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怎麼看今天的教育
1976年恢復高考以來,全國的大中小學為國家培養了數億人才,這些人才服務於國家的各行各業,一起助力了國家經濟的騰飛。使中國的經濟、政治、科技、文學、醫學等各方面都有了脫胎換骨的進步。這些都離不開教育的進步,離不開教育的貢獻,離不開教育者的奉獻。
很多領導人提出“科技是第一生產力”,“國家的競爭就是人才的競爭”。今天的教育在社會發展中所起的作用是越來越大了,知識的作用也越來越大了,但今天的教育好像面臨的問題也越來越多了,越來越多的家長對教育不滿意。到底問題出在哪裡呢?
第一,全面發展的素質教育觀與單一的應試選拔的矛盾。
社會的發展需要多樣的人才,而並不一定都要經過大學的洗禮。沒有接受過高等教育的人,在後來也做出了不凡的成績。多元化是社會的發展趨勢。但觀今天的學校教育,對學生的評價標準還是文化課成績。而不看孩子的動手、創造力、社交、表達等方面的優點,只關注孩子學習能力這一個方面。所以就會有孩子在這種評價體系中受挫。
素質教育是今天教育發展的趨勢,重視學生的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方向是確定的。之所以造成評價體系的單一,還是要看選拔體系。目前對學校對老師評價的一個重要方式就是看教學成績,老師的職稱評審榮譽都與成績掛鉤,評價標準那就是方向。
第二,優質教育資源分配不均的矛盾。
現在的農村中小學生源越來越少,而城市裡的學校則人滿為患,這一方面是城鎮化趨勢,另一方面也是去城市追求優質教育資源。大學更是如此,北京上海集中了全國的名校,當地的孩子上名校就相對容易點。而其他省市大學本身就不多,那這些省市的學生想上名校則困難的多。要想上名校只有考出高分數。
第三,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沒有配合好,過分注重學校教育,而忽視了家庭教育對孩子品格習慣的培養。
學校教育只是對孩子科學知識的教育,媽媽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學校。每個家長對孩子的家庭教育都不能忽視,不能把教育的一切責任都推到學校,推到老師身上,那是不現實的。學校教育是樹上的果實和枝葉,而教育的根則在家庭。當孩子出現問題時,作為家長應多反思自己,多學習家庭教育知識。
第四,今天的學校機構,教育者受到的束縛太多了,被幹涉太多。
學校是培養人,教育人的地方,它不應該是服務機構。所謂“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就是說教育不是一蹴而就的事,不能因為現在的社會發展快了,教育本身的發展規律就變了。它需要一個長期穩定的環境,而不能受到外界太多的干涉、左右。
讓專業的人幹專業的事,別有太多的行政干涉。就讓教育人安靜的做教育就好。
作為一個普通的教育者,知道自己改變不了環境,也改變不了別人,但我會盡自己的能力去培養每一個學生,關愛每一個孩子。
大家怎麼看今天的教育
1976年恢復高考以來,全國的大中小學為國家培養了數億人才,這些人才服務於國家的各行各業,一起助力了國家經濟的騰飛。使中國的經濟、政治、科技、文學、醫學等各方面都有了脫胎換骨的進步。這些都離不開教育的進步,離不開教育的貢獻,離不開教育者的奉獻。
很多領導人提出“科技是第一生產力”,“國家的競爭就是人才的競爭”。今天的教育在社會發展中所起的作用是越來越大了,知識的作用也越來越大了,但今天的教育好像面臨的問題也越來越多了,越來越多的家長對教育不滿意。到底問題出在哪裡呢?
第一,全面發展的素質教育觀與單一的應試選拔的矛盾。
社會的發展需要多樣的人才,而並不一定都要經過大學的洗禮。沒有接受過高等教育的人,在後來也做出了不凡的成績。多元化是社會的發展趨勢。但觀今天的學校教育,對學生的評價標準還是文化課成績。而不看孩子的動手、創造力、社交、表達等方面的優點,只關注孩子學習能力這一個方面。所以就會有孩子在這種評價體系中受挫。
素質教育是今天教育發展的趨勢,重視學生的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方向是確定的。之所以造成評價體系的單一,還是要看選拔體系。目前對學校對老師評價的一個重要方式就是看教學成績,老師的職稱評審榮譽都與成績掛鉤,評價標準那就是方向。
第二,優質教育資源分配不均的矛盾。
現在的農村中小學生源越來越少,而城市裡的學校則人滿為患,這一方面是城鎮化趨勢,另一方面也是去城市追求優質教育資源。大學更是如此,北京上海集中了全國的名校,當地的孩子上名校就相對容易點。而其他省市大學本身就不多,那這些省市的學生想上名校則困難的多。要想上名校只有考出高分數。
第三,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沒有配合好,過分注重學校教育,而忽視了家庭教育對孩子品格習慣的培養。
學校教育只是對孩子科學知識的教育,媽媽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學校。每個家長對孩子的家庭教育都不能忽視,不能把教育的一切責任都推到學校,推到老師身上,那是不現實的。學校教育是樹上的果實和枝葉,而教育的根則在家庭。當孩子出現問題時,作為家長應多反思自己,多學習家庭教育知識。
第四,今天的學校機構,教育者受到的束縛太多了,被幹涉太多。
學校是培養人,教育人的地方,它不應該是服務機構。所謂“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就是說教育不是一蹴而就的事,不能因為現在的社會發展快了,教育本身的發展規律就變了。它需要一個長期穩定的環境,而不能受到外界太多的干涉、左右。
讓專業的人幹專業的事,別有太多的行政干涉。就讓教育人安靜的做教育就好。
作為一個普通的教育者,知道自己改變不了環境,也改變不了別人,但我會盡自己的能力去培養每一個學生,關愛每一個孩子。