常作為間諜交換地點。俄羅斯美女間諜安娜·查普曼和另外9名間諜,於2010年7月與4名中情局特工的交換地點,就在維也納機場。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有多久沒有牽媽媽的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